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的故事精编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霸王别姬的故事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霸王别姬的故事1
一、陪衬与主角。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项羽时用了那么多的篇幅,而对于虞姬其人却没有任何铺垫。只有在倒霉的垓下那一刻,才让她横空出世突然现身于军中。想必这位史家先贤并不是偷懒没有去深入研究资料,也不是成心轻忽这位美人。而是他心里清楚,虞姬生前如何,在项羽这么一个伟岸丈夫的生命中太无足轻重了。在项羽创造的那段历史中更是一片流云飞絮。之所以司马迁要给予虞姬一笔“揉碎桃花,玉山倾倒”,仅仅是由于她死去的那个不同凡响。这个不同凡响再加上特殊的时间和地点,虞姬就不再是虞姬了,她凝固进了某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成为了某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最后一个动作的历史佐证、气氛烘托和强调说明。虞姬在项羽历史的终结点,成为了讲述他的历史时必须提到的一个部分。从本质上来说,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个符号。
在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不再是个衬托,而是个血肉丰满的主要人物,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视角,让虞姬作了一段惊人的思想独白,这是我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让我们不得不对虞姬产生重新的认识。虞姬用她的一腔热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让读者也沉浸在悲凉的氛围之中,为虞姬的红颜薄命悲哀,为他们的爱情哀叹。
二、附庸与思想的独立。
《史记·项羽本纪》中,虞姬从来没有“活过”,有的只是“一死”。在所有人的眼中,她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名字、行为和动机。离开了虞姬,霸王还是霸王;但离开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从本质上来说,虞姬并非是女人——甚至不是“人”,而只是一个符号。她那惊心动魄的横空出世,全部的必要和价值,只不过是给西楚霸王那过于金属质感的英雄衣襟别上一枚带有性别暗示的徽章,给那黑铁色的“十面埋伏”点缀上一抹亮眼的粉红,在粗重的男人气息之中散发出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况味——在那个男性纵横的世界中,这淡淡的一抹已经足够了。虞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不是问题。她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仅仅为了这短短的一瞬。宝剑挥舞,就在挥向她那洁白如蝤蛴的颈项时,这才是她真正的生命。多么美丽的一剑啊!浓缩了她的一生,洗去了霸王的暴戾,凝固进了历史……一日长于百年,那她这一瞬呢?
在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自己把握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不再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上。
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视角,让虞姬作了一段惊人的思想独白,这是我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段落。“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活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如果他的壮志成功的话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虞姬她有着自己清醒的、独立的思考。自古以来,女人就是为男人而活着。她们默默地成为成功的男人的背后的伟大的女性。为了他们的事业她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们甚至没有想过自己。如虞姬这般觉醒的女人只在少数。
虞姬的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她面临着两种愿望或两种理想的选择和斗争。一方面,她深挚地爱着项羽,对他忠诚且痴情;另一方面是虞姬对自己命运的沉思:“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痛苦为他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着了,她独自掌了蜡烛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想起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的生存是为了什么。他活着,为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配刀、他的长矛、他的江东弟子去获得他的冠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音,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倘若项羽赢得天下,他就有三宫六院,或许她能够裹上一件宫廷的外衣,她爱的是项羽,项羽爱的是他的大业,她只不过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枝残红,被冷落、被遗弃。当得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后,为了自己不至于成为累赘,用一把小刀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自杀而亡,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红颜却如此多情和命薄,大义与苟全面前,虞姬选择了前者杀身成仁,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叹。她是在对命运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断自己。
