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热选(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热选(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一篇】
---和价格指数及通货膨胀的组成和实际算法,让我知道了每年的保八意味着什么,同样十二月份的cpi上涨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第三章主要介绍失业和就业;剩下的主要介绍消费、储蓄和投资以及货币、资本市场和价格。在本书的学习中着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相应财富的迅速增加,甚至感觉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2---心,如果阅读一下国际新闻,你很快就会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问题。大多数欧洲国家采取统一货币是一个好做法吗?中国应当固定对美元的汇率吗?美国为什么有巨额贸易赤字?穷国如何提高其生活水平?当世界各国领导人开会时,这些问题往往排在议事日程的显要地位。
4---些问题就进入了宏观经济学中的增长理论,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人均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决定了该经济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索洛增长模型,该模型不仅解释了人均资本存量,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别导致了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还解释了各个国家经济能够永久性持续不断的增长的源泉是技术的进步。
长期和超长期中的经济尽管迷人但是我们终归生活在我们的短期经济之中,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的短期经济到底是怎么样运行的。并且长期和短期中的经济非常的不一样,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长期对我们来说,通常是一种误导。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经济学家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终将过去,海洋终将恢复平静,但这样我们给自己的任务就太简单且无用了。
短期经济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价格是不变的,资源未充分地利用。短期中的6---重要的变量:物价,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在中期中,物价和产出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ad-as模型。该模型解释了中期中物价和产出的波动。
在中期中,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实际上和物价和产出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为物价描述了通货膨胀产出描述了失业率,因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系。该曲线实际上是由总供给曲线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和总供给曲线也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二篇】
最近看了梁小民先生的书《小民说经济》,全书整理了(*),分析经济学的问题。前面部分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案例开始进行分析,然后或解释其中原理,或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后半部分主要是一些书籍的读后感。由于本身经济学知识的匮乏,而且书是类似散文集一样的方式分享的“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热选(汇总8篇)”,读完其实已经忘了讲了什么,但是作者写这一1篇短文时体现的一个经济学家对国家的责任心还是有所感触,同时作者的每一个小篇都不是留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在最后给出的结论都具有可实施性,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值得学习。对于最后的几10篇读后感,可能对于学经济的朋友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积累,也没有看过这些书的人而言,看起来还是有一些枯燥。
对于我而言,我最多的去关注了如何写读后感。前面也写了一些读后感,基本是对书中的观点的罗列和评论。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和串联的过程。所以写完总是觉得写得不够彻底。即使添加了评论,依然觉得是别人的东西,而没有真正从内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这本书中并没有如我一样,像写科技文章一样,列上标号,一条条写,而是把书中的精华即传递的思想,当然这个是读者认为的作者表达的思想,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写成1篇篇引导未来的读后感,而不是总结过去。
读书是一种修炼,写作也是一种修炼,这和习武一样,初期看到的都是一些招式,反映到实践就是招式的`模仿。时间久了,招式练得纯熟了,逐渐发现各个招式之间的关联性,而此时思维就成为一个系统,也理解了招式在整个这一套功夫中的意义,这时就可以融汇贯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招式。当可以对招式随意组合,自由运用的时候,从前的困惑,或者招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招式创新来解决了。再到最后,就没有招式了,也就到了无的境界,大无就是大有。自己都觉好高深,还是说说实际吧。现在自己看书所到层次就在第一层,只能偶有对书中一些观点的思考,虽然也可多少应用一部分到实践,但是总是很散乱,并且稳定性不够,即不同状态下处理方式大相径庭,效果当然不言而喻。说白了就是做事的思维方式跳跃性太大,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价值观这个层次就跟高了,这已经不是外在的招式了,这是内力。招式总归是只是表象的东西。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的读书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年龄段,我关注的更多的是学以致用,即要求很高的实用性。希望学到的东西立刻可以用于实践,指导自己做事和思考问题。所写东西也更多偏向于实践性很强的方面,即一个个招式。在这个练习招式的阶段,自己需要的就是找到招式的核心,熟练掌握。用小范围的系统思维思考和处理方式,随着修炼的不断变化,以及现实情况的变化,一点点扩在自己系统思维涉及的范围的广度。有一天可以真正突破招式,去修炼内功。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三篇】
