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劳动活动方案【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组织校园劳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劳动精神,促进身心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一方案?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校园劳动活动方案【汇集4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校园劳动活动方案 【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今后三年我县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任务

2、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把成技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并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到20*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均要建成省三级标准以上的成技校,其中省示范性成技校1所以上,省一级成技校达到6所以上,省二级成技校达到5所以上。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到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提高到30%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同时对农村新增劳动力普遍进行就业前培训。

三、进一步明确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职责

4、成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协调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领导任组长,教育局、经贸局、财政局、人劳社保局、农业局、民政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全县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统筹协调全县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其他各项重要工作。

5、乡镇(街道)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当地成人教育的统筹规划、服务协调,保证上级关于成人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把办好成技校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加强对成技校的`领导,负责办好乡镇(街道)成技校,统筹安排各类培训任务;每年要从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6、县教育局负责统筹管理全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对乡镇(街道)成技校办学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和奖惩,并协调有关部门完成相关培训任务。县财政局负责安排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乡镇(街道)成技校的硬件建设、培训补助和成技校上等级的奖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会同教育部门研究提出乡镇(街道)成技校专职教师人员配备方案,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县农业、林业、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乡镇(街道)成技校做好培训授课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7、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开展以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成技校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做好青壮年非盲率的巩固和提高;年终做好培训材料的档案整理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各项保障制度

8、理顺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乡镇(街道)成技校建立校务委员会,由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校长,由教育局选任常务副校长,工业、农业、劳动、科技、财政、武装、共青团、妇联、文化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乡镇(街道)统筹下的联建、共管、共用的体制。校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原则,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对口办班;聘用教师;筹措办学经费并监督经费的合理使用;研究解决办学中的重大问题等。

9、明确成技校的基本办学标准。省示范性成技校要求单门独院、占地面积15亩以上,校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教学仪器(含教学设备)总值15万元以上,并要有双证制学历教育。省一级成技校要求单门独院,占地面积5亩以上,校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省二级成技校要求单门独院,占地面积亩以上,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省三级成技校要求在同一建筑物内有两个以上固定教室、一个教师办公室、一个图书资料室。各乡镇(街道)要以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利用调整后的闲置校舍改建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改善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

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妥善解决乡镇(街道)成人学校的师资和待遇问题,专职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调配,其标准是:8个建制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配备2名专职教师,7个乡配备1名专职教师,其待遇与同级学校教师同等对待。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教务工作和日常事务,协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兼职教师由学校根据教学需要,由乡镇(街道)选聘有一定技术专长、经验丰富又善于教学的各部门人员及学校教师担任,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

11、保障乡镇(街道)成技校的基本办学经费。县政府在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20万元用于乡镇(街道)成技校建设和培训补助经费。乡镇(街道)要按总人口数不少于人均元安排成教经费,成教经费列入乡镇(街道)教育财政专户单独核算。

12、加强实验实习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要采取校内校外并举,自建联建结合等途径和办法建设实验实习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把基地建成具有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实体。

13、规范成技校的教学与管理。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员守则、图书档案等各类规章制度,按规范建立校务日记和各类培训档案。

校园劳动活动方案 【第二篇】

一、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的原则,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规模、层次和质量上抓好落实,统筹全处劳动力转移就业。

2、主要目标:2012年全处开展劳动力就业指导1000人;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70人,其中职业资格培训160人,专项技能培训110人;劳动力创业培训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人;完成应届初中毕业生劳动力预备制培训15人。

二、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就业服务网络

3、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动态管理台帐等全部纳入网络管理,拓宽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畅通与劳动局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连接,并将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村。融入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市、镇(街道)、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科学、规范、便捷、高效的信息系统。

4、设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建立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在全处每个村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每村配备一名兼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全部由村计生主任兼任),协助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做好本村的劳动保障基础工作。对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实行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到位”,同时对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岗位培训,以提高其就业服务水平。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服务农民、方便农民、就近培训、促进转移的'整体思路,加强我处成教中心基地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我处资源和产业优势,把我处成教中心建成体现农民教育特色,针对性、适用性较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

6、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由成教中心安排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加强对就业指导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向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传授择业方法与技巧、法律法规等知识,及时办理《市劳动者求职证》。

7、强化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成教中心要明确培训重点,针对我处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突出创业本领培训,实现由打工型经济向创业型转变;强化实用技术培训,由二三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并举的方向转变;拓宽培训工种范围,提升培训层次。按照培训办真事、农民得实惠的要求,采取“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转移模式,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好,让农村劳动力尽快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增强其择业和自主创业能力。针对农民实际需求,今年举办4个实用技术培训班:海参养殖(20人)、网箱养鱼(20人)、水产品加工(20人)、服装缝纫(50人);4个职业资格培训班:车工(40人)、汽车修理(40人)、电焊(40人)、物业管理(40人),确保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

