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29篇】
影片通过个人命运反映历史变迁,展现了时代的冲突与人性的挣扎,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我的1919》观后感,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是年轻人表达自己观点和抗议不公的一次机会。对于这次事件,我只在历史书上看过,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五四”运动时期的电影——《我的1919》,才真正体会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决心和热情。
《我的1919》讲述的是发生在北京大学的一个二流学生小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学生,认识了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孩顾愫,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两人共同经历着各种磨难,最终也被五四运动所影响,他们放弃了由家庭、社会等方面对他们的期望,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探求自由、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热情。当时的青年学生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里掀起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青年学生们不仅要面对传统文化的压力,还要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但是他们仍然团结一致,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对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声。
当今社会,我们已经不再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面对那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也需要对社会负起责任,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小鹏一样,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坚定地奋斗一生,不断进取,不断前行。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
总之,《我的1919》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豪情和热情,以及他们为中国的未来和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发扬五四精神,积极面对挑战,不断进取,用青春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
其实比起这个题目,我更喜欢那个“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但是想想,《我的1919》,那是一个国家的时代,而不是个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那时的中国,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泱泱大国的尊严,几乎要被榨干的一滴不剩了。而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方,同样派遣了五人代表团前往巴黎。虽然知道此程必定困难重重,但是他们依然抱着“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山东”的目的,在巴黎努力着。
在电影里面,至今我仍深深震撼于两次和会上陈道明那精彩绝伦的表演!顾维钧在和会上的第一次亮相,俊朗劲挺,眉宇之间英气逼人,看着他耍弄那条狗一般的日人外交官,当众发言的顾维钧左手一扬,掌心摊开,指缝一松,一块怀表吊着链子垂下来,"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左手拿着表向四面展示)。"(这表实际是他捡到,这里借题发挥,顾的机智展露无遗~),会场开始交头接耳,顾维钧彬彬有礼的样子,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发言,"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说到这脸上还是笑)。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面孔严峻起来,语调升高),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一个高潮)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第二个高潮,语气加重,一波比一波高)!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为这个"盗……窃"之间的停顿叫好!)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语气凌厉到了极点,说话同时提起右手叉开五指朝上前方虚空处猛地一插,旋即猛一侧头,满脸的正义凛然和潜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为一道凌厉的剑光,闪电般射向那无能可怜的日人!)
在主人公的光彩下,影片还安排了一条“暗线”——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就像一个黑暗中的旅人,他总是挣扎与黎明的最底层。当主人公的一步步走向绝望之时,肖克俭以生命为代价,爆发出异样光辉,自焚于凡尔赛广场。火海中那个异常倔强的身影仿佛那位蹈海自尽的陈天华,原来中国毕竟没有失去力量,尽管需要生命的沉痛来点燃。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签字那天,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而这时,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合约本子前,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合约,大跨步地走出了会场。
1919年6月28日,中国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中国,真的愤怒了。
《我的1919》观后感 篇3
电影开始,屏幕上现出大大的“我的1919”,我想这个“我”是指谁。就电影本身而言,它可能是在刻画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个杰出的外交家—顾维钧。但这个“我”又何尝不可为中国或世界。我们故且说“中国的.1919”吧。
本来就是帝国主义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的激烈斗争,本来就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本来就是中国许多血肉之躯参与的战争,本来就是中国代表在国际法庭上据理力争起效(注:不清楚作者是什么意思)。但是,句“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山东或许还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就只能在列强的铁蹄下挣扎了。在个弱国里有几个精明爱国的有识之士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那么多的爱国青年只有用鲜血来激起什么或证明什么。最后,中国第次拒绝在国际性和约上签字。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凭着腔热血,他顶住压力,据理力争。终于,中国人第次对列强说“不”,但终究,中国的外交还是失败了,因为——弱国无外交! 一个泱泱大国,引领世界潮流上千年,竞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究其根源就在于民族精神的缺失。
中国是有脊梁的,只不过太少了,少到使他们无法撑起中国这座大厦。我们可以设想,倘若巴黎和会上没有顾维钧,结果会如何呢? 为了中国这座大厦屹立不倒,我们要做中国的脊梁。
《我的1919》观后感 篇4
白驹过隙,倏忽而已。距离1919已有百年了。1919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水岭,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无产阶级终于以独立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中国的运动终于从精英走向人民。关于中国的近代史我总是忘不了一句话“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我的1919》更像是舞台剧,一幕一幕展现给观众。没有过多那个年代的介绍,把一个一个事件拍出来,人物的悲欢离合,国家的弱肉强食。弱国无外交,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如今,整整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无视中国的'存在。虽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始终在前进的路上。
本片以顾维钧的视角展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这段历史,从故事性上来说显得比较单薄,所以导演黄健中为了使影片更加丰富饱满又增添了肖克俭和其妻梅的角色。顾维钧在和会上拒绝签字之前,让肖克俭以自焚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在和会上不公正待遇的抗争,即便自焚事件是虚构的,也依旧震撼人心。
片中顾维钧曾说“是民众是整个国家将你推到一个历史的坐标”。深入的去学习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后,越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外交代表所面对的压力与学生所无法想象的复杂情况。比起肖克俭高喊口号自焚抗议,顾维钧默默的承受与贡献却更勇敢。一个外交家最重要不是巧舌如簧而是一颗坚定赤诚的心。
《我的1919》观后感 篇5
压抑了近80年之久的耻辱与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爆发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强说“不”!
