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优秀14篇
抗战家书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令人深思。如何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
抗战家书幡然正气,字字报国牵民;春风徐来浩气长存,声声告慰雄魂。——题记
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令我热血沸腾,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使我潜然泪下,在悄悄触地在我的心灵引起了风暴。
一封封家书,让我看到了家国情怀。在大难当头的时刻,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割舍,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让我热血沸腾。
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
是他们,忍受饥饿,在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和那敌人持续不断的炮火,步伐坚定,勇往直前,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筑成我们民族史上永远的丰碑;是他们用双手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碑。
这些家书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理想:保家卫国,用信念、生命、忠诚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脊梁。
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家书中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不仅仅充当着丈夫、父亲的角色,还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未来,家书中还包含着他们对国家的情怀。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誓死力争,保卫祖国。
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虽然当年的那场血与火的硝烟已经远去,但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那段屈辱历史永远的见证。
让我们时刻审视,提醒自己。想想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面对亲情的柔情不舍,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让我们秉承先烈遗址,从现在做起,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让我们用谦卑的心向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2
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 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 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清明时节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3
朋友,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只活到了37岁。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4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5
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题记
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以上是有关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正如重读抗战家书所表达的那样,我们应该珍惜和铭记历史,将那段历史的精神薪火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力献策。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6
联系当时与现在,一股股无法言说的暖流涌入心中,让人热血澎湃。家书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是写信之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里面包含了在外亲人对家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写信之人向家中介绍自己在外的种种情况,这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抗战家书,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杀敌抗战的英雄们写给家人的书信。抗战英烈家书中所记述的,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夫今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通过抗战英烈的家书,来了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并深深的铭记: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封封抗战家书摆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拼搏!我们要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见证自己的努力,从而传承革命先烈们自始至终贯彻全身的爱国情怀和更多更好的品质!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7
抗战家书中的党性光辉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细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感受了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对什么是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家书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让我感动,更给我很多激励和启迪
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读抗战家书,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到投身改革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战家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敬读这些抗战家书,会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方针,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自忠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的“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敬读抗战家书,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卷,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对拯救民族危亡,展现了坚强的党性,让人激情澎湃,我们要把抗战家书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敬读抗战家书,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明晰自己的历史方位,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深邃的历史智慧,获得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无穷力量。抗战家书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的党性,这坚强的党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抗战中凝聚起的抗战精神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就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敬读抗战家书,要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和龙市信访局 郭京华)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8
联系当时与现在,一股股无法言说的暖流涌入心中,让人热血澎湃。
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
“夫今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
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通过抗战英烈的家书,来了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并深深的铭记: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封封抗战家书摆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拼搏!我们要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见证自己的努力,从而传承革命先烈们自始至终贯彻全身的爱国情怀和更多更好的品质!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9
每一种牺牲都值得去缅怀。
2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了《重读抗战家书》。《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张自忠、戴安澜、彭雪枫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我有幸获赠一本。
重读抗战家书,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中国有个成语叫居安思危,想想今天幸福的日子,不都是先烈们流血打下来的吗?
当年国力羸弱,中国受尽侵略者的压迫,苦难的人民无不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但乱世总会有那么些人,有那么些精神在激励与引导民众前行,不畏强敌,不畏强权,不畏牺牲,把满腔热血与无悔的青春熔铸成巍峨的丰碑。
戴安澜将军就是其中一位。1942年,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赴缅参战,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5月18日,他在突围战中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困境中他留了这样一份家书给妻子: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是的,悲壮总是崇高的另一种诠释。我们从这份家书中分明看到一个赤子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心灵独白。以生命去报答国家养育之情,中华男儿的殷殷家国情怀,已跃然纸上。
大英雄,亦有着细腻的小情感。面临牺牲,戴将军也割舍不掉对妻儿的挂念之情,忧虑他们将来的生活,这也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他血浓于亲的柔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也是戴将军最最真实的写照。
每一种牺牲都是值得去缅怀的。在缅怀的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些抗战家书中去感受最质朴的爱,最纯粹的情,然后对照审视自己,在今天这个物质时代,以他们为榜样,幻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因为只有触动自己灵魂,只有让自己感同身受,才会在意识深处和先烈那种精神去耦合,然后学会爱国主义担当,无论卑微与否、无论何种岗位,都应该努力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这是我重读抗战家书的一点体会。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0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最后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两路街道泽科社区:任兴妮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1
抗战家书正气然,英雄著笔志参天。声声报国情怀载,字字为民日月牵。可挟雷霆鸣大地,能扬雨雪润心田。春风念得中华事,告慰灵魂续巨篇。——题记
从四月一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便播出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的赵一曼女士;有“愿拼热血为吾华”的左权将军;还有“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先生……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想: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报效祖国,与亲人分散,与家乡辞别,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的先烈们!他们,不顾饿着的.肚子、漫长的征途,不畏严寒和霜露、敌人的枪炮,步伐坚定,双目炯炯,肩上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成抵御敌人的城墙,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鲜艳的五星红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做人要饮水思源,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感恩,也要珍惜,更要拼搏!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强自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最后,像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2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 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 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清明时节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家书在战争纷飞的年代是将士们对家人的牵挂,是特殊年代特定形式承载的那份独特价值。《重读抗战家书》是我们对先辈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如今抗战胜利已过74年,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捧起它,就不舍得放下了,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抗战年代……
一封封家书,映照着一个个伟大的英魂。赵一曼女士“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左权将军舍小家为大家,“一腔热血卫吾华”;戴安澜将军“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张自忠司令“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烈士“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拳拳赤子的满腔爱国热情,感受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铁血豪情。
先烈亦凡人,亦胸怀柔情。然而,自古安得两全法?在那个硝烟烽火的时代,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放下心中对血亲的牵挂,投身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这些抗战英雄们抛妻弃子,告别家乡,壮怀激烈,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当今的中国,也许就是他们梦里的样子。人人吃饱穿暖,生活富足,国家安定,国力强盛。活在当下的人们,可记得先辈们为看不见的未来前赴后继?可记得当年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争?正是这些先辈舍小家顾大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我们当以抗战家书为镜,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家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才能不辜负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4
——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上一篇:心理健康主题的电影观后感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