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例优推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例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第一篇】
(一)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定位不清晰,教材选用失当,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广告学课程主要分布在三个体系和专业方向中,一是新闻和传媒类专业,二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三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这三类专业本身的差异性很大,虽然是同一个名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侧重却有很大不同。新闻和传媒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传播学作为基本知识体系,着重研究广告的传播价值;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托,注重研究广告宣传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注重研究广告的各种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教师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分不清方向,在教材的选用上不分类型,误将新闻与传媒类或美术设计类的广告学教材用以经济和管理专业教学,这样就导致两种困惑,一是教师感觉自己的专业和知识背景无法驾驭所教内容;二是学生感觉这门广告学课程的内容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信心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选错教材念错经的教学,既让学生无所适从,也让教师痛苦不堪,更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匮乏,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能力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课程是从市场营销学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具有和市场营销学一脉相承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而且,广告学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又更加突出,其丰富的实践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播载体已经让学生耳濡目染、未学先知了。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空谈理论,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发展动态的关注和广告与媒体创新的解读,尽管多媒体的设备让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更加多元和生动,但层次和深度都还不够,很多教师仅仅是照屏宣科取代书本和黑板,或者只是播放视频或图片广告,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价值,案例陈旧、分析浅尝辄止,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上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够,一味填鸭式灌输,教学效果必定不甚理想。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费尽心力、苦口婆心的课堂45分钟不如学生课间动动手指、手机上网浏览10分钟的信息量,学生只好选择逃离课堂。这充分暴露了广告学教学方式和手段中重讲授、轻实践的弊端,让学生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差。同时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科的实践化改革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唯考试论让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在接触实际工作后感觉无所适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制约,对于学生广告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仍是以书面试卷为主,通过考试分数评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纯理论学科是适用的,但对于像广告学这样的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是不全面的。在广告学的内容体系中,很多章节都是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性环节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如广告调研、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创新、广告效果评价等,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以书面出题考核学生,只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因此,对于广告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应对之策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广告学教材,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授课的信息容量
选订教材是高校专业课老师每个学期任课前的例行工作,一本适用的好教材将会促进教学相长。对于广告学课程教材选择,一是要优先选择部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等高质量和良好口碑的教材;二是在门类范畴上要选择适合所教专业的教材;三是选择实践性强的教材。这样才能确保教材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广告学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术业专攻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对广告学有着多重影响的传播学、社会学、媒介学、文学、美学等,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受到多元化的理论熏陶;同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广告媒体了解和搜集广告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丰富课堂信息量,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博古通今的广告达人。
(二)教师在广告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实践化改革,通过优化案例分析法和引入更具实战性和实践价值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案例分析法一直是广告学课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师对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一个又一个经典鲜活的案例解读评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告原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虽然案例分析法的实践性弥补了单纯理论传授过于教条、空洞的不足,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欠佳、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仅仅是宣讲案例本身,对于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和评述一带而过,更有甚者干脆一言不发把案例分析课变成了各种类型的广告作品展示欣赏课。因此,要在坚持案例分析法的实践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它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重点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由就事论事转变为新创意,新思路的探索。