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生命的密码读后感(汇总14篇)
生命的密码揭示了基因的奥秘,探讨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令人深思,究竟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有多深刻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生命的密码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
最近,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生命的密码》。看了以后,我有所>收获,也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生命科学家——谈家桢,反自己的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中国的科学教育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龙抢珠”和“三八线”这则故事。
三月,谈家桢作为党外人士代表,出席了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当天晚上,毛泽东主席向大家一一握手交谈,谈家桢心里十分激动,他走近毛主席时,毛主席微笑着,同他紧紧握手,并亲切地说:“哦,你就是遗传学家谈先生呀!”毛主席请大家坐下后,谈话便开始了。主席带着微笑问谈家桢,对遗传科研有什么意见,谈家桢将自己的观点说得津津有味,毛主席连连赞同,鼓励大家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了主席的鼓励,谈家桢更加有信心了。
第二天晚上,杨秀峰振振有词地提出理由,要让事实说话,郭沫若听不下去了,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二老听力不好,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大家就把这声争论戏为“二龙(聋)抢珠”。正在这时,主席开口了:“从现在开始画一条‘三八线’线,到此为止,以后科学院不得再从高校中挖人!”还是毛主席幽默诙谐一言定乾坤,用一条“三八线”给这场“二龙抢珠”的争论画上了终止线。主席的平易近人和风趣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然而谈家桢的表现也很出色,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遗传教学科研的意见,获得了每一位领导人的尊敬。
读完了这则故事我也终生难忘。这两位的名字:支持科学教育的毛泽东和为了生命科学奉献终身的谈家桢。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生命的密码》的书,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撰写的一个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封面上,谈家桢戴着眼镜,面带着慈祥的笑容。他的话语中带点儿宁波口音,诚恳而真挚。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读了他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那坚持不懈与追求真理的精神打动了。
谈家桢童年时期非常喜欢木匠的工作:敲敲打打,据据刨刨,一不小心用斧头劈到了指甲上鲜血直流也不过只是哭一场。然后,继续缠着外公教。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竟可以不顾一切坚持学习与锻炼,多么可贵的品质呀!这也为他后面的伟大事业奠定了不小的基础。
谈家桢青年时就有了独立思考与坚持真理的习惯。在教会学校上学期间,因为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没回答人是由谁创造的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与数落,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追求真理,因为他说:“虽然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相信将来我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被誉为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
看完大科学家谈家桢讲的关于自己的小故事,再回想一下自己:之前几次遇到困难不够坚强一味地想放弃的态度实在让我脸红。还有在平时朋友的交往中,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总会去随声附和一些自己并不认可的结论实在是可笑。从现在起,我决定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像谈家桢的那样,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迎来21世纪祖国的春天,绝不辜负长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这,便是生命的密码。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3
上个星期,我们读了《破译生命密码》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神秘的谜团,正是这一个个的大谜团,带我走进了探索神秘的世界!
从史前生命之谜、人类起源进化之谜、人种之谜、人类的神奇生命现象之谜、人类身体之谜、生物灭绝之谜、以及生物生存之谜几个方面构成了一本“揭秘书”
从一开始的“德国博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创造了‘DNA’生态学,美国宇航局发现了陨石碎块,SNCS,1930年,发现了早在2。5亿年前,有一批‘人’在活动。在加加斯洞壁上,共有150多个用模绘或手绘的手印,绝大部分是左手的手印。在洞穴里发现了四个指头的手掌、六个脚趾的脚板、一些形似牡牛、猫和猩猩以及其他一些不能辨认出的动物形象和表现力很强的运载图、游艺图等。”这些,原始之谜。一直到现在的“骆驼在沙漠中生存,靠的是它那一身深色而又厚厚的毛和它那强壮而又短的四肢。蜘蛛结的网又牢固,又有粘性,容易捕捉食物。动物的冬眠,有的来年春天会醒来,有的则是‘命归西天’只是留下了自己的蛋和卵作为家族的延续。昆虫的呼吸也是不同的,它们呼吸时是全身都会通气的,昆虫无非就是一个活生生空洞的头脑。不同的动物,呼吸的方式也不同”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奇、惊奇、很惊奇。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神秘的东西,人们不停的去探索、去挖掘,不读爱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谜团,我们不要坐以待毙,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解开这些谜团,为世界添一份光彩吧!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4
《生命密码》是一本关于人类生命演化史的书,作者是弗雷德里克· 布莱克(Frederick Blair)。这本书以大量有力的例子和广泛的实例来阐述了生命演化模型。读完之后,我感到惊喜:这是一本极好的书,令人眼花缭乱,每一页都蕴含着伟大的智慧,而且非常有价值!
