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环境【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优化投资环境【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优化投资环境【第一篇】

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地区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大程度是综合环境的较量。经过多年的整治,我市的软环境虽然已经较以前大有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软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采取坚决而果断的措施,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软环境建设二次革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动员大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回顾总结全市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专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各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投资发展软环境,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会,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我市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始终把投资发展软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连云港市振兴之基础、崛起之关键牢牢抓在手上,强势发动、强行入轨,初步解决了直接影响投资发展的诸多问题,机关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市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机制和体制,软环境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重抓软环境、常抓软环境、齐抓软环境的共识。

(二)逐步完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了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长效管理。我市的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重点建立完善了“四个中心、两条线”的软环境建设工作机制。通过对重大外来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不断完善投资服务机制。通过实行重点项目办事直通卡制度,有效避免办事迂回繁琐、部门扯皮误事等弊端,努力营造培育大项目与引进大项目的良好环境。通过切实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了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通过建立和完善投诉件会办制度、《催办通知书》制度、投诉件回复复核审查制度,逐步完善了投诉查处机制。

(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了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建立健全软环境建设规范和查处制度。出台了《机关工作人员项目服务工作守则》、《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对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讲求办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坚持廉洁自律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建立了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出台了《关于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了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素质和内在活力,促进机关的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三是不断建立完善服务发展的各项制度。广泛实行告知承诺制、办事限时制、AB角等制度,进一步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

(四)坚持严处,始终保持了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市各级各部门狠抓软环境建设的监督与查处工作,确保已出台的政策与措施落实到位。据统计,20*年以来,全市共对1042名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和影响行政效能建设的人员做出了处理。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253人,停职待岗(含经济处罚)174人,治安处罚75人,刑事拘留52人,辞退57人,责令检查(含通报批评)431人。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还不断加大对重点部门与企业发展环境双向监控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发展软环境预警机制,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

总的来看,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能够积极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基本上达到了投资者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项目,各级各部门都能积极、主动服务,出现了像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税局、经贸委等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障企业良性循环的“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好典型。

各级各部门在推进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中,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加强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投资者、经营者利益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以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突破口,促进政府行政提速和职能转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监管,奖惩并举,以硬措施整治软环境;必须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巩固和深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各项成果。对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必须很好地进行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深化、应用和推广。

二、当前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最近,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县区、企业和机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切感受到目前我市的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与“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行政行为失范。集中整治过程中已经初步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有些领域、有些部门又有所反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越权执法、滥用权力等问题仍然存在,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与民争利、现象在少数单位和部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身上依然存在,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人情不到不办事,吃拿卡要、胡乱作为。一些执法单位不能很好地寓监管于服务中,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有利可图的争相检查,甚至少数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以创收为目的,以罚代法。创收任务是完成了,可客商却给罚怕了、罚走了,也把连云港的对外形象罚坏了、罚糟了。另外,基层站所队的工作作风还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治理和整顿,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队伍的素质不高,存在执法不公,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四)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部门主动服务不够,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服务的观念,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基本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遇到事情互相推诿扯皮,配合协作不够,几个环节有时看起来跟谁都有关系,但又谁都没有责任,实际是存在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有关部门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还比较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有些部门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跟踪服务不够,甚至出尔反尔,不兑现当初的承诺。个别服务部门、审批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现象仍然存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外来企业进入我市的门槛还比较高,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特别是个别部门常规性收费标准偏高,经常利用节日庆典向企业发请贴等,收取赞助费,企业反映比较多。

