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论文范例【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社会现象论文范例【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现象论文【第一篇】

应江苏都市网之邀,金陵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与江苏都市网网友和现代快报读者通过视频交流对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的分析。

众多网友非常关注2008年作文总分从60分增至70分,喻老师认为,面对这种变化无需担心,如果能在学校练习之外再写作5篇作文,走进考场时就会心里有底。喻老师还特别为快报读者准备了六点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大家按此复习。

喻旭初老师建议,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除了老师要求的作文外,至少要写5篇文章。写1篇话题作文,两篇材料作文,两篇命题作文。江苏自主命题的前两年是话题作文,最近两年是命题作文,可以说命题作文是传统方式的回归。

具体来说,这5篇作文建议两篇写记叙文,3篇写议论文,再具体些,两篇记叙文中第1篇写历史人物,第2篇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第2篇文章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可以写你的父母亲,可以写老师,可以写朋友,可以写你熟悉的其他人,更可以写你自己。3篇议论文,第1篇就某一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第2篇议论文,就社会现象,第3篇议论文,就某一个自然现象发表看法。

社会现象论文【第二篇】

杂文的定义很广泛。我在此所说的杂文特指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内容上以关注社会普遍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为主的小品文。这样的文章以其具备的深刻的思想性、犀利的战斗性、幽默诙谐的语言而深受大众欢迎。好的杂文让人拍案叫绝,爱不释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良好的教育价值。写好这样的文章,对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作文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有具备时代感的论据。高考写作杂文式议论文时首先应强调审题。只有审准题目,才能找准论据。近几年的高考,各地纷纷在作文题目上降低审题的难度,以最大程度地让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议论文写作中,审题仍然是重要的前提。只有审准题目,才能选择最合适的论据来论证观点。在根据审题结果选择具有时代感的论据时,学生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社会普遍的现象或习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或儒学基本经义、社会心理或人性等等。这些材料在论证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可以透过现象寻找本质。选择这样的材料做论据,给人以生命的张力,鲜活的生命气息迎面而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有1篇文章叫《说面子》。这篇文章选择的材料就是存在在中华民族传统里的爱面子问题,通过对爱面子现象的辛辣讽刺,让人深思、警醒。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能透视现象提升思维深度。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之一。而在哲学中,体现思想深刻的方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发展眼光看事情、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看事情。杂文式议论文,主要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分析材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学生眼界狭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熟,很难写出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文章。杂文式议论文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材料,如何言之有物。我们以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为材料,在论证中就可以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隐藏其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每一个社会现象,我们都可以从社会心理、人性、文化心理、民族性格等角度去分析。通过剖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心理、文化的因素,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进而写出思想深刻的杂文式议论文。台湾作家柏杨在其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入木三分地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民族劣根性。柏杨先生正是通过剖析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或习惯,来揭示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的。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以材料的导向确定论证的结构。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批驳式、层进式、并列式等。杂文的结构主要是针对反面材料的批驳式和针对正面材料的层进式。如果选用反映社会不良习惯或现象的材料,应当选用批驳式。写作时,应当首先概述某种社会不良习惯或现象,然后透过现象分析蕴藏在内里的心理、人性等方面的内涵,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出新的号召。艾思奇在《再谈面子》中,首先列举了中国人好面子与丢脸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辨别英雄美人的方法,最后告诉大家清除猴性的重要。如果选用正面的材料,应当选用层进式的结构。写作时,先正面概述某种社会现象,然后剖析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发出号召,引导人们积极跟随这种社会现象的指引。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用修辞来装点文章的语言。杂文,不仅仅因其深刻的思想性、犀利的战斗力而吸引人,更因其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而超出一般的议论文。杂文的语言在一般议论文具备的准确的基础上,因其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而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在写作杂文式议论文时,要善于应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论证手法来强化此类议论文的文采。可以通过比喻的修辞来让语言生动形象,可以通过引用古典诗词来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反语来增加文章的诙谐幽默;还可以通过喻证法来增强说理的形象,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可以通过概述荒谬的故事来增强文章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中,一连举了几个反面例子:穷人、富人捉虱子,袁世凯称帝送万民伞,小瘪三跟四大人说话。同时,文章又引用长川谷闲说盗泉的话揭示“面子”的秘密。整个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一针见血。

社会现象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关注社会现实 关注自我成长 正确识用素材

一、立意篇

作文审题,向来是学生怀揣惶惧去做的一件事情。一旦跑题偏题,文采再好,也难以挽回败局,尤其是议论文。所以,我们需要去掌握议论文题目的特点。从近年来的高考题来看,但是无论题目怎样变化,出题规律是存在的,主要有两点:趋时性和人文性。且出题人往往是将思想高度放在高中生够得到的地方,没有离开考察考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和对自我成长的关注这两个原则。所以,议论文审题不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认真阅读题目,让自己的作文立意稳稳当当地立住脚跟。

(一)要学会思考题目反映的社会现实,明确倾向性。

例文一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对于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网上有一个帖子这样评论: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评论的帖子是有倾向性的:反对中国总是往后穿的做法。美国的向前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或许可以理解;而中国的向后就是一种啃老的现象,是一种活在过去的不思进取的意识,是一种戏谑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自从电视剧《宫》在湖南卫视热播以后,众多的编剧导演就对‘穿越’题材趋之若骛”。这正是出题的社会背景;“以致现在年龄大的人不敢看电视——怕看不明白,以为自己老糊涂了;年龄小的孩子家长不让看电视——怕留下错误印象,今后学不好历史。‘一个民族如果开始热衷于本民族的历史,那就意味着,在经济政治方面必然会出现滑坡。’美国社会学研究者亚当斯曾这样说,再结合中国的现状来看,这并非危言耸听。”这正是需要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如果能看到这一点,就不会陷在大讲穿越剧情节的泥淖里走不出来。

(二)要学会看到题目的人文关怀,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

例文二

以“给30岁的我的一封信”为题,写1篇文章。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涵极深的命题。审视作文题目,要读出命题人的人文关怀——为什么让我们去面对30岁的自己呢?