书中的历史与法律的案例和论文,细致地说明了人类的演变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个体、家族和社会所表现出的历史变化。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社会文明进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书中涉及到的生物学、文化学、历史发展、家族系统和遗传性能力,都使我对人类演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书中关于遗传性能力的描述也很有趣,它使我开始思考:哪些是父母与孩子间固有的共性?比如说外貌,个性,习惯等等,这些都有依据,都是通过基因的传递而形成的。它会让人们更加理解“精神基因”的概念,也会让人们认识到家族共性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未来。
总之,《生命密码》给了我一个深刻的体会:让我们更加理解生命密码,深入了解社会文明进化的演变规律,并尊重这一规律,以此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家庭和整个社会。
以上是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5
读了科普著作《生命的密码》,收获颇多。打开书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印如入眼帘,如“人是谁创造的”、“瓢虫与果蝇”、“二龙抢珠和三八线”等,一共有36个。每个故事都讲述作者的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们感到科学在故事中发生,生命就在故事中成长。
虽然都是些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求学、研究、做人的快乐,每个故事仿佛一粒珍珠,串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每一个故事都与科学的发展、国家的荣誉联系一起,好像我们在观看一颗星星时,会欣赏到美丽的天空。
作者从1909年开始说起,直到1998年,这中间经历了清、民国、新中国的时代更迭,一本小小的册子,跨越了近100年的时空,让我们了解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知识、科学的不同态度,由此会想到自己在科学面前应做怎样的人?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向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去反思提高。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6
这几天看尹烨的《生命密码》,是关于物种DNA进化的故事。前几天看圆桌派上他的发言,他讲的基因概率让原先对这个领域完全不感兴趣的我,也被吸引了。于是搜了他的书,看了起来。
一开始看感觉内容比较平淡,好像小时候看的科普书。没有特别精彩,但是有让人继续看下去的吸引力。也不用有过多的思考,是一本轻松的课外阅读。
今天看的内容,就比较有意思了。关于几种日常我们耳熟能详或者就在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基因进化的故事。
首先是猫。书里提到,其实这么多年,猫的基因随着环境的变迁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猫的猫性,DNA里的野猫性一直存在。现在猫已经进入很多人的家庭。铲屎官们总觉得猫咪呆萌可爱,柔软的外形让人忍不住亲近。猫咪的陪伴让人舒心。但是实质上,猫咪尽管被驯养,但,是猫驯化了人还是人驯化了猫,答案还未可知。书里提到,猫咪所释放的所有可爱信号,都是让猫奴为自己有求必应的陷阱。
我不是猫奴,但是身边有养猫的人,我对他们养猫的耐心确实挺诧异。但是看到书里这个说法,我也忍不住有些许震惊。猫咪利用外形,声音和形态驯化了人。这可太出乎人意料了。
另外,关于猫咪的外表,很多品种的猫咪有优越的外形,其实都是不健康的DNA支撑着的,比如折耳猫软骨发育不全,蓝眼睛的波斯猫大多听力受损或者完全耳聋,加菲猫呆萌的大脸下鼻骨发育不全容易呼吸不畅甚至哮喘,没有尾巴的曼岛猫缺少脊椎,脊柱有裂开的风险以及泌尿系统频频崩溃。等等。
这些让我无视再用单纯觉得可爱的眼光去看待优越外形的猫咪,因为不能够想象它们面无表情的圆脸下有多大的不适甚至痛苦,但是它们又始终波澜不惊的看着我们的爱怜,好像又在高傲地想,呵,又进了我的圈套~
接着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谁能想到,我们的熊猫宝宝以前可是“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和棕熊齐平;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里,奔跑速度能超过刘翔平地最高速度;能把20多米的树当杆子爬;能把三四头狼当垫子坐……”一开始熊猫是森林里不折不扣的肉食霸主之一,后面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亡或迁徙,熊猫没有了肉食供给来源,被迫尝试开始吃素。那个时候熊猫所在的地区,竹子储藏量丰富且稳定,是随时可见的食物。又因为竹子热量低,其他动物不把他当作食物。所以不需要争夺。于是这成了熊猫最轻易到嘴的食物目标。
时间长了,熊猫体内分辨肉食味道的DNA也就失效了。肉和竹子便是一个味道了,竹子唾手可得,熊猫也就对肉没有渴望。因为竹子热量低,熊猫需要不停地进食才能保持基本的生存体能。久而久之,进行战斗的强壮的四肢也就退化,身体行动少了,变得圆滚滚的。尽管后来环境变好了,动物迁徙回来,但是好吃懒做的大熊猫已经“堕落”成只爱啃竹子的圆滚滚的宝宝了。
看到这部分,我笑了,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国宝如此呆萌,是由于懒惰进化而来的啊。
目前这本书频频刷新了我很多以往常规的认知。内容又轻松又有趣,让我对周遭一些生命有了不一样角度的了解。让人不需要坚持就可以继续阅读下去。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7