(五)履职能力不高。一些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市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少数机关干部宗旨意识不够强,投身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不够高。个别单位和人员遇到具体问题,不是从方便企业和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而是死搬教条,墨守陈规,方法呆板,不敢越雷池半步,变通能力差。行政机关以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特别突出的是,仍有一些执法人员文化程度低,政治素质差,虽然经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业务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认定事实不清、程序混乱、适用法律条款不准确的情况较为普遍。近三年,我市行政机关一审行政案件的直接败诉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4%左右,名列全省前三位。全市近三年的行政复议案件上升势头明显,维持率仅占56%,有近40%的行政复议案件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六)外部环境不佳。企业外部治安环境、人文环境还不如人意。个别企业使用社会恶势力,恫吓威胁,欺行霸市,垄断经营,市场秩序不能令人满意。如连云港丽宇国际货代公司因社会恶势力阻挠,用汽车发往河南的氧化铝业务被迫中断,现在改由日照进口。偷盗、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一些企业特别是靠近乡村的外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时常会遭到不法分子的偷盗、哄抢,职工人身安全受到侵犯。如罗盖特公司夜班职工曾遭到抢劫和殴打。社会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行业协会自律意识差,成为乱摊派、乱收费的新部门。有些行政机关不好收的费用改由中介机构来收,明脱钩暗不脱钩,有的就在行政机关的大楼里办公。

此外,在调查中也发现被服务对象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差,法制意识、政策观念淡薄,不守法经营,投机取巧,不守信用。少数市民举止不文明,不讲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云港对外开放的形象。个别市民思想意识差,有的甚至刁钻蛮横,置全市的发展大局于不顾,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胡搭乱建,漫天要价。

三、全力开创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新局面

良好的投资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软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迅速掀起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新高潮,针对目前我市投资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全力营造思想解放的新氛围

王建华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运行质量上的差距,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决定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要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我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现实需要。

一要牢固树立“软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今后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竞争,更是软环境优势的竞争。哪一个地区的政府能够率先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环境、更规范的市场环境、更公平的法制环境,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向这个地区流动,区域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可能。相反,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前来投资,就连本地投资者也会纷纷抽逃资金、异地兴业,各种资源就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项目难上、发展滞后。浙江畜牧业不发达,却有闻名世界的皮革之都;不产铁煤,却有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西部一些资源大省,劳动力、土地价格也不高,但知名的大企业却十分有限。形成这种强烈反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要对外开放,吸引域外资金,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升级,就必须下力气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软环境。

二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观念。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主体意识,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连云港经济发展的大局。凡是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凡是不利于经济建设的事情坚决不做。绝不允许只考虑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搞推诿扯皮、互相掣肘;绝不允许借服务之名,向企业乱收费,加重企业负担,诸如通过各类协会搞有偿服务等,更不允许强行收费;绝不允许消极应付,走过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大力倡导“议有决、决有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三要牢固树立“为投资者服务就是为发展服务”的观念。发展是第一要务。“三个代表”是辨证的,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的生产力,没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围绕项目抓好服务,至关重要,做好这一点,就能够引来更多项目,就能够加快连云港的发展,就能够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蓄更多实力、财力,我们就有更多的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要在思想上树立“一快三通”的理念,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反应迅速、行动快速,对工作运转中出现的不畅问题要及时“沟通”,对基层和群众遇到的一些矛盾要积极“疏通”,对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要大胆“变通”,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力形成集中整治的新声势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市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在这次动员大会结束以后,全市将集中2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全市软环境建设的集中整治活动,具体分为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集中整改三个阶段。各地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抓好落实,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公务人员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促进机关作风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全市投资发展软环境的明显改观。

一要抓住软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十查”:一查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是否落实,是否能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尽职尽责;二查办事效率是否高效,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及吃拿卡要行为;三查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态度生冷僵硬、粗暴蛮横等问题;四查执法行为是否公正,是否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歧视、刁难、卡压非公有制企业和外来客商问题;五查执收执罚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乱收乱罚、以罚代法问题;六查优惠政策是否到位,是否还有随意截留、梗阻肢解政策问题;七查纪律观念是否牢固,是否还有纪律松弛、工作懒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我行我素问题;八查廉洁从政纪律是否遵守,有没有假公济私、、弄权敛财、中饱私囊等违纪违法问题;九查为民意识是否坚定,是否牢固确立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十查影响和破坏投资发展软环境的人和事是否得到严肃查处。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勇于解剖,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反思和整改。

