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事解读(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金色笔记》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事解读(2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金色笔记》1

作者:多丽丝・莱辛

出版:译林出版社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获多个世界级文学奖,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金色笔记》(1962年)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

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及黑、红、黄、蓝、金五本内容庞杂的笔记穿插在故事中构成。小说的主人公安娜・沃尔夫是一名离异的职业女作家。五本笔记中的黑色笔记是安娜在非洲的经历,内容涉及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她创作的一个爱情故事;蓝色笔记记录了她精神危机的轨迹;金色笔记是她对人生的总结。除了金色笔记所描写的事件仅限于1957年外,其他四本笔记的时间跨度从1950年至1957年。

这种给人以混乱不堪、看似古怪的布局是作者用心制造、刻意追求的,莱辛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一部结构高度严谨、布局非常认真的小说。本书的关键就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次突破形式的尝试,一次突破某些意识观念并予以超越的尝试。”莱辛用黑红黄蓝象征多人种、多主义的整个世界,用艺术的“乱”象征外部世界的乱,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的精神的乱。

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既不安宁也不和谐:广岛原子弹的蘑菇云散去不久,朝鲜战场又燃战火;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强国忙于扩军备战;杀人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氢弹正在加紧试验;在美国,排外的麦卡锡主义搞得人心惶惶;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种族主义等等都是莱辛笔下的基本命题,她试图用多重结构与作品的多重主题相对应,以表现现代西方人矛盾重重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貌似无序的结构中,作者展示了那个混乱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一个失重的灵魂的探索和生存。

在1972年版的《前言》中,作者谈到过自己的创作动机:在英国,人们很难找到一部像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的《红与黑》那样全面描写“时代的精神和道德的气候”的作品,她有意要向这些艺术大师学习,为英国文学弥补这一缺憾。《金色笔记》是为弥补这一缺憾而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多丽丝・莱辛比她的榜样走得更远: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司汤达关注的只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国家――法国的社会风俗和思想意识;莱辛将视野扩大到了美国、法国、俄国、中国、朝鲜、日本、古巴等许多国家,试图描写的是20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 这种企图图解整个世界,编撰“跨国度的百科全书”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钦佩。在她之前,没有一位艺术大师曾经拥有过那么广阔的视野和那么超凡的抱负。《金色笔记》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

黑红黄蓝的象征意义在指向外部世界的同时,另一端瞄准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它的多彩反映了安娜思想的多形、多态――一个迷乱的、失重的灵魂。在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她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类历史的进程像众人推巨石上山,在用尽全部气力和才智后人们也只能使巨石向上移动一小寸,有时甚至还会有倒退。虽然把巨石推到山顶的那一天遥遥无期,但人类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这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努力本身就是价值,如果众人放弃这种努力,巨石就会滚下山来将所有的人碾碎、压扁。这就是世界,人不应该苛求它来适应自己,而应该调整好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应该与这不完美的世界达成妥协,与之和平共处,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自己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足以。

《金色笔记》因对女性独立意识及人生困境的率真描写,被誉为法国女权主义作家西蒙・波伏瓦名作《第二性》的姊妹篇。

从宏观的种族问题到细微的男女私人情感,从对异域情调的情有独钟到对本土都市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综观女性写作的历史,鲜有以如此广博的主题与开阔的胸襟来探索女性自身及外部广阔世界的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她的创作实力为她所处的那个时作的同时,也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的尊崇地位。

《金色笔记》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事解读2

[摘 要]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通过采用元小说叙事策略,从而揭示西方现代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莱辛通过整个叙述结构来构建的“自省叙述”系统,所采用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不仅凸显故事及其叙述行为的虚构性,而且通过模糊叙述者与故事人物的界限,使得读者获得文本的多重意义。

[关键词] 叙事模式;元小说叙事;叙事聚焦;反身指涉;自我意识

《金色笔记》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小说采用了偏离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叙事轨迹的多重叙事策略来表现其文本的多重意义。多丽丝•莱辛深刻意识到西方现代生活的荒诞性和分裂特征,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线性的叙事手法对于真实全面地呈现西方现代生活逐渐变得拙劣和不足。莱辛在其小说《金色笔记》中,大胆地尝试了元小说的多重叙事策略。这部小说真实地展现了两性关系和女性对于男性不可避免的依赖,以及当时整个世界步入现代化生活的全景,同时对小说主人公安娜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这部小说发表于1962年,是作者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部小说奠定了莱辛在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安娜完整自我的不懈追求深入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的时代精神和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一、叙事模式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采用多重的叙事模式,元小说试图从整个叙述结构上构建“反身叙述”系统,不仅强调故事及其叙述行为的虚构性,而且通过模糊小说的叙述者与小说中的故事人物之间的界限,使得读者获得多重的文本意义。