8、加强对技能培训的监督管理。按照培训程序做好开班、办班备案,严格档案基础管理,按照开办培训过程整理装订档案,做到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标准统一、资料齐全、规范完整。

9、搞好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个人申请、村审查、社会公示、街道确定”的原则,落实好培训对象,搞好人员登记和劳动预备制培训档案基础管理,发放《市劳动预备人员证》,为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职业技能提供方便。

10、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向但尚未创业人员,举办1个创业培训班(30人),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要组织好有关人员,抓好学员管理,搞好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积极帮扶劳动者成功创业。

四、加强基础管理,提升服务层次

校园劳动活动方案 【第三篇】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劳动做起,培育劳动兴趣、磨练劳动品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此,我们学校将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注重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结合,劳动实践和劳动感受结合,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劳动习惯。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有效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养成劳动习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劳动活动,我们八都学校将推出各类劳动教育举措,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指导。

1、设立“劳动周”

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学校将五一劳动节的所在周设立为“劳动周”。

在劳动周,学校会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活动,从课程入手,让劳动成为生活,使同学们在劳动中掌握技术。在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感情。

2、开辟“爱心农场”

在学校里,劳动教育并非纸上谈兵,为使同学们能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乐趣,在校园的东南角,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属于他们的“爱心农场”,春天播种、挖土、施肥,浇水;秋天收获,拔萝卜、摘黄瓜……每位学生都能化身“小农夫”,也能让他们在种植活动中得到学习、劳动、体验、探究的机会,并感知生命的成长。

3、设立“家庭劳动日”

家庭是培养学生劳动教育最好的基地,为了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让劳动融入生活中。我们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设成“家庭劳动日”。

家长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觉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逐步掌握洗碗、洗衣、扫地、床铺整理、叠衣服、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我们应让孩子知道,家务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出一份力,为彼此分担。刚开始孩子们可能不会做到很完美,我们的要求也不能太苛刻,应给予适当的、具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能在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中茁壮成长

校园劳动活动方案 【第四篇】

通过调研表明,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县、乡镇妇联从实际出发,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的优势,从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防范意识、妇女维权、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影响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离婚率逐年上升。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离婚率的居高不 突泉县民政局一年受理的离婚案件达180多件。

(二)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赡养案件达26件。 有如下几种状况:

1、一些子女推卸责任,使老人生活无着落。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占全部赡养纠纷的80%以上。

2、部分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拒不承担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

3、一些老人在处理诸如分家产、帮忙料理家务等事务中,或重子轻女,或重女轻子;或重小轻大,或重大轻小。从而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偏见,并把所得好处与赡养老人对等起来,形成多得好处多养老,少得好处少养老,不得好处不养老的格局。

4、个别子女由于自然灾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学、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经济非常困难,导致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心有余力不足,没有能力赡养老人,使老人的赡养存在危机。老人赡养问题最� 因素之一。

(三)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引发两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

(四)留守妇女问题凸现。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对于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妇女”来说,家中缺劳力和生产劳动强度加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影响了夫妻感情给婚姻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机。

3、养老、子女养育方面暴露出新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在养老和子女养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况问题:一是虐待老人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二是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呈下滑趋势。

4、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以上种种情况给婚姻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

(五)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目前我县留守儿童有1200多人。存在问题很多:

1、 缺乏严格的督查指导,造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2、缺乏父母的亲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碍。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强烈渴望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观念淡薄,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约束管教,对很多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出现行为偏差和道德滑坡,纪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这些也是影响家庭平安的问题之一。

二、影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效果的因素

(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应进一步提高。

由于乡镇经费不足,宣传渠道不宽,宣传手段单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还存在死角,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吸引力应进一步增强。

大部分地区开展传统的创建活动较多,缺少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方式方法和载体。

(三)普法工作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

参与调查的部分妇女不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不以为然,如家庭暴力。说明普法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的不平衡。

由于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同,所以创建活动在各旗县之间、乡镇、村之间开展的还不平衡。

三、对策及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县妇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一)以宣传营造声势,进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创建的知晓率。

即过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家庭宣传、巩固阵地宣传等方式,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以活动拓展内涵,增强“平安家庭”创建的吸引力。

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家庭”活动、“科技文化进家庭”活动、“ 安全知识进家庭”活动、“我家拒绝黄赌毒”活动、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净化和优化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65 3551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