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放逐观后感怎么写【推荐9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影片通过放逐的主题,深刻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令人反思自由与孤独的真谛,究竟何为归属?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放逐观后感怎么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放逐观后感怎么写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1

“放逐”的节奏很慢,和一般的港片很不一样,但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就会发现骨子里还是一样的,影片只不过很喜欢搞噱头。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像《杀人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MS叫《墨西哥往事》,当时看“墨”的时候就有种很华丽的空壳的感觉,但是现在看了“放逐”之后才发现,这个片子还不如“墨”拍的华丽,应该叫半华丽的空壳。

影片的故事巨简单,甚至后来还有些乱,但是导演很喜欢摆,感觉像在拍MV。每次看到那些枪火以红色粉末状喷出手枪,老子就想笑,还有演员的血也是也是以粉末状出现的,每次好几伙人群K的时候,那红粉是满天飞舞啊,像开Party一样。当然还不得不提的小任同学没事拿个口琴出来吹一吹,那些杀手枪战之前把一个酒罐当足球一样踢了半天,我还以为拍百事广告了,还有还有随时边杀人摆POSE,就像“墨”里面的班德拉斯一样,大概以为自己帅的无可救药了,其实我看得时候很想臭扁他一顿。但是摆归摆,这种音乐配枪声,模仿制造出来的暴力美学效果,老子偶尔也会想起来,也算不错了。大多数电影就是制造一些瞬间的美丽而已。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2

看完《放逐》,激动得不行。记得杜大导演以前就说过,他以年为一个阶段,到那年一定会拍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难道今年就是这一年?无论如何,他的出色表现就是我们影迷的福气。我等《枪火》的续集好多年了,终于等到了(泪)。

剧情简介

五个配合默契的杀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并且带着妻子远离尘嚣,在澳门过着恬静的生活。 一天,当年的四个同伴先后出现在澳门,五人重新聚首百感交集。但是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不同的盘算和目的,其中有人更是仇家派来杀人灭口的。与此同时,另外几名杀手也肩负使命出现在澳门,于是平静的小镇掀起了连场激斗。直到最后大家面对彼此紧扣扳机的时候,才弄清楚各自此行的真实目的,并且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说老实话噶,以我的水平,这么拽的电影,我是没有办法看一次就能理解其全部含义的!

首先,演员配置。张张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黄秋生,吴镇宇,林雪,张耀杨,尽管少了吕颂贤,但是换来个张家辉,我觉得特值。因为过了这么多年,我觉得张家辉已经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演技派演员。当然,这是见仁见智,个人喜好问题。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一共有五处枪战,每一场都各自精彩,令人目不暇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当年的《枪火》里另人记忆犹新的枪战场景在这次的《放逐》里被刷新了纪录。当年的商场一战,变成了今日第二场的餐厅混战,且更有看头。每一场枪战中,他们四个人总是挺着个腰板站得很直,手里握着枪,不疾不徐的一枪接一枪的开,我觉得特别美,虽然我知道真正枪战中这种状态是不太现实的,但我还是特别迷恋杜大导所创造的这种抢手形象,太迷人了,真的。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杜导演的这种风格了,晕,简直太美了。

第一场枪火发生在张家辉的家里,是朋友间的内部矛盾,看着很紧张但心里并不慌,尤其是当黄秋生从饭锅里吃出子弹壳的时候,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会心的笑出声来,男人间的情谊在杜导演的世界里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第二场枪战是在,特们准备动大飞哥的时候。这段个人觉得,还是很温暖的。因为大家都已经达成一致。也就是认可了,兄弟这个词。只是觉得里面呢呢个老馆,活该。貌似也在想表达,做人。还是老老实实呢,不要一天想整这个,整呢个呢。其实到头来,是搬石头砸自己。

