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精编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一篇】
在歌曲的教学当中,给学生设置出一种情形对于学生领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着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一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歌曲时,可以将优美的插图展现给学生观看,从延绵万里的长江,到奔腾壮观的黄河,从碧草蓝天的大草原,到小桥屋檐的绿江南,从宇宙间悬浮的卫星,到海底潜伏的潜水艇,用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是十分有效,同时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优美、抒情类的歌曲时,可以播放着流动的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学生们看到了广袤的原野,寂静的山谷,觅食的动物等,将音乐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灯片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调掌握的非常快,课堂气氛一旦活跃起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去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励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资料,展现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革命历史。在多媒体展现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就会很快的进入状态,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音乐的领悟力不够强,有些乐曲给学生们听上两三遍,学生们也难以领悟音乐传达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尔加船夫曲》时,学生们体会不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的悲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就在音乐教室中创造一个意境,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讲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和俄国人民类似的往事,以及当年俄国人们所受到的磨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播放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听着讲述,很容易就能进入到故事的意境当中,通过对于俄国人们的同情和他们所展现出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激起很强的心理共鸣。所以说教师要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环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和力量,这是对于音乐学习很有帮助和指导性的。每一首音乐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过音乐的背景,老师和学生形成亲切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乐学习,对于课堂气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意境设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让学生沉浸在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意境当中,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最活跃和跳跃的状态,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我们通过音乐情境的创造和再现,让学生们迅速理解音乐,爱上音乐,这样他们不仅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同时身心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快乐。创造场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仅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赏《船工号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创造这么一种场景: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广袤的江面上,有着一群正在劳动的船工们。孩子们听了音乐之后,就会感受到船工们面对险滩和惊涛骇浪时进行的搏斗和抵抗。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出适合的场景,用以和音乐相互配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
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当中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通过歌唱去表达意境,赞美意境。这种在内心真实情感下的歌唱可以说是最为动人心弦的。我们在创造音乐情境中,一样也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比如在教授一些成长类型的歌曲时,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忆童年的趣事,成长的经历等。这么一来,学生们很容易被激起共鸣,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活跃,我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歌唱,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当中,在歌唱中赞美意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情和热爱。总而言之,我们通过展开不同的情境教学,将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在这个过程之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关怀,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唤醒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喜爱。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二篇】
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比如,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附点节奏型一定要把附点时值延续够,改掉没延续够就停止的不良习惯。练习连音的节奏需要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均匀分配时长,注意与其它节奏的连接。节拍的时值可以在内心默念。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比如,用节拍器练习数拍,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子。也可以进行朗诵练习。比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通过体态律动集中学习节奏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音乐做动作,比如,老师弹奏由二分音符构成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边走边做青蛙游泳的动作。模仿声音并做动作,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带到节奏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模仿动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等等。把节奏带入游戏,弹钢琴踩着节拍做游戏。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三篇】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下面就音乐教学的特点谈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审美、修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科中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如歌唱教学方法有听唱法、视唱法,还可由教师范唱范奏,并运用图片、教具及手势提示辅导学生唱好歌。器乐教学要避免机械枯燥的练习,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形象。欣赏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还可以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则以视听结合法、联系对照法、讲解法为主,不同于一般技巧训练采用的方法。
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音乐素质等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譬如:在进行歌唱技巧训练的时候,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就要指导他们逐步从胸式呼吸转向胸腹联合式呼吸,学会有气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级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气息的能力,为从本能地歌唱进入艺术歌唱奠定基础,同时进行发声方法的训练,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确。律动教学则应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为简单的可能性的示范,并且大量采用游戏的方法,以更好到调动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不管在器乐、欣赏或音乐常识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为主,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讲授法相比较可多用。
学生的素质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音乐素质较好的班级,可适当加大音乐知识和技巧训练的难度、深度,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实。例如,在教唱新歌时就可采用视唱法。而对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就应以听唱法、跟唱法为主学新歌,教学进度要放慢,难度也要降低。
此外,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乐教学中,不仅要采用示范法、练习法,还要穿插运用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们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讲解。这是因为各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互相配合,合理运用,会有相辅相成之功效。
总之,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选择的同时,既要正确对待经长期教学实践检验至今任然适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还要科学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创造出切合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介绍。
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突出的特点是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具体来说,每一门课程目标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
目标。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有所不同,目标虽含[2]有目的、里程的意义,但目标不同于目的的那种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价值。因此,对于课程目标,可大致理解为: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和达到,因此,在某一方面、领域和学时的教学中,还有着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教学目标。
目标功能。