二要全面清理检查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文件执行情况,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公开承诺的服务内容与事项兑现情况,以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签订的合同履行情况,要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查找是否执行到位。对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承诺不兑现、私自变更合同、不履行合同条款、随意侵犯投资者利益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三要认真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注、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使一些长期以来因为利益关系久拖不决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要通过召开协调会、座谈会等,切实帮助投资商和企业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对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出分期解决的承诺;确实不能解决的也要向投资商讲清情况,取得谅解,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四要努力营造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深入开展“平安连云港”创建活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恶势力、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破坏或影响投资发展软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把严打真正贯彻到侦察、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完善“大调解”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执法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使企业外部治安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

(三)简化审批,提高效率,全力塑造政府职能的新面貌

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是决定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不断强调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取消了一批审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一要切实减少审批事项。对国家和省里已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停止审批;对市、县政府部门权限范围内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要坚决予以取消,简化审批、审核。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要负责对各部门报送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审核把关,重新修订《连云港市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在2007年1月底前提出保留、合并、下放或取消的处理意见,并报市政府审定后向全社会公开,让企业按目录审批。

二要切实压缩审批时间。各部门要以“精简、规范、高效”为原则,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进行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即办件比例,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再压缩30%—50%,一般项目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依法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要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则进”的要求,原则上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确因特殊情况不适宜在中心办理的,必须报市政府审查批准。

三要切实强化后续监管。各级各部门对取消后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监管的审批事项,要制定并落实后续监管的措施和办法,防止出现管理“真空”,特别是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的项目,要理顺关系,防止管理脱节。对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事项,要做好向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移交工作。要进一步培育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指导并规范其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明确条件,规范审批行为和方式,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改善硬件,提升素质,全力建设行政服务的新中心

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我市软环境建设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但从目前情况看,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与连云港市开放城市形象很不匹配。因此,当务之急要加快行政服务中心的硬软件建设,尽快选址确定新的办公场所,同时配置新的信息网络系统,使网上审批更加便捷。要统筹考虑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区建设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关于“东部事情在东部办”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廉政、便民的原则,力争在年内启用市行政服务中心东部分中心。能进中心的审批服务项目都要进中心,退出中心的项目要重进中心,使机关“中梗阻”现象没有生根的土壤,推动各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

(五)拓展领域,创新形式,全力深化政务公开的新内容

推进政务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进展较好,各县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阳光政务”成为共识,但也存在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一要拓展政务公开领域。要推进政务公开“百分百”,使政务公开成为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基本制度和施政方式,实现应公开的百分之百公开。对各类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公开。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不断丰富和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使政务公开逐步从办事领域向决策领域延伸。同时,要全面深入推行学校、医院及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制度。

二要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和有关规定,进一步编制完善本系统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分类目录,区分不同情况向社会公开或在单位内部公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公开行政许可项目及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申请材料目录、行政许可结果;公开各项行政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范围和征收对象等等,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三要创新政务公开形式。从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出发,进一步规范和探索政务公开的形式,抓住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点题”公开,使政务公开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改进“行风热线”和“行风热线110”工作,确保“一把手”上线,坚决杜绝组织内部人员拨打热线电话的现象。

四要健全政务公开监督体系。着力构建多主体、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监督网络,进一步细化考评办法,明确考评标准,定期考评检查。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人民群众的评议监督,充分发挥效能投诉中心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网上举报等方式,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要制定和完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走形式、搞虚假公开的,要进行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改革体制,规范行为,全力树立依法行政的新形象

法治环境是投资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方面。依法行政工作在法治政府、法治连云港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市市级行政执法主体74家,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1758部,行使十类8093项行政执法职权,涉及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覆盖面广。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要规范执法行为。要下大力气从制度上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空白等问题。实行检查与处罚分离、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全面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在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行政执法岗位,科学界定岗位职责,并认真分解落实。要严格规范和限制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个人裁量权,杜绝随意裁量、违规裁量、滥用裁量权的现象,保证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正确实施,维护行政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规范收费行为。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的治理力度,财政、物价部门要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年审和清理,统一编制《连云港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逐项列出收费的单位、依据、范围和标准,并向社会公开。以后企业就按《收费目录》缴费,《收费目录》中没有的可以拒缴,《收费目录》之外的收费行为都视为违规违纪。收费部门对企业收费要实行登记簿制度,严禁“搭车收费”或“捆绑收费”,每季度对企业的收费总量要向社会公开。审计、财政、监察、物价等部门每年要对企业的收费登记簿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多收费的要依照规定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查处。