在巴黎和会这个分赃的会议上,各国列强只为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无视中国人民的呼声,更无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仇恨,赫然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这是列强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轻视与侮辱。
是的,弱国无外交,弱国谈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绝不能是弱国!中华民族有着无与伦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发展,奋起直追。一个优秀的中国外交官的一声“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不屈!
看着列强的士兵举起屠刀,看着千万中国英魂埋骨异乡,看着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与利益,看着日本的嚣张气焰,看着全国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中国人民的愤怒被点燃了,被引爆了!
确实,看着国内外的人民为中国获得应有的权力而英勇牺牲,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我们的愤怒,还能压抑吗?不,我们不能了,但我们别无他法,只有努力发展自己,增强国家的实力,尽快地从一个被欺的“弱国”这顶沉重的帽子下,挣脱出来。
历史的车轮可以验证,中国的人民可以验证,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验证,在今日,中国不是弱国!
《我的1919》观后感 篇6
乱世出英雄,弱国无外交。时穷节乃现,板荡识忠臣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跟在原始部落中的比划没有什么区别,我孔武有力,你打不过我,你就要听我的,所谓的道义,只不过是为这些行为披上一件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衣罢了。再绵里藏针的外交话术也好,再铿锵有力的游行呼号也好,都不如那一身实实在在的腱子肉。但那却是我们在那个年代下,最缺乏也最渴望的`一些东西,是映照于顾维钧决然走出巴黎会场和会时眼里的光的决然眼神中,燃烧在是肖克俭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的熊熊烈焰里。
生活在如今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在那个年代觉醒的先烈们用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甚至是他们的生命,给他们的后人们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恩那些前辈们给了我们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但是更应该清醒,并不是“乱世出英雄,弱国无外交”的法则不在了,而是有人站在我们前面仍在负重前行,他们在国家的战车的后面用力的推动着,沉默着,燃烧着,威慑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推着它往前走,这才有了我们这些在车上的人看到的太平景象,万里风光。
而现在,到我们这一代了。我们被时代洪流裹下了车,不知不觉间已经站到了该站的位置,国家接下来该往哪里走,它的速度又如何,当我们把自己手里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的时候它的成绩又是怎样的,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但是,我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他的未来是可期的,我也对我的同龄人们抱有绝对的信心,他们是充满热情的,活力无限的,他们一定可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就让历史来证明这一切吧。
《我的1919》观后感 篇7
1919年,是残酷战争结束的一年。电影《我的1919》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会上处处遭到歧视和威胁,巴黎和会最终拒绝我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特权。
剧中顾维钧是位外交官,身份特殊。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在外交的斗争中表现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坚持正义不失风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维钧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他以欲擒故纵,引蛇出洞的`方法来应对日本代表,不禁令人扬眉吐气,也令人称快。那一天,他是整个巴黎谈论的焦点,也是那一天开始,他被誉之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能言善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用正义之举得以让中国在外国人面前昂首挺胸。
看完《我的1919》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有骨气,要团结,要有民族的责任感,要学习顾维钧在面对国家危机时刻,为国家争取公平,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事迹也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遇事要沉着冷静、思考周密,莫慌。要多角度分析揣摩,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顾维钧,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这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牢牢记住“弱国无外交”这五个字。须知居安思危,须知未雨绸缪。
一部电影,一点感悟,一份收获,感恩能有这次学习顾维钧精神的机会。
《我的1919》观后感 篇8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找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夺取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我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得到这样一个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事实!中国是个一个拥有四万铁血儿女的国家。他们饱受了很多的虐待。他们是在怎样的忍受这样的羞辱。但顾维钧和先进的青年们再次让我们沸腾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去赞扬他们,他们是铁铮铮的好男儿。
看完了这部片子后,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我的1919》观后感 篇9
偶然在“学习强国”的平台上,看到视频学习里有看电影。那天饶有兴趣地打开,看到陈道明梳着油亮的背头,穿着笔挺的黑色制服,很绅士的样子。旁边赫然写着“我的1919”,就这了。偶像的力量真是无穷大,人们常常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一首歌或者一部电视剧。就像此刻的我,因为欣赏陈道明,所以选择了《我的1919》
《我的1919》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集会,商讨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袁世凯政府,从清政府以来,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国际社会也并没把中国放在眼里。原定的5个代表席位,最终只给了两个,5个代表只好轮流参会。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应该在和会上争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列强们无视中国的利益,经本应从德国手中归还的山东半岛的主权,直接转送给日本。代表团的提案,最终被否决。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最后黯然离开。
电影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就是代表团中驻美公使顾维钧在和会上慷慨陈词,机智辩论的情节。在入会场时,日本代表把怀表掉在地上,被顾维钧意外拾起。在发言时他拿出怀表,被日本代表诬为偷盗。顾维钧顺水推舟,借题发挥。他说:“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请问日本这个行为,算不算无耻呢?!”然后他又强调了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孔子孟子皆诞生于此,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稣。在日本代表叫嚣中国在战争中未出一兵一卒时,顾维钧出示大量华工照片,有力地驳斥了日本的言论。顾维钧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然而却不能扭转最终的结果。
看了《我的1919 》我很想了解这个民国的外交才子,后来百度了他的生平。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不仅人长得帅,还才高八斗!
