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开场白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教师节开场白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节开场白范文1
教师节活动主持词开场白一A:尊敬的老师
B:全体同学们
合:大家好!(鞠躬)
B:九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九月的天空分外明媚;在这丹桂飘香,秋韵盎然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B8个教师节。
A:在这个欢乐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在座的老师节日快乐!
B:此时此刻,歌声与微笑不能忘记所有辛勤耕耘、泼洒青春的教育者
A:此情此景,鲜花与掌声必须记起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B: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A:因为您一片爱心的浇灌,才会有桃李的绚丽,因为您一番辛勤的劳作,才会有稻麦的金黄。
合:愿我们的祝福化作一首激情的欢歌,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A:四年三班庆祝第B8个教师节联欢会现在开始!
结束语:
A:人民教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B:人民教师,一个朴实而亲切的称谓。
A:人民教师,一个光辉无比的形象;
B:人民教师,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
合:敬爱的老师,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A:此时此刻,沸腾的心仍在跳动
B:此时此刻,激情的心仍在燃烧
A:今天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带着真诚的祝福,欢聚一堂,共庆第B8个教师节。
B:今天秋韵盎然,今天欢乐无限。让我们再一次祝福我们的老师——节日快乐!
合:四年三班庆祝第xx个教师节联欢会到此结束!
教师节活动主持词开场白二A:尊敬的各位领导
B:亲爱的老师们
C: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A: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B:金秋九月,稻米飘香;
C:金秋九月,双凤起舞;
A:金秋九月,松江欢畅;
B: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欢庆第B6个教师节的到来;
C: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感受着教师节来临的温馨与激情;
A: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满怀着对方正教育的喜悦与憧憬;
B: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指引我们提高、进取
C:科学发展引领我们开拓、创新,
A:强县战略为我们描绘发展的宏伟蓝图!
B:今天,我们庆贺昨日的成就与辉煌,
C:今天,我们畅述明天的希望与理想。
教师节活动主持词开场白三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老师们,家长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九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九月的天空分外明媚;
女:九月的原野弥漫芬芳,九月的大地闪烁金黄。
男:又是一个橙黄桔绿、稻菽遍野的季节;
女:又是一个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的时节,
男:第三十个教师节,带着夏的余热、秋的激情向我们走来。
教师节开场白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好课;思考
一、精彩的导课设计
唐老师用谜语导入新奇自然:
师:“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为百蔬之王,何也。齐白石”
设问:大家猜一猜哪种蔬菜被称作百蔬之王?
师:其实就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大白菜。今天,我们就说说大白菜的那些事儿。
唐老师以轻松的“猜哪种蔬菜被称作百蔬之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轻松愉悦地进入状态。有位男生回答“当时的政府为什么对定为国家二类物资进行限量分级供应”这一问题时,说了几句答案后卡词,用“非常激动”结束回答,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从唐老师导入新课的课例中不难看出,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好课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的精彩主要以能否吸引学生为标准,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新、奇、特、巧,其中以巧为最高境界,如果设计的巧妙如同大片一样精彩,首尾相接,不到最后时刻,谜底都不能知晓,那就是最佳设计,自然、贴切,即设计无痕又留有余音。
二、精心的“包袱”设计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它指的是相声艺术中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抖包袱”是指揭露矛盾的真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及其对案例的有效处理,就相当于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包袱”抖得好,不仅能够实现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更能使人哭、使人笑,甚至震撼人的心灵。
“市场配置资源”一课,就是一节成功运用经典案例组织课堂教学,是抖响了“包袱”的优质课。唐敏老师精心铺垫和组织了“大白菜的故事”,从“当家菜”到“家常菜”,从“伤心菜”再到“舒心菜”,将“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演绎得生动形象。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随教师对“包袱”的“三翻四抖”,时而叹息,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三、精细的提问设计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向导,是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关键。而教师的价值在于创设出有效的、能够引发思考的情境,设置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为了让生长在南方的珠海二中的90后学生对50、60年代的北京、北方人生活中的大白菜产生认知、产生感悟,在老照片、旧新闻的回放中,在不断变化、延展的情境中,在不断拓宽着的视野中,唐敏老师精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对比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探究和讨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优点、局限,进而探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好课的提问、评价都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不至于给人作秀之嫌,从而引起学生反感。唐敏老师对学生的思考、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没有简单、重复地贴上“你真棒”“太棒了”的标签,而是在每位学生发言时,都认真聆听,然后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积极应答,或者向别的学生提问。这样一来一举两得,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听自己的回答,感到自己的回答是有意义的,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民主和谐。
四、精美的个人表演
每节好课都是一部作品。不管作品设计多好,最终的结果还需要表演者演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这个作品设计思想,仅有好的设计,没有好的表演者,同样看不出是一部好作品,只是写在书上的文字。
唐敏老师,形象如山水画般的灵动清新,声音清晰甜美,语言优美流畅,眼睛顾盼传神。在讲课的时候,她的表情、笑容、语音、神态、动作,都让人感觉舒服、亲切、自然,就好像是一位朋友在跟你聊天,娓娓道来。
唐敏老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整堂课的指令非常明确,让课堂节奏清晰、明快,课堂有张有弛,使学生思维始终处在高度运转的状态,闪现出许多亮点;各个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过渡极妙,以大白菜的变迁为主线:当家菜(计划经济)―家常菜(市场配置资源)―伤心菜(市场的局限性)―舒心菜(市场规则),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抽丝剥茧,逐步深入学科知识,呈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让学生求知的胃口大开,赢得了学生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五、精当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诸方面。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的技术问题,还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价值和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当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时,当我们在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中梳理、整合教学资源时,课堂教学的知识才能活化,活化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升华成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唐敏老师所上的“市场配置资源”一课,就是在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整合课程资源的。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教学资源(诗文、年代、故事、京郊的菜农、超市、餐桌等);那么多的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买种子的模拟体验、种与不种的惊险选择);那么多的呈现方式(图片、视频、图表……);那么多的场景变换。在课程的大系统中并没有拥挤而堵塞,并没有涨破所限定的时间,在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统一的主线贯穿下,有序、恰当、妥帖地安放在了应有的位置和环节上,同时各自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用及价值。