三要规范涉企检查行为。今后,除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的检查外,对市级以下(含市级)的常规检查要实行总量控制,一年内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确有必要检查的必须经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市效能办、市减负办每半年要对各部门检查总量进行一次公示。各部门执法检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一般应采取联合检查、集中检查等方式,并事先拟定包括执法依据、原因、时间、对象、方式、事项等内容,以书面形式报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同意后方可进入企业检查。对重大检查活动,必须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全程跟踪监督。

(七)完善制度,严处,全力打造长效管理的新“铁拳”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不断加大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严处,实行“投诉查实、明查暗访与年终测评和目标管理挂钩制度”,使日常的查处和明查暗访结果与年终测评分值挂钩。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职能,加大效能投诉的查处力度、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的明查暗访力度,重点围绕全局工作、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督查工作。为方便企业和群众投诉,市软环境投诉中心等统一设立新的投诉电话,号码是5850000。

因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被查处的,除要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和年度目标管理奖外,受到通报批评处理的,年终不得评为优秀公务员或先进个人;受到停职待岗、换岗、降职使用处理的,年终不得评为称职或合格等次;个人一年内被投诉查实2次的,应予以辞退或换岗;一个部门(单位)一年内有2人(次)被通报批评或有1人(次)受到停职待岗以上处理的,单位不得被评为先进单位或目标管理一、二等奖,扣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目标管理奖,并追究其领导责任。将软环境建设工作与干部评先评优和使用挂钩,对在社会公开评议中“不满意”率列前10位,且不满意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应当免去现职。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赋予新闻媒体“话语权”,表彰和宣传软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加大对损害软环境行为的曝光力度和频率,在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开设软环境建设曝光台等专栏,如实报道企业、投资者和广大群众的反映,并进行跟踪监督。

优化投资环境【第二篇】

20xx年伊始,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在全区集中半年时间开展“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国家宏观经济遭遇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困难的背景下推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国家全面振兴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区政府在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时,也提到了优化投资环境是保增长、调结构、提效益、促和谐的总体要求,是改进机关作风的最重要途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

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我办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区上领导在总结我区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时,特别强调了在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行政执法不规范等影响投资环境的问题,并提出了“八查八看”查摆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区各职能部门、各镇办或多或少都存在,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上对区级各职能部门,下对社区群众,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所以更应注重机关作风建设。通过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同时理顺机关职能,切实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使机关真正成为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富有创造性的机关。

一、强化学习意识,着力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支好的机关干部队伍必须有好的学风作基础。要把学习贯穿机关建设的全过程,把学习作为机关干部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和措施,解决日常学习不深、领会不透的问题。通过制度措施,落实“领导带头讲学、干部间相互交流学、各业务科室联系实际学”,不定期抽查学习心得,分阶段组织测评,不断扩大学习成果,使我们的基层队伍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过硬的实际工作本领,具有应对各种复杂事物、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升华。

要大力推进运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机关工作创新,提高机关服务效能,必须把健全和完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作为一项治本措施。要进一步强化机关目标管理,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关分配机制,奖勤罚懒,公平公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要公开竟争上岗,不能光采取组织任命,真正做到让德才兼备者上、庸碌无为者下,埋头苦干者上、夸夸其谈者下,求真务实者上、弄虚作假者下,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机关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以增强效能为核心,着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机关效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投资创业环境。办事效率不高,行政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优,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要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必须做到:

1、规范机关行为。规范行为是效能建设的内在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前提是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只有以法律为准绳,以规章为依据,才能实现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要对有悖于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坚决予以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使整个机关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努力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行政,克服权力利益化的倾向,反对和防止各种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确保职能到位。