他一生有四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张润娥,是父母包办的,因此有名无实。第二位夫人是时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月,几年后病逝,第三任妻子黄蕙兰,最后离婚。第四任妻子严幼韵陪他走到生命尽头,享年98岁。
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之所以说他半个,是因为他没有外交决策权。即使是半个,也是非常高的赞誉了。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0
感慨激昂地看完了电影《我的1919》,我的内心既悲痛又振奋。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调的巴黎和会逐渐拉开了帷幕。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出了以陆征祥为首的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
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被恶意削减、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威胁。中国代表团砥砺坚持、为国拼搏。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顾维钧。面对克列孟梭这只外交大老虎,他坚持原则、有一说一;面对日本代表牧野男爵,他慷慨激昂、义正言辞;面对国际压力,他心系祖国、毫不畏惧。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卓越的智慧以及深厚的爱国热情。
当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国人民顿时陷入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中。五月四日,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奋起反对,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他们将爱国主义热潮推向了高潮。
不仅仅是国内,还有远在法国巴黎的中国青年肖克简等人,他们带领爱国留学生和工人集会示威,反抗着巴黎和会中的不平等。
顾维钧等人面对如此不公平的环境,他们只能强忍屈辱,想着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进行外交斡旋。但是凶悍的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一切要求,修改不允、保留不允、声明又不允。中国代表团愤怒却无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的悲痛。
面对列强的不断打击,肖克简等中国青年毫不畏惧,他们积极反抗、甘愿为国牺牲。我想,支撑着他们一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就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终,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签字时说到:“我是个软弱的人,我没有勇气去拒绝签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去签字。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收?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我想这和我们心中那为国捐躯、奋发图强、精诚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1
1919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中意义重大的年。这一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一年,辛亥革命的失败鞭策着新时代的青年们更加努力地探索新的出路;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震撼了国人的心灵,也推进了历史进程。
电影《我的1919》正是讲述了身处这场历史洪流的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191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转折点,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包含了那个时代残酷的现实和中国近代史无尽的沧桑。
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部电影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人民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揭露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残酷的真理。
弱国无外交这触目惊心的五个大字始终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实,是多么残酷的真相。二十世纪的中国饱受欺凌,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了一堆,列强在我国领土上作威作福,让人人都为之痛心不已。我华夏泱泱大国,拥有五千之久的历史文化,在当时却只能任打任挨。
因此,顾维钧代表的新时代青年们却不甘欺凌,以己微博之力为国为民抗争到底的勇举又是多么叫人感动!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观看了《我的1919》这一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热泪盈眶。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战后顾维钧等人代表中国去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
虽然我国作为战胜国去参加会议,但是我国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利的条约,甚至连山东都不能收回。在一次就归还山东问题的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男爵在会议中说“我不知道他们还有勇气到这个讲台上来讲话”。面对日本的鄙视,顾维钧在会议上说出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一句话来反驳日本代表的`观点。在会议上,美国代表对顾维钧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当天,巴黎的报纸上都在报道这次会议上顾维钧的发言。
尽管我国代表在会上如此坚定的发言,努力争取山东回归,但是面对国际压力,中国政府还是选择放弃山东,这无疑是对中国历史上的一道抹黑。顾维钧并不支持这个观点,每一个代表都不支持这个观点,他们都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在代表会议上,他们面带不甘地说出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中国人。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掉下眼泪。谁能知道他们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肖克俭在法国组织了一场集会,口号是“还我山东”。美国总统威尔逊看见了在窗前说“从没见过法国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当时几乎在法国,所有的华侨、留学生、工人都参加了这次集会,都被激发了爱国的热情。他们甚至拦下了顾维钧的车辆,殴打顾维钧,来阻止在和约上签字。在影片的最后,各国代表都在决议书上签字,等到顾维钧签字时,他慢慢地走上签字台,他对所有人抛下一句话“请你们记住,中国人绝不会忘记这一天”,愤然离去。是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西方力强说“不”。
1919年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一年,我们要刻苦学习,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3
《新民主主义论》实现了对1919的征服,而《我的1919》又得以实现了对1919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双重征服。
据说曾经被抛弃的风采出众的“个人”顾维钧以陈道明的形象归来了;而同时归来的,还有“耶路撒冷属于西方”的认识,以及与“西方”分享对第三世界的权力的认识。绝望的朝鲜革命者进不了会场,见不到大会主席克列孟梭,只好到处安放炸弹;而自信的中国资产者,却已经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喊出“不“,并且经常重复这个”不“了;不只是”不“,甚至是”否决权“!所有历史上的中国革命者们,请在各地的“华工陵园”里面安息吧!你们没有办法用你们选择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没有关系,陈道明、顾维钧们会完成你们的遗嘱的'!
