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热选6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影片通过真实故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与责任,感人至深,引人思考教育的意义与未来。是否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1

《中国老师来了》是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的五位初中精英老师给英国一所中学的孩子上一个月课,然后和英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孩子成绩比较的故事。这种文化的碰撞题材的话题往往一出现就能抓住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是发达国家主动尝试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呢?

有人认为英国的学生太懒散,需要中国老师去“灭灭威风”;有人认为中国老师太严苛,扼杀了学生活泼的天性。看第一集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会,那就是中式教育选择了权威、纪律和残酷竞争,而英式教育选择了自由、宽松和全面发展。而事实上结合中国人多教育资源少的国情来看,是残酷竞争选择了中式教育,或许也带些政治因素,不利的外部环境需要我们更加高强度的学习。英国相对宽松的环境选择了英式教育,更小的班,可以使老师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模式的选择,不仅仅是非“中”即“英”那么简单的事,它牵扯到一个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间地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尊重老师,视频中的英国学生对中国老师的尊重显然是不够的。然而尊重是相互的,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不够的,公然训斥学生,不听学生的解释,众目睽睽之下让学生罚站等等。因此我们不该把矛头直接指向英国,应该自我反思。

不管是过程还是结局,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2

看了《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之后,对我触动很大。印象最深的就是英国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有那句:“

我本人很愤怒,也替这几个老师感到悲哀,他们用一颗“中国式教育”的态度,去教授一群根本没有尊师重道理念的学生,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尊师是根本的道德,重道更是延伸学问的基础,然而,英国学生几乎是没有这种概念的。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抑制了他们的个性!

我真的想告诉英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是枯燥的,是没有个性的,就好比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具备万有引力一样,这些是最基本的“道”,也是最神秘的“道”,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在探索自然之“道“,研究宇宙之”道,中国的“道”就告诉了所有学子,基础知识就好比钢筋混凝土,拥有了它们你才有资格去创造心中的“大楼”,你才有资格去展示个性发挥想象。

我更想告诉英国的家长,请告诉你们的下一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在中国,虽然“老师”并不会让“徒弟”继承衣钵,虽然这个词是将“师父”这个词砍了一刀之后的“残缺词”,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师父,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是为了让中国几千年来的成果也就是“道”至少完整的交给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将“道”更上一层,但是至少他们将“道”保鲜了下来,他们将这些几千年来的成果和现有的一切完整的传承给了下一代,他们希望能够遇到资质更好的学生继承了现有的基础后更加拓展上去。

然而在英国,一群面对知识连基本的敬畏心都没有,更是连学“道”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的“徒弟”,除了感叹一句“朽木不可雕”还能做什么?再退一步来讲,一声师父就能继承了衣钵,然而英国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件“衣”就是师父的体面,就是师父的社交关系和人脉;这个“钵”就是师父吃饭的手艺和本事。他们更不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怎样一种责任和情怀,然而在英国,一个给了你“钵”的人,却只是想让你尊敬的喊一声老师而已,却变成了一种奢望。他们或许没有高大上的“钵”能够给你,却至少能够教会你接钵的正确姿势,让你以后能有机会有能力继承到高大上的“钵”!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中国,从小耳濡目染的懂得了尊师重道,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成就了中国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都拥有足够的敬畏心和完全尊重的态度,这也就养成了我们了无条件接受知识的习惯。我们对于基本知识从来不会去“展示个性”和“创造想象”。因为我们知道,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学术理论根本不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所能学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基础知识,无条件的接受祖宗留下来的真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尽快的掌握古人留下来的真理,将古人穷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变成我们的起点。

还记得记录片中当中国老师要求英国学生要听父母话的时候,英国学生那段反驳吗?我也只能笑一笑。我想大声的告诉这帮愚蠢的英国学生,“听父母的话”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要求,它是一个主动的修养。你的父母确实有发生错误的时候,但是你是否能够做到一直正确?尤其是以后你的孩子对你的指令做出抗拒的时候,你该如何处理?当你对孩子的信服力降至最低的时候,你该如何让孩子遵循你正确的指令?强令还是使之屈服?你霸道的态度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就好比现在的你一样。请问一下英国学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听父母的话”,也就是能够听从你正确的建议和引导,你该如何去做?那么,中国文化就会给予你答案!至少从你这做起,严以律已以身作则替你的下一代做出一个榜样,提升你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古话说德父福三代,能否让“听父母话”这个能够为了福泽下一代而促使个人努力的提升自我的道德观念在你们英国变成根本思想,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以扼杀个性为由而不尊师、以抑制想象力为由而不重道、以追求独立自由为由而目无尊长。英国学生,你咋不上天呢!基础的知识不需要你们发挥想象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最可怕的是有了想象却没有实际的知识去实行,亲爱的英国小学生,你不觉得可怕吗?

