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前景(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光伏产业的前景(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光伏产业的前景【第一篇】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光伏产业的前景【第二篇】

一、台湾利用太阳能的自然条件和相关政策

(一)台湾利用太阳能的自然条件

台湾日照量的分布是从东北往西南递增,中南部的台中、嘉义、彰化、云林、台南、高雄日辐射量较高,适合装置较大容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企业使用的大、中型发电系统,以及大型的太阳能电厂;而在北部只适合安装一般住户、机关、学校等自用的小型系统。若以台北和云林作比较,相同的10千瓦太阳能装置系统,在台北一年仅能发电9308度,在云林可扶13359序,两者相荠%。

(二)台湾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政策扶持

2000年台湾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一是积极推广并设置示范性太阳能系统,让民众熟悉太阳能发电;二是加强台湾离岛与偏远地区紧急防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置;三是投入研发,发展建筑物整合系统(BIPV),到2025年该系统可达10-12万户。为实现这个长期目标,台湾提出了七大发展策略:扩大内需,提供足够能源;解决多晶硅缺料问题;强化硅晶太阳能电池竞争力;加速整合薄膜太阳能电池;建立亚太地区太阳能模组检测验证服务;开发太阳光电设备;放宽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等。长期的规划包括:太阳能发电量从2010年的21MW(百万瓦,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570MW,到202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MW,2010年-2025年装机容量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为%。

台湾为推广利用太阳能,于2006年开始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全额或半额的补助,补助对象分为农业应用、交通设施应用以及大型展示场所等,2010年台湾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补助金额达到亿元新台币(下同)。另外,根据2009年4月通过的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条例”规定,今后每年对太阳能电价的补贴将依照相关因素适时修改。例如,2010年台湾能源部门公布了“再生能源电能收购作业要点”,即使是接受过补助的发电系统仍可按照2010年的趸购费率计算方式,按每千瓦系统补助比例办理20年的电力趸购。

通过这些政策的扶持,台湾太阳能装置量逐年增加,目前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方案包括阳光屋顶、阳光电城、光电经典建筑、偏远离岛紧急防灾,以及尚在规划中的阳光社区、太阳光电与农业安装应用,以及公共工程安装太阳光伏系统。

现阶段台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还是以示范计划为主,主要分为两类,大型装置与中小型装置各占一半,一般住宅、机关、学校和企业使用的是中小型系统;另一类是企业装置的大型系统(100千瓦以上)。约1MW的装置在台湾仅有四个:台中的太阳能发电厂、台电兴达太阳能发电厂、核能所高聚光太阳能发电厂,以及高雄BIPV建筑1MW。正在兴建的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是2010年2月动工的台电永安太阳能电厂。

二、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所谓的光伏即光生伏特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这种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这是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硅片的生产,中游太阳能电池制造及模组的封装,以及下游光电系统安装及光电转换器的生产。从产业特性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游硅片的生产是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硅片的成本约占太阳能电池总生产成本的60%,占并网发电系统成本的30%。但目前高纯度硅的合成、精制、提纯仍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大厂手里,硅片的产量和成本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中游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和下游的光电转换器的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产业进入门槛不高,但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

(一)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规模

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时间很短,台湾最早量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家茂迪,2000年才开始大规模投产太阳能电池。直到2005年台湾出台相关扶持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之后,在政策和市场的促进下,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以来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值增长迅猛。2004年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产值只有亿元,2006年产值就达到70亿元,占全球光伏产业总产值的1%,2008年整体产值已猛增至800亿元以上,到2010年产值已达1872亿元,占到全球产值的3%。2006年--2010年这5年间,整体产值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高达%。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PIDA)预估,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2011年产值将扩大至2531亿元,2010年-2015年复合年平均增长率仍将有%的高增长。

台湾太阳能光伏总产量的七成是中游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及模组封装。根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的统计,2001年太阳能电池及模组的产量仅有4MW,全球占有率仅1%。2005年在政策的扶持及全球市场的促进下,岛内已有8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量达88MW;2006年生产线增加到14条,年产量达170MW,全球市场占有率为%,跻身全球第五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00MW,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14%,仅次于中国大陆,位居全球第二。目前两岸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出口量的%,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据台湾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预估,2011年台湾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6%。