第三场枪战很黑色,也很幽默,张家辉在中枪之后,他们四人送他去黑道医生那里,谁想到在医生治疗张的时候,腿部中枪的任达华也来到了这里,悲剧在所难免,张家辉壮烈牺牲了,而且下场很惨,惨得我都没来得及感情升华到落泪,他就“挂”了,在四人带着他逃出之后,张耀杨问大家现在去哪里,张家辉竟然回光返照,说了一句:回家。之后才真正牺牲了,我自然也哭不出来了,反倒是想笑,不知道为什么。

第四场枪战其实不算是他们四个的戏,更多的是烘托任贤齐而拍的。我觉得这场枪战发生之前,黄秋生用掷硬币来决定到底是抢黄金还是不抢,他将攥着硬币的手反方向打开,大家看到的是字,也就是不抢,我那时想,如果他要是将手正面摊开,将钱放在吴镇宇手上给大家看的话,那结果就相反了。片中其实还有多处掷硬币来决定命运和方向的情节,导演的用意真高明,人生无常,既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老天爷吧,杀手们一般都是无奈的,他们能用子弹杀别人,却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那场在饭店里的混战,只用了一瓶汽水被抛到半空中然后落地的那几十秒钟时间,却已经能令人窒息。最后全部人都死了,快速照相机里这时弹出他们四人先前照的照片,我还没看清楚呢,就跳出了最后的旁白字幕,意思含糊,弄得我一头雾水,说什么警察安置在任达华身边的某卧底牺牲了云云,什么意思啊??我觉得什么都不说就那么完了挺好的啊,无缘无故又跳出个卧底来,恶心坏了。这是杜导演的原意吗?还是内地版后来自己加进去的啊?

看《枪火》,更看重细节,看《放逐》,更看重故事,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只不过导演这次让所有人都牺牲了,也就没有第三集可以期待了,但想了想,又觉得有希望,张家辉的儿子还活着呢。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3

一个好的广告,其特征之一就是:可以简洁地介绍出产品的特点,从而让消费者记住这个产品。在我看来,一部合格的电影也应该有这样的特征——看完之后,让观众可以用简单地一句话概括出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主题。

从此角度而言,《放逐》是合格的,其主要表达了“90年代江湖中的兄弟情谊”。这个主题简单明了,任何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能说出来。看完之后,我脑中相继浮现出的词语是:洒脱、痛快、酣畅淋漓。影片节奏还是比较快的,几乎20分钟一个小高潮。让观众很快就能沉入其中。

从所有电影的类型上来说,《放逐》在我心中是分作品。而但从犯罪、黑社会题材来讲,它在我心中是分作品。之前陆陆续续看过杜琪峰导演的《枪火》、《暗战》、《神探》,总体感觉还不错。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4

1999年上映的《枪火》可谓是大放异彩,不仅让吴镇宇拿下金马影帝,更助杜琪峰荣获金马奖、金像奖两项最佳导演。那种鲜明、刺眼的风格也成为香港电影的一座丰碑,很佩服杜琪峰说故事的能力,不管黑白,没有是非,我只讲我的江湖故事。不过相比名声大噪的《枪火》,我更喜欢它的兄弟篇,2006年的《放逐》,尽管杜导一再强调《放逐》并非《枪火》的续集,但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剧情走向,很难让人不把两部影片联系在一起。

相比于《枪火》,《放逐》或许火药味更重,每一次枪声之下,都是提心吊胆,可感受到的并不是害怕或者残忍,是浓重的江湖义气,兄弟感情。尤其是五场枪战名场面,可以说《放逐》就是这五场枪战连接起来的,嘣,嘣!