而且,不尊师者无术不尊亲者无德,英国学生,你自己说,你是不是懒是不是怕学习苦,然后用高大上的理由来拒绝老师?你们这么顽劣不重视知识,或许以后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人生的意义呢?你们的文化传承呢?难道就守着这些浅薄的思想去寻求真理吗?难道几十年之后,还想让中国人像几千年一样喊你们一声“蛮夷”吗?

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我有很多话想说,唯一让我庆幸的就是幸好我生在了中国,幸好中国的老师并没有辜负了“老师”这个高尚的职业。

英国学生,你好自为之吧。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3

此节目已播出很长时间,之前一直没机会看最近终于有些观看感触颇深,本节目是由BBC制作的关于中式教育和英国教育效果的对比,英国邀请5名在中式教育中有很大成就的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优秀中学任教四周,然后与本中学的相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测试比较高低。

由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的校服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校服被英国学生戏称降落伞(其实他不知道他身上穿的校服已是好的),很显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学生的观念,中国教育注重的是服从权威,这里的.权威便是老师、纪律、校长、领导等,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对老师绝对服从,就像其中的一位教师所认为的中国的学生是最听话的(可能是因为他教授的中国学生好的原因吧);而英国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从学生的能力入手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思索,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和权威,他们在课堂上实际是把老师看做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从第一周开始就因为巨大的差异引发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纪律问题,中国老师们不得不在每堂课用很大的心思去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心听讲,可一向自由惯了的英国学生显然不会那么听话,因此在影片中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画面,以致英国中学方面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中国教师维持纪律,效果也不太理想;第二就是授课方式的区别,中国教师主要运用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并且课下还要安排一些练习进行巩固,可很多英国学生并不能适应,有的只能坚持一会就失去兴趣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干扰其他学生,甚至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反抗教师,连英国中学校长听了一会课后也感觉很煎熬,其实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只是受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生无从发泄而已,最后便是学校的时间安排,英国中学的学生一般下午很早就会放学回家自由支配时间了,而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上两节自习课,早上也要早起,总的来说中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差不多是英国学生在校时间的两倍。

虽然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显示中式教育在最后的测试中取得了胜利,可总感觉这样的教育下的学生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许也正像英国中学校长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的童年很不快乐,总之由于中国和英国文化的教育体制的巨大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同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开始着手改变,中国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呢,不过对于其中出现的中国教师在国内授课时用英语授课的场景让我很欣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国际竞争中不会因语言而落后,只是这样的场面只能出现在大城市的先进学校,对于广大的乡镇农村学校何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很是期待也会不断努力去实现它。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4

在课上,我们观看了BBC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首先,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当英国的学生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之后,是否会有提高,中国式的教育对于传统的欧洲教育是否有借鉴意义,以最后的成绩为结果进行验证,我认为结果必然是中国教育获胜,但这仅仅只是从成绩上来说,我认为这部纪录片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我们一直都在说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在考试这方面会输给英国的教育,但对于一个九年级(初三)的经过了八年英式教育的学生,中国式的教育是否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呢?在教学的第一个星期就出现了问题,文化差异开始显现出来。中国老师说家长永远是对的,然而英国学生立即反驳说,如果家长是种族主义者呢?如果家长有性别歧视呢?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中国学生或者可以说中国人对权威的一种尊敬甚至是膜拜。中国人对于权威的言论总持有相信的态度,认为“专家”的话就是真理,缺少了对事物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错误的言论不会被纠正,会一直错下去。而英国的学生则对一切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向老师提问甚至是质疑,总试图打破既有的认识,我认为两者皆有优劣。

另外,对于周一升旗的认识,英国的学生也有不一样的思考,我们从小便接受着爱国教育,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这样很浓重的“国家意识”,或者说我认为他们更“自私”,就连上课也在抱怨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教授他们如何找工作之类的话题,也许这就是资本主义下衍生出的教育思想。他们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更自由,但同时也更脆弱。当然,也有些学生对于中国式的教育感到适应,他们更喜欢事无巨细的教学,但不可否认,大多数的学生并不适应中国的教育,他们不喜欢中国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调,无聊,他们在课上说话,在考试时拍桌子唱歌,在上课时烧水泡茶喝,当老师要求他们面壁思过,他们反倒觉得新鲜、好玩,没有丝毫的尴尬。老师在前面讲课,没有人听,像是在讲给自己。学生们开始逃课,他们吐槽、抱怨中式教育,无时无刻不在竞争,不停地重复、抄写。

结果很明显,中国的教育使得学生的平均分变得更高,不过我觉得中国教育的弊端也很明显,尤其是在一个不同环境的教学中,中式教育的刻板、束缚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出来,并且对学生的心理有着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所以,虽然这场中英之间的教育的较量,以中国的“碾压式”的胜利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呢?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5

今天是XX年的最后一天,今天感悟最深的是看了三集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纪录片是XX年播的吧,当时也挺火的,但是我这个人好像就是有这个毛病,越是比较火的电视剧电影记录片了越是不去关注,等到大家都不再去谈论的时候才一个人静

静打开它慢慢欣赏,是属于慢热吗?