(二)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于2000年,但是直到2010年台湾福聚太阳能企业产出第一炉多晶硅,台湾才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产业链上游的硅晶圆生产厂商只有福聚太阳能一家,因此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型,越往中下游生产厂家就越多。

2008年台湾福聚太阳能公司引进欧美成熟的生产技术在屏东建厂,2010年产出台湾第一炉多晶硅。福聚太阳能公司初期产能规划为年产8000吨,第二期规划为1万吨,第三期为万吨。随着台湾太阳能电池产能的扩增,对上游原料多晶硅的需求规模将持续大幅度增长,福聚太阳能的多晶硅产品成功量产后,将部份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关键性原料的供应厂商。

另外,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布局向上游整合,如台塑集团也在六轻五期投资计划书中提出将兴建一座多晶硅材料生产厂,以及一座薄膜太阳电池原料的生产厂。与此同时,部分中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也开始向上游进行垂直整合。2011年3月台湾绿能、茂迪、福聚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台湾成立一个垂直整合多晶硅、太阳能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一个合资企业。另外一些中下游生产企业如山阳、旭晶、昱晶等也于2010年开始投产多晶硅材料市场。

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是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体,其生产规模占到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七成。这些中下游厂家凭借多年来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优势,以及台湾在资讯、通讯及电子科技产业深植的基础及经验,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稳固的设计制造技术及国际行销网。2010年台湾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商就有54家,其中硅晶类太阳能电池39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有7家,CIGS(非硅晶类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8家。台湾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家是茂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约,第二名是产能900MW的昱晶能源科技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厂商中位列第7位和第9位。

2010年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热潮的出现,台湾诸多生产厂商开始大幅度增资扩产,如2009年茂迪公司并购了美国通用旗下的太阳能模组生产线,进入太阳能模组封装领域,2010年该厂太阳能模组产能增至50MW;昱晶公司在2010年9月投资亿元,将原有产能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将兴建一座新厂,投资25亿元安装四条50MW的生产线,2011年第一季已开始运营,届时总产能将超过1GW。据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的产值达到1304亿元,预计2013年整个产业规模有望增加一倍以上。下游的零部件生产和设备安装也随着中上游产业的增长而增长,产业的自制能力由2005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75%。

(三)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

1、台湾聚光型太阳光发电技术。近几年来,在岛内相关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合作努力下,聚光型太阳光电技术有所突破,弗已在岛内推广应用,促进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而言,通过聚光光学系统、聚光型太阳电池模组的设计与测试、太阳光追踪器结构设计分析、太阳光追踪控制与系统整合等技术研发工作,培养了岛内太阳光发电领域的人才,进而提升台湾在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的学术研究地位。同时建立了岛内自主的模组检测与验证技术认证体系。

2、台湾太阳能光电生产设备自制能力大幅提升。台湾相关部门通过扶持岛内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整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开发,带动岛内其他设备生产企业,除生产已有的单机生产设备外,还加速开发岛内缺乏的生产设备,并进行整线自动化系统整合。如以均豪公司为整线设备的主导企业,整合酸碱蚀刻槽、磷扩散炉、电极网印机、雷射切边机与效率测试机等岛内自制生产设备,结合红外线高温烧结炉等进口设备,以自动化系统整合方式完成整条生产设备,设备自制率已达75%。

3、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已在聚光模组制程、太阳光追踪器、电力系统及中控系统等技术领域,掌握先进科技,系统装置容量由5KW发展到,平均模组效率由23%提高至25%(目前全球最高模组效率可达27%),太阳光追踪器精度由度提高至度。在聚光模组方面,目前建立的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焊接孔洞密度低于10%,孔洞宽度小于。

4、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在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系统各阶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具较高水准,已在聚光模组、模组检测与验证、太阳光追踪装置及中央监控等4项技术领域提出26项发明或新型专利申请,积极协助产业界建立聚光型太阳光发电产业化技术,已结合岛内相关研究单位与产业,有效吸引岛内厂家,形成台湾聚光型太阳光发电的新产业链,岛内已有28家厂商签署协议书,建立了技术移转、技术服务或技术合作平台。目前,岛内已有22家企业投入聚光型太阳能电池、聚光模组、太阳光追踪器及系统整合等领域。