枪战场面一

阿火(黄秋生饰)、阿波(林雪饰)奉命追杀曾经与大哥女人私奔的阿和(张家辉饰),阿泰(吴镇宇饰)、阿猫(张耀扬饰)赶来阻止。五人在阿和家里相遇,曾经五人是要好的兄弟,如今见面却没有多说一句,掏枪互怼,你来我往,子弹无情,但每个人的眼里都没有杀气,一阵枪声过后,没有人受伤,打坏的只是家具,阿和一句:“坐下来谈谈”,画风突变,五人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收拾房间,置换家具,围在一桌吃火锅,一起合影,笑声里不含一丝杂质。

枪战场面二

为了帮阿和摆脱追杀,五人接下刺杀黑帮大哥(任达华)的任务。地点在饭店,五人与曾经的大哥对峙,旁边还有任务委托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做得利的渔人与在后的黄雀。黑帮大佬因为阿火没有对阿和下手,十分恼火,又是耳光又是泼酒,紧张的氛围被一张掀翻的桌子打破,一时间枪声四起,三方人马,敌我难分,陷入混战。阿和不幸中枪,五人边打边退。导演刻意放慢了节奏,尽管觉得着急,却并不突兀,甚至享受。

枪战场面三

四人送阿和到黑市诊所抢救,谁知中途大腿中枪的黑帮大佬也来这里疗伤,五人只好先躲起来,楼上还有澳门刚崭露头角的大佬强(林家栋饰),又是三方势力相遇,医生紧张得语无伦次,每个人都高度戒备,局面还是被打乱,一声枪响,枪枪声响,开枪才能自保,再度陷入了混战。子弹在白色的纱帐间穿梭,没穿裤子的黑帮大哥,奄奄一息的阿和,不明情况的大佬强。最后阿和还是没能活下来,四人将他的尸体送回家,却被阿和老婆用枪赶了出来。

枪战场面四

一边背叛了大哥,一边失去了兄弟,走投无路的四人决定跑路,好巧不巧,半途竟然遇到了运钞车。一阵火拼之后,护送的队伍只剩下陈警司(任贤齐饰)一人,即使如此,他还是在顽强抵抗,戴着墨镜,叼着香烟,手拿散弹枪,酷毙了。尽管最后只剩下一把手枪,面对四人,他还是要上,都是亡命之徒,四人对他看上了眼,邀他入伙,平分一吨黄金,一起跑路。

枪战场面五

阿和的老婆被黑帮大哥抓住,四人带着黄金去酒店交换。然而局面并不像看上去的平静,之前任务的委托人,黑市诊所相遇的大佬强都在这里。救出阿和的老婆后,四人没有离开,他们知道只有杀了黑帮大哥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关上门,扔出一个汽水罐,枪声又起,四方人马,枪林弹雨,你来我往,全部倒下,汽水罐落地,同归于尽。

不需要太多的花里胡哨,简单的故事却暗藏着太多的不确定,五场枪战就是全部的剧情,但每一场都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最后一场,飞起的汽水罐直到枪声停止才落地,可见场面的激烈与混乱。事不关己的大佬强和委托人莫名躺枪,这就是江湖,亡命之徒的归宿。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5

烂片分很多种,绝大部分烂片不具备典型意义,常见的庸俗、剧情老套、结构陈旧、人为高潮等等,都是一般烂片的基本特征;另有一些烂片是过度追求商业化的结果,像王晶的很多制作,不谈所谓的意义与主义,就是瞎搞,专门瞎搞,周星驰早期的很多电影可以证明这一点,真是又烂又俗,但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没事的时候消遣,挺好;还有一种烂片,是风格导演的作品,它存在一定的迷惑性。我们知道很多无法走内涵路线的作品,一般都会玩故弄玄虚,有意搞得叫你看不懂,然后会有人假装看懂了看透彻了开始狂捧,而导演也跟着开始谈意义,自己把自己封为经典或者佳作,张艺谋的《英雄》是这类电影的典型;剩下的一类导演会在电影里过分刻意地表现某种精神,不惜工本地大肆渲染,结果恰恰适得其反,杜琪峰的《放逐》可算这类烂片的代表。