在这些假造死亡革命者的遗嘱并“执行”这些遗嘱的精英们的新的意识形态神话中,看似是在对抗抽象“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用来反对抽象“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都一点点地露出了因派尔利泽姆的真面目;而这一切,都可以由这部新时期的“主旋律”大片,《我的1919》,加以见证。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4
《我的1919》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当年中国人民的无奈,‘风雨飘摇,树欲静而风不止’,百姓在动荡的`世界里无所适从。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给全中国带来了极大影响。顾维钧在和会上竭尽所能,沉着冷静“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句话在和会上赢得了热烈掌声。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
肖克俭为了祖国选择自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中国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做为新时代的共产青年,我们很难亲身感受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但我们要永远记住和传承先辈们牺牲小我,奉献自我,回报祖国的伟大精神。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5
4月30日,由历史与档案学院张元力同学和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林嘉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我的1919》电影分享交流会如期开展。
张元力同学为同学们解读了这部影片所反映事件的历史环境,之后又从细节层面展开分析电影的两条故事线,即谈判和学生运动,并将顾维钧和虚构人物肖克俭两位核心人物进行对比。最后张元力同学从三个角度表达了个人感受,分享接近尾声时他说道:“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我们,更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林嘉玉同学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参加巴黎和会期间的.经历,“民众和国家将顾维钧放在了中国历史的坐标位,一面是日本代表的得寸进尺,一面是英法美的威逼利诱,一面是极端爱国民众的围追堵截,一面又是国内政府的软弱妥协,列强环伺,中国羸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林嘉玉同学勉励大家,“应该努力学习,苦练本领,在将来接过建设祖国的重任,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6
我是一名大学生,近日我刚刚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让我很受启发,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们的追求和拼搏。下面,我将就此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表达的是这个电影所呈现的精神主题——中国青年的觉醒与自我实现。片中的主人公赵家诚和闫雪芹,都是勇敢地追寻自我梦想的青年,他们自主思考、勇于崇尚真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追求真理、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等等,这些充分地表现了新青年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在那个时代,充斥着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却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展现出了非凡的力量,这种人生观使我我很是敬佩。相对于他们,我感受到了我自身的不足与迷茫。当下的时代,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也应该像那些先辈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加强自我学习与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积极探求未来的理想,并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不断地前行。同时,我们也要始终牢记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识,发扬爱国主义,对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其次,我还要谈到电影所折射出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及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人才和思想家。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深刻地体验到那个时代的人民在追求真理和自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历程。从严复先生的震惊日本学者的著作《天演论》、到爱国者们构建社会正义的出版社、再到中国知识分子抵制中国战争、发起“五四运动”,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人们香港闰土,这些重大事件,都给了中国青年在思想、文化和社会进步上一个新的启示。在这里,我对那些愿意为中华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前辈提出崇高的敬意。正是由于那些前辈们的努力奋斗,让中国人迎来了新的时代。而这一点,不仅仅只是历史,也是当下和未来的重要内容。作为21世纪的中国学子,我们必需牢记历史,吸取其启迪,勇于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切勿忽略人民利益。同时,我们还应该要善于掌握时代脉搏,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中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1919》这部电影,除了传递一种精神意义外,它也给我们展示了影视制作的一种新的范式。导演对画面的拍摄、对史实的还原,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无不展现了国产电影越来越高水准的制作和戏剧表演技巧。这种具有中国元素的文艺表达,也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和强盛国造的自豪感。
总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展现中国青年精神的佳作,而且更是适合我们大学生观看的良好范例。从中我们能够学习到自主思考、科学评估、勇于创造的共性精神素质。相信只要我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以正面的姿态面对生活,不断于积极的自我追求时代的发展,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收获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7
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那时愤怒的火焰,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伐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落多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近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源源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回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回站起来。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肚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的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因为他心中装者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心得威胁。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起码的信仰。
画家之责在于尽显自然之美,歌者之责在于谱写生命之音,青年之责在于壮祖国之强大。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过,也许肖克俭的尸体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许他的尸骨正滋润着一株幼苗,也许正如这株幼苗一样,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带动着新的一代人。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8
中国代表团开赴了巴黎,肩负的使命,压力令人无法得知,时人也无法了解,他们在和会上的据理力争,在和会下的积极奔走,挽回的不是预期的主权完整,是国际上的震惊,但更多的也许是国人的唾骂和愤怒,可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软弱无能的北洋政府,是必然的结果——弱国无外交。
我想起邱吉尔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战胜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公平的旗号,谁不在为各自的利益打着算盘?当强国与弱国的利益相碰撞时,他们谁不在牺牲任由宰割的中国?连同情中国的也不例外。个人力量是微小的.,靠别人的同情支持更是不可取的。我们不怨恨那些出卖中国的外国首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衡量自己与他人得失时,我们又能说什么。
巴黎贵族女儿对顾的爱慕,是衬托顾的人格魅力吧,它更是在诉说中国人的骨气。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第次对列强说——不!