timharford写的《卧底经济学》肯定不是大经大典,当然,作者也没把它当作大经大典来写。有点二十年前高希均先生的目标大众启蒙著述的感觉,但是俏皮的成分更多了;也有点张五常不时见诸报端的那种小豆干作品感觉,少了君王式傲慢。这类作品,其实多在微观和中观经济学的范畴。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从策略层面了解了一些消费类连锁品牌的定价模型,有些模式在中国尚未出现还。有时候,知道并不意味着获得改变局面的能力,但会在智力上获得“不被蔑视而带来的快感”。
作者首先的举例是遍布伦敦、纽约、巴黎的都市咖啡店,多都是在地铁站周边,或者是商业区、旅游景点区里。这些店通过支付相当高的商铺租金,交换回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咖啡店老板的心理斗争由此开始,房租和其他运营成本基本固定,要赚钱必须要通过卖咖啡多获利润。
如果把咖啡的价格提高,那么销售额会有下降,你会失去那些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如果把单杯价格降低跑量,总销售额会有上升但利润却也不见得高,因为你没有从珍贵的忠诚消费者处赚取到本可以属于你的高额利润。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出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与非敏感型的消费者。结合生活实际观察,扩展产品谱系是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让每一类消费者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点。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或者说花头其实很多的。
新产品开发不仅可以走货币支付能力的思路,还可通过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区分出不同消费者。比如有咖啡店设计“公平贸易咖啡”产品:产品的解释是,咖啡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赤贫地区,由于国际间贸易规则,购买这类产品需支付稍微高点的价格(这稍微的高里其实有部分是让咖啡店赚的)。但喝的话,将不仅是消费行为,还体现着社会责任感。
不排除这种可能,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着社会良心的那类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会在此时心甘情愿地从皮夹子里多拿出些钞票来。还有的咖啡店,针对座位的稀缺性做出创新,只有当坐在店里消费时,才区分大杯与小杯的价格,而对于打包带走的消费者,则是不区分大杯小杯的价格。是把地产的时间价值附加到价格里。
作者还不断提及超市的盈利。每年来个三四次的高折扣率到30%,持续三天搞得车水马龙,为什么不变成全年降5%呢?其实道理和咖啡店是一样:既想赚忠诚客户的钱,又想赚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钱,一定要通过事件促销把这两类人区分开来。至于如何防止忠诚客户也动摇乃至揩油,后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还观察到两个现象:有两家超市,绝大多数人都抱怨a店贵,但事实是如果选择完全一样的货品,a、b两个超市的价格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导致a给人留下贵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置更佳的超市a把昂贵货品放在超市的主道和显眼、易取位置。
另外一个有利可图的方式是出人意料地大幅涨价,比如每天随机把两种蔬菜的价格翻三番。顾客要绕过出人意料的涨价是很难的,所以很多超市很偏爱用不可预测的方式大幅涨价。还有用得比较多的手法包括,用塑料袋包起来的蔬菜和作料,比散装得贵十多倍,顾客根本不会辨分出来,或者没有意愿去进行辨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防止忠诚客户也受到低价产品、服务的诱惑呢?书中举的例是法国,当时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出现还没很长时间,一些运营公司就是不给三等车厢加一个顶,也不给木制座位装上软垫,原因不在于那区区几千法郎,而只是为了吓住富人,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等级的车厢原来差距是如此之大。
现代社会里的服务业也不乏此等个案。以各大航空公司为例,机票打折打得热闹非凡,但是商务仓和vip的价格却是不为所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不看机舱,看看机场的休息室也可见一斑,休息大厅常常是人满为患,声音嘈杂,但vip的休息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洞天。富人于是被处心积虑地吓坏了。
再比如制造业,作者说,ibm在研发出的打印机中故意添加延缓打印速度的芯片,于是高端产品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叠加上外型设计的故意落差,一个产品演化成了高低两端的不同利润率产品。作者在书里还说intel公司的中央处理器产品,也应用了类似的定价策略。
解释说明下:个人的阅读习惯比较杂,但还算有个大致的范围,如商业、金融、政治、政策、传播、媒体、历史、科普,再就是人物传记和小说类。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天左右,毕竟不是做研究。知远提醒()得也很道理,工作与阅读之外,得留时间与人深入、放松交流,对媒体工作者来说也许惟此才能朝着“格高局大”进发去。
我还自设了“二八定律”,即80%的时间用来读大经大典,20%的时间用来读新出的著作;也试过反过来执行这个“二八定律”,即用80%的时间读新书,但后来发现一流的书其实这辈子够消化的了,但不读新书又难以把握住现今。和看碟、听音乐是一个道理。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四篇】
不是我们跟不上时代,是时代发展太快。还记得二十年前,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曾经和朋友们讨论过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带钱包出门?当然这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问题。当时网上支付已经出现,但还只限制在互联网上,必须要有电脑才能完成,而出门之后的支付还必须现金和刷卡。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以我们当时的头脑确是没有想出办法,要不我们可能就先成为马云或马化腾了。可不记得哪一年了,突然间遍地的二维码,一起顺理成章,移动支付就这么发生了,现在我们出门再也不要带现金了。互联网时代就这样到了移动互联时代。