三、结局的遐想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说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西楚霸王似乎说得很清楚,我的宝马都不肯弃我逃生,美人啊美人,我该拿你怎么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就是虞姬的回答。不知道这是否出自她的本意,但却是霸王想要的回答。于是,虞姬不得不死。惟有一死,才能使霸王的悲剧完满,才能使忠贞的爱情完全。所以,虞姬死了。死的惊心动魄,死的理所应当。所以,才有了那潇洒漂亮触目惊心的一刎。至今还有人在讨论虞姬究竟姓“虞”还是名“虞”,也有人在争论虞姬究竟出生在吴县还是诞生在沭阳。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虞姬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了虞姬,霸王还是霸王;但没有了霸王,虞姬便不可能再是虞姬。
霸王别姬的故事2
—— 自题绝句是为序
朝晖夕阴,时光流转,看看又是月半。想必明夕的和风定是吹云现月,一年一度的花事也定是温婉情浓。触景生情,或许此时此刻的痴男痴女们会将那生平的爱意释放到极致。由此想到,这人世间的爱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由心悸。其间,有的为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有的为一时寻欢而荒废人生,有的为性爱至上而始乱终弃,有的为至纯至真而了却性命。
你真的为所爱之人爱得倾心、爱得执着、爱得深沉,甚至爱得义无反顾地动山摇吗?古往今来,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或凄美、或快意、或震撼、或动人,流传至今,为的就是让相爱着的人们从中受到教益,懂得珍惜。想如今现实生活中许多追寻爱情的男女,也许未必如此,而未必如此的缘由恐怕多为尘世的杂念所困。那么,就请问这见证千古的明晃晃的月亮吧,问一问,此生叫你死去活来、山崩地裂、至死无憾的到底是什么?或者向月亮偷偷发个对爱情忠贞不弃的誓言。
君不见,美人为我歌一曲,我为美人舞青锋;美人为我揾清泪,我为美人付平生。雕车宝马不为贵,豪宅美庐可以倾;仗剑一呼辞社稷,效得霸王百世名,
由此,我想起了项羽与虞姬那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哀婉凄丽的故事。
大概那不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许是一个百花尽杀的秋肃(要不然,那竖子刘邦怎会在胜了项羽后高吟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来?),然而那个日子一定是一个月圆之夜。
是啊,望月思乡,月满情浓。虞姬在那皓月当空时,徘徊于霸王的营帐之外,隐隐的楚歌从八方传来,而霸王此刻酒力稀微,卧于帐中。楚军在这大势将去的时刻,虞姬怎不焦心如焚!她想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知的,那就是,如其与霸王一道甘为虏臣、厮守终生;还不如自作了断,让霸王无牵无挂,卷土重来。
听,虞姬在以死辞别霸王的时刻,她那凄婉的歌声,怎不叫催人泪下: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京剧《霸王别姬》唱段《夜深沉》)”
这听似清丽、平和的歌声中,那留恋人生的悲凉一丝丝从内心深处已然抽将出来,碎人心魂;那与霸王朝夕恩爱的场景一幕幕从记忆的深海中忽然泛起,留恋不已。而霸王的事业前景难测,惟有一死方能使夫君重振昔日雄风;惟有抛却性命,方能重燃霸王复仇的火焰。似这等凛然取舍,这等人格,是多么的伟大和壮丽!一剑刎别,魂兮随君。这如山如海般的爱呀,哪朝哪代的爱情故事可以敌得?
江山犹可重新得,美人逝去不回还;悲歌一曲传千古,几个男儿敢效攀。那霸王的虞姬剑落项上、血溅飞花,如此一去,也便慨叹这往后的生活已经没有意义,不复有东山再起的念头,遂自刎乌江,随伊人而去。难怪易安居士在她孀居期间,大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绝句)”的,这之中除了对楚霸王项羽的崇敬,对大宋江山的收复时刻铭刻于心头之外,恐怕还有自己对英年早逝的夫君赵明诚的追思与忠贞的意味吧。
情兮,悲哉!义兮,壮哉!
是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那曾经拥有的最爱一旦消失并永别于尘世,那这红尘滚滚的人间纵然再好,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说项羽与虞姬的诀别,那已经不是霸王别姬了,而是姬别霸王。早年,梅兰芳先生的那段《夜深沉》的京剧唱腔和身姿,将虞姬的大义与悲情演绎到了极致,以致有个叫李玉刚的辽宁小伙子如何也难以效仿得惟妙惟肖,这也许是他对爱情的体验和理解与梅先生有所差异的吧。灵魂不生,形何以堪!戏剧舞台如此,生活舞台尤其如此!
这虽然是一个真实历史的故事,也为人们时常讲述,尽管如此,而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许再难发生了的吧。
据说,上世纪初有一个什么解放运动,就是从性爱解放开始的。诚然,性的解放可以使妇女从夫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凸显妇女独立的人格,但从那时起,或许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已经因“性”将爱引向了歧途。看看吧,当今生活里,若除却那些男欢女爱的短暂的快乐时光之外,便是司空见惯的逞强好胜、互不相让、问责问难、多了利己、少了承担,甚至沾花惹草、访花问蝶、红杏出墙。哪里还能看得到伴侣间那珍惜生活、崇尚真爱的影子?更何况去效仿那虞姬和霸王?
今夕月将满,明日夜深沉;冰轮出瀚海,可照几何人!
早年读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甚为那殉情而死的雁儿悲哀与感动,而悲哀与感动之余,又多了几分思索和追问。这人世间到底情为何物?到底又有几人能懂得生死相许的真谛?又有谁能如项羽和虞姬那般执子之手,生死契阔的?呜呼哀哉!
