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1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设计 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054-02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1 基本情况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失强度为1286 t/km2・a,属轻度流失区。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m,防洪限制水位 m,防洪高水位 m,相应防洪库容×108 m3,调节库容×108m3,灌溉农田面积33 hm2,电站总装机容量 MW;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量 m3/s;通航过坝设施按100 t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4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该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42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98 万元,总投资101 万元。

2 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2 hm2,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104 m3(松方)。经采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该工程施工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强度将由原来的1 286 t/km2・a增加到7000 t/km2・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达×104 t~×104 t。

3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 hm2,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枢纽建筑物占地( hm2),弃渣场( hm2)、土料场( hm2)、石料场( hm2)、永久公路( hm2)、施工临时占地( hm2)。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体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6个防治类型区,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对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104 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3个弃渣场。

(1)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 km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4~60 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104 m3),因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对水库防洪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处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7 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104 m3,因为该弃渣场位于河道边,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材来源及施工条件,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4级建筑物,全长426 m,墙高 m,底宽 m,顶宽 m,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 m。墙体沿纵向每隔10~15 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2 cm,缝内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2~3 m设置

(3)左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 km处的河漫滩地(砂料场旁),地面高程53 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为×104 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后,选用第二种方案,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1 m,由装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并将15×104 m3弃渣填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15×104 m3),其余×104 m3弃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 m,坡度约1∶200。经分析,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4 m×6 m,黄栀子株行距 m×2 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 cm×20 cm×20 cm。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2个,副坝用土料场有1个,均位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10个,均分布于相应堤防附近。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3 m,堆置边坡坡比控制在1∶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 m。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沟边坡系数m取值,糙率n取值,底坡i取值1/600。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工程用石料场有2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 km处和坝址右岸上游 km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2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 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种采用播间距为30 cm的条播方式。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会,需作好开挖面防护。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面积约150 m2,坡比小于1∶,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混合草种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1 cm,播种量为15kg/hm2;枢纽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400 m2,这部分边坡面因表面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1株,株距1 m,穴状整地规格为20 cm×20 cm×20 cm。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 km、进厂公路 km、至副坝公路 km及时对外公路 km。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面因表面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3 m,穴状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40 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 m×6 m,黄栀子株行距 m×2 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cm×20 cm×20 cm。

4 结论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 万元,各项费用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万元、工程措施万元、植物措施万元、临时工程万元、独立费用万元、预备费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90%;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 000 t/km2・a减少至500 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著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温存,郭明凡。石油管道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以南宁―百色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J].科技资讯,2009(20).

[2] 呼运平。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6).

[3] 刘军号,胡明月。安徽省重点洼地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 张学文。高速公路建设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7).

[5] 邹文祥。黄河积石峡水电站水库淹没区等级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科技资讯,2010(5).

[6] 金光云,高玉华。鸡东灌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2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63-0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和交通量的急剧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与日俱增,为了人类和动植物有更好的生存空间,环境问题的解决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要求对环境的损害不得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不使生态失去平衡而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要求对已经破坏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能及时地修复和重建,使之尽快地恢复生机。

一、搞好公路的总体设计

1.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是路线、路基、路面、防护排水、桥涵、隧道、交叉工程、沿线设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环境、养护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公路设计应综合处理好各专业的关系,合理掌握公路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及全线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注重平、纵、横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的立体线形,尽力做到线形连续、视线良好,与沿线自然环境、地形、地物、不良地质、规划、文物、军事等设施总体协调适应,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充分论证环境敏感点及水土保持工作。

2. 应勘察设计好取土弃地的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防护措施,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设计紧密结合。在路线设计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定线方法,由曲线方法定线取代导线方法定线,使路线随地形而变,曲线、直线应地形而生,使路线符合自然、依赖于自然,同时大大地降低工程造价。

二、选取适当的公路标准和技术指标

1.应根据国家及省公路的规划、综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路网规划、公路功能、远景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交通量等合理确定公路的等级标准。当路段较长且受地形限制时,一条公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但不同设计路段衔接应协调。

