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盛宴》读后感【汇编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书中通过元素的奇妙故事,揭示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令人思考自然界的奥秘与人类的探索精神。难道这不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元素的盛宴》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

生命体非常复杂,拥有蝴蝶效应式的混沌性,如果随便挑一种元素注入你的血液、肝脏或胰腺,那基本上只有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就算你的大脑或神智不受影响,你也不知道身体里出了什么事儿。人类最高级的能力——我们的逻辑、智慧和判断力——十分容易陷入骗局,比如碘这样的元素就很危险。

也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因为碘的化学构造就很有欺骗性。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一般会越来越重;19世纪60年代,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宣布原子量的增长确定了周期表的周期性,所以周期表里有一条普遍规律,同一行中的元素原子量通常是逐渐增长的。问题在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不能有例外,但门捷列夫心里非常清楚,周期表的右下角就有一个刺儿头例外。每种元素都应该和相似的元素排成一列,所以52号元素碲必然在53号元素碘的左边;可是碲比碘重,不管门捷列夫怎么迁怒其他化学家,说他们的测重设备有问题,碲就是比碘重。谁都不能改变事实。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2

《元素的盛宴》是一本科普书,记录了十八世纪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关于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发现者的故事。

翻开书页前,我的好奇心被它的书名点燃——这些司空见惯的元素中蕴含着什么故事?那些发现者的身上闪耀着多少光辉?随着我的阅读,答案水落石出——

这些故事中,有科学史上永远的里程碑——拉瓦锡与天平“并肩作战”,通过测量,彻底将盛极一时的“燃素说”送进了科学的垃圾堆,使人们开始朝着燃烧的真相迈进了一大步。

一个个发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人类也将利用它们照亮的道路迈向探索的新旅程。一块块里程碑,标示出我们的脚步。

成功当然需要汗水的浸润。二年光阴,居里夫人提炼着成吨的矿渣,然而她的结晶,仅仅是克看似微不足道的镭。如此大的投入与如此小的产出似乎不成比例。然而,居里夫人就像勤劳的劳动者,那美丽的淡蓝色光辉,也正像她的成功一般闪耀。经历无数次拼搏,无数次重振旗鼓,她终于开拓了自己,也是化学的一片崭新天地。

发现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储量和总结作为后盾。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对元素的总结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同时利用元素的规律,成功“预言”了几种新元素,而且它们的性质恰恰与事实相差无几。是的,这些知识就像网络,有了网络的关联,知识处于其中,就会滴水不漏。

这些就是《元素的盛宴》读后感通用模板的15篇范文了,可供有需要的朋友来参考。总之,读后感是一种对阅读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3

每一次拓宽阅读领域,都可以改观自己的认知能力。我平常的阅读偏好总是在历史、社科和心理学的范围里,这次《元素的盛宴》的阅读体验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方面是好久没更新科普知识了,二是科普知识借用了历史、政治、人性八卦这样很合我口味的载体。如果教科书都这么写,人口素质更能高一大截了。数理化这三门课里,化学更符合我的世界观。数学和物理经常有模型、前提和理论。而化学的世界里,那帮元素们就是有自己的德性,除了第18列高贵气体不与别人反应,几乎所有元素都会寻求与其他原子结合,通过抛弃、分享或者获取电子来确保最外层的电子数稳定,否则永远都在躁动中。有些元素跟谁都可以,有些则比较挑剔,元素之间有许多隐藏的关系,竞争与对抗,来电与偶合,像极了这大千世界的我们。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4

《元素的盛宴:化学奇谈与日常生活》是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书中讲到:生命体非常复杂,拥有蝴蝶效应式的混沌性,如果随便挑一种元素注入你的血液、肝脏或胰腺,那基本上只有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就算你的大脑或神智不受影响,你也不知道身体里出了什么事儿。人类最高级的能力——我们的逻辑、智慧和判断力——十分容易陷入骗局,比如碘这样的元素就很危险。