1.打破传统叙事框架的元小说特征

元小说可以定义为“关于小说的小说”,元小说通过自我揭示其虚构性,从而揭示出小说的艺术创作过程并同时向读者表明小说的虚构性。元小说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作家威廉•加斯首次提出的。而后来的帕特里夏•沃对元小说下的定义是:元小说的写作展示小说创作的常规,清晰地呈现创作行为状况,从而探求生活和虚构之间的关系。”[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元小说叙事模式在西方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叙事框架都是通过故事发生的时间线性顺序建构的。而莱辛在《金色笔记》中采用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笔记形式,尤其通过《黄色笔记》的嵌套叙事,使得小说中的作家安娜来参与小说中的小说创作,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框架。

《金色笔记》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作家,她年过30,独自抚养女儿。她的首部小说《战争边缘》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此后作为作家的她却一直受写作障碍的制约无法推出新的作品。为了突破自己的写作障碍,她再次通过写作来寻求一个完整的自我。安娜在《黄色笔记》通过描写与自己名字相似的人物艾拉的个人情感经历来影射自身感情生活的经历。《黄色笔记》是莱辛用于打破传统叙事框架所采用的嵌套叙事。《黄色笔记》模糊了小说的叙述者安娜与小说中的嵌套故事人物艾拉之间的界限,在《黄色笔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看到艾拉,漫步在空旷的房间中,思考着,等待着。我,安娜看到了艾拉。当然,艾拉的一切经历都是安娜。这点很重要,因为毕竟她不是安娜。当我,安娜,提笔写作的时候:艾拉打电话给茱莉亚,等等。”[2]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小说主人公安娜的第二自我的体现,莱辛通过作家的安娜的视角来观察p思考并创作作品人物艾拉的生活经历。在此过程中,读者通过嵌套叙事更为深入细致地感受到主人公心路发展历程。同时作者在此嵌套叙事中,退隐到自己创作的世界中,作者总会提醒读者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从而揭示了小说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框架的元小说特征。

2.多层次叙事的元小说特征

现代西方世界丧失了整合、连续的意义。莱辛深刻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特征,在《金色笔记》中采用了多层次的片段性的叙事,从而在文本中再现真实的现代生活。小说汇集了不同叙事形式的文本来表现主人公安娜的心路发展历程。小说包括五部分,其中作为其整部作品的框架小说《自由女性》采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四本笔记穿插于框架小说之下。四本笔记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各自记录了主人公安娜生活的不同方面。它们采用的顺序依次是黑,红,黄,蓝。这样的顺序和结构在整部作品中重复了四遍用以象征主人公精神心智的混乱和分裂。而紧附其后的金色笔记本象征了主人公精神和心智的最终整合,最后以框架小说《自由女性》来结束整部作品。从而形成了封闭的螺旋上升的结构。不同层次和角度的叙事过程所产生的效应类似于将一部可拥有无限视野的照相机逐渐旋转镜头并调节按钮直到最终聚焦到距离镜头最近的物体的过程。

这种多层次分裂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推崇分裂和非连续性。通过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析文本,没有必要使得叙事本身刻画一个连续的、有意义的现实世界。文本的片段是互相关联的,莱辛精心的勾画和潜心的文本安排使得每一部分可以和其他部分进行交流和对话。例如,小说的一个重要情节是:一个女人经过长时间的恋爱时期最终被抛弃。这个情节在许多部分均以不同的叙事方式被呈现。在《自由女性》中在事件发生以后作者叙述了这个事件并且三年之后也未从此波折中恢复心智。在《蓝色笔记》中,安娜详细记录了在1954年的一天麦克离开了她。在《黄色笔记》中也同样记录着安娜作品《第三者的影子》主人公爱拉相似的经历。这些不同部分对于同一事件的勾画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相同事件的不同层次和视角的呈现表明每个事件对于小说主人公的自省,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而小说的多层次叙事,最终要求读者对于作品从总体上把握,才能理解主人公的自省过程。因此《金色笔记》被认为是一部运用了革新的元小说叙事策略的作品。

二、多重叙事聚焦所实现的元小说的自省叙事

叙事聚焦是研究文本叙事的重要方面。聚焦一词首次由热耐特引入到叙事学中,凯南在他的《叙事虚构作品》中对“聚焦”给予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存在于文本中的故事通过叙述者文字化的人物或人物化的物质所具有的角度、视角来进行思考,而这种思考就被称作“聚焦”。它并不等同于“视角”。“视角”仅仅指的是视觉上的概念,而“聚焦”须由纯视觉延伸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3]就本文采用的聚焦的类型来看,有作者零聚焦、人物内聚焦和多种聚焦方式交替并用等不同方式来实现元小说自省叙事。