尤其是第二个转变是广告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等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内容,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模拟充当广告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全程体验从客户接洽、广告调研到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直至最后召开广告项目招投标会议等广告经营和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相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职能分工,成立客户部、调研部、策划部、创意部、媒体部等,然后两两编队完成同一个品牌或产品的广告策划内容;其次,各个小组要按照广告业务开展的顺序依次展开企业客户拜访、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和创意活动,并模拟召开产品说明会、策划讨论会、创意动脑会、广告提案会,直至全部敲定所有广告项目策划书细节;最后,各个编队首尾相接,形成咬蛇式循环召开广告招投标会。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两轮,一轮扮演招标的一方———广告主,点评方案并决定中标小组,另一轮扮演投标的一方———广告公司,展示策划过程和方案亮点,由于同一个编队的两个小组同题竞争,同台PK,必然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创造力,提高广告策划书的完成质量。而且“一组分饰两角”的双重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方位了解广告行业的运作和管理。
(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制优化广告
(四)打破广告学课程一贯沿用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终考”定成绩,结合各类实践类环节的内容,实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评定方式转变
成绩考核是广告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显然无法跟上广告学教学过程中信息量与日俱增的速度,也难以有效评价丰富多样的实践化内容。必须通过构建更符合实践化改革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和调整考试题型结构与开放性来提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成效。一方面,结合广告调研、广告策划、毕业设计等可以让学生提交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广告策划书详案或广告公司的实习鉴定报告来检验其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并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如果其中有学生的广告作品或策划方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以及专题研究或学期论文公开发表在广告学术或行业相关出版物上,则可以推荐免试或折算成相应的实践学分。另一方面,要大幅压缩课程终考成绩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过去80%~100%减少到50%,为实践内容的考核留出空间;同时要在试卷内容和题型上做适当调整,减少纯理论和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加大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创意策划题等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这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 广告史教学 案例教学法 “史实”案例 “现实”案例
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商学院推广完善,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现代教学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它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MBA教学更是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有整套严格的教学程序,尤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见长。而国内所谓的案例教学更多为举例(范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多为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有研究者指出:“许多教师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事实上,案例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目前的许多MBA案例教学,实际上仍停留在举例子阶段。”[1]
尽管如此,从案例教学法中提取“案例”却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颇有“改良”的意味。以广告学科为例,运用“案例”可以说是广告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广告学是一门“以广告产业实践”为取向的应用型学科,广告业界实践产生的案例层出不穷,扩散共享,历久弥新,“史实”的案例成为经典,“现实”的案例成为前沿。可以肯定的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然具有某些普适性的特征,才会成为被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普适性要求,并结合广告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探讨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可以说“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2]。
但由于案例教学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学科(如法学、医学、管理学)运用,不同的学科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要求不尽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有管理学研究者通过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的体会,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成功“案例”的五大因素:教学上的用处;引发冲突;强制性的决定;案例的综合性;案例的简洁性。[3]这五大因素包括教学运用对案例的要求及案例本身的要求。有教育学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在内容和叙述上的9条要求判断是否是“案例”的标准,其中在内容上“案例”的特征为:发生的事件;包括问题或疑问;典型性;真实性。[4]
“对于案例,大部分研究者把它定义为: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K.墨西思认为这一定义重申了案例的三大要素:(l)案例必须是真实的;(2)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3)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5]
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真实性,这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第一要求。任何虚构的故事或加工处理的陈述都不能称之为案例。
情景性,这是案例专业性的必然要求。案例不能剥离学科背景,更不能抛开时代背景。因此,同一案例可从不同的学科或视角入手,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冲突性,这是案例教学引发讨论的关键要求。冲突性表现为案例本身的冲突;案例引发观点的冲突。
二、广告史教学中“案例”运用的“三结合”原则