三、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

(一)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优势

1、技术优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是由半导体产业发展而来,而台湾的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非常成熟,人才充沛,经验丰富,因此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而言,产业进入门槛很低,只要通过整厂输入技术,合格率及光电转换效率大多能达较高水准。

2、市场优势

台湾资讯科技国际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拓展海外市场。太阳能光伏产业受惠于台湾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硅晶圆产业的开发,同时借助资讯科技产业的国际化实力,提高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短期内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

3、集群优势

台湾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太阳能产业,已形成上中下游较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台湾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商多数出现亏损。2010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回暖,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诸多生产商如茂迪、昱晶等大规模增资扩产,而台湾电子大厂如鸿海、台积电、联电、光宝科、台达电等厂商,也纷纷投资太阳能,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将取得更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另外,美国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商机对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大机遇。美国“启动加州太阳能计划”法案,及“加州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将在未10内投入30亿美元补贴住户安装太阳能设施,预计可增加3000MW的太阳能发电,这对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带来机遇。

(二)台湾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

1、发电成本偏高

一方面台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装机容量规模较小,大多在20千瓦以下,导致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转换效率仍较低,相关原料、制程、工事成本却居高不下,这些因素造成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趋高,降低了实质的经济效益,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仍是一般电价的数倍以上。

2、推广受地域限制

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厂及光伏系统安装的占地面积较大,而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仅18%,制造时需加大面板以增加对太阳光吸收,除了部分小型系统可以装置在住宅、机关、工厂的顶楼,大型的系统皆以地面装置为主,因此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厂或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需占用较大面积。据调查,台湾具备开发潜能的建筑物约191万栋,以现已安装的系统量推算,所占全台湾建筑物的比例不高于%,因此安装小型系统尚有发展空间。而安装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必须拥有大面积土地,台湾地狭人稠,系统安装因此受较大限制,这对生产者及使用者而言都是一项负担。

3、原料仍依赖进口

晶硅太阳能电池关键原料是上游的单晶硅或多晶硅,但晶硅原料却控制于少数几家大厂,甚至出现晶硅原料严重缺货的情况,虽然福聚已能量产多晶硅,但现有的产量对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仍显不足,晶硅原料仍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4、受制于海外市场

目前台湾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台湾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7%依赖出口。此前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台湾太阳能光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虽然2010年之后市场已回暖,但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欲持续稳定增长,仍受海外市场的制约。

四、台湾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台湾对太阳能的利用推广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利用公共建筑、机关、中小学等单位来进行太阳能系统示范,也鼓励一般民众、私人企业、工厂等通过补助的方式增设太阳能系统。但是,太阳能光伏系统面对的需求就是要以较多的面积来换取发电量,目前除了装置在房屋建筑物顶楼外,地面的大型装置主要是大型发电厂,因此台湾若要快速增加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装置量,修订与放宽相关法规势在必行。许多受限于法规的土地也都具有开发的潜能,如废耕地、休耕地、水产养殖地、公共建设的土地等,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元经济效益或对环境有害的土地,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既可保护环境,又或提供就业。因此在农地、水产养殖地等法规限制上,需做出适当调整以加快推动再生能源的发展。

另外,台湾还有许多地层下陷的区域等经济效益较低或无法使用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中有超过一半是集中在日照量较高的区域,包括云林、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在这些地方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不仅可以利用这些目前没有效益的土地,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二)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有效保障

太阳能系统安装的初期需要较多的资金,并且资金回报的年限较长,因此在资金来源上,如果能够将金融业纳入其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政策的扶持下,发电系统都可以固定的费率保证20年的收购期,因此只要在设置地点作日照量的测量,即可利用装机容量、日照时间、趸购费率估算出年平均收入。按照这样的方式,在有了正式的契约保证收购的前提下,电力可以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安装太阳能的民众或企业以每年的电费收入还贷,让投入的资金尽快获利。