1.作者零聚焦

在文学史上,使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成熟的是零聚焦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叙述者的全知全能视角。所谓全知全能就是叙述者知道故事的一切,包括表明现象和内在原因。《金色笔记》中也部分采用了零聚焦的方式来揭示主题。在作品中的框架小说《自由女性》和《第三者的影子》都是由小说主人公安娜叙述。《自由女性》是在小说主人公安娜经历了分裂和最终突破混乱的现实生活给予她的束缚之后完成的。小说描写了两个居住在伦敦的独立女性。从小说的第一句“两个女人独自住在伦敦一座公寓里” 开始全文采用了零聚焦的手法。零聚焦的叙事手法使得文本中的故事具有客观性的印象。在《黄色笔记》中,安娜根据自身情感经历来杜撰故事《第三者的影子》。其中描写了爱拉和保罗之间的爱情。在这部嵌套小说里爱拉的故事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叙述者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来讲述故事。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清楚地了解安娜的感情生活。由于采取的是零聚焦,因此读者可以客观地看清楚发生在安娜身上的一切以及对于她的影响。例如:《第三者的影子》记述了爱拉被她的爱人保罗抛弃后的精神状态,这些在其他笔记中也有记述。

全知全能视角的零聚焦叙事手法不仅给予读者叙事的客观性,同时对一些事件进行了诠释。这样导致了小说和笔记内容上的不完全符合,从而实现了元小说突出叙事虚构性的特征。

2.人物内聚焦

现代文学作品一改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全知全能的聚焦方式,聚焦方式具有内转的倾向。[4]从零聚焦的全知全能到外聚焦的限知限能,内聚焦的叙述者受人物视角、个人经历、身份等方面的局限,所叙述的只能是事物的部分情况。内聚焦存在于所呈现的事件之中。内聚焦通常是以故事中的人物为聚焦者的形式实现的。这种聚焦方式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对于内聚焦和外聚焦的区分不容忽视,即使故事人物和叙述者恰巧是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本中,它们之间还是会存在差别。如果“叙述自我”考虑“行动自我”的行为时,所采用的聚焦方式就是外聚焦而非内聚焦。如果所描述的事件是被“叙述自我”感知的,那么才是内聚焦方式。所以内聚焦和外聚焦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应注意区分。在《金色笔记》中,每本笔记本的主要部分都是通过主人公安娜的视角来完成的,因此采用的是固定的内聚焦方式。内聚焦能够使得读者深入到安娜的内心世界来理解她所经历的事情和她的心路历程。这样就更好地突出主题“分裂”和最终的“整合”。内聚焦在小说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增强了这些笔记的真实性。不同聚焦方式的更迭使得读者徘徊在现实和虚幻之间,

3.多种聚焦方式交替并用

聚焦方法不一定在整部作品中保持一成不变。多重聚焦方式可以使得读者通过不同角度和感官全面地理解事件,并带来多重的叙事声音。内聚焦、外聚焦和零聚焦之间的转换经常出现在叙事文本中。内聚焦与外聚焦的转换将人物提供的主观信息转化为具有独立于文本外叙述者所提供的客观信息。零聚焦只能停留在表面,而外聚焦和内聚焦可以渗透在所感知的事物中,当聚焦渗透于人物时,将会带来对人物情感、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细节呈现。《金色笔记》采用了多种聚焦方式并用的方式,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它标明了三种聚焦方式之间的严格分界线。其中外聚焦是用来介绍文本的。内聚焦是用来深入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而零聚焦则在小说的总体描写上起作用。这三种聚焦方式的并用,严重偏离了传统小说单一叙事的轨迹。从框架小说《自由女性》中的零聚焦到突然被打断采取的外聚焦来介绍笔记本到最后对安娜经历的情景描写采用的内聚焦,这样顺序反复转换,聚焦看似没有其稳定性且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并使得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混乱”和“分裂”的主题,从而实现了元小说的“自省叙事”。多重叙事聚焦的叙事方法将一个关于文本如何被建构的过程和方法予以揭示,同时又将文本外的读者引入关于故事及其叙述的阐释活动中。

三、结 语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大胆尝试了各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和策略,体现了她作为作家巨大的创作潜能,小说通过形式揭示主题,通过内容深化主题,小说高超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审美强度,同时使得小说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气息,从而成为英国战后最具独特风格的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 Patricia - Fi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 [M].New York: Methuen,1984.

[2] Lessing, Golden Notebook[M].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3.

[3] Kenan, Fiction[M].New York: Routledge,2002.

[4]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姚娜(1983― ),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65 895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