中国不会是永远落后的国家,今日的飞速发展,成就明日的发达。但中国人绝不称霸。
《我的1919》观后感 篇1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我知道,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得到这样一个令我们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大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中国,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国家,饱受了多少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他们是在怎样的忍受这样的羞辱!但顾维钧和先进的青年们再次让我们沸腾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去赞扬他们,他们是铁铮铮的好男儿!面对屈辱的历史让我感到了愤怒,顾维钧精彩的演讲使我感到激昂,那不屈的意志、铮铮的铁骨更使更拍案而起,心潮起伏!
我仍能记得影片开头那激昂而悲壮的音乐,那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威武的石狮子屹立在战火之中似乎象征着东方睡狮的觉醒!人们所痛恨的战争在1918年11月11日结束。
影片有一个镜头,克里蒙梭在比剑,那种张扬的狼子野心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他要瓜分德国,那也就注定了他必然要在中国问题上做出可想的结果,顾维钧特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终也没有换来整个民族想要的而结果。但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定,中国人的执着,中国人的勇气,中国人的铮铮不屈!
至今我仍深深震撼于两次和会上陈道明那精彩绝伦的表演!顾维钧在和会上的第一次亮相,俊朗劲挺,眉宇之间英气逼人,看着他耍弄那条狗一般的日人外交官,当众发言的顾维钧左手一扬,掌心摊开,指缝一松,一块怀表吊着链子垂下来,“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左手拿着表向四面展示)。”(这表实际是他捡到,这里借题发挥,顾的机智展露无遗~),会场开始交头接耳,顾维钧彬彬有礼的样子,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发言,“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说到这脸上还是笑)。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面孔严峻起来,语调升高),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一个高潮)?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第二个高潮,语气加重,一波比一波高)?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为这个“盗?窃”之间的停顿叫好!)?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语气凌厉到了极点,说话同时提起右手叉开五指朝上前方虚空处猛地一插,旋即猛一侧头,满脸的'正义凛然和潜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为一道凌厉的剑光,闪电般射向那无能可怜的日人!)
再说说最后一场戏。如果说第一次和会的亮相陈道明是一种阳刚劲健的融化力的话,最末的亮相那就是一种同样带着阳刚劲健的凄绝愤慨之美,顾维钧的“沉痛的低调”映照的是一个国家的凄绝无奈,或者说、他个人的沉默寓示着一个大国无声的愤怒和创痛。我看到陈道明凝着脸、咬着牙、红着眼,右手成拳抵在那份耻辱的和约上,提起来,顿了一顿,接着一个决断往和约封皮上一敲,最后无限沉痛化为一句淡定却有似千钧的话、向无耻的列强的宣言——“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旋即侧身朝会场外走去,甩也不甩主席团那帮鸟人,看也不看那些轰然围上来的各国记者,面无表情、眼神坚定、甩手大步,如同武侠片里的大侠,竟是带股气场般,记者堆不挨他的身破浪分波般散开去?我是一个山东人,当我看到他高亢的热情与激昂的斗志时,我感觉自己时被燃烧了一样,“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是多么一句经典而又坚决的表态!作为一个山东人,一想起自己的家乡曾经接受过怎样的血的洗礼,怎样的压迫摧残,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愤怒!一种久久也不能平息的怒火!有的时候我们太过于安于这太平世界,放任的让自己疯狂,舒适安逸的生活磨灭了我们的斗志,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要重新拾起那以不曾记起地往事?!那是一段心酸悲痛的历史,我们真的不想在去提起它,它会触痛我们的伤疤,我们的屈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虽然它是痛的,但我们的痛苦不能白白的遭受,我们的祖先替我们承受了这么多的屈辱,一步一步的挺过来,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
在今天,我们不能再被欺负,我们要重新回忆起那段屈辱的往事,用它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勿忘国耻!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气势,有中国人的勇气,有中国人的脊梁!山东,一个对我而言是多么深刻的词语啊,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她给了我生命,哺育我,教育我,勿忘国耻!