也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因为碘的化学构造就很有欺骗性。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一般会越来越重;19世纪60年代,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宣布原子量的增长确定了周期表的周期性,所以周期表里有一条普遍规律,同一行中的元素原子量通常是逐渐增长的。问题在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不能有例外,但门捷列夫心里非常清楚,周期表的右下角就有一个刺儿头例外。每种元素都应该和相似的元素排成一列,所以52号元素碲必然在53号元素碘的左边;可是碲比碘重,不管门捷列夫怎么迁怒其他化学家,说他们的测重设备有问题,碲就是比碘重。谁都不能改变事实。

 今天看来,这样的颠倒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化学小花招,羞辱门捷列夫的笑话而已。今天的科学家知道,周期表中的92种自然元素里有四对是颠倒排列的——氩和钾,钴和镍,碘和碲,还有钍和镤——人工制出的超重元素也有几对是颠倒的。但是在门捷列夫之后一个世纪,人们却发现碘身上有一个更大、更阴险的例外,它就像是个玩三牌戏的骗子,一下子就卷入了一场黑手党斗殴。你看,今天印度仍有上十亿人坚信和平贤者圣雄甘地一定很讨厌碘。甘地很可能也讨厌铀和钚,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制造炸弹,不过根据甘地那些想沾光的现代门徒的说法,甘地内心深处十分憎恨53号元素。

不过,即使在甘地长征的几十年后,制盐在印度仍是一项自产自销的行业。西方人曾在印度推行过加碘盐,所以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它是殖民主义的象征。随着碘盐的健康收益日渐清晰和印度的现代化,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印度各州的政府陆续颁布了禁止销售无碘盐的法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异议。1998年,印度联邦政府强迫三个顽固不化的州禁止无碘盐,却遭到了反击。手工制盐者抗议加碘工序增加了成本,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甘地主义者强烈批评西方科技的入侵。一些怀疑论者甚至毫无依据地担心加碘盐会传播癌症、糖尿病和肺结核,奇怪的是,还有“坏脾气”。他们反对得十分激烈,仅仅两年后——联合国和印度的每位医生都看得目瞪口呆——首相收回了对无碘盐的禁令。从技术上说,无碘盐只在三个州合法,但联邦政府的举动被解释成事实上的默认。全国加碘盐的消费量骤降13%,先天性缺陷随之抬头。

幸运的是,这样的情况只持续到了2005年,一位新首相再次禁止了无碘盐。但这很难解决印度的缺碘问题,以甘地为名的不满仍使人们群情激愤。联合国希望对甘地的印象比较淡漠的孩子们能产生对碘的喜爱,所以他们鼓励孩子把自己家厨房里的盐偷偷拿到学校里去。然后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化学实验室里测试盐里面是否有碘。不过这个计划没有成功。虽然印度政府每年只要在每个人身上花1分钱就能生产出足够全体公民食用的加碘盐,但盐的运输费用很高,半个国家的人——5亿人——没办法方便地定期获取加碘盐。这会带来严重后果,不仅仅是先天性缺陷。缺乏微量元素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脖子上的甲状腺会长成丑陋的肿块。如果碘缺乏得不到改善,甲状腺会萎缩。甲状腺负责激素的产生和释放,脑激素也包括在内,所以没了甲状腺,身体就会出问题,人类的智力会快速衰退,甚至退化到智力延迟状态。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另一位杰出的和平主义者,他曾将碘的例子当成灵魂不朽论的反证。“思考所用的能量似乎有其化学根源,”他写道,“比如说,缺碘会把一个聪明人变成傻子,智力现象似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换句话说,碘让罗素意识到,理智、情感和记忆都取决于大脑的物质状况。他没发现有什么方法能将“灵魂”从身体里分离出来,于是他推断,人类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人类所有光荣与大部分烦恼的源头,都完全来自化学。归根结底,我们就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5

它是一本科普书,记录了十八世纪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关于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发现者的故事。它就是《元素的故事》。

翻开书页前,我的好奇心被它的书名点燃——这些司空见惯的元素中蕴含着什么故事?那些发现者的身上闪耀着多少光辉?随着我的阅读,答案水落石出——

这些故事中,有科学史上永远的里程碑——拉瓦锡与天平“并肩作战”,通过测量,彻底将盛极一时的“燃素说”送进了科学的垃圾堆,使人们开始朝着燃烧的真相迈进了一大步;伦琴从照相底片的不同中发现了X射线……一个个发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人类也将利用它们照亮的道路迈向探索的新旅程。一块块里程碑,标示出我们的脚步。

