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的:
1、总体感知小说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3、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4、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和小说分类。
教学重点: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危难之处见真情”,在危急之时,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来,在这篇课文中,就塑造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真正的英雄。
二、简介小说的基础知识
三、作者简介
四、课文解析
1、提学生朗读课文,分析本文段落层次。
2、自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2)这场海难的发生谁负主要责任?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3)文中是如何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从文中找出这些语句来。
(提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重点让学生分析是如何利用侧面描写的。)
(4)提学生分角色朗读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要求读出语调、语气,思考作者为什么具体描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5)哈尔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6)哈尔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7)请找出本文的场面描写,分析其特点。
五、总结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描写“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六、布置作业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教学设想: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大纲的精神,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经过教研室的假期培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篇课文如何上,我有了几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这也给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全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理应有所侧重。这篇课文侧重的是后两点。所以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用在完成目标2上。
2、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去?
我是这样做的: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来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又如“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几人一小组,轮流发言,一人记录,形成小组结论或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拟定讨论题?(起始阶段可能还是教师先提出议题,慢慢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如何保证小组学习不沦为过场形式?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各个阶段有所侧重罢了。在这节课上,我且作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3、语文课是不是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有公允,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把文字变成形象。而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都很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完全可以借助文字来想象体悟,因而本节课的课件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代替了黑板,节省了板书时间罢了。这样的课件是不是体现出现代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不尽然,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应是观念的变化,而不仅仅看有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交流自学成果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险记>,首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词、成语、作家常识?
2、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讲解、展示。
3、师生评价补充。(教师注意归纳筛选作家信息的五个方面及搜集信息的途径)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有想法可在书上划划写写)
1、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2、哈尔威船长是什么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什么的?
4、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小组讨论。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分成学习小组,轮流发表自己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指定一人作好小组记录。讨论结束后举手示意。
2、教师巡视做好组织工作,保证学生的发言时间。
四、三维对话,体悟形象。
教师
1、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学生”三维对话交流,深入体悟形象。(各位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发表对以上问题的想法并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动作语言心理来体悟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沉着冷静,果断指挥、舍已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形象。特别是语言描写,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深入体会。
3、教师小结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在没有同学要求补充发言之后)
4、反向提问,加深理解。(先听同学的发言,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自己提出下列问题)
a.一些人认为哈尔威船长不够称职,让自己的船出现了重大的事故,沉入大海,损失惨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不对,因为错不在船长,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船速较慢;海上的雾渐渐变浓,船长无法事先预测;“玛丽”号超载,船速太快,撞上“诺曼底”号。)
b.船长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救出其他人后,应该积极逃生,没有必要和船一起沉下去,白白浪费生命。你认为呢?他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心理是如何想的呢?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作出判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倒数最后两段,然后假设自己是哈尔威船长,揣摩一下他沉船前的心理活动)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意放弃宝贵的生命,我们会觉得哈尔威船长如果能活下来,那该多好啊。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来说,选择与“诺曼底”号共沉大海是他的信念决定,因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或许当他踏上“诺曼底”号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决定和它共存亡。现在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或许会觉得他很傻,为自己的信念送掉生命,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人,比如刘胡兰面对敌人锄刀,宁死不屈,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敌人引进了包围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他们都和哈尔威船长一样,有崇高的信念,有自己的做人之道。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活着,那只是行尸走肉。所以,哈尔威船长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而我们对哈尔威船长的选择还能指责什么呢?所以雨果在小说的最后两节这样说:“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再请同学朗读,加深体会)
5、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请你仿照“实话实说”节目的做法,对哈尔威船长说一句你的心里话。(学生自由说)
6、雨果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在小说一开始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灾难在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已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同学们以后不一定会碰不上这样的灾难,但你们依然可以成为强者,只要你们能克制那些悲观消沉的情绪,自私自利的想法,忠于自己的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你们就是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强者。
五、总结方法,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这节课,在短短1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了100多年前,遥远的英伦海峡上,“诺曼底”号遇险沉没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文学独特的魅力。它能穿越时空,拔动你的心弦,让你观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我想课后同学们一定会积极迈进文学这扇大门的。
2、总结方法:如何更好的感悟文学作品?有一些方法推荐给大家:
读:书读百遍(多种方式的读)
思:圈点批注(写下思维的火花)
悟:披文入情(换位思考感情共鸣)
演:感同身受(改编成课本剧)
有的方法,我们已不知不觉中用到了,还有些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祝愿同学们在文学的天地中展翅飞翔,尽情领悟文学的真、善、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大写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三篇】
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通过故事情节去把握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议论句、段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 :
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
看《铁塔尼克号》的节选部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分析。
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的讨论分析。
抓住重点段落,分析,开放式讨论。
五、教学课时:
如果学生预习好,可以二课时,最好是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因为,课文内容和故事片《铁塔尼克号》的故事非常相似,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和人物,第一节课看《铁塔尼克号》的节选部分,并且结合课文讨论它们的异同。
第二课时
讨论“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1、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请从文中选择三个表现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句子,分析之。
2、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来到茫茫大海上”,“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这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3、“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逼了过来”,“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这两句中的“逼”和“剖”字用得很好,请问好在何处?
