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点评(实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企业点评(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点评1
关键词:企业融资 融资环境 战略管理 集团型企业
融资战略主要是企业根据将来长期发展对资金的实际需求情况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对资金的筹措从各个方面进行系统、长期的谋略。这样在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作为保障,同时让企业的融资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企业进行融资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企业长期吸纳资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然后让企业的长期资金成本得到降低。所以对集团性企业的融资战略管理案例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则主要对某集团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案例来对集团性企业的融资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
1 集团型企业融资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集团性企业的实际管理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的特点:管理的协同性、统一的规范性、利益互动依存性以及集团总部的主导性,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所以才决定了集团性企业在实施融资战略管理时的可行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间接融资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集团性企业在融资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去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对间接银行融资比较重视;信用比较缺失,这样就会导致融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融资结构也不是很合理等。
通过分析集团性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在实施融资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集团性企业是具备良好基础的,而传统融资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为企业融资活动的改善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融资战略在运用和筹集资金的时候主要是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在集团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环境经常都在发生变化,采用融资战略才能够让企业资金的运用效果和供应能力得到有效保证,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2 融资战略管理理论
融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内外部的环境情况,为了能够让企业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来对企业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和长期的谋划。而融资战略目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时间内需要完成的资金筹集的总任务,它不仅包括了资金筹集的数量,同时也包括了资金筹集的质量。在实施融资战略的时候需要建立在集团集权式的管理上。企业的融资战略应该要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融资活动来影响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融资战略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当企业的经济战略不断变化的时候也需要对融资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3 集团企业融资战略管理:基于某集团的案例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这个集团性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不错的成绩和社会地位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该企业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支付危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开放了外贸交易权,使得该企业之前因为政策性形成的垄断市场开始逐渐消失,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开始失控、职工的价值观念扭曲、在实际的扩张中比较盲目。这样就最终导致了这次支付危机的发生。
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对经营战略进行相应的改善。该集团性企业在面对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采用的是主动去适应的方式,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导向,推进市场化发展的战略,加强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让企业在新的外部环境下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业务进行重组,这样就让企业的生存空间拓宽了。
该集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模式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选择,融资活动从逐个的点转变成整个集团的面,融资实务从单一的银行信贷转变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融资战略也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4 集团型企业融资战略管理:由某集团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制定融资战略。在对融资战略进行制定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对企业现在和以后可能遇到的融资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而在对融资环境进行分析时则主要可以从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融资环境来进行。通过分析和判断融资环境,能够有效的形成融资战略的主导思想。其次是选择融资战略目标,融资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了要满足资金的需求、降低融资的风险以及降低融资的成本。最后就是评估融资能力,融资能力也就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融资金额。要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战略,前提就需要确定出融资能力,它会对融资的战略走向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实施融资战略。在制定出融资战略之后,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自身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就能够得到明确,同时再根据投资和经营的资金需求就能够确定出企业以后的融资目标。随后就需要实施融资战略,在企业的整个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中,融资战略的实施也是最关键和最后的环节。它主要就包括了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战略实施体系的建立、反馈融资战略以及调整和评估。
5 结束语
在集团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融资战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和实施融资战略体系,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债务结构更加完善,企业的整体资源消耗会降低,最后就能够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提供良好的资金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唐静。基于EVA的集团型企业财务战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
[2]贺克明。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薛清梅。民营企业融资的战略管理与制度变革[D].东北财经大学,2005.