2.公路等级的选用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超前,以减少未来提高公路等级标准造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污染。公路的技术指标选用上,应采用灵活的路线布线方法,充分顺应地形、地貌,以整体形路基与分离式样路基相结合,使路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对于部分不能满足规范及标准的路段,应通过科学的论证及安全技术经济比较,选取最优的方案。

3.对于旧路改建,要充分在原有旧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山区公路如果片面提高标准,易造成大填大挖,引起新的不良地质病害。

三、合理的选线,减少或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

1.选线时尽可能地少破坏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林木和建筑物等,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对于高等级公路必要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隧道、挡土墙和高架桥等办法来减轻筑路对景物的损害。

2.选线时注意巧妙的利用周围景物,以克服行车的单调感。惬意而优美的公路外观,可以减轻疲劳,使精力集中。另外在设计中如线形扭曲、断背、隘口山崖险情,以及小半径超高、加宽等,就会使司机不断变换车速和方向,改变操作行为,如减速、刹车、停车、急转弯等等。操作多样化了,汽车不能均匀前进,影响运输效益,还会增加环境污染及交通事故。

3.选线要重视对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当公路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地或栖息水域时,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在设计时应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走廊”,专为野生动物通过公路设置绿色通道。

4.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公路的选线工作。有些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地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滑坡、泥石流、溶洞等地质病害非常发育,应采用有效的勘测方法和监测手段,对高等级公路可通过卫星遥感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山区公路生态环境评价和地质病害分析研究,尽量避开断裂、溶洞等地质病害,合理确定隧道及桥梁的位置,根据岩层方向尽量使挖方边坡处在安全有利的方向,避免坡面的失稳造成大面积的滑塌,对于无法为避绕的不良地质地段,通过超前预测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四、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现状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公路建设不仅占用了大量农田,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平衡,大填大挖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运营期间,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汽车及施工机械的废气、噪声还给人带来污染和危害。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工程建设应做到三个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对因修路,切割原有地形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大量的挖方、弃方破坏了原有的地貌,应做充分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2.为防止水土流失,并美化环境,路基边坡防护应根据路基填高、挖深及地质条件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借土填筑路基适当选择取土场,尽量少占农田、高产地,不占用林地,尽可能利用微丘地形,选择坡地和岗地作取土场,对路线外大型取土场要求剥离表土,取完土后再平整取土场,覆盖腐殖土,并恢复植被,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挖方暴露面及填方坡面,应及时栽种植物或其他覆盖物。

3.对弃方的位置、数量应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等。注意挡土墙与桥梁的取舍,如路线通过斜坡或很陡的山腰,采用桥梁通过更能与线形协调,又能减少工程病害。另外可做分离式路基方案与整体式路基方案的比较。

4.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既要让路界内的水畅通排除,又不能影响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及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穿过公路的农田排灌涵洞的设置,一定要听取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意见,以便确定涵洞的孔径涵洞设计标高。

5.加强防护排水设计,优化防护方案。公路工程防护与排水方案,应在满足工程的安全的情况下做大量的方案论证,优化防护与排水形式。浆砌片石护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程防护,但在环保意识和审美观点提高的今天,这是一种与自然极不协调的防护形式,它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同时破坏了大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在设计中如路基边坡不受河溪的冲刷影响,应积极采用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加植物防护的形式,取代浆砌片石防护,同样对挖方大面积的浆砌片石防护,可采用低挡墙加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种植一些爬藤植物,采用植物上爬和垂吊,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五、搞好公路的绿化美化工程

美化绿化,不仅可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适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路的环境质量。公路绿化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地区的土质特点选取合适的苗木,坚持适树、适地的原则,应多采用本地的苗木。绿化改善公路环境,协调自然,降低了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搞好公路的生态建设。

六、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

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贯穿于设计、施工与管理单位中,使公路设计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得以落实。施工单位要有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对于取土弃土以及专门服务于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如施工便道、工棚、料场等,要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做详细的方案,在施工中,应做到便道经常撒水不扬尘,对噪声大的施工应合理安排好作业时间,对堆料应封闭堆放,防止污染,取土坑应规矩,将表土堆放保留,以做为复耕的覆土,弃土位置应严格遵照设计,弃土应平整,防止水土冲刷。竣工后,对施工便道、料场,应尽量复耕,并使弃土、弃渣能够绿化或改造为耕田。