另一方面,由于每年的发电量受到气候影响,可能导致收益不稳定,如果让保险业者参与,通过保险业专业的评估能力,制定标准收入金额,低于标准则由保险业补足差额,高于标准则归保险公司所有,就可以再次确保安装的民众或企业的收入相对稳定,让提供场地以及投资的民众降低风险,提高一般民众对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意愿,也能更有效落实民众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

(三)降低成本

目前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提高转换效率。根据研究机构的估算,硅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普遍在14%-16%,若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个百分点,将可节省约12%的成本,因此提高转换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另一类是降低晶圆厚度。过去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晶圆厚度约为240微米,随着技术进步,晶圆的厚度逐渐降低,成本也将随时之下降。因此,研发创新以改造太阳能电池的制程及制造技术,提高转换率以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

(四)提高竞争力

虽然近两年台湾太阳能光伏生产厂商纷纷增资扩产,但产量高、产值低、利润低,显见台湾长期重生产轻研发,基础研发与创新不足,尤其在第二代、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制造方面已落后,面临国际大厂的竞争。因此,台湾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更需依赖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使产品多样化差异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两岸合作

光伏产业的前景【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61-02

作为工业大省的湖北,面对“缺煤少油乏气”,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应用难度较大的现实,用可再生的新能源来补充、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光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我国的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江苏、江西等省光伏企业扎堆相比,湖北省的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省内比较强的光伏企业仅三家。近几年,我省日益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做大做强。

光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之际,湖北省已经将光伏太阳能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正谋划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光伏产业链,即在未来数年内,通过对光伏电站百亿元的投入,拉动从太阳能电池核心元素硅的生产到发电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形成千亿元产值。届时,高技能光伏行业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据悉,在全国1 200多所高职院校中,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家。由于光伏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职毕业生填补。

我院位于武汉腹地,准备依托光电子专业开设光伏技术专业。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内的光伏企业,如珈伟太阳能(武汉)有限公司、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光伏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高职光伏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目标

基于湖北光伏产业当前发展布局呈现的特点,未来5年我省将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推进“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应依托光谷核心圈、武汉城市圈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和集团优势,培养区域产业升级急需的、熟悉光伏组件工艺流程、掌握光伏组件焊接与检测的初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太阳能电池应用、光伏电站安装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我院要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在课程体系和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方向。

(二)建设重点

实践“项目引领”的情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场所相补充、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相关光伏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系统相关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行“项目引领”的情景式教学。主要项目应包括:太阳能电池片压带、串带焊接,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检测,太阳能电池的选择和使用,蓄电池的选择和使用,控制器和逆变器的使用和维护,简单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简单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排除。

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掌握原理、制造工艺等基础能力到相关电池生产等专项能力,再到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2008年9月,江西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开班,是我国高校首个光伏专业。高职院校光伏专业才刚刚起步,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很少,因此,有必要与企业合作、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光伏教材。当前,我系正与企业合作,开发《光伏组件加工》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实训教材和学材。

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 除了电工电子线路等必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外,加快建设具备光伏发电系统所特有的实验实训设备。下页表1是我系即将建设的校内光伏技术实训室部分设置。校内实训室可以完成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的相关实验,包括串焊、层压、组装等训练以及电池电特性的检测训练;完成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相关实验实训,包括系统的组装以及各部分的使用、维护训练;完成风电、光伏发电模拟系统实验。此外,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争取校企共建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组件加工实训室,前者可以提供校内部分照明用电,让学生参与一些管理、维护和检修的工作;后者可以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

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我系已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制,每个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践。对于光伏专业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技能培训,提高师资队水平,培养在光伏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形成教师水平提高与深层次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光伏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各高职院校应抓住有利机遇,在相关专业中增设光伏专业方向,培养多层次的光伏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省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世辉。低碳经济与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类学校开设光伏技术专业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198-200.

[2]陈蓉,赵静,高品文。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定位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01(5):10-13.

[3]张适阔。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高职专业——对江西高职院校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材建设,2011(7):127-127.

[4]宋伟杰,杨晔,王维燕,等。光伏产业:现状、前景及研究需求[J].太阳能,2011(3):15-17.

