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参考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光的反射【第一篇】

一、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所以本节课首先为突出这一点而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便于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实验。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主要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主要目的

说明

射击比赛1

全体学生参与

激光手电、靶子。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

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

全体学生参与

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

引出光的反射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1

全体学生参与

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

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

“找眼睛”

全体学生参与

直立的一块较大的平面镜。

引出“光路可逆”

体会通过反射看到眼睛是相互的

射击白纸与平面镜

学生参与演示

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

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

幻灯片分别投射到白布和平面镜上

演示

幻灯机,盖有白布的大平面镜充当银幕。

比较两种反射

2.谁都明白,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本节课就利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象范围里展开竞争来充分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光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物理随手拾来像“光污染”、“黑板反光”等,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

二、主要创新点

1.实验教具的创新自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米,直径约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演示实验时,从一根管口射出的激光,经下方平面镜反射后,通过调节另一根管,使反射的激光再从中射出,于是,三根管便分别代表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反射现象可形象化,具体化。

2.详略的处理:重点突破 “等角”的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后已无须多言,通过学生的探究可以有很多发现,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水到渠成。

3.节奏问题: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分布一节课的“闪光点”,是始终吸引住学生的关键。本节课开始部分的射击比赛引题、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两线异边”和“两角相等”、中间部分的从镜中相互找眼睛的自由活动(体会光路可逆)、激光枪射击并排的白纸和平面镜、结束部分的“光污染”、幻灯机投出的生动清晰的卡通画在白纸揭开时,从剩下的平面镜上忽然“消失”等等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合理穿插,使整节课高潮迭起,避免了“龙头蛇尾”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模型演示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突破性模型装置是帮助学生最直观的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关键。

2.竞赛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激发兴趣。

3.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引导、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能发出激光的手枪一把,平面镜、白纸板各一,实验报告一生一份、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与学生交流)

师:学习是快乐的,我们获取知识,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应该其乐无穷,让我们快乐的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投影出示:让我们快乐的去探索……)

首先,我们今天来个射击比赛。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字,每组射击一个字,看哪个组射击得更准?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要先划分好小组)

(学生兴趣高涨, 各组很快射准了目标,并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师:难分高下,都很好。下面再来比赛一场:我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

(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这一现象,并让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很好,光的反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激光棒发出激光,射到平面镜上)

师:同学们看到光了吗?光看都看不到,我们怎样来找规律呢?

(同学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找办法)

师生共同总结:让光从一根管中穿出来,这根管就相当于光线?

师:好,现在看得见了吧(拿出第二根管)。你能让反射光从管中穿出来吗?请位同学上台来做一下?

学生上台操作(学生的初步猜想)

师:为了便于观察(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我就再加上一条线(拿出第三根管,边说边放)──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法线。

师:一下子给出了这么多新概念,是不是有点混了?好,我们来一齐梳理梳理。

(请同学们各条光线起名字)

很美的图案,规律就蕴含在其中了,谁说说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发现的两侧,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界随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

(说明: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这也是重视实验情景设计的价值所在)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同学不妨讨论一下,我们能否利用身边的或讲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对不对呢?

生:(讨论、设计,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一来,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

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将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根据实验,你认为光的反射遵循哪些规律?

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总结得出的结论,下面的学生补充)

师生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讨论你的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合理?为什么?

师: 下面一段时间,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探究过程,想想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怎样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那些发现?彼此交流一下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开始!

生:(反思,交流,上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有的组发现了光反射的可逆现象)

(说明:如果存在多个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归纳与讨论。因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师:这种逆向传播,我们叫它“光路可逆”。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每个同学通过前面的镜子,你看到了谁的眼睛,做完后,同学之间下位交流。

师:好的,请你自学学习资料上的小知识。

请认真阅读以下小资料:

如何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 (1)首先找到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反射面的垂线为法线,法线要画成虚线。(2) 找出入射角,并量出入射角的大小(3)过入射点和法线做一角,使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4)在反射方向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

然后分两组完成光路图,做完后小组间交流,并思考有什么不同。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课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镜后,卡通片消失),结合刚才你的作图,请你自学课本加以解释。

师:请大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假如光线不能够被反射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为加强反射,到处都用平面镜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请思考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探究报告

探究课题:

猜想:

探究记录:

实验过程中,我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初中物理课本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 、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光的反射【第三篇】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 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 (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 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 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 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动画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新课教学

1.质量的概念教学

为了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不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本处教学建议使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形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克、毫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质量的单位。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此处可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的质量。使学生知道大象的质量是人的近百倍,鲸的质量可达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八十多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引出质量的测量

实验演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幻灯片放映辅助实验教学。

一个铁钉,它的质量是100g,把它弄弯,它含有100g铁这种物质。100g的冰化成水,质量仍是100g.将一个200g的大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质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学习。

5.天平的构造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认识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内的砝码,观察盒内每个砝码的质量数,提示学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应当用镊子夹取。

学生观察一段时间,教师可用投影仪把天平的实物图打在幕布上,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天平各部分构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所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

6.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让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自己动手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