据我个人的看碟经验,但凡在影片开头用文字交代故事背景的,一般都是不自信导演的作品,而且基本上就接近烂片的标准了,这就好比体操比赛中的技术扣分,还没热身呢,就注定拿不到冠军了。《放逐》也是如此,影片一开始就交代有一吨黄金要运出澳门,很多人觊觎着。为什么要交代呢?因为如果不交代,杜琪峰可能觉得很突兀,但事实上随着情节的发展,意义已完全透露出来了。电影说的是一个杀手“和”与妻儿重返澳门,昔日好兄弟火与肥奉老大大飞之命来杀他,但另一对好兄弟泰与猫为情义来保护他,念及友情,四人让“和”为家庭做最后一宗买卖。他们找到某酒店老板谢夫,后者是杀手掮客,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暗杀澳门某大佬,二是去抢一吨黄金。“和”选择前者,但却命丧枪下。其妻视火等为杀夫仇人,不惜一切追杀他们。命运安排下,火四人意外得到黄金,正当一行人准备远走高飞之际,火收到大飞电话:和妻和孩子在他手上。火四人毅然折返,他们早有准备豁出性命,于是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这样的介绍你就能看出来,又是一部兄弟情义片,而且还富含商业娱乐元素,女人、大佬、枪战、金钱、抢劫、血拼和牺牲,黑帮电影所能表现的,杜琪峰差不多全表现了。可是表现得并不讨好,甚至有那么点自以为是的胡闹,很多在黑帮混得很不赖的老杀手,表现得像个智障青年,还是愣头青兼有傻不拉讥的那种类型的。杜琪峰在影片杀青之后说这部片子用了两万发子弹。是的,他用无数的子弹就为了构建了一个含糊的有些混乱的残酷场景。事实上,电影里的场景可以混乱,但不能使观众觉得混乱,要乱得有序。这一点杜大导演没能表现好。

我还觉得杜琪峰用一吨黄金来烘托兄弟情意纯属多此一举,除了在最后阶段,黄秋生把两包金块甩到任达华脚下而使后者两眼放光之外,我没有看出那么沉的黄金对剧情的递进有任何帮助。我觉得杜琪峰还是走简单路线比较有把握,并且我以为最好的兄弟情意不需要太多的衬托,就像他的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枪火》里的表现,都是极简单的事情,都需要极的勇气,但都是极漫不经心的表现出来,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举重若轻。到了《放逐》就刻意了,吴镇宇扮演的泰一直在电影里鬼喊,好像不喊就不能表现他与和之间的关系一样;而任达华扮演的大佬简直做作到了极致,那简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绝不是威震一方人见人怕的老大。该部电影在表演上唯一算得上出彩的是何鸿燊之女何超仪扮演的和妻,惊慌、无助、绝望的内心,相对到位。

在《枪火》中,杜琪峰设计的枪战惊心动魄,场景中危机四伏,常见的却是异常可怕的。常见的而可怕,就勾人心魄。到了《放逐》中枪战变成了美国西部片中的对射,直接就不要命了,人人都不珍惜自己,都不大玩方式方法了,拼的是一个狠字,仿佛只有玩命的狠才能表现出兄弟情深。这简直是一种背叛。杜琪峰的黑帮电影一直不以台词的精巧见长,所以应该避讳太词过多的弱项,遗憾的是《放逐》里的台词不仅太多,而且太随意。这是杜琪峰一个人的黑帮,不是我们期待的黑帮,同样是没有激情失去人性的黑帮。

王晶的烂片是为了娱乐市民,而且他捧谁谁就会红,因此他的烂片是优秀的烂片;张艺谋的烂片是为了取悦国际影展评委,他试图通过他的镜头让外国人明白古代的中国,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古代,正因为无中生有,所以他一直踩在想象的云端而落不到实处,因此他的烂片是想象的烂片;而杜琪峰的《放逐》则是用力过猛的烂片,他完全可以少一点激动与血腥,更温柔地处理好冷酷与情意。杜琪峰也有媚外之心,可惜的是他的暴力与血腥在西方电影史上已经属于过期食品,外国观众和评委的胃口早就被自己人惯坏了,怎么会吃你那一套呢?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深情的,也是最难表现的,遗憾的是杜琪峰把最简单的理解为最直接的,这就是他折戟威尼斯的最大原因。有不少评论认为这是杜琪峰的巅峰之作。如果这种评论很负责任的话,那么我以为杜琪峰已经末路穷途。