《我的1919》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战乱平息后的时代,1919承载了太多太多。中国人民还我河山拒签条约的请求,中国代表团唇枪舌战对决帝国主义的争辩,中国政府的妥协退让。我敢说在巴黎抗议的中国人都是勇敢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山东的爱,对中国的爱,对中国魂的诠释。书写了一张凄烈、壮美的历史画面。一句“他们欺骗了我们”道出了列强的真正嘴脸,好一群剪了辫子的中国人!
然而,巴黎和会——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来维持所谓的和平,帝国主义的棍棒破坏了中国人的讲演,一幕幕残不忍睹的厮杀,加在了中国人的头上,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人的神圣主权,但蹂碎不了中国的魂。
可中国人民的声讨,换来的只是军阀政府的一句“签字吧”。我不知道他们那些“公仆”们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能忍受?
1919中国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第一次说“不”,顶着政府的压力,顶着人民的压力,顶着中国的外交压力,顾维钧仍然没有退缩,挽回的是什么?留住的又是什么?
印象中还存留着那片烈火,那激昂的琴声。他是中国人民用血液点燃的,是中国人民用身躯支撑的!
是的,中国需要强大,更是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挑起这个重担,而且,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0
1919年,中国阴霾的天空突然红了半边。那是屈辱激怒了中国人民,激怒了一头东方雄狮。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的愤慨点燃了半边天空。熊熊烈火中,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先进的爱国青年肖克俭,以及千千万万个爱国学生、工人都愤怒了。
弱国无外交。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无法获得平等的待遇。顾维钧--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他站起来慷慨陈词,驳斥列强的傲慢无礼。然而时代的英雄却不能扭转时代,中国在付出几十万劳工的辛勤后,还是没能收获一点光荣,成了列强分割蛋糕的牺牲品。他们虚伪的嘴脸在和会上暴露无疑。他们企图将这已千疮百孔的东方古国再次撕得粉碎,而完全不顾那四千万中华儿女悲凉的抽泣声。这,是一个民族应该永远铭记的悲哀。
继而,中国开始反抗了。先是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站了出来,大声斥责西方列强的强盗行径,他大声的说道:“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紧接着,又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肖克俭,带领着一群爱国青年,勇敢的站在巴黎的街头,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潮,迎着列强的霸气,激昂的.演说着。在走投无路时,他毅然的决定用自己的死亡来警示中国人民,用一个中国的血淋淋的爱国热情震撼那些自恃强大的列强们。凡尔赛宫前的熊熊大火燃烧了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躯体,更燃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国内,学生在新生的共产党政权的带领下开始了反帝爱国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走上了街头。紧接着,无产阶级的工人们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穿越90多年的时空,我也愤怒了!影片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在我胸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否则,我将也是街头举着旗帜振臂高呼的爱国学生,甚至是一名肖克俭一样的爱国青年,也愿用血的牺牲来表明自己的愤怒,自己的爱国热情。
当顾维钧站在发言席上激动地说出“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谁能接受?”当他起身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尊毅然离开,中国在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勇敢地向列强说不,中国人昂起了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强音。一声深自肺腑的的呐喊爆破了整个天空。随后,黑暗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落下了帷幕,新的光明新的舞台展示在世人面前。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耻辱,然后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1
是由陈独秀所写的1篇文章,最早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本文主旨是反对旧的传统观念,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呼吁民主与自由。这篇文章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开端,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作者众口一词地提出学生是民主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有权利的追求,有表达的自由,有聚众的自由,有宣传的自由。这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主张。因为在那个年代,官方威势气焰腾腾,民主与自由的观念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陈独秀所主张的新思想、新文化,无疑是对官方观念的一次革命。
文章还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呼吁人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值得思考和表扬。中国社会当时充斥着各种地方保卫战,这些保卫战无外乎就是为了小我利益而打的。而陈独秀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了全社会要团结一致,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不可忽略的思想成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陈独秀的文章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大力批判了旧文化的种种弊端,但又没有提供新文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更没有提及如何在实践中推动新文化的发展。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思想必须是切实可行的。陈独秀提倡新思想,是好的,但如果不能将新思想付诸实践,将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除此之外,我认为陈独秀以求新的方式为基点,忽略了“古”的价值。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在新文化的推广中,坚持继承、传承与创新,避免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直接冲突,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
总之,我的1919观后感,不仅仅是对陈独秀的文章的评价,更是对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反思和探讨。陈独秀的文章不仅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意识到:民主与自由、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价值。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2
历史让愤怒又一次出现在了1919年的法国巴黎。只见一群外国贵族正在参加一个室外会议,主持人正在说“中国代表顾维钧先生因……”,一辆黑色的马车飞奔而来,车上做的正是这位具有绅士风度的中国人——顾维钧,中国赴巴黎和会的五个代表之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他赶赴巴黎和会,为了中国人的主权,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然而他感受到的却是落后挨打的悲哀,肩负着弱国子民的悲愤。
作为中国代表的他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呢?面对外国代表所提出的“中国在战争中未伤一兵一卒”,他从容不迫,拿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付出,一座座的坟墓,满载着中国人民沉痛的悲愤,满载着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这一切,使外国代表哑口无言。影片中顾维钧的发言“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不仅使当时的与会代表掌声如雷,也使今天的我们为之全场鼎沸。他的'言辞铿锵有力,包含有憋屈在心的个人愤恨,更是压抑已久的整个中华民族愤怒的爆发。顾维钧面对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泰然处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不为利诱所动的精神多么可贵啊!法国女士让娜在顾维钧被人民的呼吁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说“他和你们同样爱国”,听啊!这是出自一位外国友人的愤怒。