前几日得闲,到一朋友的花店看花,当看见那一株株虞美人绿郁郁的阔叶上殷红的斑点时,便顿觉那就是可怜可爱可敬的虞姬一剑刎别霸王而飞溅的血泪。这千载流传的凄美故事,这百世不干的斑驳的血泪呀,是不是会如同惊雷一般警醒着那些在恋爱中心存杂念的人们!
男儿意气吞宏宇,醉中仗剑舞春秋;
霸王别姬的故事3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和“美人和之”,史记中对虞姬的记述就这么多,可以说面目相当模糊,我们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有二:虞姬很美丽,颇得项羽宠爱;项羽作垓下歌后,自唱,虞姬也跟着唱。
那么虞姬又是怎么自杀起来的呢?
虞姬自杀之说,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张守节《正义》,其中引《楚汉春秋》记录虞姬所和的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里还挺复杂的,需要分说的是:《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撰,到唐代据说还能见到,后只能从别的著作里看到它的一些片断;是对“和”的理解。和有二义,一为跟着别人唱,二为依照别人的诗词作诗词。从《史记》描述看,似乎跟唱更确切些,但《楚汉春秋》无疑采取了第二种意思。和诗一出,虞姬不但刚烈美丽,还变成了一位才女;就是这首诗中的“贱妾何聊生”句透露出一个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杀的打算。
但关于虞姬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项羽败,杀姬”的说法,值得注意。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杀?他(项羽)杀?还是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怎样,那夜,项羽和虞姬是诀别了,因为他突围的时候已只有壮士相随。
即便在《楚汉春秋》中,对虞姬自杀也只是一种暗示,但后世虞姬自刎别霸王的悲壮故事却从此出,并被演绎得丰富多彩。但我们在各种诗文和戏剧中看到的虞姬,可能跟历史上真实的虞姬,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了。
虞姬的形象和她在诗文戏剧中的遭际到底透露出了什么信息呢?我觉得,它透露了我们一直以来对女性生命的轻视,为了某种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毫不犹豫的让她死去。愈是要把她塑造得更完美,让她拔剑自刎,我们思想深处草菅人命的气息就愈浓郁。
霸王别姬的故事4
关键词:项羽 音乐作品 音乐文化 《十面埋伏》 演绎创造
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包括琵琶舞曲《十面埋伏》、舞剧《霸王别姬》、京剧《项羽》等,这些音乐作品虽然都以项羽为创造背景,但塑造的艺术形象千姿百态,同时也赋予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以不同的性格特色,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更加丰满的英雄人物。
一、项羽音乐形象的文学铺垫
中国古代的文学受到印刷技术及人们教育程度的限制,在传世功能上远远比不上音乐,而且文学创作者还需承担文字所带来的各种言论风险。在这样的古代生活背景下,音乐成为传承人们志趣表达情感的首要方式。历史上有关项羽的音乐塑造最早要追溯到项羽编写的《垓下歌》,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磅礴诗句将项羽的自我形象第一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那种成王败寇的英雄叹息和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使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
音乐与文学作品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不受五音六律的限制,可随意抒发个人情感,但这种谱无定法的传承形式又让音乐无法像文学作品那样被原样保留下来,因此,许多有关项羽的音乐作品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或消散,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也有今人二度创作的痕迹,其展现得更多的是当代思维对项羽人物的解读。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为本纪人物,并通过巨鹿之战、垓下之战、鸿门宴、乌江自刎等故事情节对项羽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后世有关项羽文学形象的描述也大都借鉴了《史记》,虽然后代史学家对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褒贬不一,但中国人向来持有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这也使得《史记》中的项羽形象深入人心。
汉魏以来,中国文学体裁愈加丰富,对项羽的形象刻画也更加丰满,在唐诗宋词元曲中都能找到项羽的影子,这也表明项羽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入唐以来,有关项羽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经久不衰。历代文人对项羽形象的品评都夹杂个人感情,或者直接将项羽这一经典形象视为个体展现符号或者发声载体,从历史评价到人物“附体”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的演绎风格