后来时间更短,可能也就是几年时间吧,很多我们常用的物品突然都智能了。我们可以远程遥控家里的电器,我们可以不用手去开关我们需要的物品,我们的双手突然解放出来了,我们听过语音就可以指挥身边的一切,物联网时代就这么悄默声的来了。
查克·马丁的著作《管家式经济》,就是一部关于物联网时代的作品。通过阅读学习,让我认识到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真正走入之“所谓”的科幻时代。今后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真的就是“只有想不到,而没有做不到”了。
《管家式经济》是一本关于物联网时代的科普读物,他全方位的给我们介绍了物联网所能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和这改变过程中人们所能做的事情。全书从七个方面介绍了物联网的发展改变,这是从已经发生到还未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这种变化之中我们看多了物联网时代真实的生活前景。
物联网发展是无止境的,书中后面三种变革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未来切实可行的或者说一定会实现的方向。虚幻现实技术现在广泛的用在娱乐之中,而增强现实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许某一天,我们身边的屏幕突然都消失了,虚拟和现实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加入各种虚拟数据,肯定会让我们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各种交通工具在天空中有序飞翔,各种高楼大厦自动运行,各种娱乐都是沉浸式体验。物联网时代发展到极致,那就是无物不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在智能的指挥下有序运行。
《管家式经济》给出了未来我们发展的方向,而且这是一个确定的方向,一定会实现的方向,但这本书中却很少提到人在这其中的作用。当然,所有的技术都是人所创造的,希望,人在创造这些方便自己的技术的同时,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创造之中。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五篇】
纯阳书评二百七十九之《小岛经济学》。
最易读的经济学入门读本!最有趣的经济学入门读本!但同时也是最偏颇的经济学读本,因而也是最不应该让初学者读的经济学入门书!
先说最易读。作为一本经济学读本,无论多入门,多基础,都免不了要下定义,立概念,然后在定义和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构建理论,而但凡概念和定义都是抽象的,距离生活很远的,都免不了会增加阅读难度,带来阅读困扰,而这里恰恰是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堪称神奇的地方,也是其他众多经济学入门书所没有做到的,或者说做不到的地方,即全书基本上没有抽象概念,没有学术术语。正是因为没有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的抽象而费脑的语汇,就为本书的易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了概念和术语,怎么去说明道理呢?答案正好与本书的第二个特点相关。
再说最有趣。没有了概念和术语,作者采用了一种老祖宗就开始使用,因而是最原始,同时又最管用的方式来阐述道理,通过讲故事,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在故事里,作者通过最朴实的,同时也是最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概念,说明经济学逻辑,因而一方面很好的回避了经济术语的'枯燥乏味,显著降低了读者的理解负担,另一方面又通过生动有趣、浅显而具体的语言和情景有效地增加了趣味性。不是采用不同的故事来分别说明不同的原理,而是采用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所有的原理,所以连续故事本身对读者所自带的情节吸引力也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往往会令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
最后再说这本书的偏颇。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像一颗大树一样会长出众多枝枝叉叉,这些不同枝叉之间会有分歧,会有争论,很多时候这些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或者说都从某个角度,某个维度对现象做出了更好的解释,但是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真理本身,更可能的是把这些貌似矛盾的观点组合起来才更加接近真相。在经济学中也是如此,作者显然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同时坚定的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是当前世界经济混乱之源,而且必将进一步带来混乱。
尽管作者的故事讲的很好,但是有关这些内容的故事只是强化了自己观点的表现力,并没有丝毫改变观点本身的真理属性,但是这样的表现力对于经济学入门读者来讲的话,可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给这些读者带来先入为主的成见,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初学者最好别看,如果要看的话,最好看到中间就放下吧。免得中毒啊,说到中毒,还有一毒,必须得提,故事中的中岛之国颇有映射中国的意味,尽管可能是作者的无心之作,但是读了以后免不了会浮想联翩,不过考虑到作者们这么偏激的学术观点,作出这么极端化的比喻和影射应该也是很可能的。不管怎么样,读了令人不舒服,提出批评,并旗帜鲜明的反对!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六篇】
“破窗谬论”是真正的背后经济吗?我们的生活难得真的难逃“相对论”吗?怪诞经济学彻底揭开经济学忽略的“怪诞”。
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课经济学》明白了“破窗谬论”但是当我听《怪诞经济学》才明白“破窗谬论”不过是一个错误。
我们先了解一下“破窗谬论”。
一个小流氓拿砖块把一家店铺的窗户砸破了。店主不得不修补窗户,此时玻璃工有了生意。挣到了钱的玻璃工买了块蛋糕吃,糕点师便赚到了收入。随后糕点师去买了坛花,园丁又挣到了钱……许许多多的工作从此应运而生,经济被激活了。