从课程属性来看,广告史属于广告学科三大分支之一的历史广告学范畴,“主要探讨、研究、总结人类广告活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6],几乎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据早些年黄合水对全国322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六成以上院校均将广告史作为核心课程[7];崔银河对全国208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86%的院校开设广告史。[8]但对此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它的课程地位并不相称。
而且,广告史教学本身存在困境。有研究者指出:广告学原创理论与广告实践取向的困境及“大广告”时代的广告教育与广告行业之间的隔膜是造成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外源性困境;广告史研究的不足及母体学科历史学教学的困境是导致广告史教学是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内源性困境。由此可见,必须进行广告史教学的原创性思考。[9]
参照成熟的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结合广告史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要遵循“三结合”原则。
(一)“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
广告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母体学科——历史学本身存在的时空距离感,时空距离的远近取决于历史发生的时空与现实时空之差,差值越小,时空距离感越小。因此,广告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史为镜,古为今用”,广告史教学首先要在大量“史实”案例中遴选真实案例,真实性是案例的第一要义。案例所描述的是实际情境,“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2]。
在广告活动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时期都会沉淀数不清的广告人例、事例,析出为广告时间长河中经典与前沿案例。但“广告史研究却无意忽略了对杰出广告人例及其事例的历史性综合研究,尤其是广告实战派的优秀广告人。这些广告人在广告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些鲜活的广告体验诉诸文字,出版了大量的随笔式书籍”[9],轶闻趣事亦散落其间。如何在案例真实性的要求下,去伪存真,辨析广告人的真实历史,导入广告史教学,呈现“史实”案例,是广告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应力图以中外真实“史实”案例为蓝本,找寻类似甚至相同的真实“现实”案例。广告的发生、发展、演变进程中产生的“案例”既具有“史实”的意味,又可以为现实的广告提供“镜鉴”映射,这就要求“案例”的运用既回归“史实”的时空序列,又以“以史为镜”的广告史眼光发现“现实”中类似案例,将“史”与“今”串联,再现“史实”与“现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阐释对应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原始口头叫卖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明代以来的北京原始叫卖、中世纪的法国国王特许叫卖队等“史实”案例与2010年三全集团凌龙舟粽全国叫卖活动的“现实”案例串联。
“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减弱时空距离感。这种结合的成功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开发挖掘,教师需要创设一种广告史专业的情景,要从大量的“史实”广告中挖掘典型的真实案例,从鲜活的“现实”广告中找寻关联的真实案例。诚如“案例法的历史表明,案例的开发或编制应在一种专业情景中进行”[10]。“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开发,需要教师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案例横向分析与案例纵向分析的结合
广告史在不同的历史分期产生了不同的广告案例。在横向上,表现为同一案例对象在广告策略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较大的变动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同一类型的不同案例具有必然的共性又有显著的特性。
对广告案例横纵向分析,其实质是将各种广告案例置于同一广告史分期这一情景中,在广告史某一特殊的分期内分析同一案例对象在不同的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变动与不变;分析同一类型不同案例在同一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共性与特性。因此,广告史案例的横纵向分析具有明显的情景性特征,即是将案例置于广告史分期的情景中,既分析不同分期的同一案例对象,又探讨某一分期内的不同案例。例如,在讲授中国现代广告史90年代盛行的感性诉求广告知识点时,在横向上可以分析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广告、百年润发广告、丽珠得乐广告等广告感性诉求的共性与个性;在纵向上可以经典南方黑芝麻糊广告、2010年王力宏代言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及2012年全新黑芝麻糊广告为案例,分析人物、场景、广告语、诉求、调性等方面的不变与变动。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情景性。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11]这种情景性要求既是对真实性的回归,又是对案例涉及的时代背景及专业背景的要求。这意味着同一案例因为情景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视角。
事实上,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一个重要方法是讨论者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因此,对案例的横向分析是以调查分析的视角把握某一广告史分期广告的整体特性;对案例的纵向分析是以个案研究的视角掌握不同广告史分期同一案例对象的广告战略变化。从两者的结合,既可以看到广告的整体性,又可以看到广告的战略性。
(三)课堂案例讨论与课外案例分析的结合
广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了丰富的人例和事例。当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时,由于学生缺乏对案例的足够了解,单一的课堂案例讨论往往因准备不足而导致讨论的不深入。
因此,广告史教学要创造课堂案《》例讨论的条件。对案例的讨论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对案例本身的充分掌握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反馈、及时提问及仔细倾听,为课堂讨论营造氛围;课外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发、分析案例,为课堂讨论做足准备。
案例教学要求“案例”能够引发冲突,冲突即争议,案例的冲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案例本身的争议性极易引发论辩的冲突性。“争议性是对一个案例开展讨论的基石,它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辩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一个教学案例的必要条件”[3]。中国现代广告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冲突性的广告人及其案例,比如脑白金模式、哈药模式、恒源祥十二生肖模式,这些冲突性的案例具有显著的讨论空间,极易引发激烈争议。
案例的冲突性还在于案例的激烈讨论引发冲突。而案例冲突的引发需要课前课外对案例的分析归纳,结合课堂内对案例的热烈讨论,极易引发观点争论的冲突。因此,案例课堂讨论与课外分析的结合是引发案例及观点冲突,开展课堂讨论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成熟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积极的课堂讨论,需要培养教师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要多给学生布置启发其思维发展的写作作业,考试题目也要注意启发思维”[12]。本文试图从案例教学法的“形”提炼“案例”的“神”,但如何在广告史教学中运用,仍需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6.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
[3]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5(2):85.