企业点评2
关键词:财务目标;主流观点;发展趋势
一、概念阐述
系统论认为,目标是系统最优化的情况下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通过优化财务行为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既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
二、财务目标主流观点及其评价
我国较早提出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它的缺陷日益彰显。于是理论界提出了多种观点,可基本归纳为:1991年王化成“经济效益最大化”;1992年陈毓圭“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刘贵生“现金股利最大化”;1994年王化成“产值最大化”;1996年朱海芳“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潘经民“超利润目标”,向显湖“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和陆正飞“长期资本增值”;1997年张先治“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直接目标是利润”,郭复初“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杨丹“资金运动合理化”;1998年秦伟光、王祖华“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具体目标多元化的结构体系”;1999年王化成“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张兆国、桂子斌、张新朝“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2000年王庆成“权益资本最大化”。
目前尚无定论,其中“经济效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最具代表性。下面就详细综述几个主流观点:
(一)经济效益最大化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理财目标的总思路是有客观依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应体现这一要求。
但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作为理财目标的总思路,却不能作为理财目标本身。它作为一种定性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却缺少可操作性。不能进行计量,本身也不是具体的经济指标,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来加以表现,与此相联系也难以控制和追溯责任。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是西方财务管理中较流行的一种观点,在我国主要提倡者是陈毓圭(1992)。
优点有: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考虑了风险因素和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然而也有其缺陷:使用范围很窄,只适合上市公司;强调股东利益,而对其他利益主体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股票价格受多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指通过企业财务上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它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
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1)概念模糊。大多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等,1997)。但也有不同观点“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2)测算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四)资本运动最优化
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汪孝德、杨丹,1994),即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合理的状态。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行、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
缺陷在于:(1)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2)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最优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最优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五)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基于可持续增长要求)
该观点是李端生、李占国在1998年提出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
其可取之处在于能够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
不足有: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并非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不能等同。
除上述主要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新见解。如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由社会责任、增值额、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辅助目标组成 (张涛,1999);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层次(张先治,1997);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协调化(张卓、程凯、邓明然,2002)等。
三、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财务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趋势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注重协调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关注社会责任,更应看重长期利益,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
参考文献:
企业点评3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业绩评价 油气开采 成本动因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42-02
战略成本业绩的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我国石油企业现阶段的业绩评价主要是面向作业的、偏重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与产量指标,而人为地将前期勘探开发资本投入与日常生产经营成本割裂开来,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展战略成本业绩评价时,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具体来说,要以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本运营、债务状况、经营风险、长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我国石油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业绩评价的程序依次包括确立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评价信息、选择评价标准、形成评价结论、指明努力方向等七个阶段,在这一评价系统中,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业绩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国外业绩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就可得出启示:在“新经济”条件下,战略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了使石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使经营者实施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必须借助评价机制对石油企业的战略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情况进行评价。因此,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的“战略平衡记分卡”和我国1999年6月由四部委联合颁布并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均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建立石油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都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业绩评价的短期性导向和业绩评价的不全面问题。但是由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再加上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不同,因此,这两种评价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石油企业。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理论和观点,充分借鉴国内外石油企业先进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成本业绩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成本指标是财务评价指标的重点
二、成本、产量与新增投资三类评价指标相结合