项羽的形象和音乐刻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音乐本身的非语言性特征使其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更加困难。因此,在塑造项羽的音乐形象时,人们开始借助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项羽的音乐形象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逐渐形成的。纵观古今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其风格衍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悲剧式主流音乐风格
从《史记》开始,项羽的形象定格就注定是悲剧式的,项羽的悲剧不仅体现在“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未能又亡秦”的人生上,更体现在其给后人留下的感悟和参照。在冷兵器时代,项羽是力量和勇敢的化身,力量和勇敢助他身居西楚霸王,但是在刘邦面前,项羽却因粮草殆尽而兵败垓下,最后只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刘邦的成功取决于其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而项羽则依靠的是个人力量,其孤高自赏的个性恰恰成就了他悲剧式的英雄人生。在项羽的多种人格和形象定位中,悲剧是居于首位的,虽然他的力量助他成为一代英雄人物,但却未能助他成就最后的霸业。因此,无论是古代戏曲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在歌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时都会用哀怨的曲调进行点缀,使音乐风格更具悲剧性。
(二)婉约式次生音乐风格
虽然项羽的英雄悲剧是主流音乐风格,但其婉约式的情感写照也成为另一种音乐风格。项羽的婉约来自于其与虞姬的爱情,虞姬为了激励项羽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项羽的“乌江自刎”不仅仅是因为“无颜过江东”,更是“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情殇和感叹,因此,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其悲剧式的主流音乐风格之后总隐伏着婉约式的悲伤,这一点从《霸王别姬》中的“别姬”就可以看出,梅艳芳更是将“别姬”时的忧伤表达到了极致。李清照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这一情感的真实写照。
(三)基于文化价值的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恪守着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项羽的杀身成仁也使其成为传统价值观的参照物,项羽也因为这一点成为正面人物的代表。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更是崛起了许多新兴音乐文化。虽然上文提及的《大风歌》和《项羽》都是摇滚音乐,但都表现了项羽的正面形象和传统文化价值。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侵入似乎颠覆了传统文化价值,但是音乐从来就是雅俗共赏,好在核心价值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
三、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
(一)戏曲音乐中项羽形象的创作手法
戏曲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宋代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为戏曲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正式从文学作品中跳跃出来转化为音乐形象,人物刻画也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项羽第一次出现在戏曲音乐中要追溯到唐代的参军戏,参军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音乐,但却使为项羽的戏曲音乐形象找到了归宿。在唐代参军戏《樊哙排君难》中,项羽并不是主角,而是一个次要描绘的配角,由于剧本年代久远,我们无从查找其配角身份的真实性,更无法窥探其音乐形象和戏曲作品是如何创作的。自宋代以后,各地剧种不断兴起,戏曲发展经历一个黄金时代,项羽的再一次典型涌现是在京剧《楚汉争》之后,当时的著名武生杨小楼和四大名旦之一分别饰演项羽和虞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年之后《楚汉争》被改编为《霸王别姬》,由杨小楼和梅艳芳主演,梅艳芳虽扮演的是雍容华贵的虞姬,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楚霸王的不可一世和孤傲。《霸王别姬》不仅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梅艳芳,同时也将项羽音乐形象推上新的历史高度,引发了全社会的审美追思。
(二)流行音乐中项羽形象的创作手法