最近看完了尹烨的《生命密码》,很有意思。我果然对动物相关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如,狗原本是狼,只不过是落单的独狼,狼群习惯的捕猎方式是先从外围包抄,把猎物团团围住,步步紧逼。然而独狼并不能完成这样的狩猎,甚至可能斗不过大型食草动物。于是,独狼就开始投奔人类。有人类的地方,总有些垃圾,残羹剩菜,跟着人类还能苟且活下去。独狼发现,越温顺越得宠,越能有充足的食物,这样便能更好的繁衍后代。于是,狼慢慢就磨掉了棱角,与人为善的基因就此传下去了,就变成了今天的狗。因为驯化过程中对人不亲近,或者伤人的,难以留下后代。艾格尼丝曾言:“狗的寿命太短,这真的是它们唯一的缺点。” 有研究调查,养狗的人群,寿命更长。想想也能知道,狗子每天必须外出上厕所,增加了运动量;多带狗子社交,狗子的脾气会更好,狗子社交的时候,人类也在社交,狗子和人都是群居动物,聊天缓解焦虑和压力;每天回家,狗子的欢迎仪式,总让你莫名开心;摸着狗子的毛,活动了手,也能缓解焦虑。这是一个互相帮助的过程。
猫就不一样了,人类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驯服猫。一只家养的猫去到外面的世界,就立刻恢复了野性。生存能力极强。在美国,流浪猫和被允许出门的家猫平均每天会杀死360万只鸟,平均每年至少会杀死13亿只鸟。澳大利亚为了保护生态,还发明了自动杀猫机器。澳大利亚在远古时期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因此澳大利亚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生物体系。澳大利亚的生物圈中缺乏大型捕食者,数百万年来澳大利亚地区的各类动物都和睦相处,共同繁衍生息。但是后来,有人带猫来到了澳大利亚,猫咪外出逃跑成了野猫,每年造成3亿多只鸟的死亡,很多鸟类都因为野猫的捕杀而灭绝了。假如不杀光澳大利亚野外的所有野猫,那么澳大利亚将会迎来一场生物的大灭绝。据说,猫的反应速度是蛇的7倍。对猫来说,人类只不过是凑合能过的同居者。靠着一张可爱的脸,刺激人类的大脑发出多巴胺,让人类对猫有求必应。猫驯化人的程度,可能高过人驯化猫的程度。
这里要特别强调,人类很喜欢买各种纯种猫,纯种狗。其实越纯的狗子或猫,身体抵抗力越差,遗传疾病非常多,那些茶杯犬,折耳猫,包括加菲猫,其实都是基因缺陷。呼吁大家抵制纯种猫狗,纯种猫狗都是人类为了赚钱培育出来的。我当初从宠物店买了小Q,结果回来一星期就病怏怏的,花了一万多才救了回来。小Q这一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寄养跑丢都找回来了,没想到还是没能躲过意外。小乖是自己跟回家的狗子,小乖可是正宗的中华田园犬,一年多了都没生过病,也就是刚做绝育手术那天没精神,第二天就恢复了。而且给小乖的食物,再好吃,吃饱了也不会再继续吃,会自己控制饮食,身材管理很好。而且外出不会乱捡吃的,我从来没教过小乖什么。上厕所必须去草丛深处,连狗屎都不用我捡,简直不要太省心了。每天睡觉,先睡我枕头上,先把我哄睡着,然后再自己去她的小床里睡。对小乖,从来不奢望她会什么技能,只要她好好活着就够了。
这本书增添了我不少有趣的知识,比如,知道繁殖能力超强的小白兔,知道了长颈鹿为啥要长出长长的腿和脖子,也知道在贵州福泉的银杏树,约有5000年到6000年的寿命了,还知道深圳有国家基因库,抽空一定要去参观一下。这是一本科普书,原来平日里见到的植物树木动物,是这样演化而来的,发现很有意思,增加了不少乐趣。这大概就是阅读的乐趣吧。 阅读就是这样,你越喜欢读,你读的越多,不再需要特意安排时间,特意逼迫自己去读。 接下来准备看《生命密码2》 ,看完后看《跟动物交换身体》然后看《枪炮,钢铁与病菌》看的越多,感兴趣的也越多。生命充满了神秘感。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8
今天,我看了谈家桢的著作——《生命的密码》。他将一生的经历都写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大饱眼福。他写的书,总会让人从颓废中崛起,振作起来,发奋学习!就如谈家桢所说的:“一个人要是想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付出无比巨大的努力来换取。”
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同是普通人,而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天壤之别呢?是我不够认真?看来,应该是我不够努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指定我参加《银梦七色笔》的读后感征文活动。于是我买了书,看了书,也写了读后感。历经两个星期的磨练,终于交给了老师。老师看过之后,在文章后面写了密密麻麻的几行字,让我只要根据这些建议去修改,就一定能写出1篇好的文章。结果,因为健美操社团一会儿要比赛,一会儿要排练的,我直接把这件事情忽略了。可能在我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动笔去修改。要知道,修改1篇文章比写1篇文章还要来得痛苦和折磨人心!我吃不了这份苦头。于是,借着跳健美操的事情来搪塞自我。到了下一个月的25号,老师宣布征文发表的学生名单时,我看着同班同学文章发表的喜悦之情,内心由衷地羡慕。再回首看看自己手捧着的这些半途而废的文稿,这种感觉,说真心话,真得很不是滋味。
当我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也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都没有把它看得那么认真,总克服不了自己心中的恐惧。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还是我真得没有勇气去跨那下一步!谈家桢前辈用毕生精力为我们青少年写了这本书,他用心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努力!而我却是无动于衷。
我痛定思痛,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上课发言要积极,克服重重困难,做一个有学会奋斗的好学生!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9