光伏产业的前景【第四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无锡尚德;外部环境;PEST分析;产业环境

一。 相关背景

光伏产业是利用光伏效应发电,并以硅材料的开发应用而形成的产业链条。它包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等。光伏效应实质上是太阳能转化过程,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充足性,安全性,广泛性,清洁性等特点,这使得光伏产业赢得社会各界的青睐。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企业。从创建以来,无锡尚德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它首次公开上市,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然而,这样的好景并未延续,2011年后,尚德的形势急转直下,资产负债率急剧升高,市值暴跌。2013年无锡尚德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被迫实施破产重整。

无锡尚德的没落让整个光伏产业重新洗牌,对光伏来讲是沉重的打击。然而,究竟是什么掀起了光伏发展的浪潮,确又让该产业在现阶段停滞不前呢?

二。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

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不胜枚举,但概况地讲,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PEST分析就是从这四个因素入手,分析行业面临的外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

在中国,政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不仅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进出口许可证,还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无锡市政府采用了独特支持模式即融合政策、技术、人才与市场等,它是无锡尚德公司走向顶峰的关键因素之一。

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相比具有环保的特性。无锡尚德成立前后,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不断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法》等。这样的大背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无锡尚德光伏发电的发展。

2.经济环境:

自无锡尚德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GDP高速增长,国家逐步开放民间融资环境,各种民间贷款公司稳定发展。这为无锡尚德的成长及整个光伏产业创造了有利的筹资环境。我国加入WTO也为无锡尚德等光伏企业在海外寻求低成本的原材料,向海外扩张创造了可能性。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袭击全球。通货膨胀,消费力不足等成为无锡尚德破产的早期因素。

3.社会文化:

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能源,使得光伏发电的推广在我国成为可能。再者,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足的大国,低廉的人力资本大大降低了光伏行业的雇佣成本。

然而,不可否认,众多劳动人口中,光伏产业专业对口的人才却寥寥无几。每年缺口约有20万,巨大的缺口亟待填补。这种现状严重限制了光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4.科学技术环境:

欧美等国家在光伏发电上起步早,技术成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而中国涉足光伏发电领域较晚。加上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弱,主要的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技术瓶颈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处于产业链上游拥有相对先进技术的无锡尚德等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能获取丰厚利润;处于下游封装环节的企业利润少但技术和资金门槛低,致使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多家封装企业。原材料价格暴涨、封装产能过剩使这些企业获利更少。这将我国的光伏产业置于一种低技术低利润的困境。

三。产业内部环境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行业间的竞争程度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对于光伏产业,竞争参与者范围集中在太阳能电池这一块,市场由成长期向成熟其发展。2009年和2010年整个行业高速扩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利润巨大,众多投资者一哄而上。一时间,产能扩张过快,“光伏基地”遍地开花。

再加上较高的退出壁垒,饱和的市场环境使得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包括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开始半停产、停产。这不仅将无锡尚德推向危机的边缘,也使得整个光伏产业处于困境。

2.潜在进入者带来的竞争

光伏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单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都需要一定技术,从短期来看,该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但随着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技术的普及,壁垒容易被打破。长期内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对原有企业的地位构成了一定威胁。原有企业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达到大生产规模的甚少,它们很难承受新进企业的冲击。

3.替代品的威胁

光伏产业归根结底属于能源行业,面临着来自传统能源及新能源的替代品的威胁。

虽然与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可再生,清洁等特点,但它的发电成本远远大于传统发电方式。光伏产业的销售以外销为主,市场极其不稳定,而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以内销为主,市场稳定;光伏产业靠投资驱动,技术要求高,受国际市场控制,而传统发电方式技术要求低。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发电方式对太阳能发电构成了巨大威胁。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于光伏产业,原材料为硅片。而世界上大多数硅材料供应商都在国外,我国多晶硅产量不足,并且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原材料硅的价格居高不下,使普通消费者无力购买。卖方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使光伏产业消费者市场无法快速扩张。

但从2005年以来硅材料的缺口逐步减小,并且如果政策支持,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将逐步涉足下游产业直接生产电能。这种趋势会减少对用户的依赖,加强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高成本,低技术是限制无锡尚德及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根本因素。要打破这些困境,需要来自中国各界甚至国际的大力支持。中国光伏产业前方的路还很长。(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无锡尚德国际化成长的国际因素分析 赵先进

65 1704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