[4]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
[5]凯瑟林·K.墨西思,许立新,张广武。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世界教育信息[J].2004(Z1):77.
[6]杨海军。三十年中国广告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学科平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8.
[7]黄合水,杨道俊,许蕾,等。中国广告教育状况研究报告[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5):89-92.
[8]崔银河,林莹,司徒丹东,等。广告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专业设置调查报告[J].中国广告,2007(6):163-167.
[9]李德团。广告史教学的困境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2011(3):189-192.
[10]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4.
[1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4.
[12]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3):357.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第三篇】
宝洁广告越来越中国
观点陈述:
从1988年8月18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到现在,宝洁公司利用其日益中中化的广告策略,在中国大陆日化市场七大业务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在其余三大领导取得市场第二的业绩。不可否认,宝洁是中国日化界的一个王者,宝洁广告的中国化进程正是宝洁魅力的体力。宝洁的全球战略和入乡随俗的务实眼光,是每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本土品牌的榜样。
观点支持:
论据一:宝洁广告带来中国市场营销业绩攀升
典型案例:全球董事会年会选址中国
案例分析:近年,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在30%以上。特别是2004至2005年,宝洁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指标为35%,而实际增幅则超过50%。为表示对宝洁中国的嘉许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2004年备受业界瞩目的宝洁全球董事会年会会址选在中国。这一切表明宝洁中国的广告投放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据二:宝洁在中国市场注重广告调研的严谨性
典型案例:宝洁员工农村调研
案例分析;宝洁公司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以飘柔为例,最近一次配方改良之前,宝洁公司消费者市场调研部及专业调查公司对全国共16个大城市及乡镇的近2000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宝洁人从不坐等数据上门。例如在调研农村市场时,宝洁的部门经理化装成农民,到农民家里看其何时起床、怎么刷牙洗脸、看不看电视,从头到尾都去观察和了解。
论据三:宝洁广告创意不断融入中国元素
典型案例:润妍创意水墨画广告
案例分析:199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一种全新的展示现代东方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润妍”。首先是润妍广告把水墨画、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组合,营造东方气息。其次是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记忆其产品名称,宝洁还为其每一个产品都结合自身特点取了对应的中文名,如飘柔(rejoice)。潘婷(pantene)、海飞丝(head&shoulders)等。再次是在广告中宝洁采用中国模特,如潘婷使用章子怡和萧亚轩分别为不同类型洗发水做代言人等。
论据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日趋中国特色
典型案例:逐步夺取央视广告标王
案例分析:在中国市场,宝洁充分认识到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唯一部级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价值,在媒体合作网络中一直重视与央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至2003年,宝洁连续在央视翻番投放广告;2004年开始,宝洁蝉联央视广告标王。此外,宝洁常年保持在央视一套晚间《焦点访谈》前A特段投放2条15秒广告,占据了14条A特段资源中的七分之一。
论据五:宝洁中国公益活动传播良好企业公民形象
典型案例:宝洁的“最佳公益模式”
案例分析:宝洁进入中国17年来,一贯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原则,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上世纪90年代至今,宝洁在中国累计捐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发展教育、健康、城建、环保、助残及赈灾救济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宝洁公益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为“最佳公益模式”,同年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宝洁公司“捐赠荣誉证书”。