《放逐》肯定比一般意义上的黑帮电影好看,但因为他是杜琪峰的作品,是拍出《枪火》的杜琪峰,因此也就无奈地堕入烂片的档次。真可惜。

它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个人化的解读和反应,体现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6

一、关于杀手

普通人总要想着如何活下去,他们对活是有执念的。为了活着就要赚钱,为了赚钱可以放弃除了自己生命之外的一切,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也会想尽办法。但是普通人不会搏命,宁愿忍耐或者做阿Q。他们要隐忍一切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公平正义之事,他们会安慰自己活下去,一切都会变好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除了家畜,现实世界中可能最惨的就是他们了,因为他们随时都会被社会上的虎豹豺狼吃掉,他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普通人是一个向生而死的职业。他们求生得死,贱如蝼蚁。普通的人的每一天都觉得明天会更好,每一顿饭都想着以后会吃到更好的,聊以自慰罢了。

杜琪峰的作品非常执着于描写杀手。杀手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跟力工没有什么区别,以命搏财、以命换命。杀一个不亏本,杀两个就是赚。杀手的世界不存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他们可以杀可以抢;他们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看到他们做事的人反正也活不了;他们不相信世界会变好,也不期待世界变好;快意恩仇,肆意妄为,现实生活中最自由的可能就是他们了,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用别人的死或者自己的死来结束一切。杀手是一个向死而死的职业。他们求死得死,豪放洒脱。杀手的每一天都是当最后一天过的,每一顿饭都是当最后一顿吃的。

普通人所有的无奈,在杀手世界都不存在。自己死都不在乎的人,你觉得什么可以难倒他们?普通人可以沦为杀手的猎物,但是杀手永远不会成为普通人的猎物。杀手站在人类食物链的最顶层,富豪对于杀手而言,不是客户就是待宰肥羊,无论哪种,富豪最后总是要签出任何面额的支票。

如果我是导演和编剧我也愿意写杀手、拍杀手。有钱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穷人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写普通人的限制太多,哪有写杀手那么自由潇洒。杀手基本都是千人一面的,区别在于个人特质和任务内容,生活和工作本身几乎都是一样的。写杀手的爱恨情仇、悲惨身世远没有普通人那么多限制和考虑。

本片是杜琪峰《杀手三部曲》的第二部,距离第一部《枪火》已经过去了7年。本片中的冯先生就跟《枪火》中文哥弟弟阿南一样,那时候阿南还在考虑怎么上位,到了本片终于成功上位了,演员也都是任达华。黄秋生、林雪、吴镇宇、张耀扬其实都是第一部角色的延续,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阿和是张家辉演的,如果换成第一部里的吕颂贤,就更原汁原味了,仅此遗憾。

杜琪峰的黑帮电影里,出现最多的不是古惑仔,而是杀手,为什么?这不是高不高级的问题,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古惑仔是一个迈向成功的创业故事,是通过黑道的做法在求生中追求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搏出位上高位。杀手却是一个迈向死亡的毁灭故事,他们不需要而且要躲避名利双收,他们要的是功成身退、隐姓埋名,他们只是阎王的手套,是死亡的化身。杜琪峰的三观更黑暗,越黑暗的才越接近光明,越接近真理。