流行音乐中对项羽形象进行刻画除了是传承历史文化之外,更多的是展现今人的感怀,随着中国风的盛行,中国传统元素被融入音乐旋律中,既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同时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流行音乐中的流行歌曲和摇滚乐都对项羽形象有着不同的解说。项羽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流行歌曲中是在1996年,内地歌手屠洪纲以一首《霸王别姬》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尘封已久的英雄情结。香港歌手王力宏在其单曲《盖世英雄》中用英文说唱和京剧韵白的方式将项羽形象演唱出来。之后,的歌手都开始用流行歌曲来演绎项羽的另类人生。项羽这一历史英雄人物本身与现代摇滚乐不搭边,但是唐朝乐队的一首《大风歌》却将项羽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真真切切的与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乐曲开始的苍凉埙声展现了遥远古代的荒凉之景,伴随着琵琶声故事情节不断展开,看似平淡舒缓的节奏却渗透着千古无奈和叹息,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惋惜。五行乐队曾经创作过一首《项羽》,创编手法与《大风歌》类似,借助编钟的高低旋律拉近空间距离,歌曲中的古乐器伴奏为这首摇滚歌曲增添了不少中国元素。
四、《十面埋伏》演绎创作分析
《十面埋伏》又称《淮阴平楚》,描绘的是汉军运用十面埋伏阵法溃败楚军的战争场面,这首琵琶曲整体上结合了虚实相生和环环相扣的技法,紧凑的曲体结构表达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再现了两军交锋时的激烈场面。整部乐曲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战争前的“列营”、“点将”、“走队”等准备场景,详细描述了汉军强大的军事阵容。虽然每个段落的音乐素材不同,但是各个段落环环相扣,旋律之间对比鲜明,更富节奏感。第二部分描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埋伏”的创作手法上,此处的旋律更加紧凑,给人一种伏兵四起的危机感,勾勒了一幅张弛有度的战争场景,将紧张气氛渲染到极致。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战争结束时的场景,同样分为五个段落,故事情节按照项王战败、乌江自刎、凯旋而归、诸将争功、得胜回营的顺序依次展开,此部分的旋律较为婉转,低沉中表达了大势已去的慷慨悲歌。从《十面埋伏》整体布局上可以看出,这首琵琶曲最大的创作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法,生动再现了垓下之争的激烈场面,并将一些细节之处作高度处理,用四度跳音来展现明亮高昂的音色,使节奏张弛有度、环环相扣。
五、结语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项羽的人物形象却经久不衰,在时代更迭中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自古至今,项羽的英雄气概、爱情佳话始终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不可或缺的音乐创作素材。无论是戏曲音乐、流行音乐,还是其他音乐形式,都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项羽的人生佚事,展现了或英雄、或婉转、或经典的形象定位。虽然今人对项羽的人物评价褒贬不一,有豪气自信也有刚愎自用,但其事迹对后来的音乐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音乐作品为我国的艺术宝库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冬莎。乌江壮烈遗古恨 刘派“霸王”谱新情――刘德海新编《霸王卸甲》浅析[J].黄河之声,2010,(02).
[2]夏侯玲玲。戏曲音乐唱腔分析的教学视角――以梅兰芳《霸王别姬》[南梆子]唱段分析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3]居其宏,许晓明。戏剧动作与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展开――评歌剧《楚霸王》的一度创作[J].歌剧,2010,(02).
[4]何华茂。金湘歌剧《楚霸王》重唱中的多重复合手法研究[J].歌剧,2015,(01).
[5]陈锐。项羽音乐形象的创编手法及其风格衍变[J].艺术百家,2015,(02).
[6]宋洋。试论手风琴曲《十面埋伏》的演奏技法及创作特色[J].内蒙古艺术,2012,(01).
霸王别姬的故事5
《霸王别姬》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霸王别姬》观后感,请您阅读。
《霸王别姬》观后感1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国民党伤病,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国民党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霸王别姬》观后感2《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是沉重的。它讲述了在中国政治最为动荡的时代,主人公蝶衣,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的起起落落,以及他一生的爱恨情仇。蝶衣最后的自刎正是应了虞姬别楚霸王的痛苦、无奈和深情。
电影《霸王别姬》对主人公蝶衣的内心成长和感情转变的描写极为细腻。我在为蝶衣的命运哀叹时,却也发现他被那个时代捉弄的必然性。他不仅是一个妓女的私生子,还是一个天生有六根手指的“怪胎”。他被母亲无情地砍掉一根指头并且遗弃。他在戏班里受着非人的训练,过着艰苦的生活,看着同门师兄弟自杀。除了他的师哥,在他的童年里几乎是没有温暖的。一直长到少年,蝶衣依然无法放下男子汉的尊严,进入戏中女子的角色。这让他承受着来自师傅和师兄弟的重重压力。他终于出走,却在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京剧的真正魅力。他从戏班出走后又回去正是一个从被动学戏到主动学戏的转折。而师兄用烟杆搅破他的嘴巴,正是他彻底放下男子汉尊严的催化剂。他对《霸王别姬》这个故事的喜爱,他对虞姬这个角色的热衷和他对师兄的依恋让他渐渐地融入了虞姬这个角色,分不清了戏里戏外,分不清了是男是女。
