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实践活动感想【5篇】
法治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法治精神的认同,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和谐,如何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呢?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法治实践活动感想【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第一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 初中政治 整合 运用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2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教育是附着在活动上的灵魂。”初中政治教育恰好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进行再塑造的课程,离开活动,它会出现空洞感、倦怠感,走进政治课堂犹如走进满是枯枝的森林。这样的政治教学会有多少学生喜欢呢?如果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理念引入政治课堂,将二者有机整合并进行运用,将会极大改变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平常听一点、记一点,考前背一点的作法,真正达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教育目的,体现政治教学的实用性,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为什么二者有机整合并在教学中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是二者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告诉我们: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相教相学是人生普遍的现象。那么,何谓综合实践活动课?说得简单点,就是源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体验,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课程,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它没有预设,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限定时间40分钟的课,其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它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生成学生个人的观念或新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丰富生活体验、丰富自我的学习和阅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为学生的成长积淀下养料。而初中政治教育则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性。二者相结合既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的贯彻,实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又有利于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共生共赢相互促进。
由此,可以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开展?经过成都市2005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我们边培训边选择在初中政治教学上进行实验,将综合实践与初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并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是重要内容,而这两者都需要长期的养成和训练,同时学生、教师、学校还要面对上级教育部门的期中、期末的学科考核。在平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空洞的说教、简单地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固然会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出现倦怠、厌烦感,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其学习成了应付考试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往往成了高压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快乐。这和初中政治教学大纲要求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学生听觉疲劳必然影响教育效果。一个个点上的工作不能串起来,对学生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就不能形成学生观念和行为上整体的综合性认识。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倡导的活动性及在活动中感悟、体会、生成等相关理念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使政治教学出现生机与活力,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政治的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更感受到实用性,明确初中政治是与他们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并有帮助意义的课程,改变学生错误认识:上政治课就是听、记、背、考,让学生努力思索身边的人和事,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吸取成长需要的养料,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综合实践理念引入政治教学,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敏感的话题。例如:我在讲授初一政治上期《男生女生》时,面对一群正处于青春期懵懵懂懂的孩子,性问题是他们非常敏感的话题,心里很想知道但又不敢说不敢问,生怕别 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后,结合教材内容,我设计一个活动:就近取一块泥土,就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将泥土用水调和,装在一个粉笔盒子里做成一块泥砖。接着,我请同学也做同样的活动,然后问所有同学:假如我们现在就将这些砖用来砌房子,可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不行。我趁热打铁,又问:为什么?学生笑了起来,有的甚至不举手,直接站起来非常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你太缺乏生活常识,泥砖必须经过凉干、烧制,然后才能用来修房,这种刚成形没有经过处理的砖用来砌房子,房子会垮的。”教室里瞬间热闹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等学生平静下来,我轻轻地说:不是老师缺乏常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你们同这些砖块一样,如果没有真正长大、成熟,就去谈情说爱,你们的身理、心理都会像这些没有经过凉干、烧制的泥砖用于修房一样,轻者受伤重者垮掉。谈情说爱是人长大后进行的一种正常活动,现在你们身、心俱不成熟,所以不能进行这样的活动。听我这样一说,看看手中自己做的泥砖,学生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随后,我结合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来讲解教材内容,最后请学生一齐朗读教材内容。学生们声情并茂,涉及到性问题时依然无一人装模作样,更没有人怪话连篇,全班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在讲解异往、正确处理与异性的情感等敏感话题,我们很轻松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很坦然、大方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个敏感的话题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轻松解决。试想,假如我采用传统的说教,恐怕说到天亮也没有一个学生会理我,没人会喜欢上政治课,更别说接受我的观点并形成学生自己深深的体会了,学生心目中还将长期认为上政治课是学校强加给他们、要他们在考试前背得昏天黑地、考后一点用也没有的课程,是枯燥的讲大道理的乏味透顶的课。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探究、实践,将综合实践的活动、感悟、生成等相关理念引入政治教学中并进行有机整合、运用。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语文老师常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学生将我称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是他们的半个心理医生、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政治课老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政治课的满意度竟然比班主任(英语或数学、语文学科)还高(本校班主任一般为英语、数学语文教师担任)。尝试一学期后我便向校长建议:将综合实践的理念引入其他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并就如何整合运用提供范本。