这个是我今年看的第一本关于基因的科普书,全书四大章,近四百页,但是很好看,很适合我们成年人自己读,也适合大孩子自己读,或者读给小孩子听。里面每个小故事,大约2-3页,很多内容可以说打破我的原有认知,有一种感觉:原来是这样啊。
这本书,不怎么好写读后感,因为涉及了地球的起源,生命的演化,各种奇怪现象的科学诠释,各种基因带来的问题,以及基于基因可能的未来。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可能就是让咱们能在知晓过去的基础上,畅销未来吧。或者,让咱们在快速发展的未知领域里,在科技发展和人文伦理之间做好平衡。
据说,作者在喜马拉雅上,也开通了个音频科普节目,叫《天方烨谈》,给大家讲述有趣、有料和有用的基因科普知识。我从今天起订阅了这个节目,刚刚看已有2290集。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0
今天,我看了谈家桢的著作——《生命的密码》。他将一生的经历都写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大饱眼福。他写的书,总会让人从颓废中崛起,振作起来,发奋学习!就如谈家桢所说的:“一个人要是想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付出无比巨大的努力来换取。” 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同是普通人,而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天壤之别呢?是我不够认真?看来,应该是我不够努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指定我参加《银梦七色笔》的读后感征文活动。于是我买了书,看了书,也写了读后感。历经两个星期的磨练,终于交给了老师。老师看过之后,在文章后面写了密密麻麻的几行字,让我只要根据这些建议去修改,就一定能写出1篇好的文章。结果,因为健美操社团一会儿要比赛,一会儿要排练的,我直接把这件事情忽略了。
可能在我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动笔去修改。要知道,修改1篇文章比写1篇文章还要来得痛苦和折磨人心!我吃不了这份苦头。于是,借着跳健美操的事情来搪塞自我。到了下一个月的25号,老师宣布征文发表的学生名单时,我看着同班同学文章发表的喜悦之情,内心由衷地羡慕。再回首看看自己手捧着的这些半途而废的文稿,这种感觉,说真心话,真得很不是滋味。
当我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也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都没有把它看得那么认真,总克服不了自己心中的恐惧。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还是我真得没有勇气去跨那下一步!谈家桢前辈用毕生精力为我们青少年写了这本书,他用心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努力!而我却是无动于衷。 我痛定思痛,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上课发言要积极,克服重重困难,做一个有学会奋斗的好学生!。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1
读了科普著作《生命的密码》,收获颇多。打开书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印如入眼帘,如“人是谁创造的”、“瓢虫与果蝇”、“二龙抢珠和三八线”等,一共有36个。每个故事都讲述作者的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们感到科学在故事中发生,生命就在故事中成长。
虽然都是些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求学、研究、做人的快乐,每个故事仿佛一粒珍珠,串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每一个故事都与科学的发展、国家的荣誉联系一起,好像我们在观看一颗星星时,会欣赏到美丽的天空。
作者从1909年开始说起,直到1998年,这中间经历了清、民国、新中国的时代更迭,一本小小的册子,跨越了近100年的时空,让我们了解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知识、科学的不同态度,由此会想到自己在科学面前应做怎样的人?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向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去反思提高。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2
读了科普着作《生命的密码》,收获颇多。打开书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印如入眼帘,如”人是谁创造的“、”瓢虫与果蝇“、”二龙抢珠和三八线“等,一共有36个。每个故事都讲述作者的经历的一件事,使我们感到科学在故事中发生,生命就在故事中成长。
虽然都是些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求学、研究、做人的快乐,每个故事仿佛一粒珍珠,串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每一个故事都与科学的发展、国家的荣誉联系一起,好像我们在观看一颗星星时,会欣赏到美丽的天空;随着作者的讲述,读者会一会儿到美国、一会儿又到了英国、苏联,思维周游整个世界,让我们感觉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不像在读书,倒像是在游览各国。