是命运让他爱上了他的师兄;是命运让这场爱注定悲剧。师兄是有自己喜欢的女人的。蝶衣身为男儿身又伤心,又恼怒。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连伤心恼怒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是男儿身。他寂寞,他堕落,他吸毒,他恨他的师兄;他为救师兄为日本人唱戏,他为唱戏辛苦戒毒。即使在人生最鼎盛的时期,他却也是生活在这感情的纠葛中,这内心无边的孤寂中。我记得,他在戒毒时嘴里喃喃喊着“妈妈,我冷”。这一个“冷”字,正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正道出了他对温暖的渴望,他对爱的渴望。爆发,让这个无心政治,只知艺术的戏痴吃了大苦头。他的师兄揭发了他,他也揭发了他的师兄。我起初是生气,气他们如此不讲兄弟义气,害惨了彼此,还害死了师兄的妻子。可是我气过之后,却又叹他们的无奈。难道他们不互相揭发,别人就会放过他们吗?他们是被那个时代认定有罪的。他们的相互揭发也许是为了自保,也许是他们对人生的妥协,对自己的解嘲。
结束了,师兄的女人不在了,似乎蝶衣可以和师兄厮守了。可是他自杀了,也许是因为十年的折磨摧毁了他对生命的眷念,也许是因为他爱着一个永远也无法爱他的人。在戏外已“生无可恋”的他,选择了在戏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霸王别姬》观后感3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霸王别姬成就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段小楼和程蝶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而最后,虞姬真的成了虞姬,而这霸王最终也成了霸王。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那一次,他们俩都成了角儿,从此风光无限。一个是程老板,一个是段老板。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从民国20年,到七七事变,张公公的府邸如今也变成了棺材铺,可程蝶衣依然不放弃,他不断的跑到那里,只为了寻找那把师哥喜欢的剑。
程蝶衣饰演的虞姬,又被政治大腕兼戏迷袁四爷(葛优饰)看上了,他不断地纠缠蝶衣,给他送各种东西,以各种名目邀请蝶衣去他家。而同时,蝶衣最心爱的师哥,要娶妓女菊仙(巩俐饰)了,蝶衣伤心欲绝。在不知不觉中,程蝶衣早已经深深爱上了他的师哥,对他来说,师哥就是霸王,他就是虞姬,他想要活在戏里,一辈子。他对他师哥说,要从一而终。
他在袁四爷府上看见了那把剑,又一次,他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只为了一把剑,他依然记得,他允诺过师哥,要送给他这把剑。他把这把剑丢在了他师哥身上,他的师哥,正和菊仙小姐成亲……
再后来呵,一切仿佛都变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大家都变了,也许只有程蝶衣没变,也许,程蝶衣也变了。
他们开始给中国人唱,后来,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了,程蝶衣又给日本人唱过,国民党控制了北京,他们给国民党唱,共产党来了,他们也给共产党唱,思想解放了的中国人,要穿着现代的衣服唱京剧,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下定决心反抗一切的旧势力和压迫。程蝶衣不再适合这个新世界了。他的一生都在唱戏,他是个为戏而存在的人。而仅仅唱戏的人生,也在中变成了把柄,变成了致命的伤害。
红卫兵纠着段小楼的头发,逼他揭发,揪着他的头发,逼他投降,段小楼和程蝶衣都被打成了,菊仙,也在段小楼被逼着说自己没爱过她之后上吊自杀。自此,程蝶衣和段小楼相散天涯,再没相见过。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又过去了。段小楼和程蝶衣终于又在一起了,他们化了妆来到了戏台里。最后演一出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楚霸王项羽,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横扫千军的勇将猛帅,可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让刘邦给困死了,那天晚上,刘邦让部下唱了一宿的楚歌,楚人听后,还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慌了神,全都跑光了。听的霸王也掉下泪来。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回为霸王舞剑,尔后拔剑自刎……
临到头,蝶衣从师哥腰里拔出了当年的那把真剑,拔剑自刎了。程蝶衣用一生证明了她就是虞姬,他为虞姬而生,也为虞姬而死。他心甘情愿,他这辈子,就是虞姬,他最快乐的日子,大概就是在师哥身边……
影片里开头还有一个小癞子,不堪忍受师父的严厉教导,整天就想着逃。他试了很多次,很多次,每一次都失败了,回来后被师父打到半死,后来甚至说自己早被师父打皮实了。
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他带着小豆子成功的逃了,他吃到了他这辈子最想吃的冰糖葫芦,他和小豆子去看了真正的角儿出演的霸王别姬。在所有人都鼓掌大声叫好的时候,小癞子却泪流满面。他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听着怪心酸的。
也是那一看,小豆子拉着小癞子回去了。师父正拿着教鞭狠狠的抽着他的师兄弟,特别是他的大师哥。他勇敢的朝师父走了过去。师父喊着“我打死你”,鞭子狠狠的抽下去了。小癞子吃完了偷偷藏在口袋里的所有冰糖葫芦,然后吊死了自己。他救了小豆子。很多年后,当小豆子成了角儿,成了程蝶衣后,当他听到有人叫卖冰糖葫芦,他回过了头,他愣在了那边,说不上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在想那个小癞子,那个前一秒还活生生的转眼就成万古枯的师兄吧!