因为我明白:①在中学,单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恐怕很难实现:学校要追求升学率,班主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家长一心要学生考重点高中等等,因此,尽管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都明白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发展,但一旦落到实处,绝大部分的班主任、校长及家长都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此一来,谁还会支持、鼓励费时费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②学生的发展是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及生存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些知识、能力的获取仅靠一位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综合实践教育才会迸发出生命力,才能成为一种常态,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③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科教学更有生命活力;④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学生在学习时才会带着探究的心理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其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学生也才会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真正实现综合发展、全面发展;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或读书就是应付考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分低能的现状,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
可以说,将综合实践理念引入学科教学中并进行整合运用,这是一件多赢的事――于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于学校,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使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之地;于教师,可以使学生喜欢学习,免去教学中管理学生的诸多烦恼,让自己愉快教学。所有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也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我已经成功进行初中政治与综合实践的整合运用,学校其它学科教学也将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方法引入课堂并取得不错成效。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将这个整合运用系统化、常态化,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使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之所。
参考文献
1 杜旭林主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版)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第二篇】
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如今人们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宣传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范文5篇,希望对大家所帮助!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没有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相关法治建设精神和要求,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部署,认真领会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和精神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在实际的群文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监督。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上好法制教育第一课,学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法制教育活动周,进行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使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领导重视,组织及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督导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在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确保全校法制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二、形式多样,落实到位
1、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报告会结合具体案例,从学生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了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课
第一周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节专门的普法教育课,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入班检查,12班级12节普法教育课开展正常。
3、组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表演法制教育小节目
学校要求各班主任积极准备,在第一周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要求穿插表演一些法制教育小节目。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各班情况检查统计,1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成功,表演小节目12个。
4、广泛宣传,深入教育
各班级主办了一期法制教育主题板报。
三、加强要求,强化效果
1、学校要求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注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课时、落实指导教师。
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2、加强�
抓好思想品德有缺陷学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学生、校外借宿生和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要格外给予关怀和温暖,对不良行为学生从心理障碍上进行分析,给予耐心的疏导。
总之,秋季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的开展很成功。培养他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4上星期上午,学校举办了“法制大会”,讲了许多有关青少年犯法的不良行为,从而教育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懂得遵守学校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将来做一个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遵守学校法则,是我们作为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的社会属于文明社会,可是却总有不少的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国家法律所不容忍的事情,如:抽烟,斗殴,喝酒等,偷窃,抢劫,害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些行为却
现在有许多不良青少年总是诱惑未成年人犯罪,如:吸毒,抢劫,偷窃等。当这些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如:报警等,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时,我们要理智的拒绝。远离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好好努力的学习,锁定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让自己对未来迷茫,将来在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自“法制大会”后,我们要学会学法,守法,用法,创造文明的社会,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做起,形成一种文明的行为:思沉学习,目标,好好学习,将来做国家未来的栋梁。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5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就是法律赐予我们的武器,用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武器来保护我们,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严肃的惩罚!