“是人民把你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坐标位上的”,对于影片中肖克俭等人的爱国行为,我们就不难理解,有谁能说肖克俭的自焚牺牲毫无价值呢?没有人能这么说。虽然他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在努力的唤醒着周围的人民,唤醒着人们的爱国意识。他有权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呼吁着、维护着自己祖国的主权。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弱国无外交”,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巴黎和会中唯独中国是在战胜国中没有得到任何战争赔偿的国家,也是在凡尔赛和约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愤怒的表现。
“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弱国无外交吗?弱国更需要用外交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巴黎和会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头萦绕。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我明白了许多。就让这沉痛的教训停留在历史的1919吧!历史已成历史,愤怒激励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也不敢忘记这惨痛的历史,回归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迎接挑战!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3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中国近代现代史》
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早在我读高一的时,历史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这一部片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观看的时间一再推后。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种战争片,整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1919年是个特殊的时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街弃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这是这部电影的内容。
当我看到顾维钧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时;当我看到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时;当我看到他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时,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我为他感到自豪,他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而当我看到肖克俭因为组织留学生抗议,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直至最后一书告爱妻,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我为他而心痛,为他而愤怒。他要用他的热血来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然而当时在他们背后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也许正是印证了那一句至理名言“弱国无外交”,当时的政府竟然会要求代表团在和会上签字,他们完全不顾及人民的想法。
巴黎和会是失败的,但我个人觉得,它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真因为这个巴黎和会,才有了五四运动,我们要感谢顾维钧,是他拒绝签字,因为这样,1919年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才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弱国无外交”,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现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了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4
今天天气还蛮不错的,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后,我的心情充满了愤怒,《我的1919》观后感。历史上的1919就是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转折点,而电影[我的1919]却是记录了1919年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总是看到了江山的满目创伤,多少的英雄长眠地下,多少失去家园和儿女的中国人在哭泣。我的心情很沉重,总觉得中国那个时候的因果关系是:清的闭门锁国和糜烂的王朝,腐败的官僚,造成的民不聊生。人们的无知和社会的现实,让中国的历史上重重的落下了耻辱的痕迹。
[我的1919]是外交官顾维钧的回忆录,里面记实了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肖克俭自焚的场面,我仿佛和大多数的人一般,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燃起的熊熊烈火,在不断的壮大,永不熄灭。列强们的逼迫,中国人却是不屈。我们仍然要昂首,我们要向前看。山东的割据,让我们看清楚了列强们的无耻,这也让他们在以后的历史中受到了惩罚。
我想到了弱国的悲哀,没有在国际上占据地位,所以我们的土地就要受到列强们的割据,却割给日本。这个恶心的民族,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我们的一系列的内斗,已经是创伤累累,已经没有办法和他们斗了。所以我们就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只有向上,别人才不会看不起你,只有向上,我们才不会带着耻辱。只有向上,我们才能够站在世界的顶峰。我们要迎头向上,冲破前面的阻隔,冲破黑暗的束缚。黎明,永远都是象征!我们不要背负着亡国的耻辱。我们更不能让那个充满了幻想的民族凌驾于我们的头上。我们应该努力。
我热爱中国,这个祖国是我们的家庭,我们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够团结一心。我想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子力量,虽然和螺丝钉一般,却也是力量。全国的各个人们都献出自己的力量呢。是否能够推动这个社会。推动地球,那是我的幻想。而创造完美的社会,这是我的梦想。
我们都应该向前进。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只能够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懦弱的表现。创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为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5
2019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中国的狼狈和无力。
中国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如果中国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中国。”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平等的话语权。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竟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
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对日本妥协。当时的中国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佩他,也无济于事。
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这样的黑锅扣在中国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因为有暴力和示威游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样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一开始的顾维钧大概和一开始的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肖克俭的冲动只会让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白费。
但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我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天真的执拗和团结有多珍贵。以死抗议是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一把火点燃的是中国人的反抗精神,是压迫到极点看不见希望终于决定奋力反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从精神上挺直了的中国的脊梁。一个人的呐喊没有用,两个人的呐喊没有用,四万万人的呐喊终究会量变产生质变,会在世界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最终迎来新生的希望。
勿忘历史,愿我们永葆爱国的赤子之心。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6