片子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们的师父。这真的是一个好严格的老头,一开始,真的非常讨厌他,人,怎么就可以狠到这份上呢,完全的没人性,打人都往死里打,他就不会心疼,没有一丝丝的不忍吗?检查时,背错了台词会被打的半死,背对了还是会挨打,还说:“打你,是让你记着下回也这么背。”
最先改变观点是在小癞子自杀的那一刻,他冲进了房子,我才知道,他的心底,到底有多么爱这些孩子,有多么热爱自己的职业。都说严师出高徒,师父一丝不苟,威严全在他的教鞭上了。他一生不知道带出了多少弟子,不知有多少成了名角,就像段小楼和程蝶衣一样。但是,他依然故我,一代接着一代培养着新人,最后,他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的希望就是,京戏在这一代可以红红火火。
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片子很老了,故事也很老了,就像一个老人在述说着历史一样,充满了沧桑,沾满了尘土,却依然鲜活。
而如今,电影技术不知好了多少倍,却再也拍不出那样的片子,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好可惜。
《霸王别姬》观后感4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两处情景最让我难以释怀。其一是段小楼结婚的那天晚上,程蝶衣放下剑跑走,段小楼追到门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日本人进城了……”紧接着便是浩浩荡荡趾高气昂的日本兵闯进城来,那种眼看着外人闯进自己的家中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痛心啊。其二便是后来时期的那部分——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十年。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小龙套为了自己成角的梦想而不断地伤害着那个曾给予他重生机会的程蝶衣,段小楼为了自己能活命而供出蝶衣,逼死菊仙;再加上那爷,师傅,袁四爷等人物的丑恶嘴脸,莫不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只要外界事物危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当然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感情,片中程蝶衣,段小楼以及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挣个活路,必须断去它;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没有退路。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坤角,背弃自身的性别。执拗的蝶衣总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刀坯之苦。但他依旧不肯改口,一错再错,“这其实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坚持,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他甚至企图毁掉自己的手以摆脱唱戏的悲惨命运。蝶衣在学艺中一次又一次反抗苦难的人生,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倔强性格和反抗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艺术功底,并使得他不得不认同和依恋这种充斥暴力的文化和社会。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依恋和期盼,这种依决不是狭隘的男女之爱。然而,这种感情与他对艺术的感情一样并不为世俗社会所理解。在段小楼的世界里,充斥底层社会的谋生智慧,他经常拍砖、拍茶壶为师傅和自己解围;作为戏班里的大师兄,他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段小楼在这一意趣中得到了意外收获——菊仙的爱,这又是一个传统的话本演义中江湖男儿与风尘女子的经典情缘。“程蝶衣+段小楼”的故事上又叠加了“菊仙+段小楼”的传奇。菊仙似乎是蝶衣在世俗社会应有的形象——在权力秩序中安分守己、稍带点练达与狡黠。但蝶衣并没有在这个既定的弱者轨迹中行进,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菊仙与蝶衣的矛盾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程蝶衣与菊仙的人生价值取向冲突在事件中不断升级,段小楼也在世俗力量面前不断妥协,终于导致了蝶衣的绝望。因为程蝶衣只有在虞姬和霸王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从一而终”的知音,在这种精神幻象中,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而当自己连出演虞姬的资格都被取消后,他的精神世界则一片荒凉,艰难的人生自然全无意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了。当小楼劝他服软时,他回答和回敬了一句“虞姬是怎么死的”以示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之后,程蝶衣烧了自己赖以维生和精神象征的行头,面对着“无法直面的惨淡的人生”,他决心以死来抗争。但是,他面临着是“无物之阵”,他知道小楼和菊仙的所作所为也无疑是世俗人生的最佳选择,他不能对这种愤恨追根溯源——没有谁可以为国民性负责。但蝶衣的心已经死了,他换上了新社会的行头,成了世俗社会的冷眼看客。结束后,蝶衣和小楼重新回到舞台。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引起了蝶衣内心的百般滋味,他坦然地自刎而死,像虞姬一样从一而终。
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我觉得,这恰巧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同性恋感情。影片里有人说过,他才是北京梨园里的大爷,可见他对京剧的痴迷。在他第一眼看见人戏合一的蝶衣时,蝶衣扮演的正是他最爱的角色——虞姬,他为之倾倒,从此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中。从那个他与蝶衣对戏的桥段能看出,他幻想着自己是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蝶衣恰恰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虞姬。可以说他爱的是虞姬,并不是蝶衣。
片中如果程蝶衣算是真虞姬那段小楼却只能算是个假霸王,就像小楼搂着菊仙离去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一语成谶。舞台上他辜负了虞姬,现实中他辜负了菊仙。我总不能懂得为何要安排蝶衣在雨中偷窥的戏,现在想来,或许是暗示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终究不能相互安慰。你以为他是楚霸王呵,是救你出泥淖安汝之身的盖世英雄呵,你空有虞姬一腔报死意,十娘怜郎情,可他竟不是!是菊仙小姐,在后台为蝶衣盖一袭外衣,是菊仙小姐,拼了命夺回了蝶衣的剑,她最后的一笑里,是否有惺惺之意?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观后感5这么一部电影似乎并不再需要我来写什么影评。现在看起来《霸王别姬》偏老旧 ,现在看起来已然能当做是"怀旧经典"影片来看,比它我只是略小大几岁。
《霸王别姬》讲了什么?
