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第一篇】
本学期任教七年级c203、c204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虽然在小学阶段有过几年的学习,但进入初中把它作为文化考试科目还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接触心理方面的系统学习,还有开卷方式也是第一次接触,另外,七年级学生也是我校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验对象,新的课改模式对他们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就开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思想也比较活跃,但由于第一次接触政治学科,许多能力还有待培养,课改实施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课堂改革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一) 总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是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整体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对这个总目标应该有一个层次递进的理解。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公德意识,懂得自尊和荣辱,学会尊重他人,再次就是成为“四有”新人。
(二)分目标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力 、知识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大块,也不是分别完成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三维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教学宗旨。“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载体 。“能力”是链接知识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桥梁,是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学生实践自己道德认识的'能力是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学生有了体验后,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轻视他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与课标
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二):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一):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二):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一):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一):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二):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一):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一):自觉抵制“黄、赌、毒”和“xxx”邪教等不良诱惑。(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各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第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第二课主要引领学生了解生命世界,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生命的可贵性,体会生命的价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第三课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包括导言和三个项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适应新的初中生活为主要教学内容。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 第五课 友情伴我同行,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友情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克服青春期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主要帮助认识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第四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包括7、8、9、10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作用,自觉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够正确的认识挫折,懂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能够从容地应对挫折,把战胜挫折作为磨练自己坚强意志的途径,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使自己走向成熟、成为强者。同时,让学生明白,战胜挫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坚强意志是在艰苦的磨练中获得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生活中自觉磨练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教材重点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2、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3、适应新的学习生活。4、描绘清晰完整的自我5、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让友谊之树常青。7、师爱浓浓—师爱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8、用行动赢得自尊。9、扬起自信的风帆。10.少年需自立,人生当自强。11、人生难免有挫折及挫折的积极作用、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12、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四、教材难点: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2、让青春更美丽。3、适应新的学习生活。4、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5、慎交友,以及交友的原则。6、我与老师交朋友。7、自尊无价。8、自信是成功的基石。9、少年需自立,人生当自强。10、挫折是把双刃剑。11、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四、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读透课程标准,积极钻研教材,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认真把课堂改革模式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搞好集体备课,实行学案导学。
3、加强和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多研究学法和教法,以及对学案完善的沟通工作,力求做到学案及时、合理、适时、有效。
4、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5、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6、借助心理咨询老师的优势,在课内课外加强师生的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7、确实落实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课程改革的“五主”原则。
8、借助教学和课改,为课题研究做好基础,寻找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9、写好教学反思,经常对教学和课改进行有效的思考,寻求教学的改进和效果的提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自觉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通过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那美好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那美好的中学时代。友谊的阳光在心里照亮……”
伴着熟悉的旋律和优美的歌声,营造出中学生活的美好氛围,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起笑对新生活的乐观心境。学生进入状态,若有所思时,教师提出问题:听了歌曲,中学新生活给了你什么感受?高兴,快乐,还是担忧,害怕?
让学生回答个人整体感受和印象。这样的气氛下,学生逐渐开始思考自己几个星期的初中生活,但对于这样的生活也有许多不确定。问题提出,学生的思维犹如看似平静的湖面击起了层层的波澜,开始思考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师语言激发: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平常的基石。告别小学进入中学,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名中学生了。中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新生活开始了。
板书:新生活新起点。
2、共同研究,学习新课:
(一)小品表演:《小明和小华的新生活》
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华边走边说。
小明:升入初中后,认识了那么多的新老师、新同学,我真高兴,希望他们能成为我的好朋友。
小华:可是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也增多了,不知如何去学?
小明;是呀,而且现在老师讲课的方式与小学相比差别很大,我真有点不适应。
小华:班上同学学习都很努力,很自觉,我也不甘落后,就是害怕管不住自己,改不掉上课爱说的毛病。
……
教师:感谢同学的精彩表演。看完小品,请大家思考:
(多媒体显示)
1、几个词来概括小明小华的中学新感受。
2、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有哪些困惑和担忧?
出谋划策:小明和小华该怎么办?