一是长久以来的主体缺失。太多学生习惯了在素材中寻章摘句,在历史中穿梭,在陈腐的气息里呼吸,在别人的头脑上跑马,却极少静下心来,面对自己,规划未来,保养心灵。二是当下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未经涉世的学生能独善其身吗?社会的急功近利、飞扬浮躁、虚荣自私、拜金媚俗、理想缺失、信仰缺失等,不可避免地要浸染学生的心灵,污浊他们的灵魂,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命题人当然希望年轻的学子能有一份坚守;能敢于面对自我,以批判的、建设的、救赎的意识直面一切;能有理性、有见识、有胸怀、有抱负;能不抱怨、不骂娘、不悲观、不绝望;能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做垮掉的一代,而做民族的脊梁。

如果能看到题目中的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因满篇都是令阅卷老师皱眉的批判社会或追求自我利益而流露出内心的狭隘和肤浅。

(三)小结

阅读作文题目,探寻题目背后的社会现象和出题人的人文关怀,就不容易出现立意偏差。在2011年高考中,各地的作文题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把握立意。比如全国卷作文题“最诚信的业主”,很清晰地指向当今如火如荼的事业,题目中的“诚信”又引导考生思考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对日益丢失的“诚信”进行呼吁和提倡。全国课标卷的作文题“中国的崛起”,从材料中不仅可以看到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肯定与赞颂,也可以从反面思考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问题和道德问题。山东卷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需要明确“世界”和“你” 的含义和定位。“世界”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也关注自己;“你”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种情怀、人格、精神等。江苏卷作文题“拒绝平庸”旨在引导考生认识当前社会各种低级的审美趣味和庸俗的价值取向,警示考生追求创造、发展、上进等,充分体现了出题人对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的重视。

其实,如果能静下心来分析题目,都可以发现作文题目中的这两种趋向,虽然题目是不同的,但内在的精神是类似的。不要把高考作文题想得玄而又玄,只要考生能把视线放远到社会,同时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就不会在高考作文题前束手无策。

二、素材篇

素材书买了一本又一本,作文成绩却未见随素材书厚度的增加而提高。表现在作文中,素材一是选择不当,二是拼凑字数,三是不加分析。学生肤浅于人云亦云的套话,叹息于纷繁世事的变幻。比如遇到名人名事,其不平凡只在耳边眼前飘过,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地把心停下来,想想这些对自己有什么影响,问询自己为何没有实现那般灿烂人生,或者十七八岁的花样年华为何就如七八十岁老者一般心如死水,甘为庸人。于是,写作时挑不到好事例,好容易有个合适的,大加叙述以充字数,摆完故事加个结论贴个标签,就像个道具,孤零零地站在作文里,可怜兮兮地接受阅卷老师的检阅;没有作者的思想,无法与文章融为一体,丧失了素材的本质意义。

因此,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素材。

首先,不要功利地对待素材。正面的也好,反面的也好,都是能给人启迪的人、事、物。在积累的时候,应该关注的,也许不仅仅是它适合于怎样的话题,更应该思考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因为就算你懂得所有论证方法的名词术语,不能把握素材的本质,也不过是套话空话。其次,要深刻挖掘素材中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为己所用。

例文三

社会现象论文【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92-01

在现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有很多,如讨论、辩论、讲座、撰文、演示、设计模板、调查等,这些建议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效,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动脑”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当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通过思考获取知识和升华知识。思考应当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经常性地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思考各类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进行发散性思考,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学会触类旁通,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教师要把启迪和拓展学生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见解,使思考常态化,使思考成为习惯。

二、“动手”演练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手脚,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撰写政治小论文。让学生经常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关注、分析、剖析各类社会现象和针砭时弊的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建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从环保、节俭、食品安全、反腐败、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小区管理、市场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上交政治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评,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对学生撰文过程中存在的极端、偏激倾向,教师要给予合理指正。

2.随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尤其是一些辨析题和论述题,让学生随堂答题,然后教师在班上讲评,及时进行有效反馈。在现场答题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学生是否出现使用政治术语不准确、语言提炼不到位、审题不严密、答题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全班交流,学生还能取长补短,起到相互学习、增进感情、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3.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制作PPT、表格、知识结构图等,以展示自学或者集体探究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的开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学意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增长见识和才干。

三、“动口”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阐释观点、描述现象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组织课堂讨论。讨论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教师可以针对思想政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精心设计论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增进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

2.组织演讲会、辩论会、讲座等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开口”,如可以组织演讲会、辩论会、讲座等,使学生人人能够动口说政治、评政治、剖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发表政见,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连贯性。

四、“动身”实践

思想政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的获取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得到锻炼和深造。

1.组织调查。调查是积累课程资源、拓宽知识层面、磨练学生意志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需要调查,调查既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乐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如:市场管理调查(包括物价调查、食品安全调查、消费调查等)、社区生活调查(包括交通管理、社会治安调查等)、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调查(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调查、民族地区古建筑保护调查等)。

2.组织参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根据地、民族地区奇特的宗教建筑等,通过组织参观,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动”起来,以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效。

65 595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