成功当然需要汗水的浸润。二年光阴,居里夫人提炼着成吨的矿渣,然而她的结晶,仅仅是克看似微不足道的镭。如此大的投入与如此小的产出似乎不成比例。然而,居里夫人就像勤劳的劳动者,那美丽的淡蓝色光辉,也正像她的成功一般闪耀。经历无数次拼搏,无数次重振旗鼓,她终于开拓了自己,也是化学的一片崭新天地。

发现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储量和总结作为后盾。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对元素的总结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同时利用元素的规律,成功“预言”了几种新元素,而且它们的性质恰恰与事实相差无几!是的,这些知识就像网络,一张可以无限编织下去的网络!有了网络的关联,知识处于其中,定会滴水不漏!它们是整体,井然有序的整体……

在书中,元素也充满人格。例如氩似隐士,“总是悄悄地跟着氮气走而不露锋芒。它的行动异常轻捷,叫人觉不出它的存在来。”一丝丝、一笔笔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个个元素就这样跃然纸上,它们的秘密也浮出了水面。

甚至连作者本人也有可敬的一面。他,尼查叶夫也是一位爱国作家,在积劳成疾之际,隐瞒了重病参加民兵抵抗德国法西斯,不幸壮烈牺牲于莫斯科前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写作和祖国独立。

这是一本生动的作品,它,有着人性的光辉。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6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由苏联作家尼查叶夫写的《元素的盛宴》。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好奇,非常想问:“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新元素的呢?是不是很轻松呢?”

几天后我看完了这本书,书中详细的记叙了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新元素的事件。首先写的是卡尔·杜勤的故事,他通过日积月累的实验,终于发现了火的性质:当火在氧气中烧得非常亮,但是当火在氮气在一起时就会慢慢熄灭。这就是他的燃素学。

接着又介绍了另一位化学家汉夫里·戴维。这是一位活泼的。他仅仅使用伏特柱的电流巧妙地分解许多化合物,经过成千上万的成功和不计其数的失败,最终发现了许多的新的元素,如,纳、钾、氢等。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根据戴维发现的所有元素,找到了周期律,并且发明了使用至今的元素周期表。

读了这本书,我渐渐地读出了化学家们的艰苦和困难,也仿佛看见了化学家们的艰辛的一面。我还读懂了我的问题的答案:“其实,发现新元素并不是非常简单的,这个过程是非常难非常辛苦的。他们无论碰到了怎样的挫折与数不胜数的困难,他们都会全力以赴的去找到破解的钥匙,都会知难而进的。而不是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放弃了。”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爱迪生说的那句话:“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7

元素周期表是一代代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不断地扩展中,一次次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这幅画卷远没有结束,这副画卷并不是完美的,也有缺陷,甚至可能存在颠覆,正如背后这些科学家的人格。我们看到的和实际接触的,可以大相径庭。

所有的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但没有谁是万能的灵药。对某一元素的崇拜,只会害了自己。为己所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研究理解之上,没有模棱(léng)两可的滤镜。世界上总会有蠢人相信万灵药。

人生非常宝贵,要学会去交流,去接触顶尖的高手,要去洞见适合自己的前景,并以大量证据夯实自己的发展。闭门倒腾不出什么,而人生经不起浪费。

无论哪种生命系统,它越复杂高级,就越容易出现没料到的新弱点。哪怕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感知,也去多想一想,可能是错觉,不要想当然。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8

原素的盛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妙。作品以一位少女的视角,描绘了一个 神秘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元素世界,神秘又引人入胜。故事中包含了遗忘、愤怒、温柔、 友谊、怜悯、爱与死亡。我喜欢主人公,因为她有自己固执的想法,这不但让我崇拜她, 也让我爱恨交加。而结尾,尽管结局在理论上是一种无奈,但这正是故事的一部分,一个结束的标志。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情节令人上瘾。语言的描述把元素世界塑造的非常逼真,元 素和故事线索衔接地非常自然。尽管素有些元素变成了“抽象性”和“神秘”,但故事线 索,角色和道德观都十分引人入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念头。