2、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效率是加强效能建设的目的所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体现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上来。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办事层次和环节过多的弊病,真正把机关职能从过去微观管理为主转到宏观管理、依法管理和搞好服务上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群众对机关工作的知情权。对审批、办证、批钱批物以及执法处罚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

三、以突出整改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优化投资环境【第三篇】

一、产业转移对投资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

由于产业转移的本质是投资在国际间或者区际间的转移。所以,产业转移成为优化投资经济环境、吸引投资的动因。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进而影响该区域的投资经济环境。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影响均存在两面性。

对转入区来说,正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大量资金和产业配套能力的注入,提高转移产业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转入区的竞争力,并利于投资经济环境的优化。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比如一些产业转移虽然在短期内创造了就业,增加了产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污染环境、影响整体区域的健康发展,并有损其投资经济环境的构建。

对转出区来说,正面影响主要是,一方面产业转移往往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转移出去的产业大多是迫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而向外迁移的。以保障该地区有能力和精力去培育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可谓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优化了投资经济环境。负面影响主要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移产业的竞争力,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因此,如何避免产业转移的弊端并发挥其优势,对优化投资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中部区域比较的河南投资经济环境优劣势分析

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量化等原则,主要可以通过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投资经济效益和经济开放度等四方面的分析来反映区域投资经济环境的优劣。

(一)经济规模比较

经济规模与投资经济环境的优劣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总量越大,经济基础相对就越较好,就越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此外,经济规模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也不一样,进而投资项目也不相同。

据统计2007年河南GDP总量为亿元,居中部第一位;而%的GDP年增长率却为中部第二位(与湖南省并列),居湖北省之后。16060元的人均GDP低于山西和湖北居中部第三位。可见,从河南的经济总体状态来看,正处经济迅速发展期,也是进行投资的黄金时期。从人均GDP来看,河南现处在中部地区的中列,说明河南从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进入中等收入经济水平,这样的经济发展状态,需要大量的投资注入。

(二) 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有产业的竞争。如果一 个投资者进入一个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领域,它将遇到原有产业的竞争。二是产业间的协作?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其他企业的协作?如果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好,新加入者将能得到良好的协作,反之亦然?因此,投资者充分了解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就会减少投资的风险。

2007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比为∶∶,三次产业的结构不甚合理。首先,第二产业比重偏大。河南第二产业占GDP比重55%,居中部第二位,比第一位的山西省低个百分点,比第三位的江西省和第六位的湖南省分别高出和个百分点。其次,第三产业比重不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列中部地区最后一位,比并列第一位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低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比较

经济效益的高低反应了资本获利环境的好坏。河南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优势。首先,2007年规模以上增加值处于中部地区首位。规模以上增加值亿元,高出第二位的湖北省亿元,比第六位的江西省高出亿元。其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也位居中部首位。

(四)经济开放度比较

河南经济开放度在中部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00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仅次于安徽省,处于中部第二位;%的增长速度则低于其他五省处于第六位。亿美元进口额和%的增长速度均处于中部第四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低于湖南省和江西省,处于中部第三位;%的增长速度低于安徽省和山西省,也处于中部第三位。

综上,河南投资经济环境在中部的主要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总量迅速扩张,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遥遥领先于其他五省。主要劣势:人均GDP水平有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以及对外经济开放度不高。

三、影响河南投资经济环境优化的产业转移问题

从上述河南投资经济环境的劣势分析可看出,影响当前投资经济环境的最主要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即产业间发展不协调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非协调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和扩大对外开放度的根本性瓶颈。因此,优化投资经济环境的重点就在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产业转移。目前,在河南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存在的影响投资经济环境优化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强调依据本地比较优势进行产业承接,将导致河南的经济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河南的比较优势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若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应用,河南应着重承接劳动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但其后果,将导致河南始终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低端,技术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易出现经济的“贫困化的增长”。

(二)河南基本上只担任了产业承接的角色,缺乏相应的产业转出

产业转移包括产业承接和产业转出。缺乏产业转出,就意味着河南没有充分发挥和完全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因为,作为产业转出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区域的要素资源和市场吸纳能力,而且也保证了本地区有能力和精力培育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