反方观点:
宝洁广告去中国化
观点陈述:
宝洁2004-2005连续两年夺得央视标王,欲将广告目标继续对准英视这块“巨芋”,无疑显示了其妄图通过英视叩开三四级乃至四五级市场之门的决心。我们认为宝洁斥巨资于央视广告开辟农村市场的做法并不可取。相反,其真正出路应当是对中国国情及农村市场加强了解,促进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观点支持:
论据一:中国消费者开始不买宝洁广告的账
典型案例:失败的润妍和激爽
案例分析:润妍和激爽虽然广告独特且又有杀伤力,但最终还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类似激爽“振奋精神、舒缓精神”的沐浴概念在欧美已经十分普遍,但要想让国内普通消费者普遍接受还需要一段培育过程。宝洁这种企图通过强势广告来迅速改变消费习惯的做法损失,惨重。这从侧面说明宝洁广告对消费者的价值期望和产品定位的迷失。
论据二:宝洁广告与地面营销动作的配合越来越差
典型案例:宝洁与经销商的美国式离婚
案例分析:长期以来,宝洁公司与其分销商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十分紧张。2005年宝洁公司对其分销商痛下杀手,实施美国式离婚。宝洁一味坚持的“专营专注”的分销模式再次脱离中国国情。因为所有分销模式在中国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由此可见,宝洁公司虽然广告制作精美,投放量大,但其与地面营销生疏地配合必定会严重阻滞发展。
论据三:宝洁选择的广告媒体高处不胜寒
典型案例:2005-2006年宝洁的央视广告标王路线
案例分析:宝洁选择央视作为其广告主要的传播平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央视作为广告信息的平台是否能够代表商业信息方面的权威值得商榷。其次,网络、手机等非传统媒体已经逐步蚕食电视媒介受众。宝洁选择的央视广告平台已经受到分众媒体的强势挑战。
论据四:宝洁广告理念诉求仍然是“美国芯”
典型案例:广告中欧美文化的强加
案例分析:宝洁产品的广告中虽然通常采用东方女性的形象,然而其广告诉求的理念却一直在宣扬美国生活方式与个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的润妍,其所推崇的先洗发后润发的理念正是欧美生活方式的写照。因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80%左右的消费者都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独使用专门的润发产品,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14%。除此之外,宝洁公司对中国区其他产品的广告也脱离不了其地道的美国牛仔风味。
论据五:宝洁广告存在欺骗和误导中国消费者的现
典型案例:SK-Ⅱ烧碱风波
案例分析:2005年江西消费者以使用SK-Ⅱ产品导致皮肤灼伤为由将宝洁告上法庭,导致了著名的宝洁SK-Ⅱ的烧碱风波。除去这场官司,宝洁广告里面出现的“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防止分叉,使毛燥的头发比以前顺滑70%”等这样看似科学的数字,也遭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使其信任危机进一步加重,并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擂台对抗:
双方观点PK
反方批驳
批驳一:宝洁销售虽然增长但广告边际效益在递减
分析:虽然宝洁在2004年销售再次达到高峰,但其利润水平已经大不如前。同时,宝洁日化产品在中国一、二线市场大幅提高的空间也不是很大,虽然更低级的市场还有空间,但这并不是宝洁的强项。宝洁公司在“激爽”上损失了10个亿的广告费用后,仍然选择以低价;中出重围,将汰渍、舒肤佳、玉兰油沐浴液等产品卷
入降价大战。宝洁公司即使有成功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其利润也已经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宝洁公司第三次选择央视为其摇旗呐喊,无异于进一步将广告的边际效益推向深渊。
结论;宝洁的广告效果在本土市场不断打折
批驳二:宝洁市场调研的严谨,背后是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巨大失误
分析:非常注重广告理性投放的宝洁公司,近年不仅在激爽等产品上连连败退,还在进攻低端农村市场严重受挫,这正说明宝洁公司过于依赖数据,忽略了对中国国情及消费市场特征的基本把握。轻视六神的激爽,忽略习惯的润妍,挑战农村消费文化的低端策略,都暗示着宝洁公司看似严谨科学的市场调研实则漏洞百出。如果宝洁公司能把钻研数据的精力转移一部分到较简单的宏观政治环境、市场环境、传统习俗的分析与理解上,就不会屡屡将自己埋葬在数据的坟墓中了。
结论;宝洁的严谨数据帮助宝洁广告远离中国百姓
批驳三:宝洁的创意内容本质上沿袭了美国广告的一贯风格
分析:美国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并擅长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宣传自己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其广告语言多力求简练、准确,乐于堆积数字。宝洁的广告也继承了这一美式风格,比如佳洁士牙膏喜欢与同类产品比较效果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官司缠身,SK―Ⅱ“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却被消费者抓住漏洞从而招来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这说明美国广告雷厉风行,数据至上的风格并不适合中国以情动人的文化氛围。