参考文献

[1]张起秩,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3

明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有有以下几点:(1)综合防治原则,在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当中各个措施要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要与公路主体工程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各个措施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各个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2)要严格观察三同时原则,也就是水土保持方案应该与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而其中的水平保持拦挡措施必须首先建设实施,做到“先挡后弃”,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还能起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公路勘测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环境与公路建设矛盾的问题,在处理这种矛盾的时候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也就是在征地范围内先进行植树、撒种、复耕还田等保护措施,在进行工程建设,使工程建设和植物防护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防护体系。(4)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时候应该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要不断优化公路项目工程布局、规模和建设顺序,调整和优化工程,能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时间安排实施水土保持工作。

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作(1)必须坚持外业勘察调查在进行勘测设计之前,承担公路项目设计的单位和投资建设单位应该组织勘察队伍对象项目沿线的经济、社会、地理、人文、地质等方面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在充分保证项目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的基础上,项目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护原始景观,也就是要尊重原始的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并将项目建设的平、纵、横三个方面组成一个完美的立体线形,使项目设计能够与沿线的生态环境协调起来。此外,在勘察设计当中应该设计好工程建设中的取、弃土场的地理位置,将各种水土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各项措施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外业勘察调查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2)重视山区路段的地质选线设计工作在勘测设计当中,公路的选线不仅要综合考量平、纵、横的组合和项目地点的地形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沿线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在山区的公路路线设计上,更需要重视这一点。这是因为山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形地貌对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容易出现断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这些灾害将会对公路建设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路线设计上应该在外业勘察的基础上,对沿线各地方的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和地质病害分析研究,尽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合理安排隧道和桥梁的位置和施工技术。对于实在无法避开的多发地质灾害路段,在勘测设计当中应该进行一定的超前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将防护排水工程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1)要做好路堤边坡防护工作在公路路堤的边坡防护上,对于填土小于5cm的可以采取网格植草防护的措施,大于5cm的可以稍微改进一下使用拱形护坡和棱形护坡,然后再种植植被。对于路线穿越水塘、河流的应该采用浆砌片石路肩挡土墙的方法做好防水工作。对于路线设计中的软土路段设计上与一般的路段基本相同,但是对于路堑边坡防护,当边坡高度大于3cm的时候使用植草防护,大于3cm的使用拱形护坡和棱形护坡加植草,这样效果比较好。(2)做好沿线的排水工作首先,在路基排水方面,应该在填土方路基的两层都设置与公路走向一致的排水沟,并将排水沟与沟渠、河塘连接在一起,这样路基上的雨水就能够及时引排到自然界的排水系统当中。零填及土质挖方段应该设计梯形排水沟,并与自然排水系统连接,保证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其次,路面排水方面,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案,也就是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两种,具体选择哪一种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填方路段应该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设置拦水带通过路肩急流槽将路面汇水排入纵向排水沟;路堑段多采用分散排水的方式,拱形路面设计可以将水分散排至路测边沟或者专门的排水渠。总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不论对环境保护还是公路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保持方案当中在基本防治原则的基础上,以防护排水工程为核心,以勘测结果为基础做好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4

1公路建设的特点

1.1地表扰动、破坏类型多

公路建设是一条线,对地面振动的类型多,公路施工中,山体开挖、削坡、修隧道、河道架桥时,有的河道要改道,高处要挖方、低地要填高,只要是公路经过的地方,无论是什么地物都要受到扰动,因此其破坏类型多,涉及到移民、改河、群众生产、生活等需要治理的型式也较多。

1.2施工战线长、弃渣量大

建设中的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大、路线长。公路建设动用的土石方数量较大,总体上要求尽量填、挖平衡,但由于运输及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局部地段的弃土不便运到回填处,有些是就地排弃,因此拦挡工程要求高,需防护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大,施工里程长。