据报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当涂县城几十家居民及企业单位被盗,每起盗窃案数额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发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办案人员奔波数月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竟是14个8至13岁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岁,组织“团伙”入室盗窃,是其“心血来潮”的招数。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个暑假,她一人就获取赃款近万元,还制定了开学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计划。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偷盗来的金银首饰等赃物竟坦然“笑纳”,不加追问。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所犯下的一点点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还有的竟是对孩子所给的赃物不加追问,就坦然“笑纳”。促使孩子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我们小学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识,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识也就有可能不会犯罪,可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弥天大罪。就如同给自己色彩斑斓的生命,增添了一笔污黑的颜色。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我们作为学生,总是要离开校园,来到这个社会打拼。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从小培养我们的法律知识,预防犯罪。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第三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习体验;实践
思想政治课堂回归生活世界不仅仅是当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出符合高素质人才的必经途径。思想政治学科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凸显其价值,也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学科内涵。因此,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更是回归学生生活、回归思想政治课程本源的必然要求。
一、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构建合理场景
在生活中有许多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在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依据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学生特征,构建出合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的课堂场景中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多彩性,提升其学习兴趣。教育与生活世界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其从来都不是独立于生活世界而存在的,其本质来源于生活,其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堂则必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联系生活。
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关注生活、联系生活才能实现教育和生活的结合、统一,在深刻的理解之下构建出适合教学的场景。例如,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适时引入警察不畏个人生死勇敢抓获歹徒获得社会公众一致高度评价的事迹,让学生明确这一课题,清楚只有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下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同时明确要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即要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二、不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学习体验
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增强体验,在生活中利用思想政治内容,可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生活实际中对问题予以客观论证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将感性认知逐步转换为理性分析,培养其思维意识。马克思主义并非空洞而无实际意义的教条,其正是在历史发展和生活的变迁中而诞生的经典,不仅仅是源于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更是为生活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深化学习体验。
课堂内容不仅仅可以通过生活的实际案例进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通过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简单,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需要将其内在特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更要让思想政� 例如,在学习“生活消费和消费文明”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给自己或者家庭制订生活消费的计划,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文明消费的理念,进而通过实际的体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学生实践,深化课堂知识点的运用
思想政治学科不是死板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而是在社会中、生活有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感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时效性和必要性。同理,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可有效地被验证,提升其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升华。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内容的实用性,进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动力和热情,不断地提升学习的效果。
人才是新世纪和新形势下的重要需求,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显然无法担当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课堂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用脑,主动学习,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因此,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育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方可让学生在宽松、现实、亲切的课堂环境中展开积极思索,活跃思维意识,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其长远成长。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在宪法宣传周,教师可利用双休日的空闲,组织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在生活中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既让学生再次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又可以在普及民众教育的活动中感受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联系课程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从构建合理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增强体验和加强学生实践锻炼三个方面,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第四篇】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这一理念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实施应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突出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1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曹造独具员性的生命课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1 .1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
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目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下岗再就业的真实感受。班上有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生,前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以替人看管自行车谋生,生活特别艰苦。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下岗再就业制度和国家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
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2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3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留造,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裸堂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第五篇】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他教导弟子的方法是以情景教育和发问的方式,这是体验式教育的雏形。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没有实践的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而且动手做,达到情动、心动、入脑、入心的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中亲身体验、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并启动心智去感受、领悟和内省,将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对周围世界关系的融通性越强,其行为的道德性也越高,它是包括情感、意志、理想等一系列情感因素的一种整体体验,是一种生成式、融通式的发生过程。“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各环节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道德认知的催化剂、主体情感的生长剂、道德信念的稳定剂”。体验式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怎样与群体合作、怎样正确认知事物;提高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特征