结论;宝洁广告创意实际是远离了中国百姓生活
批驳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的贵族化招致四五级市场销售的败退
分析:宝洁虽然夺得了央视第一个国际标王的称号,似乎在与广告贵族媒体联姻的路上越走越风光,但是其在中国四五级市场的失败却预示着企业广告战略的重大失误。宝洁采取央视黄金媒体的广告轰炸,似乎对其在四五级市场的酣战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缺乏深度覆盖的渠道,不清楚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广告媒体的选择没有跟上市场转移的步伐,仅仅凭几个老外来理解复杂的中国农村,是宝洁公司进攻农村市场的重要败笔。
结论: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正在远离中国最大的农村消费群
批驳五:宝洁广告并没有把中国消费者放在眼里
分析:2005年间,潘婷、海飞丝、佳洁士、舒肤佳四大品牌被浙江宁波鼓楼工商所以涉嫌虚假广告名义立案调查。目前中国消费者理性程度和维权意识虽然在觉醒,但与发达国家消费者判断和维权能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宝洁公司抓住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弱点,屡次设计不实广告、虚假广告,给中国日化品市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
结论;宝洁广告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关心是虚伪的
正方回应
回应一:宝洁广告提升了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度
分析:激爽等某几个品牌的失败不等于宝洁广告失败,宝洁的市场占有率和中国消费者对于宝洁品牌的认知度说明了这一点。宝洁在中国日化市场的七大业务上参与竞争,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已经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另外三大领域也取得了第二的位置。
结论:宝洁广告的本土化策略取得良好效果
回应二:宝洁有严格的渠道管理工作来配合广告投放
分析:宝洁的广告投放不是像反方所说没有地面配合,而是首先做好渠道工作。例如宝洁有一句话经典的话:“经销商即办事处。”这句话意味着宝洁公司的一切市场销售、管理工作均以经销商为中心,一切终端铺货、陈列等工作,也必须借助经销商的力量。它更意味着在管控了经销商之后,宝洁才大规模投放电视广告。
结论:宝洁的地面营销工作比这中广告更优秀
回应三:宝洁选择央视投放广告符合中国媒体规律
分析:通过对央视与地方台的CPM等指标计算对比可以发现,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是全国覆盖范围最广、收视率高。权威性强的两个频道,入户率在93%以上。在城市市场的收视占有率居全国榜首。因此宝洁广告首选中央电视台是符合中国媒体规律的。
结论:宝洁的广告媒体选择是贴近中国媒体实际的
回应四:宝洁广告诉求帮助中国人提高生活品质
分析: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这句经典广告语,正是这句广告语,宝洁第一个教会了中国人真正认识并开始使用洗发水。此后宝洁的其他品牌在进入中国时均不遗余力地向中国消费者传授一个个高品质生活的概念。舒肤佳强调“促进健康为全家”,玉兰油告诉中国消费者要“惊喜你自己”,潘婷说“拥有健康,当然亮泽”,佳洁士则呼吁“健康自信,笑容传中国”。
结论:宝洁广告帮助中国百姓提高了生活质量。
回应五:中国本土企业广告违法的事件比宝洁多得多
分析:与2005年部分宝洁广告违例事件相比,国内企业的广告违例事件比比皆是,虚假广告更是屡禁不止。例如,2005年9月1日,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通报了报刊医疗广告最新监测结果,此次共监测医疗广告895条次,仅2条次符合有关规定,合格率为0.22%。
结论:相比之下,宝洁广告遵纪守法情况尚好。
中国广告评估研究中心(CCAE)专家点评:
正反方缘于视角差异有警示有启示
双方立论基础:
造成双方看待宝洁广告本土化与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正方的传播视角与反方的营销视角的差异;第二是正方的战术视角与反方的战略视角的差异。另外,正方谈宝洁公司的广告本土化策略,实际是从战术角度进行的判断;而反方则从战略高度指出宝洁的上述策略实际是其全球化扩张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论启示:
启示一:本土化的广告策略不过是跨国公司全球广告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宝洁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策略是:重视广告的中国本土化,将洋品牌做“土”;另外重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重视高层公关等,从而适应中国的转型市场环境。他们在中国有一个共同的口号:“我们是中国公司。”这一点在跨国公司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内容和媒体投放上得到充分体现。然而,任何广告都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抢占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才是老外们的真正企图。因此,我们在称道其尊重中华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这批国际狼的野心。