记得在一个电影院看过一部有关五。四运动的电影《我的1919》,电影中青年者们那些慷慨激昂的呐喊,至今仍震撼着我的心灵。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了,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是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了舞台。回望那个壮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的身影,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青少年。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乐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做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不惧艰难险阻。敢于拼搏,智比云天。我们虽然没有老一辈的'勇敢作为,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要先有“骨气”,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一向以有骨气著称于世,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和精神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以历史镜鉴!在社会的相机中为自己摄下一张有骨气的正面形象来,要做到物质面前不迷蒙,暂时落后不低头,困难再大不弯腰,经得住一切考验。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的接班人。
做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还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我记得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的生活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是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能力是用来做事的。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这句话时常给我很大的学习动力。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没有坚强的信念很容易误入歧途。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当代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每当我对选定的事情,特别是学习上的事情有所怀疑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会出现居里夫人的名言。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坎坷,但是,焉知我辈非鲲鹏。我们缺少的正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那种自信力!心里的窗户,一捅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去做某种事的,而且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到达。
做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要有爱心,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把抗震救灾的激情提炼出来,或许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那么,我们的力量就会重于泰山,灾难也会被我们吓跑。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出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让我们为自己的青春打点好行程,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一次生命中最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的那颗闪亮的星星。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7
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资本主义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纷纷确立,资产阶级为摆脱自身经济危机,不断地开拓殖民地。到19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大部分近邻地区和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他们将魔掌伸向了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蒙受了奇耻大辱。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帝国主义通过军事侵略和外交讹诈,强迫中国签订了7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协定。
然而在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中,最令人愤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竟丝毫不顾及中国的尊严和权利,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的领土割让给领略日本。
中国人民争取过,赴法谈判代表团努力过,可最终中国山东的割让写在了协定上,众多的帝国主义代表也在协定上签了字,但是,衰落的中国不表明她精神的衰退!中国,仍然有着热血的青年,有着反抗的青年。最后的会议上,我们听到的是中国代表的这样一段话: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了日本人!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是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但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的精神仍然在焕发她的气息。
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今天我们中国在中国人的不断奋斗中不断走向富强。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往昔那任由帝国主义宰割的中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国,是苏醒的雄狮,是跃跃欲飞的蛟龙。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们应铭记历史,同时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富强的国家。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8
压抑了近80年之久的耻辱与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爆发了,中国人民第次向世界列强说“不”!
在巴黎和会这个分赃的会议上,各国列强只为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无视中国人民的呼声,更无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仇恨,赫然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这是列强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轻视与侮辱。
是的,弱国无外交,弱国谈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占世界四分之人口的中国绝不能是弱国!中华民族有着无与伦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发展,奋起直追。个优秀的中国外交官的声“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不屈!
看着列强的士兵举起屠刀,看着千万中国英魂埋骨异乡,看着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与利益,看着日本的嚣张气焰,看着全国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中国人民的愤怒被点燃了,被引爆了!
确实,看着国内外的人民为中国获得应有的权力而英勇牺牲,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我们的`愤怒,还能压抑吗?不,我们不能了,但我们别无他法,只有努力发展自己,增强国家的实力,尽快地从个被欺的“弱国”这顶沉重的帽子下,挣脱出来。
历史的车轮可以验证,中国的人民可以验证,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验证,在今日,中国不是弱国!
《我的1919》观后感 篇29
《我的1919》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作为当时中国政府外交全权代表的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及爱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失败外交的经过,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相对于从教科书的简单叙述中获取的知识,影片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对待历史人物的视角。
影片中外交官顾维钧和肖克俭的对照更加强烈的`突出了影片主题。他们告诉我们爱国有很多种,爱国的人也有很多种,我至今仍然不能说清顾维钧和肖克俭的爱国方式究竟孰优孰劣,但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那份爱国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乐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和浪漫的色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不惧艰难险阻,敢于拼搏,智比云天。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的那颗最闪亮的星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