体验式实践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体性。体验具有直接性,不需要任何中介,完全由体验者自我主宰。个体往往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等去感知,去体验,去感悟,有自己所得,富有个性色彩。体验中人的主体地位才是真实的、确保的。所以说,“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体验、感悟、内省,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第二,目的性。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受教育者体验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尝试体验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直接感知,并实现认知内化,就是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交流指导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使受教育者做到知行统一。“可以说,从创设情境到尝试体验再到交流指导,都是在一定目的指引下进行的”。
第三,实效性。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道德认知、轻信念内化,重理论灌输、轻情感体验,重知识讲授、轻能力训练,而体验式实践教学注重寓教于乐、寓情于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验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新颖活泼、趣味盎然的同时,又受到了情感意志、品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大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必然要遵循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主要是继承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现并证实了的系统知识,尽快地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教学活动有全面、系统、集中、有计划且收效显著、影响深远的特点,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过程。这种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缺乏个人亲身体验,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体验式实践教学较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自己走完这一过程,让他们在走完过程中去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而有了这个过程,有了这个“飞跃”,就能把不完全的知识(缺少感性知识)转变为较为完全的知识(感性知识加理性知识);就能把“注入式”这种呆板的、抽象的教学转变为“启发式”这种活泼的、生动的教学;就能把学生“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就能把单靠死记硬背来积累和巩固知识转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符合实际,并且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2、教育心理学对体验的范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任何一种教育手段的有效实施,归根到底,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最根本的途径去完成。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隐形作用,常常表现出急于求成并包办代替的主观倾向。这种教育效果,必然导致教育思想的错位和教育效果的不到位。而体验式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正是在体验环境或体验氛围中,去强化和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进而完成自我升华这一理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虽然体验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它最根本的是一种近距离的、平等的、和谐的、柔性的教育方法,它可以使整个教育过程在受教育者主动、自觉的参与中顺利完成,实现教育过程的内化和教育效果的优化”。
在心理学研究中,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确定意识”与“存在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实现“人的理性”的不断增强。体验是学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地去感受客观事物,它是情感的一种真实投入。体验教育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体验达到内省,并实现“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容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和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理念,着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有:
1、实施平台见识实训
平台见识实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设“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践行公民道德”和“全面和谐发展”四大主题板块。在资源整合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平台见识实训模式构建就是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植入现代德育之魂,彰显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道德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二是营造自由交往情景,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息沉浸,感受心灵震撼,分享德行感动”,教师必须营造自由交往情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交往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
三是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引向人生思考的领空。平台见识实训的情景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富于触发启迪性的德育资源。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积极合作者,要巧使妙用、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引向人生思考的领空。如组织“真理探索”,借助实训德育“平台”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探索;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个性化人生思考;引入实训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活动,催生学生特有的品质和能力。
2、模拟感悟实训
模拟感悟实训是在见识实训的基础上,吸取传统德育的优点,利用特设的教育场景,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实践训练,启发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把游戏活动、技能实训、教育实习的方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实现思想教育情景化、知识教育具体化、品德教育实践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领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要重视行为训练;既要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又要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际、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时要注意全面把握学习内容,重点明确、经典突出;在进行行为训练时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认知和训练的内容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开放性,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学练结合。
二是活动实训与道理感悟相结合。模拟感悟实训就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进行思想感悟,让学生明确做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在明确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后,又会进一步增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二者相得益彰。教师在利用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进行活动训练时,要注意增强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做人处世的道理得到认同和领悟,为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他们良好的品质意识和行为能力。训练过程要尽量做到认知、训练、体验、感悟的有机结合。
三是情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来源于学生对外界情景的感知。当这种感知在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上逐步深入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开始用理性去指导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在利用情景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时,要注意做到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层层递进,重点展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的结果和做人的感悟;要注意学生把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联系起来,重在培养践行能力。
3、开放体验实训
开放体验实训是指建立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内在道德体验和感受为中心,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形成为目标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模式。通过体验项目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开放体验实训包括校园体验实训和社会体验实训两大方面。校园体验实训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实训活动,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效能平台中的实训项目、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校内工作岗位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锻炼能力及提升思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社会实践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参与一定的社会工作及到有教育意义的基地参观、服务等,把道德理论付诸于道德实践,把获得的感性知识实现理性的升华。
按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的目的和宗旨,我们设计了体验实训活动体系,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活动系列。
一是校园文化主题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园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社团活动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审美和道德评价能力。
二是校外党团教育体验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和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美德;形成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注重和谐的时代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