从音乐课程的角度来说,其目标具有的功能有: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提示音乐教育计划要点,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确定音乐教育评价基础,等等。这四者的关系是通过明确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提示音乐教育计划要点,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的音乐学习内容、方法与经验,并以此确定为评价音乐教育活动结果的标准。
作用。
而对于更为明确和具体的音乐教学目标来说,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向———明确音乐教学方向,提出音乐教学任务,确定音乐教学方式,主导音乐教学过程。
(2)规划———明示音乐教学计划,界定音乐教学范围,规范音乐教学进度,提出音乐教学要点。
(3)调控———调节与改进音乐教学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4)评价———检测与评价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分类。
在音乐新课程中,课程目标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段表述清晰地说明了新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新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体现了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体现了在人的发展中多维目标的整合,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
核心。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把课程视为知识,视为学科。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的构建、设计与实施。这种单一、片面的课程观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它加重了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造成了课程结构突出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等一系列问题。而新的课程观建立在对传统“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和强调课程的整合。具体来说有下列内涵: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以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作为依据,既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又应立足学生未来生活的构建。它关注学习者的兴趣、态度和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关注学习者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并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
第二,突出课程的整合。
课程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表述。
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面对的具体问题,一般来说,应该包含三方面的要素。
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
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音乐教学目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预计某一时段、某一环节音乐教学所要获得的结果,是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目标虽含有目的、里程的意义,但目标不同于目的的那种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价值。因此,表述音乐教学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乐教师由于对此认识得不够清晰,加上传统大纲的影响,往往把“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来对待,目标表述得非常宽泛,笼统。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热爱祖国,成为‘四有’新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习这首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学习和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这些又虚又空的所谓目标对音乐课堂教学没有指导意义,也没有评价的价值。
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和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方面,例如,“学习sol,mi两音,能够唱准它们的音高。用sol,mi两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创造简单的旋律”,“指导学生准确和谐地唱好这首歌曲。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有关知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标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维度。正确的目标确立方式应该是三个维度的表述。
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过去在“教师中心”和“学科中心”的传统观念里,音乐教学目标通常表述为“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与歌唱能力”这样的句式,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表述方式体现了从教师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的特点,即教师要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实际上,判断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是学生想在课堂上获得哪些音乐方面的进步,而这恰恰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主观愿望能够实现的。如此看来,像“通过……使学生……”,“通过……培养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这类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目的”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已不符合音乐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相反,由于音乐新课程是从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述目标的,因此其行为动词多为“对”、“在”、“用”、“能够”、“感受”、“体验”、“了解”、“掌握”等。
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自主行为,不必过于追求统一,千篇1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没有个性就形不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传统音乐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统一,强调共性,过于追求标准化与规范化,许多教师都是一个模子,一个套路,这种缺乏实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音乐新课程则首先关注一个“新”字,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必然会精彩纷呈,焕然一新。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设计中,传统的“教学目的”同现在的“教学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带有浓厚的“学科本位”和“教师中心”痕迹,其设计体现为“教什么”,“怎样教”,“通过教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后者则体现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及目标水平。
课程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
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的功能,致使该项目标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隘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和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兴趣,而且极易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情感偏枯”等现象。
新的课程观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例如,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这三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这是一个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存、生长、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人的发展,它使一个个鲜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机械、呆板、只会接受与记忆,不会思考与评析的学习机器。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尚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过程与方法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音乐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细化为五个具体目标:即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综合。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达成和实现共同的学习或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学习者之间相互支撑和配合;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妥善解决组内矛盾;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着,其共性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按音乐素质、能力和性别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研讨,协作,例如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由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演唱形式,编创表演动作,制作表演道具,选择伴奏乐器及音型、节奏型等。融合游戏、竞赛因素,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器乐演奏学习中,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演奏水平均包括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游戏式的竞赛,让各种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机会均等,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
5、综合。