1.3防护措施滞后、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施工战线长,临时房屋施工场地、便道等对土地的占用、碾压使大量土地。因此,在修建公路过程中,填、挖及其他占地使植被破坏,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很可能引起土地沙化;在一般公路设计、施工过程中,拦挡防护等措施往往被滞后,废弃物在排放完后才采取防护措施,甚至被忽视,大量未采取拦挡措施的弃土、弃渣及施工区的土石渣料等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对沿线村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均可能产生危害。

1.4注重主体、综合防护理念差

公路建设对自身设施要求一般都较高,特别是目前修建较多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其安全要求标准都较高,如公路护坡、排水、防洪等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大多做了考虑,但对因公路修建中排水、泄洪、排放废弃物、采料场等对周边地区造成的水土流失考虑较少,特别是公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影响,由于不属于征地范围,往往忽视了整体性的水土保持。

2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

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废弃土石渣量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危害进行分析预测,力求从公路建设的源头和全过程进行水土流失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环保型规划设计,源头控制水土流失

公路在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挖掘是公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决策者和设计者就应坚持环保选线、地质选线的理念,在平面线形布设时,结合自然地形,曲化线形,顺势进行设计,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地减少大填大挖路段,采取“宜桥则桥、宜路则路、宜隧则隧”的方针,减少对原生地貌的破坏,使公路线形与地势地形相协调,并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以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意识,环保规划,科学设计,实现选线最小的破坏理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2.2规范公路建设行为,增强水土保持意识

公路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线路长,途经地形多样,施工过程复杂,山体开挖、高填深挖、架构桥梁、开挖隧道等活动,对地面扰动较大,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严重,如果不加强规范治理,将会引起沿线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行为,使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甚至有些设施需先于主体工程完成,才能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

规范建设行为一是要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的管理。要求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对未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从源头上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二是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做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达到地表硬化、绿化、美化的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务必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须按照有关规定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四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服务意识,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全力支持,主动与开发建设单位加强联系,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努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3点线面统一筹划,建立综合防护体系

根据公路建设影响一条线的特点,在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上要局部治理和全线治理相结合、单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点、线、面统一规划,采取系统防治措施,对公路按挖方、填方、半挖半填等不同类型设置相应的护坡、挡土墙、挡渣墙和公路两侧植物绿篱、覆土造林等生物措施;对工程弃渣修建拦渣坝,弃渣表面覆土造林;对工程的取土场、采料场,采完后对土地进行整治,覆土绿化;对公路影响村庄安全的,修建护村坝等等。在上述基本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绿化美化,在护路林带、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绿化及公路征占地范围内闲置地、停车场、收费站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建立综合防护体系,使防护措施既达到水土保持功以又能满足公路标准化美化的目的。

2.4分区分期防治,实施综合治理

根据公路建设的特点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设计应根据不同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表扰动情况和工程布局、施工特点等,结合道路沿线绿化美化的特殊要求,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治理,保障公路安全,建设绿色生态公路。

2.4.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重点治理区包括路基、路堑边坡(含桥梁)、护坡道及排水边沟和公路两侧绿化带。主体工程区主要根据挖方、填方情况,对路基边坡防护、路基排水系统、路基压实和绿化工程进行防护,从而保护路基的稳定,排除路基路面积水,美化公路运行环境,保证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2.4.2取土场防治区

根据取土场的地形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因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坡面,所以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覆土造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新的水土流失。

2.4.3弃土场防治区

采取挡土墙、护坡工程以及综合排水工程和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设置渣场排水系统、挡渣墙;堆渣后回填表土,平整表面,人工夯实;坡面采用本地乡土植物进行绿化,恢复植被;防治弃渣下泄,稳定边坡,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

2.4.4临时工程用地防治区

在施工中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的地表有肥力土壤推至一旁,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于今后耕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对地除应覆盖外,还应绿化栽植,防止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源。植物防护措施配置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做到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可适当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在具体布设防护林带上要合理密植,注意乔、灌、草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防护体系。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将会使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弃渣、可能新增的土壤流失量也得到有效防治,公路沿线的森林覆盖率也将大大增加,保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小气候条件明显改善,促进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同时,保证了公路质量和行车安全,改善了交通条件,使沿线的自然景观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有效地保护了沿线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为沿线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5 628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