尽管我接受了故事中给予我们的警告和省思,比如在遗忘方面,过度沉溺于贪婪,把 瑕疵定位到他人身上,这些我们都应该仔细思考。同时,尽管有时候愤怒使人无法控制, 但它可以改变一切,而正是这种改变才能拯救我们的世界,故事让我深思不已。

本书给我的体会是极其深刻的,它把我们的世界拆解开来,让我更加敏锐地感受周围 的环境。通过本书,我更坚定了我对永恒正义、真实友谊等美好事物的深爱,也重新改变 了我对遗忘、愤怒、温柔、友谊、怜悯、爱与死亡的观点,使我看清了事物的本质,接受 接受生命与死亡的特殊意义。

当我完成本书,元素之谜也就随着它一起完成了。如同书中所写:这是一种魔法,让 我们感受到了元素的盛宴。通过文字的魔力,我深深被元素的盛宴吸引,这种感受太神奇了。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9

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美国华盛顿特区专业作家,曾任米德柏利环境报道研究员。2009 年,获美国科学作家协会埃弗特·克拉克/ 塞思·佩恩最佳青年科学作者奖。2010 年,获 科学作家协会年度新闻简讯奖。

山姆为美国《科学》杂志撰稿人。其作品多发表于《纽约时报》等著名刊物。

如果不是作者幼时淘气引发了对汞的兴趣,恐怕今天不会有人能了解化学元素的发现过程竟如此怪诞,也不会有人能知道周期表背后掩蔽了这么多风流往事,更不会知道人们使用元素的历史如此匪夷所思……这些被“教科书体”科学史忽略的历史八卦、奇闻怪谈,都可以从《元素的盛宴》中找到。

这是一本关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既严谨又妙趣横生的科普著作,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学史和人类史上鲜为人知的史料,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化学与人类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传奇。

你知道氮肥是德国人研究烈性炸弹时顺便发现的吗?

你知道水银在很长时间里是作为泻药使用、镭最初是被用来制作保健饮料的吗?

是否吃碘盐曾是甘地带领人民争取独立的重要议题之一······

门捷列夫是在打扑克时想出了元素周期表······

格拉泽看到啤酒气泡悟到了探测粒子的新方法……

这些闻所未闻的事件,都是山姆探险化学史的重要发现——它是化学与人类生活交互作用的一部趣味史,也是无数科学家探幽寻微的一部“野史”,又是一部真实版的“生活大爆炸”。本书一改人们对化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它将幽默之笔与详实考证完美融合,将史料搜集与科学精神精准组配,使本书成为了解化学、认识生活的最佳读物。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0

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从初中开始接触化学就没有及格过。但我一心想好好学数学,就报了理科,然后,成绩当然是不堪回首。

不过,近些日子读了这本《元素的盛宴》,倒是发觉化学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

首先,作者基恩并不是用枯燥无味的语言去说明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仔细品读下来,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一本惊险小说,还带有一些言情的味道。几乎全文作者都是用趣妙横生的方式来向读者展现化学知识,像讲到元素家谱的时候,基恩在题目上加了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定语“亲密双胞胎与黑羊”,读到此处,读者肯定会带着疑问找答案,到底什么代表了双胞胎,什么是黑羊呢?很有意思的题目,往往会一起读者的关注。

然后,基恩在此书中还讲了周期的不解之处。《毒药协会“哎哟喂”》这一章,简直就是妙语连珠!对元素很感兴趣的大卫,做实验时不小心把一种药剂溅到了脸上,结果让皮肤染成了橙色。还有一次,他试图用螺丝刀把容器里的纯钾捣紧……作者评价说:“这个主意真是糟糕透了。只有门外汉才会这么干。”看到后真是忍俊不禁!像《带上两个元素,早上打电话叫醒我》,读到这里,我就迫切地想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元素……