作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一,它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其根本的要义在于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断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善化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同数、理、化学科综合,可以联系“黄金分割线”将美学概念与数学概念整合起来,将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声音性质同物理学的频率、振幅等知识联系起来;等等。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这是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的贯彻,音乐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涉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用文学、政治、历史、地理、舞蹈、美术、戏剧等内容作为学生音乐课学习、探究的主要对象,那音乐课的自身功能必然会受到削弱和损害。这显然是同《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以往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存在误区,单纯地以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作为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主体,并过分强化了知识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术作用,从而导致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恐惧与厌倦心理。
基础教育中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还特别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历史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的知识。音乐技能不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唱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
此外,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上,也须作根本的改变。既要改变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以讲授代替体验的理性方式,又要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究、研究的倾向。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四篇】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交际法、折衷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英语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内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意义的多,探索实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合实际扬弃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真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实践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范围窄;
15、方法机械、单调,学生易厌倦。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与听说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交际的需要、兴趣、意义等来决定学习顺序;
14、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实践量大,实践时间较长,实践范围宽;
15、方法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学生兴趣浓厚。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五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摸索了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一般心理,每个儿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听一听自己的声音,现场录放法是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演唱,老师把这一过程录下来,接着放给同学们听,然后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演唱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加以纠正。采用现场录放法多用于唱歌课之后的巩固练习。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种手段能够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音乐趣味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课件具有形象性、真实性、主动性、感染性等特点,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使教与学变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游多么好》的教学中,屏幕上出现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画面,随着画面的推进,同时响起了歌曲的优美旋律,“花儿开了,鸟儿叫了,多么好;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多么好;迎着春光,来到田野,多么美;唱起歌来,跳起舞来,多么好。”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诗意自现,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同时也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问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这首歌曲中是几拍子?以前听过吗?”;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逐渐体会,寻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师范唱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在欣赏歌(乐)曲时思考“本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并针对老师提的问题去听,听赏后要能谈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教师则做补充归纳。
“体态律动法”是本世纪初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1865——1950)首创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达到音、舞不分家。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演展示学生对歌曲、乐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现。例如通过歌曲《娃哈哈》(维吾尔族)的音乐,表演新疆舞蹈的形象;通过歌曲《洗手绢》(汪玲曲)的音乐,表演洗手绢时的愉快劳动情景;乐曲《游戏》(李重光曲)表演儿童游戏时欢乐的情绪;乐曲《骑木马》(刘诗昆曲)表演骑木马时的动作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跟着练,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削弱,故此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自由参与的方法是教师无须点名提问,在教师不间断的伴奏下鼓励全体同学特别是胆小的同学逐个站起来接唱,面对挑战,勇于战胜自我,特别是胆小的同学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表现的尝试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唱歌课教学中,如果一味采取同时学习,没有一定的变化,会使学生疲劳、机械,失去主观能动性,盲目地随大流跟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较难的歌曲学唱时尤其如此。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时的分组更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六篇】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摘要:高中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他们减小学习压力,因此,高中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高中音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七篇】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交际法、折衷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英语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内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意义的多,探索实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合实际扬弃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真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
[1][2][3][4]。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大全【第八篇】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现法(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中宏观的对策与方略,它是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它与教学方法是战略与战术之别。因为它所起的作用是规范、指导具体方法。而在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就需要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的支撑。
内容、生活内容、实践内容、时代内容的有机融合。课堂向课前、课后开放,学校向家庭、社会开放,以充分开放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听唱,能听唱,敢想做,能想做,鉴于此,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听唱想做”的兴趣,教会学生“听唱想做”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听唱想做”的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主线,使开放性教学成为“唱、想、做、评”教学新模式形成有力的助推器。
(二)创设支持创造的音乐环境策略。
乐格言,还可以出版一些音乐墙报或音乐板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评论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介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发表学生对社会音乐生活的种.种议论或评价。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策略。
组织各种音乐社团,如合唱团、乐团、钢琴组、作曲小组等,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欲望,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也很大。
(四)引导独立探究策略。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在音乐情境中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音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学习环境的互动,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实践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绝不暗示,而要千方百计去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
(五)评价体验策略。
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内容,一是对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精神品质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成功与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以多渠道地获取改进音乐教与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以提高音乐教与学的质量。
上一篇:别样的礼物初中(优质10篇)
下一篇:初中名篇欣赏(优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