启示二:学习宝洁的品牌广告与促销广告的和谐投放策略
促销广告与品牌广告作为企业营销的“双刃剑”,要统一而为。促销广告需要采取与品牌同步的单一诉求效应,充分结合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特点,提高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扫除终端消费与识别的障碍。这点是值得我们向宝洁等国际企业学习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宝洁也有为促销而促销的时候,宝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也绝非真正的真诚,但比起本土企业的稚嫩和短视则要强许多。
启示三:借鉴宝洁广告管理的营销导向观点
宝洁的广告管理完全遵循了“营销公理”,就是要让消费者站到货架前的时候,立即想起其广告,而且立即明白广告中的内容并做出购买决定。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洁的广告那么“程式化”,甚至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都不爱跟宝洁合作,认为宝洁“抹杀”了他们的很多“新奇思想”,做出的广告根本不是“艺术品”。同理,我们也就明白了宝洁2005和2006年为什么会成为央视的标王。
启示四:学习宝洁广告媒体选择的有为与无为原则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第四篇】
制造业再次革命在即,实体经济需要再回归。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环境恶化,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书中明确告诉我们,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工业革命的业态。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将会决定谁能占据未来制造业的制高点。作者把人类的制造业分为五个阶段:少量定制、少量标准化、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大批量定制化、个性化量产。我们现在正处于个性化量产阶段。作者预测当3D打印技术成为生产的日常部分,大批量个性化时代就真正来临了。
《销售团队管理:通过应用心理学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美)南希・马丁尼、杰弗里・詹姆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与企业内部的专家和工程师相比,销售人员向来不受重视,被视为缺乏知识含量的岗位。而且大多数销售经理或人力资源经理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好的销售业绩来自经验的积累。其实销售人员的招聘、管理、激励、评估及销售人员的保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用数据来衡量的,用数字说话,能切实提高销售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测量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整体方案的销售已成为主流趋势,科学销售方法将极大地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技能,帮助组织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病毒循环》
(美)亚当・潘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作为网络时代最不可思议的现象之一,最好的广告方式往往就是不做任何广告。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半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它们靠病毒营销打破传统的力量,通过科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本书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全球病毒营销案例大全,通过对传播性产品的案例分析,巧妙地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任何企业,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起步者、非盈利性组织,还是纷繁庞杂的跨国集团,都可以用一用这剂灵药。
《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80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为巴菲特唯一亲笔作序推荐。本书在1940年经典版本基础上,增加华尔街10位金融大家全新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使得经典投资理念与当今市场环境完美结合。巴曙松领衔专业团队,历时一年半重新翻译完成,成为目前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美)塞缪尔・P・亨廷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上一篇:名人传读书笔记优推5篇
下一篇:大义灭亲案例范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