最后,全书最最精彩的莫过于第四部分的《元素与人性》。政治与元素中提及居里夫人的女儿,虽然她的死亡格外具有讽刺性,但仍旧不能抹灭她在化学研究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她是伟大的,令人瞻仰的科学家。

总之,我对此书非常感兴趣!也不再觉得化学是枯燥无味的了,还有点喜欢化学。此书最适合理科学生读一读,提到化学就不会觉得它是枯燥无味的!也能够在本书中找到更有有趣味的化学知识。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1

回想起来,当初喜欢化学,就源自那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得来也比较离奇,门捷列夫的一个梦。

毕业多年,因为工作原因,有过两次与元素接触的机会:一个是硅,一个是氦。现在想来,我能接触到这两个元素,源是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半导体产业。

在我眼里,那张表是一个微观世界里的众神归位,

这本《元素的盛宴》好读到让我出乎意料,没想到作者将化学科普融合了历史、政治、科学家们的人情世故……呈现给我们的确实是一场盛宴。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两位译者杨蓓和阳曦,译文生动有趣流畅,毫无涩感。有一晚读到入境,差点要熬夜。一个科普读物能做到这个水平,作者和译者的功力着实很强。

读完这本书,感觉可以列入本年度的十佳。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2

在古希腊人眼里,我们居住的世界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的。原子论的倡导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认为把物质一直分割下去,直到不能再继续分割为止,最后得到的就是世界最基础的基本组成单元,就是原子(atom,即不可分割的),原子加上它们之间的空隙就是元素的基本组成形式。

这种思想和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是类似,即世界万物是“金、木、水、火、土”五种“中国元素”组成的,不过中国没有产生“原子”的概念,而是以连续的“气”的概念来解释,如《庄子·天下篇》提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认为一尺长的棍子永远也分不完(实际上,如果这个操作可持续的话,只要两三月就到基本粒子层次了)。

现代科学诞生以来否定了“四元素”或“五行”理论,但把“元素”(“构成物质的基础”)的观念保留了下来。最初对元素性质进行研究和总结的都是化学家,这也是为什么它们习惯上被称为“化学元素”的原因。

1789年法国科学家、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元素”为用化学手段无法继续分解的基本物质。1805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复兴了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原子”概念,认为用元素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原子”,化学反应就是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化学反应所用的物量总是符合某种整数比关系。

道尔顿认为,元素仅包含一种原子(即为单质),不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从而明晰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到1869年,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这一年门捷列夫首次系统地总结出来了元素周期表。

但毕竟“原子”是看不见的,19世纪许多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都不肯承认“原子”是客观存在的,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和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还郑重其事地提出对原子理论的严重质疑。

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用原子理论解释了困扰科学界80年的布朗运动(花粉微粒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才从确认了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并计算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原子的质量大小。

而随后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成分,又解释和修正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化学反应就是各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交换电子的过程。亚原子结构的发现,从微观上统一了物理和化学。

也就是说,现代元素概念产生只有两百多年,我们比较全面认识原子的概念只有一百年的时间。对于如此“崭新”的科学观念,难怪我们碰到它们的时候,总是疑虑重重了。还好,《元素的盛宴》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元素和我们的历史以及日常生活的关系之密切超乎我们的想象。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3

这是一本给“元素”们量身定做的书。本书作者讲述了现在世界上的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如何合成的,发现元素的过程以及这些元素对于人类的贡献等等……书里把几乎所有元素的“身世”都讲到了,让你对各种元素都了如指掌。书的最后还有元素周期表。

读了这本书,本来深奥难解的化学元素世界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给我们以后更深地学习元素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本书给我的几个印象就是“实用”、“全面”、“生动”。

《元素的盛宴》读后感 篇14

在历史课上我曾学到过《元素的盛宴》。

从这一种元素中,我学到了历史、词源学、炼金术、神话、文学、毒物取证,还有心理学。而我搜集到的关于元素的故事绝不止这一个,尤其是当我进入大学以后,沉浸于科研之中时。

总的来说,门捷列夫的工作就像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做完了全部工作,但他们却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而且比其他人做得更为精美。他们洞见了自己研究方向的前景,并以大量证据夯实了自己的发现。

61 3949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