由于是在系统中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将本框题的内容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大系统中去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依托“大白菜”这个载体,时间上穿越了50,60,70,80,90年代,一直到今天;空间上跨越了北方与南方、田间与餐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经济体制上,呈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老照片、旧新闻的回放,让90后的孩子、生长在南方的珠海二中学生对50,60年代的北京、北方人生活中的大白菜有了认知、有了感悟。不断变化、延展的情境,拓宽着学生的视野,深化着学生的思考。
教师节开场白范文3
一、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的含义
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语文训练与陶冶学生情感,洗练学生心灵,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等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融相汇、相依共进、和谐共振的Z文课堂教学陶冶的气场。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精神、心灵人格等得以锻造的完美空间,是课堂各“子场”的信息和能量充分互动的主要场所。
二、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的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的建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场、学生场、教学文本场等“子场”的不同,就有不同的“陶冶场”建构的策略方式。但从语文课堂教学“陶冶场”的建构规律来看,应按照语文课堂教学和“陶冶场”目标指向及其运行规律来进行:开辟“场流”通道,增强“陶冶场”聚力;释放“场流”能量,增强“陶冶场”张力;调控“场流”节奏, 促进“陶冶场” 和谐。现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开辟“场流”通道,增强“陶冶场”聚力
1.寻找教材内美点
教学文本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美文,具有多种内在美点,师生充分利用“文本场”的信息与能量,开辟“场流”通道,提高“陶冶场”聚力。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只局限于对外在表面的景物美、人物美的欣赏上,更要让学生体验到“美”的背后所深藏的情感与意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创造美的能力。如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是作者对故都秋天内心深深的情怀与细腻的景色描绘巧妙结合交融在一起的美文,所以要透过故都的秋色,挖掘作者内在的情趣,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大智大情,进而陶冶性情,建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
2. 挖掘教学空白点
一是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空白点是指:“作家有意无意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言外有意’之处,也是留给阅读者的可展开广阔想象的艺术空间。”如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的结尾,主人公因受不了竞选人之间的攻击,发表了“退出竞选的声明”,而作者有意把“声明”的内容略去,给文本留下了“空白点”。“空白点”延展了作品的精彩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空白点”犹如泉眼,发现它们,语文课堂将充满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二是挖掘课堂的空白点。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稍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创造认知和心理上的暂时性的空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作如下教学“空白点”设计:语言上的“空白点”设计,利用文本内容的“空白点”设计,质疑问难心理状态的“空白点”设计等。
3.寻找课堂唤情点
教学文本都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学生一旦被文本中的“唤情点”所催化,就会在教学的情感氛围中,打开心灵的大门,体验文本渗透的情感。如课堂上教师设计的精美动情的教学导入,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把教师的情、文本的情、学生的情联系起来,同构同化,增强“陶冶场”情感聚力。
(二)释放“场流”能量,增强“陶冶场”张力
1.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艺术形象作为审美通道,辅助学生的审美想象,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文本深厚的意蕴美和空灵的意境美,而且让学生于平淡之中发现神奇,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语文的快乐。如有位老师讲《荷花》一课,以“荷花”这个艺术形象作为审美通道,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由一个人听到荷花绽放的声音到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心去聆听了万物的声音,到最后所有人仿佛听到了“从那阵阵清香里飘来了荷花绽放的声音”。引导学生在神思飞扬中真正地拥有自我。
2.诱发学生深度体验
学习的内容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没有动情动容的体验,收获的也只是“皮毛”,因此,只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才能产生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在教学中可采取角色换位法和宣泄评价法去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学生内心与文本人物形象相依共生,可以为角色说话,替角色表达。学生真正理解角色,必定对其产生深度体验。
(三)调控“场流”节奏,建构和谐“陶冶场”
1.教学语言波澜起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节奏感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反而导致大脑疲劳,从而进入抑制状态。要打破这种抑制状态,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波澜起伏的节奏美。“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习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当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息浓一点。”此外,教学语言的波澜起伏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如诗意语文的代表人物王崧舟,感悟语文的代表人物李卫东,享受语文的代表人物谭青峰等,他们的课堂语言从音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精心设计,无不激情四射,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2.教学内容疏密相间
教学信息传递疏密有致,快慢适宜。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作为整堂课的重头戏,要放慢速度,细致研磨,仔细推敲,重彩浓墨,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朗读、品味、鉴赏。较容易的非重点内容,要加快速度,简明扼要地完成。如对古诗的学习,要抓住文本的特点,体验它的感情,感受它的意境,不要在翻译字词、疏通文意上下大功夫,因为这些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较长文本不代表所有的内容都是重要的,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设计教学,详略得当,把握轻重缓急。如李商隐的诗《锦瑟》字少但句句都含典故,文化底蕴丰富,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典故,不了解有关的历史文化,自然不能享受诗的意境之美。因此,教师要在这些用典的地方,有故事的地方引领学生慢慢咀嚼,则课堂充满了诗味。
3.教学方式间隔变换
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方式多样运用,间隔变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点。讲解、讨论、辩论、朗读等各种教学方式相互搭配,动静结合,能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4.学习活动张弛有度
下一篇:管理标语(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