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案(优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摄影师》教案(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摄影师》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第二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生自读课文,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 小男孩 照相 没带胶卷 忘带胶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1、师: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很难吗?
提示:高尔基很忙,而且门口有人不让小男孩进去。
2、师:小男孩是如何办到的?
提示:扔纸团。
3、师:这说明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很聪明、大胆。
4、师:小男孩在纸团里怎么称呼高尔基?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5、师: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
提示: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6、师: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扔的纸团,小男孩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他鞠了一个躬,提出要求时使用“请”字。扔小纸团显得不太礼貌,但从小男孩子的举动,可以知道他是没办法才这样做,他其实是个很懂礼物的孩子。
7、师:小纸团扔进来时,高尔基在做读书,他有没有生气?有没有答应小男孩的请求?他怎么说?
提示:没有生气,他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他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8、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9、请复述这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扔纸团 请求给高尔基照相
四、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二部分。
2、师:高尔基答应了小男孩照相的请求,小男孩就进来了,见到了高尔基。请看这个句子“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
学生讨论。
提示:
⑴ 小男孩请高尔基坐在沙发看报纸──说明小男孩很熟悉怎样摆姿势,他照相应该不是第一回。而且他敢于提出给高尔基照相,说明他肯定有过照相的经验。
⑵ 他给高尔基照的相是要放在班级的墙报上,说明他是带着班级的任务来的,他照得好,大家才信任他。
⑶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才准备停当──说明他很紧张。
⑷ 他要来给高尔基照相,却把最关键的东西──胶卷忘在家里了──说明他非常紧张,而且事前可能也没想到高尔基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他。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
提示:他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5、师: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⑴ 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⑵ 小男孩哭着说。
⑶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6、师: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这个小男孩太没出息了吧?干吗老哭?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提示:
⑴ 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见到高尔基,高尔基答应他的请求,而且很配合他,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却给忘了,照不成相,他很着急,所以哭。
⑵ 他知道高尔基很忙,而且他摆弄了很久了,已经占用了高尔基很多时间,他可能觉得很对不起高尔基,同时也可能担心高尔基会责怪他。
⑶ 想见高尔基并不容易,他这次照不成相,他想很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了,高尔基再也不会答应他了。
⑷ 他是为班级墙报来给高尔基照相的,现在任务完不成了,他可能觉得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担心大家责怪他。
⑸ 他很崇敬高尔基,但是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觉得很内疚。
⑹ 他还是个孩子。
7、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8、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⑴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⑵ 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⑶ 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⑷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⑸ 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9、师:这部分里,讲述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忘带胶卷 哭着跑掉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4、师:请注意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个摄影师时,高尔基首先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问?
提示:首先问:“是个小男孩吗?”因为他很挂念小男孩,不愿意小男孩伤心,希望他再来。
5、师:高尔基说,如果是小男孩子,一定要让他进来,他用了“一定”这个词,这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提示:很关心那个小男孩。
6、这一段讲了什么事情?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等待小男孩再来。
六、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和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小男孩是一位少先队员,他想给高尔基照张相放在班级墙报上,但他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相。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你怎么知道的?
提示:对男孩关心、尊重、爱护。高尔基很忙,但答应把小男孩照相的请求。照相前,耐心地让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小男孩忘带胶卷,他让小男孩回来要给他胶卷,杂志社摄影记者要见他,他回绝了,同时,他说如果是小男孩就让他进来。
第三课时
一、想象情节,延伸补充。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来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确定续写内容)。
二、组织语言,口述内容。
学生口头表达,师生评议。
三、续写内容。
结合师生的评点,修改自己的续写内容,完成续写。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小摄影师【第三篇】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 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èsè) 突(tóutū)
卷(jiǎnjuǎn) 吩(fēngfēn)
秘(bìmì) 杂(zhá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十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四作业 。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突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句话,用上“突然”一词。
(1)出示句子。
①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②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儿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突然”发生的事,都是事前没想到的。)
(3)用“突然”说一句话。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区别平翘舌音;写词时,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纸”。)
附: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高尔基
“他们不放我进去”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吩咐 拿坐 侧过脸 微笑
哭 赶快 大声喊
“一定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学生谈不到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小摄影师》,并认读“摄”字。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三)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1)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小摄影师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内容。)
(1)个别读。
(2)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上一篇:《香菱学诗》(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