换句话说,此论认为破坏能刺激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或说得更“专业”一些:增加就业、激活闲置资源,因而刺激生产,gdp升高了,财富增加了,美哉!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七篇】
我对经济学类的书籍一向是提不起任何兴趣,因为除了字母和数字,就是高深的理论。大学时期为了丰富知识面,也在图书馆借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看,但没有一本是完完整整看完的。原因基本都是--太枯燥。
前段时间因为需要,找经济学毕业的同事推荐一本经济学的书,她就推荐了这本《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很好读。
这本书里的题目和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由两部分组成,例如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王二的包子和中国的税负,王二开公司和月饼税,王二的开荒和外资流入,故事和题目一样,前半部分是作者以王二为故事主角写的虚拟故事,后半部分是作者要呈现的较难理解的经济学理论。
这本书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没有放弃其中的任何一章。可谓是章章都很精彩。王二在这本书里,可以是老板,可以是有三个儿子的父亲,也可以是一个爱吃猪肉的有钱人,他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作者就是有这个功力,可以把高大上的经济学,融入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里。
近期买房,也便最关注这本书里的《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王二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有钱人,喜欢吃肉,村里其他人都很穷,平日里不买肉,而养猪的屠夫猪肉也都大多卖给了王二。过年的时候,王二家里因为宴请宾客,会需要更多的肉,而村里人攒了一年前,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奢侈一把买些肉,都需要肉的情况下,供给跟不上,屠夫就抬高价格,王二依然买得起,穷人变成了没肉吃。
如此一来,穷人们开始埋怨王二,把肉都买光了。王二说我没偷没抢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我也不希望猪肉贵,你们应该找屠夫去。屠夫说大家都需要肉我当然谁出高价我卖谁,我是商人。村民的愤怒也是合理的,但王二和屠夫又好似都没错。
这个故事想要说的经济学问题就是收入不均。尤其是买房问题。中国现阶段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有钱人好几套房子,用来投资和自住,而没钱的人,因为房价高,只能观望,租房住。
作者在书中不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也给出了他对这件事该如何解决的看法。王二和村民是在一个小的环境下发生的故事,而房价,收入不均等等问题,是全国都有的问题,所以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这本书拿回来以后没有束之高阁,而是捧在手里一字一句的读完了,实属不易,如果有人跟我一样,想要了解一些经济学,但又读不进去枯燥的专业书,可以来翻翻这本。
管家式经济读后感【第八篇】
起先想着要了解这场经融危机的根源,于是觉得应该重新复习政治经济学,选来选去,我们自己国人专家写的我依然是看不懂,于是选中了这本法国人萨伊18__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从12月初到2月初,足足两个月时间。
全书以很多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财富的产生、分配、消费,整本书以价值生产为中心点,贯穿各个章节。这也是我们专家与外国专家的不同之处,要是国内专家写的,就肯定非常之枯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是很好,对句子的把握几乎都是以英文的原意没有考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翻译,所以读起来部份语句的理解需要举一反三。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还有必要再读一次。
萨依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价值的三大必须要素,任何价值的生产,必须是通过根源在人为借助资本及自然资源(土地)来完成;所有非生产性的消费都产生不了价值,我们称之为浪费,作为个人来讲,没有生产价值的消费都是浪费,浪费不仅仅对个人有害,对整个国家财富也是有害的,虽然就像在一棵大树上摘下一枝树枝。
国家的财富是由人民生产的,只有人民勤劳节俭,才能有更多的资本用来创造价值,而所有的奢侈性消费,都是无法生产出实用价值的,所以有些负责任的政府在这方面征收重税。
税收是取走人民所生产出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价值养活了收税的和其他公务员以及军队、司法部门等,所以以前当有人骂政府公务员说你对不起人民,而公务员则说以自己的劳动来换薪水,不是拿人民的钱,那就是大大的笑话,这个例子来自我们咸丰县政府的某公务员。当然,如果公务员为人民创造出价值,用他们的价值换取人民生产的价值,这个是适当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税收是回不到社会的,军队保卫国家人民、公务员为人民生产价值而服务、司法部门为保证社会公正性,这些都可以以人民生产的部份价值作为回报。如果一个政府严以律己、节约,将税收用于人民的生产性资本,这个国家必定会走向富强,但人性的弱点又在里面显示出来,贪婪、虚伪的人如果主导了政府的走向,这个国家看似有财富但却没有藏富于民,这样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富强,那么,这就是我们中国。
他还说到,赌博、彩票都是不利财富生产的,()不能真正创造价值,那些人只是因为贪婪,想发财所以才去买彩票赌博,而真正掌握大部份财富的阶层,是不会碰这些东西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乎这些,所以赌博的人、买彩票的都集中在社会的近乎最低层也是人群最多的阶层。所以这也是导致穷的阶层就会越穷、富的就会越富,因为富的阶层有资本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在文中多次赞同英国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及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的内容,所以上周我特意买了这几本书,希望今年内能将这些书读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