(三)产业承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目前河南承接的产业主要有纺织业、服装加工、玩具制造、食品加工、铝业、汽车制造等,基本上都属于第二产业,这样就将进一步加剧河南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不合理程度,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目标相悖。

四、基于产业转移驱动的河南投资经济环境优化对策

(一)适当依据比较优势承接产业的同时,应加大新兴产业的承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依据“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有效防止经济“贫困化”增长的途径就是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其核心就是创新和升级。因此,河南应本着适量的原则承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等比较优势产业,但与此同时,必须长远规划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承接;此外,对承接产业进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鼓励。这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经济环境的正确方向和保证。

(二)引导向欠发达地区进行适当的产业转出

河南较大的经济规模、良好经济效益和相当数量的优势工业产业的存在,为产业转出提供了条件。当前,应在产业承接的同时,统筹规划产业转出的项目和步骤。这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良好投资经济环境的必要补充。

(三)大力推动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产业承接

鉴于河南产业结构现状,产业转移就应是加强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产业承接。比如,可以适当鼓励IT产业、金融业、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产业的承接,以提高河南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层次。

(四)鼓励与外来投资相关的产业转移

由于当前河南的对外经济开放度在中部没有优势。因此,应加大以国际直接投资为表现的产业承接,同时,探索对欠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出。比如,应承接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以及加强传统产业承接过程中的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向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能源密集型等产业的转出。

(五)鼓励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和提到人民收入的产业转移

优化投资环境【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力、宜居、平安、幸福”的发展目标,依法规范政府部门职能和行政行为,着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责任主体

具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区直各部门(包括双重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和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

三、严格规范各类行政审批服务行为

1、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公开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凡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设定要求的许可事项一律取消。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包括许可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均应在审批服务窗口或部门办公场所公示;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记录要公开,并建立公众查阅制度,为公众提供查阅场所。此项由区法制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

2、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制度,即“部门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审批科室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含各分中心,下同);审批项目进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到位,审批授权到位。”凡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应纳入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因、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不能进入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的,由区政府研究决定,并责成事项办理部门规范审批、优化流程作出服务承诺。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便于工作、加强服务的原则,应积极主动纳入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

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做好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进驻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部门要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使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的,实行并联审批。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工作制、限时办结制和公开承诺制,做到服务“零懈怠”、“零推诿”。

积极推进行政权力透明、制衡运行。要拓宽公开渠道,充实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进一步推行办事公开。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热线》、《阳光政务直通车》等栏目、新报和有关会议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应进未进、能进未进,对窗口未授权、授权不到位,对流程再造形同虚设,出现“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一律进行“工作问责”。此项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区纪委监察局、区广播电视台、区法制办、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

3、严格落实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和重要审批事项办件专人负责制。凡区内部门自办、联办能审批办结的事项,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须报市以上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出,对重要的联办或上报审批事项,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同承办部门,指派办件责任人盯靠全程、直至办结。凡即办件,材料齐全的,须当场办结。遇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办结的,必须向当事人做出书面答复。对无故不按时办结审批事项的承办人和办件责任人,严格予以“工作问责”。此项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区纪委监察局、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纠风执法监察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纠风办”)负责。

4、进一步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按照“自愿委托、免费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公开透明、配套整合”的原则,为投资者提供行政审批等全程或部分代办服务,对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负责全程无偿代办。此项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

四、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收费、罚没,减轻企业负担

5、进一步完善涉企检查制度。

(1)科学制定行政执法检查计划。除上级统一布置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保、人身健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市容环境整治等应急突发方面的执法检查事项外,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例行执法检查,每季度要事先制定工作计划(包括检查对象及检查依据、目的、事项、时间安排等),向区法制办、区纠风办备案后组织实施。