也庆幸看了这部纪录片,感慨为什么现在才看?应该早些看的啊,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看了第一集就爱上了,停不下来,一口气给三集看完了,拍的太少太短了啊,应该再多拍一些啊。建议没看过的都应该看看,温习一下最传统的中式教育,实际上我觉得这五位老师已经是很仁慈的了。

里面的老师我都很喜欢,尤其是戴眼镜的那个短头发的女老师,叫李爱云,好有气质,一看就是那种很能掌控课堂的老师,虽然温柔却很有力量,笑起来特别和蔼,特别好看,如果我是她的学生,一定会好好听课的,一点不敢捣乱。然后那个叫“杨军”的女老师,特别可爱,她一直在说自己来自农村,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很不容易,我猜她这一路走来真的是付出很多很多,可以感受到她的拼搏,可以感受到她的力量,可以感受到她对眼前一切的珍惜。尤其是在老师们都陷入困境,聚到一块儿开会的时候,她说我们不为个人,为中式教育,为中国,为民族,感觉她的大局意识很强,懂得团结周围的人,集体意识感很强,这一点非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还有就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通过自身的经历给家长们推心置腹的演讲,真的是很有力量,镜头中也有家长说,那个女老师的演讲真的很打动人。再有就是那个男老师邹海连,最令我吃惊的是这个邹老师在国内给中国学生上数学课竟然是全英教学,这个真的是,太让我吃惊了。他说这样会让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可以有更好的发挥。

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三个老师应该是镜头给的最多的老师,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这三位老师是我学习的对象,首先英语口语方面,没得说,好得很,我这个英语老师都自愧不如,20xx我就好好练习口语吧。接下来是这三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讲台前一站,那种感觉,就不是一名普通老师,名师就是有名师的范儿。真的是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功。

20xx年,加油,远离手机,多读书,多研究一些教育专著,多反思,多记录,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可以朝着名师的方向也迈进一点点。加油!

以上是关于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反思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实用合集 篇6

《中国老师来了》是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中国的五位初中精英老师给英国一所中学的孩子上一个月课,然后和英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孩子成绩比较的故事。

在教育心理学课上,我们观看了这部纪录片,首先,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当英国的学生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之后,是否会有提高,中国式的教育对于传统的欧洲教育是否有借鉴意义,以最后的成绩为结果进行验证,我认为结果必然是中国教育获胜,但这仅仅只是从成绩上来说,我认为这部纪录片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对比两国教育,中国式的“守规矩”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让学生有质疑、批判的精神,但同时,严格的基础教育也让学生们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英国式的“因材施教”给了学生非常大的自由空间,不同资质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小班授课,学生跟老师平等交流,但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学生在国际测试里处于较差水平。英国学生不能够像中国学生一样安静地坐在课堂上听课,完整地记录下老师要求的每一个重点,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甚至,他们还会掀起一场场辩论,反抗中国老师的管理。这些孩子的表现,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们。他们也会在老师滔滔不绝时跑神、交头接耳,也会在每一个自习课上无所事事、浪费时间。片中老师们的做法就像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我。

1.兴趣为引,方法为匙,努力为力

现如今的中式教育已经向生本课堂迈进,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交流、合作互助,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到底有多少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又给予了学生多少方法,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只有引起了兴趣,搭配上合适的方法,再添以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够助力学生攀上知识的高峰。

2.做中学,失败是成功之母

片中,英国老师提到:即使告诉学生怎么做,他们仍然会做错。科学就是犯错、纠正,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也经常抱怨,讲了多少遍的东西,学生还是一写就错,那么倒不如让学生自主试错。

3.兼顾自学与教学

英国学生Josh说,他没有办法一边集中精力听课,一边完整地记下老师说的每一个知识点。这也让我反思,到底是记住知识重要,还是复习时有章可循重要。

4.学生+老师=课堂

在中国,只要你是一名老师,自然会受到尊重,鲜有学生胆敢挑战老师的权威。而在西方国家,学生可以随时质疑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们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有没有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呢?我认为,课堂不只是老师的事,而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

纪录片的最后,博航特中学的校长说:”中式教育的确在考试方面做得更好,可我们真的希望孩子一天学十几个小时吗?那对我来说听起来不像童年,更像是牢笼。”的确,当受教育没有了乐趣与成就感,单纯地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战争,那么只会造就老师在呐喊,学生在呐喊,他们却无法听见彼此的悲哀。

61 4005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