作者从1909年开始说起,直到1998年,这中间经历了清、民—国、新中国的时代更迭,一本小小的册子,跨越了近100年的时空,让我们了解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知识、科学的不同态度,由此会想到自己在科学面前应做怎样的人?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向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去反思提高。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生命的密码》的书,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撰写的一个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封面上,谈家桢戴着眼镜,面带着慈祥的笑容。他的话语中带点儿宁波口音,诚恳而真挚。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读了他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那坚持不懈与追求真理的精神打动了。
谈家桢童年时期非常喜欢木匠的工作:敲敲打打,据据刨刨,一不小心用斧头劈到了指甲上鲜血直流也不过只是哭一场。然后,继续缠着外公教。为了自己喜欢的事,竟可以不顾一切坚持学习与锻炼,多么可贵的品质呀!这也为他后面的伟大事业奠定了不小的基础。
谈家桢青年时就有了独立思考与坚持真理的习惯。在教会学校上学期间,因为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没回答人是由谁创造的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与数落,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追求真理,因为他说:“虽然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相信将来我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被誉为中国遗传学界坚持真理的一面旗帜。
看完大科学家谈家桢讲的关于自己的小故事,再回想一下自己:之前几次遇到困难不够坚强一味地想放弃的态度实在让我脸红。还有在平时朋友的交往中,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总会去随声附和一些自己并不认可的结论实在是可笑。从现在起,我决定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像谈家桢的那样,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迎来21世纪祖国的春天,绝不辜负长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这,便是生命的密码。
生命密码读后感300字 篇14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读《生命的密码》有感
今年暑假,我们的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暑假必读的经典书籍,还列了个长长的书单,要我们在暑假里要读完八至十部经典书籍。我看了这长长的书单,一眼就选中了《生命的密码》这本书,我原本以为是科幻类的小说,看过以后才发现,原来不是。
这本书说的是大科学家谈家桢的人生历程,讲述了作者谈家桢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让我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打开书的目录,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标题印如入眼帘,如“人是谁创造的”、“瓢虫与果蝇”、“二龙抢珠”和“三八线“等,一共有三十六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讲述了作者谈家桢亲身经历的事情。读完这些故事之后,我惊讶地感叹道:原来科学家的生活不是枯燥无味的,也有许许多多的惊险和快乐。这三十六故事,每个都是那么精彩有趣,而且都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就跟在作者的身后,随着他一会儿到美国、一会儿又到了英国、苏联,简直就像在周游世界,简直太奇妙了!
大学时代的谈家桢迷上了“遗传学”,萌发了“科研救国”的思想,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谈家桢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而努力,他的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研究遗传学得过程中他的刨根问底、追求真理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学习谈家桢刨根问底的精神。在课堂上要能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我们的班主任经常在我的评语中说我上课思考问题不积极,不敢大胆发言。我的爸爸妈妈也经常在家鼓励我,但我一直做得不好。其实有时候我有问题想问,可就是不敢开口,害怕老师说我的问题太幼稚。
读完《生命的密码》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学习上要敢于大胆提问,善于钻研,一定要把问题学懂、学透,决不能不懂装懂、半途而废。我们的数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知识面前不能有半点虚假”。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像谈家桢对待他的科学研究一样对待学习,勇于探索,大胆求教,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努力掌握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美丽的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