(2)合理安排行政执法检查频次,积极推行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检查(对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的检查报开发区管委会核准,对大学科技园内高校企业的检查报大学科技园指挥部核准)。多个部门对同一事项进行检查的,明确由1个部门牵头实行联合检查,防止多头检查。同一系统的上下级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事项的执法检查,应当相互承认检查结论,不得重复进行检查。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检疫应依法进行,对已经上级部门或有关执法部门检验、检疫合格的,不得再次抽样检查。进一步改进执法检查方式,凡具备书面检查条件的都应按要求采取书面形式进行执法检查。各检查部门须提前3个工作日告知企业后方可进行(确须应急突击检查的除外)。

(3)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根据市《关于规范对企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的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发〔2010〕7号)要求,对企业进行例行执法检查,执法人员须向检查对象出示执法证件和本部门开具的《行政执法检查通知书》。同时,执法人员要持《行政执法检查登记表》(示范文本由区法制办负责制定),将执法部门、检查时间、检查事项、执法人员姓名及执法证件编号等逐一记录,一式两份,分别交检查对象和本部门备存。(对未出示上述一书、一证及一表的,检查对象有权拒绝,并可向区纠风办或区政府法制办投诉举报。)

执法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环境污染案件和排查、检查、处置安全消防隐患等事发突然特殊情况,须即时实施执法检查的,执法人员可持执法证件先行组织实施,其他手续可事后按规定进行补办。

执法检查结束后5日内,执法部门要向检查对象书面告知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逾期不整改的再实施处罚。否则,不得就此实施行政处罚。执法部门要及时将《行政执法检查登记表》和检查结果存档,区法制办、区纠风办不定期对执法检查档案进行抽查。

(4)实行入企检查登记制。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统一印发入企登记薄,包括登记时间、检查部门、被检查企业、检查内容等。入企时主动进行登记。不登记的,企业有权拒绝,并可向区纠风办投诉举报。

6、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由区物价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每年对现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收费证号等编印成册向企业提供,并在本区媒体上及时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新增的收费项目要及时公布,未经公布的,企业有权拒缴。行政执法部门要凭借“两证一卡”(即: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和企业收费明白卡)进行收费。对不按制度规定实施的收费行为,一律按乱收费处理。

7、进一步清理、压缩规范收费项目。由区物价局、区法制办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收费方式进行清理和规范,并编制目录,同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凡是上级没有明确规定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保留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对批准的一次性或临时性收费,必须确定并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收费时间。对擅自增加收费项目、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强行服务收费、强制征订报刊、参加培训、评奖或入会、以罚代管和只收费不服务等违规行为,企业可随时向区物价局、区法制办、区纠风办等部门举报。

8、进一步落实企业缴费“一卡通”收费制度,巩固并逐步扩大企业“一卡通”收费范围。对纳入“一卡通”收费的项目,定期进行综合测算,适时调整,合理定费,一卡收取。已列入“一卡通”收费的项目,收费部门不得再入企收取,否则按乱收费查处。凡不按时足额缴纳规费的,由区统一收费办公室会同执法部门依法追缴。未纳入统一收费的按原办法征收,此项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区物价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9、积极推行“服务企业联系卡”制度。由涉路执法部门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颁发“服务企业联系卡”,由企业进行申请,涉路执法部门根据企业规模和工作实际,核发“服务企业联系卡”数量。凡与持卡企业原材料购进及产品销售有关的车辆,确有违规、违章的应以纠正、教育为主。此项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负责。

10、积极实施“双百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和百名局长引进百个项目“双百工程”活动。实行局级领导“一对一”帮扶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帮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资金融通、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特殊情况及时沟通。此项由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区经信局负责。

五、严格责任追究

11、对违反上述条款,损害投资环境的相关人员进行“工作问责”,并视违纪情节程度对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予以党纪政纪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区纠风办全天候受理投诉,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查处相关案件,无论涉及到什么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损害投资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一律在报刊、电视台、政府网等媒体公开曝光。

12、凡年内发生严重影响全区投资环境典型案件的,除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外,一把手要写出公开检讨。

13、区纠风办负责受理损害投资环境方面的投诉,并调查核实。电话:,电子邮箱:。

六、其他

65 872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