有些“命中注定”也是强求而来的。
程蝶衣小的时候并不叫蝶衣,蝶衣是个伶人的艺名。小的时候,蝶衣是个六指儿,是万万不能上得了台面儿的形象,那会儿叫小豆子。小豆子的生母,在寒冷的冬天,把小豆子的手手结把手冻到麻木,用力气斩去了儿子多出来的第6只小手指。这个意思,也是彻底斩去了母子的联系,除了蝶衣染上烟瘾时的梦中,母子没有再见过。戏剧大班的师傅,终于因为母子的决绝之情收下了这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培养成为日后的男旦主角。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那么一段美好的时光,师兄罩着师弟,师弟在师兄的心中一直是需要格外呵护的角色,师兄在师弟眼中着实是“一代霸王”。师兄拿着师傅的烟袋锅子,狠狠地塞到小豆子的嘴里帮他矫正台词,彻底的让小豆子忘却了自己的性别,“男儿郎”从此化身“女娇娥”,这个下了“狠”手来改变认知的人就是永远停留在了“霸王”这个角色里的师哥,哪怕师哥会去青楼妓院,哪怕师哥会把青楼女子娶回家中,整个人生失控、波澜起伏,都不能让程蝶衣忘却——一旦在舞台上,师哥就是他的,是他的霸王。
蝶衣醉心于自己的舞台艺术,忘却了时代皆有背景。一介名伶,似乎映射了某些时代的文人:仿佛时代并无什么政治,可以跟官僚袁四爷谈戏曲;仿佛也没有什么家国情仇,可以与东洋军官青木唱堂会,并且感动直至落泪。蝶衣再抱上一丝幻想,把京剧的舞台艺术发扬到海外(日本)去。如果有哪个时代,可以容许文人、艺术家醉心于自己的领域、不谈政治、不谈家国、不谈政治、不谈国界,那这一定是一个美好而繁华的时代。
滚滚历史车轮碾压前进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是车辙中细碎的尸体。谈不上是谁推动了历史前进,倒像是蜂拥而上的乌合之众推着历史前进了,平民小老百姓们,都会在历史的车辙中找不到踪迹。波澜起伏,很多次的“最后挣扎”都无力,到悄无声息,到静静死去。
蝶衣收养的孩子,在混乱的中亢奋起来,他要改变,改变养父对文艺(京剧)的理解,要纠正养父对新时代里艺术新贵的看法,甚至要求替代。
在这方面,师兄依然是的滚滚时代浪潮中,匍匐着顺势而行的人,他更能够忍受。师哥不认为自己在妥协什么,他把这些叫做“分得清戏里戏外”,这个认识毫不留情地剥开了小老百姓迷茫的委屈,甚至是“可恨之处”:
你让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呗;
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就不做呗。
“霸王”在生活中可以为自保,揭发自己的老婆;也可以揭发自己爱护过的师弟。他的诸多为完全背离了“霸王项羽”那个舞台上的角色,让妻子真心丧失殆尽抹三尺白绫而去……
即使如此,蝶衣依然是角色中的“虞姬”,似乎从来没有过多的恨,也没有过怨恨,很多时期的霸王不再是霸王,虞姬没有忘记霸王的“眉毛上挑”才好看。
蝶衣也没有怨恨过少年时代欺侮过自己的老太监,报以怜悯,目光内容柔软、同情。程蝶衣不知道历史的支撑点到底在哪里,到底有没有,也不知道社会在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他只是觉得:
有权有势的人落得如此下场,真的还挺可怜的。
这种浑然不知,这种不知怨谁的程蝶衣显得分外令人心痛。
上一篇:西游记书推选介绍【精彩4篇】
下一篇:竞赛题实用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