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或修复圆明园是明智之举实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重建或修复圆明园是明智之举实用2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重建圆明园,抚平伤痕还是抹杀历史?1

话题背景

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园明园距夸已151年。重建圆明园的呼声再次响起。据报道,2011年11月,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就包括园明园修复重建的研究论证。由此。关于圆明园要不要修复重建的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不仅劳民伤财,更是在抹杀历史:“重建派”称重建利于保护文物。更可抚平历史伤痕,恢复民族荣光。园明园官方则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洋楼等建筑不重建。

重建圆明圆到底有没有必要?在这场已持续多年的争论中。你是支持“废墟派”还是“重建派”?抑或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将你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圆明园的美不可重复

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再一次遭劫!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1709年始建到1860年被烧)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节选自“人民网”

有对比才更有警示意义

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效果并不是让后人仅看到一片被毁后的荒野,而是应该通过重新修建。部分恢复圆明园鼎盛时期的风貌,让其与西洋楼遗址等处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更有震撼人心的警示意义。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

重建圆明园无法恢复民族自尊心

圆明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园林。内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据说这也是让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之一,并以此佐证中国文化的雍容大度、海纳百川。但遗憾的是,在这种大度中。可供王公贵族们玩赏的器物涌进国门,而西方先进的文化形态却没有改变我们祖先的价值观,也没有带给我们祖先新的制度文明。这大概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对于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来说。这真是釜底抽薪。

我知道。说重建圆明园对恢复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理由无非是:你瞧!圆明园不是被英法联军烧了吗?今天我们又建起来了!如果认为这就有助于恢复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真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心态!

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难道是在修补旧例中树立起来的吗?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建筑学家号召重建圆明园

据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回忆:曾对他讲有条件时可重建圆明园。已故的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建筑学家汪之力,早在1980年圆明园被毁120周年之际,便牵头起草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在倡议书中,汪之力写道:“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重建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贡献。”倡议书后附有来自建筑界、城建界、园林界、文物界、历史界、文学界、艺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签名,共计l 583人。

――节选自《楚天都市报》

重修圆明园不如建打工子弟学校

在重建圆明园的呼声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人的利益诉求呢?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专家估算重修圆明园需亿元、耗时10年。搁到现在,需要花费的金额将不可想象。此外。让人不能不担心的是,即便花费了天文数字的财力投入。考虑到有些园林工艺已经失传,重建的人工建筑。其质量势必与图画上的“万园之园”相去甚远,不仅显得不伦不类,更是对圆明园遗址的彻底破坏。等到了那个时候,只能悔之晚矣。

不再是残垣断壁的圆明园,还是那个承载着国人痛苦记忆的圆明园吗?记住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耻辱,比怀念辉煌的旧时光更有价值。与其把钱花在重建圆明园上,不如在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上加大投入。比如为打工子弟多建一些合格的学校。

――节选自《齐鲁晚报》

国运昌盛无须“伪”建筑来彰显

历史的狼烟已经远去,伤口一天天愈合,疼痛被逐步淡忘。圆明园以史为鉴的政治意义正越来越多地被艺术成就和商业价值所替代。真如某些专家所言,能够“重现当年‘万园之园’的繁华胜景”。并借此体现国运之昌盛,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那么,我们是否要“复建”阿房宫、鹿台等呢?体现国运昌盛最好的办法。是让国人摆脱贫穷,活得幸福、自由,活得体面、有尊严,而不是弄些“伪”建筑来彰显。

复建圆明园还不如“无为”,维持原貌,多做一些保护、考古、文物收集的工作,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又是对后人负责,也才是最大的作为。

――-节选自《新闻周刊》

圆明园的部分景观10年内将消失

“我敢肯定,投反对票的网民中有98%的人没有到过圆明园。没有读懂‘圆明园’这三个字的含义。”主张重建圆明园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说,很多人对圆明园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仅占圆明三园总面积2%的西洋楼、大水法,对圆明园并无全面了解,“那种认为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把那几块大石头重新修复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我可以保证,大水法不仅现在不会重建,而且永远不会重建。”刘阳说,永久保留西洋楼遗址,即可起到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目的。据刘阳介绍,如果不及时进行修缮保护,未来10年内,圆明园至少有5处景观将倒塌或彻底消失。此外,圆明园还有至少8处景点被一所中学占据,学校逐年扩张正对圆明园景观造成破坏。

――节选自“新华网”

重建或修复圆明园是明智之举2

近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恢复重建圆明园是正确之举。

首先,恢复重建圆明园,是保护历史古迹的需要。圆明园是清朝康熙年间修造的一座清代行宫式御园,雍正年间得到大规模扩建,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圆明园不断被扩建,形成了一座占地五千三百多亩的超级豪华的皇家园林。这样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竟以断垣残壁形式存在,岂不凉我等之心!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表示担忧:“圆明园至少有五处景观,如果不进行修缮保护,未来十年内将倒塌或彻底消失!”恢复重建圆明园,保护历史古迹,迫在眉睫。

其次,恢复重建圆明园,是抚慰民族伤痛的需要。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园中的建筑被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曾经是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成为国人内心永远的伤痛。恢复重建圆明园,可以抚平这段历史创伤。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忘却、更不能够忘却这段历史。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表示:“有选择地恢复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恢复重建圆明园,是展现我国古代灿烂的建筑文化和成就、恢复民族荣光的需要。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其巧夺天工,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令整个世界赞叹。圆明园是一个“特殊符号”,是一种自强、复兴的民族情结。圆明园其实现在完全成了废墟,地面建筑除“西洋楼”尚存残件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恢复重建圆明园,可以展现我国古代灿烂的建筑文化和成就,恢复民族往日的荣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那些极力反对恢复重建圆明园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所谓“重建费用将是笔巨大开支,而且很难获得公众认同”的观点不值得一驳――资金筹集可以有多种途径,“伤财”不劳民完全可以做得到。所谓“恢复重建圆明园会造成两极分化,还不如多建几座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廉租房”云云,只不过是鼠目之见。我们的社会建设,不可能只是种菜、盖房。按照他们的逻辑,我们不必搞什么文化建设,更不能建造航空母舰。至于两极分化,那是分配制度的事情,与建设无关。所谓“恢复重建圆明园是文化不自信”之谈更是无稽,相反,它恰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以保留“耻辱地”来保留对耻辱的记忆,仅仅用“苍凉感”去塑造自信,难以服众。还有人用“同治皇帝曾经发誓要修复圆明园,怎奈刚刚投以巨资又被八国联军烧毁;民国初期,袁世凯一度要‘倾力复造天朝辉煌’而重修,终因皇帝梦破灭而成为遗憾”的宿命论来反对恢复重建,其论调除了迷信色彩,还有什么意义。至于“如今皇没了,重建圆明园又有何意义”的论调更不足以与之辩论了。

(原载《大连日报》,2011年11月24日)

65 2975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