4、“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为什么?
5、“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怎样读好课文16段后的朗读?
7、摘抄描写“雾”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这样写?
8、短句短段“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的作用是什么?
9、“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他的“做人之道”具体指什么?“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船长
2、能见度越来越低, 环境越来越恶劣,这是“诺曼底”号遇难的主要原因。(为下文“诺曼底”号遇难作铺垫)
3、(组词答题)逼迫:有极大的威胁。逼近:无法躲避。
4、为下边的船长的话做铺垫“60人”“妇女先走……”人道主义。
5、“利己主义”总结上文的“15段的内容”。“可悲的”是照应“险些儿把小艇弄翻”。“悲壮的舍己救人”领起下文,船长的……
6、
7、课文开头的写雾是客观介绍,没有感情色彩。最后“阴惨惨的薄雾”是为悲壮牺牲的船长做背景 ,烘托了气氛。
8、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看课后练习三,进行讨论。(教师点拨:这是最亲的人同遇灾难时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假如同遇灾难的是一群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又会表现出人性的哪一面呢?)
二。复述课文(讲故事):
三。撞船之后,船上情形怎样?(可用几个词概括。)
四。怎样理解“他把自己给忘了?”
五。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学生分析讨论对话的内容及特点。它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六。怎样理解:“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那里就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七。“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这样”指代什么?哈尔威船长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了吗?有些什么办法呢?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与船共沉呢?
八。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试做分析。
九。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概括。不必求全求精。教师检查小结。
作业 设置:
1. 给加点字注音:
猝然( ) 湍急( ) 须臾( ) 肇祸( )
屹立( ) 似乎( ) 调遣( ) 真谛( )
2. 做《一课一练》中P5页的内容。
课后小结: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四篇】
教学目标 :
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导入 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 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 研究性学习:
(1)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 [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
八、 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1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五篇】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新大纲也指出:“要正确地对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说明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据于此,本节课,我力求“以人为本”,倡导学法的引导,着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想象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与船长的镇定自若;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他的品质
教学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质疑法、想象补充、情境教学
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批注自己的感受、有见解地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咱们就去了解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去认识一位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
2、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质疑,直奔重点
1、根据预习,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师小结。
2、抛出问题:“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灾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在这场灾难之中,有一处地方使老师印象深刻。
3、质疑:读了这简短对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梳疑: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5、学法引导:这篇课文人物对话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老师给同学们提个建议。
三、品读探究,合作感悟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问题细读全文。(提出要求)
2、学生自读自悟。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4、学生汇报,教师主要引导以下两方面:
A、(1)引导其体会场面的混乱: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2)课件演示:
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与大家交流一下吗?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场面?
(3)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段,用心感受那个混乱的场面。
(4)师: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B、从怎样救援入手点,汇报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重点引读、反复读简短的人物对话。
四、缅怀船长、情感升华
1、最后一段范读
2、师: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下面,请大家思考: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
3、师渲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个人的生命,可见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4、再次读最后一段话:理解“黑色的雕像”
5、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对他说什么呢?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五、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上一篇:陈太丘与友期【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