(学生展开讨论,先解决前两个问题,充分发言)
教师学生共同明确:
中学新感受:激动、兴奋、新奇、愉快、困惑、担忧……
小明和小华的困惑和担忧主要来自:
1、面对新环境,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
2、中学科目增多,不知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
3、不能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面对同学间的竞争,不知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活动:开拓视野
你能举出几个勇于挑战新生活,面对新生活中的磨难不后退、不气馁、变压力为动力、勇往直前的事例吗?相反的事例呢?(先阅读课本事例后举例)
老师:很快适应新生活、勇于挑战新生活的人能够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相反则不利于学业和事业成功。因此,我们走进新生活,就要学会适应新生活。
(二)分组探究
教师:初中生活给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谈到的四个方面,分别给小明和小华出谋划策,说出一些具体的做法。然后,分小组公布你们的高见,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明确:
1、积极面对困惑和担忧,在心理上认可和接受,同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指导学生谈一谈初中阶段的新目标,由小目标到大目标)
2、如果感到不适应,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整,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
①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等
②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分配时间。对于语、数、英等基础学科,除讲究课堂效率外,还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好以学知识:对于政、史、生、地等科目,要抓住课堂45分钟,争取当堂消化,不留尾巴。
③面对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个人学习方式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会主动学习。
④面对同学竞争,要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主管理,克服依赖心理。
活动:联系实际
当你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感到不适应时,你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3、主题升华:初中阶段我们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的难度加大,同时面对一张张新面孔,多少会有一些压力,但是我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把压力变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在学习、生活方面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自己:新学期,我能行!
师生:
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携手共进,快乐成长,共同度过这美好的中学时光吧!
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少年的梦想的特点;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少年要编织梦想,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材料)
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一)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二)梦想的重要性
活动一:揭示动力公式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这个公式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此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理想所提供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思考:从材料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教师总结:
1.有梦想,就有希望。
2.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三)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
思考: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提示:瑞恩的梦想是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瑞恩的梦想给他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非洲缺水的人们喝上了干净的水。
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四)中国梦
1.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2.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知识卡:“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一)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11—12)
思考: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
1.付出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梦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具有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需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活动四:分段实现自己的梦想
1984年的东京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他在自传中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一直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思考:山田本一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教师总结:
1.要使远大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3.计划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正确认识“努力”
活动五:写下你的梦想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国三藩市,英文名叫布鲁斯·李。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写下这张便笺的时候,他的生活正穷困潦倒。不难想象,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嘲笑。然而,他却把这些话深深地铭记在心底。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命运之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嘉和公司票房纪录,与美国华纳合作的电影《龙争虎斗》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入选的华人。
他就是李小龙,一个“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声誉的华人明星。
想一想:李小龙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活动六:拓展空间(教材P13)
思考: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提示:我的努力计划。
教师总结:
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努力,需要立志。
3.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5、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并选好组长、分好工,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
2、各活动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新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为第一次开展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如可以采访学校领导、上学校的网站、向高年级同学调查等)
3、各小组选择校园一角(尽量小组之间不要重复)做好介绍准备。
第二步:导入新课
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幻灯片播放一组学校的图片,然后进入竞赛,出现“我爱新校园”五个字,每个字都链接着一组题目,请各组自由选择并回答。)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在大家出色的表现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新校园,大家一起来(选取几个典型问题集体回答)。
1、学校的地址:3、学校始建于:2、学校的校训:4、学校现任校长:
第三步:校园风情展示。
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四步:七嘴八舌“大家出谋划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校园的一份子。
第五步:结束。
美丽的校园因为有了大家而更加富有生气,我深信,初中三年的生活会带给我们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教案【第五篇】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 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 要。
(2) 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 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案例导入)让学生看完案例后,老师提问: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2)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隐私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 “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学生回答:“隐”是隐藏,不为人所知或不欲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与公无关,是个人之事。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③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2)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讨论式和情境式两种教学方式。
①通过“报社侵权案”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②通过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条件,说明隐私权首先是指个人生活的安宁权,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银行、邮局一米线的设定”有何作用?对你有何启发?引出隐私权还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
④通过对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检查下属信件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要求:学生对着板书自己梳理一遍,谈谈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4、板书
板书要讲究直观、系统、简洁明了并突出重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5、课外作业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调查身边发生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板报。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该说课稿总体能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不仅注重知识目标,而且重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整合。课堂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法方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最后加入了说板书设计和作业,使说课更为完整。但在学法与教法的分析中,稍显单薄与不足。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说课的说理性,渗透更多的课程理念,加入更多的弹性设计,使说课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得到体现。
上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编3篇)
下一篇:《背影》教案设计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