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故事大全【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经典国学故事大全【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中华传统故事【第一篇】

谈迁重写《国榷》

谈迁是明朝末年的穷秀才,他历尽千辛万苦,花费27年时刻,写出了一部关于明朝的史书,并将其定名为《国榷》。不料,就在书稿完成后不久的一个晚上,谈迁家里闹贼了。小偷见谈迁家里没什么可偷的,就顺手把谈迁的书稿拿走了。变迁发现书稿丢失了,不禁痛哭流涕。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但谈迁很快就振作起来,并对自己说:“我的手还在,怎样能这么消沉呢?”于是他决定重新写《国榷》。4年过去了,谈迁最后重新写出了一本《国榷》。这部书资料翔实,资料完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

人生感悟一介穷书生,用27年的时刻编纂史书,他所付出的精力和遭遇到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53岁那年,书稿丢失,能够想象他当时的心境是何等悲痛。但谈迁并没有消沉,再一次重写《国榷》,成为了千古美谈。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就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遇到困难、挫折、失败就惆怅、迷惘、灰心丧气,这是软弱的表现。”

中华传统故事【第二篇】

忠孝仁义礼智信”

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经典国学故事【第三篇】

戒卑屈之言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一些将后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始终不肯对元朝统治者说一句软话,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尊严,做人永远不要低三下四,表现在言辞上就是不卑不亢。

中华传统故事【第四篇】

皇甫谧迷途知返

三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中医学家叫皇甫谧,他从小就被过继给叔父,深受宠爱,养成了贪玩厌学的坏习惯。到了17岁,他仍“未通书史”,被人们嘲笑为傻子,叔父和婶母都很悲哀。一天,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街上买了一些瓜果献给婶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婶母的盛怒。婶母却将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要是真心孝顺,就就应好好儿读书。”

皇甫谧很惭愧,流着泪表示要改过自新。从此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最后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之后,皇帝听说他很有学识,想请他去做官,他却回绝了,并向皇帝借了一车的书回来读。此后,他一向学以致用,笔耕不辍,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人生感悟人有耻则有所不为,无耻则无所不为。知耻近乎勇。古人把以勇于改过称为“圣贤大夫”,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志士仁人,是他们自觉地从善自新的结果。

65 1865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