我国陆上东部大多数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的特高含水阶段,开采难度大大增加,处于产量的递减阶段。这一时期油田开发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发调整。通过采取调整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和调整储采结构全面推广实施“稳水控油”工程。通过实施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和复合驱油技术,逐步扩大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规模。上述对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保持一定的产量水平,减缓产量的递减速度,最终目的是增加可采储量,即增加某个油藏的总产量,这实质上是对生产能力进行的改造,是一个投资问题。另一类活动是注水、提液、油气处理和集输等基本的油气生产活动,这些活动的耗费是油气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个成本问题。投资活动的目的是改变水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使产量增加,并改变单位生产成本。而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驱油效果下,维持一定产量水平的投入。目前石油企业对其所属采油单位进行考核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油产量;二是每吨原油的变动成本。由于不考核开发调整的投资效果,这样采油单位管理者尽最大可能的争取投资,通过改变驱油效果来影响成本指标,然而这一成本指标却无法正确反映采油单位在油气生产活动中的管理业绩。为了正确评价各采油单位的生产状况和管理效率,避免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出现大量无效井和低效井,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将成本、产量与新增投资三类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三、成本动因分析是非财务评价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关键
成本的考核固然重要,如果只从成本和产量这些财务业绩角度进行考核,容易导致石油企业下属各油气生产单位的短期决策行为。因为成本的发生是由各种作业等成本驱动因素引起的,作业的不同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不同,而相同作业由于作业量(频率)的不同,其成本发生的多少也不相同。油气生产单位为了实现成本和产量的考核业绩,在保证产量,不能减少生产作业量的情况下,只能从维护和修理作业上做文章,或者减少生产作业过程中药剂的投入量。而这些行为可以使短期的成本业绩得到控制,但从长期考虑却容易造成设备老化、寿命周期缩短,以及原油物性不达标而造成对管线的腐蚀等,其最终结果是导致生产单位成本的攀升。因此应把一些作业量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去。石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其内部可划分成若干个经营单位,但各经营单位的行为必须符合石油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建议石油企业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信息作为业绩评价手段和行为修正工具,使石油企业的管理深入到成本动因环节,既有利于该理论在经营管理层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在战略管理层发挥作用。
四、石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仍有待完善
我们所设计的石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美国SFA69要求有重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上市公司,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揭示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的标准估量作为补充资料,其目的是提供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价值资料,而不仅仅是探明储量和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已贴现未来现金流量的标准化计量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在假定现有经济条件具有连续性的基础上,估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未来产量,采用石油天然气的年末价格计算现金流入量减去发生在开发和生产这些探明储量的未来估计支出(在年末成本的基础上),减去估计的有关未来所得税费用。但在我国,储量资产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会计上也没有要求提供有关已探明储量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资料,因此,在对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都缺乏有关资料。随着我国对储量资产化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提供有关的现金流量的资料,这是一个大趋势。
企业点评4
(1)全面性原则。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子系统入手,全面系统的了解企业信息,覆盖范围要尽可能的广泛,才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特点、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行业性原则。所属行业不同的企业,在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外部环境等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根据行业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标准,对所有行业应用统一的评估指标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行业的划分也要遵循一定原则,否则行业划分过细,也会给评估造成不利的影响。
(3)主导性原则。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上,需要分清主次,确保评估工作科学规范,不可盲目进行评估,从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企业经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涉及范围广泛,这就需要在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过程中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于需要重点评估的方面需要认真调查和分析,对于并非重要的环节予以省略。
(4)动态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也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不断的修正和审核评价指标,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评估,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内容
(1)企业竞争实力。企业竞争实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竞争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要内容。企业规模影响着企业的市场运作;企业技术水平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高水平的内部管理帮助企业提供正确的决策,优化企业结构。
(2)企业竞争潜力。企业的竞争潜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技术投入以及营运能力。竞争潜力是企业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创造其他可控发展条件,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3)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竞争环境有着不可控性,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
3 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设
(1)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要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①企业科研水平评估:包括企业科研人员数量、科研人员学历、科研实力(人员配置和科研设备)、科研成果等。②科技创新水平评估:包括企业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科研成果转化率、新产品科技创新率、新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例。③企业科研投入:包括企业投资的科研经费、科研人才引进和科研设备投入等。
(2)企业发展潜力评估。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点内容,所以,必须设置科学规范的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标准,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资本积累率、智力资本比率、员工满意率以及员工离职率。资本积累率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智力资本比率是指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评估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员工的满意率和离职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人才流失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利的影响。
(3)企业生产经营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企业获取利益,积累资本,扩大企业规模的商业行为,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要指标。企业生产经营评估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服务质量等。生产要素配置是评估企业人、物、财等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作。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企业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的体现。技术创新能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能力。企业服务质量是提高顾客满意度,树立企业形象的关键。
(4)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重要指标,节能环保是当前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有毒物质生成量、生产能耗标准、污染控制程度等。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而言,必须加快技术改革,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降低能耗水平,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金榜题名主持词精选5篇
下一篇:主持的主持词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