人无非男人女人,人与人之间无非情和义两个字。男、女、情、义四个字伴人生生世世、无穷无尽。

天道轮回、因果报应很多导演编剧都在写,杜琪峰的特点就在于他是从毁灭的视角来拍的,而杀手,是毁灭的使者,是杜琪峰的天使。写中国杀手的导演中,杜琪峰必须排在第一位。

二、关于放逐

人就是被高于人类的某种力量放逐在人间、放逐在地球上的。人从来都没有过选择权,任何看似由自己做出的所谓选择其实都是别无选择。人生的选项都是安排好的,选项确定了,人性确定了,个体确定了,那么结局就没有意外,没有偶然,都是必然,都是因果,都是轮回,都是宿命。只要记住上面的结论,你一定能读懂杜琪峰。

《放逐》中,有人想杀阿和,为了“义”,有人相救阿和,为了“情”。当情和义碰撞在一起的时候,谁赢?谁赢了都不代表谁更厉害,因为创造情和义的命运才有决定权,赢得只有命!命中注定阿和得死,所以阿和必须死。那么人在命运面前能做什么呢?反抗和挣扎,这虽然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可以让心里上好受一些。阿和的四兄弟决定在阿和死之前,和阿和一起兄弟五人齐心协力干一票大买卖给阿和的家眷留些钱。情和义都有了,情和义也留下了,但是五兄弟都死了,只是留下了阿和的家眷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什么阿和的家眷能活下来呢?因为创造人的那些高于人类的力量,玩弄我们于股掌,人都死了,他们就没得玩了,他们总要留下些宠物供他们继续娱乐。只有那些有决定权的力量才知道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渺小人类口中的命。情和义这种东西,那些“神”保留了下来,是因为总要给人一些希望,一些在他们宣判我们死刑前、能暂时活下去的东西。

人的一生,可能什么都留不下,就仿佛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如果命运允许或者说“神”的剧本允许的话,有可能可以留下两种东西。一种是情和义的故事、另一种就是子嗣的血脉。这就是放逐的轮回故事。有一天,“神”玩腻了,终究一切会归于湮灭,灰烬都不会有。

我,一个渺小到灰烬的微尘,只希望在活着的时候,看着杜琪峰的电影——感慨他营造出的情义世界,学习他镜头下向死而死的杀手精神——仿佛蜗牛在公路上爬行,短暂留下些转瞬即逝的泪痕而已。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7

武侠片的要义在于冷兵器碰撞的清脆悦耳,在于高手过招时一招一式的考究。手起刀落瞬间,该站的站,该躺的躺,几个镜头切换下来,气氛、场面、写实感恰到好处。对于杜琪峰来说,寓于枪声和火药的暴力美学是在吃透前者基础上对枪战最完美的诠释,片中人物就是武侠,握在手里的枪就是剑,扣动扳机的瞬间,扬眉剑出鞘,没有撕心裂肺的咆哮,没有频频交换的暗语,有的只是把握节奏的枪声、潇洒的走位和彼此间默契的眼神。

在很多反应时代背景的枪战片中,人物出场就是齐刷刷的一水黑,为了描写大场面,这也爆炸那也爆炸。一场枪战下来,扭屁股的扭屁股,作秀的作秀,烟熏火燎毫无美感。而在电影《放逐》里,你能从枪响的那一刻读懂人物内心,读懂兄弟读情义,读懂影片所反映的时代,正因为是男人的戏,所以每一枪都要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放逐》讲述了澳门回归前夕,葡国人跑路,黑帮势力开始明刀明枪的角逐,大家都赶这几天清算旧账。杀手阿和(张家辉饰剧)与妻子带着刚满一个月的孩子重返故地,阿火(黄秋生饰)与阿波(林雪饰)奉黑社会老大大飞(任达华饰)的命令前来追杀,但另一对好兄弟阿泰(吴镇宇饰)与阿猫(张耀扬饰)闻讯赶来阻止。五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男人,却在某天因为不同的使命而拔枪相向,又念着同一份情义而义无反顾的走到一起,即便是与整个黑帮作对,也不觉得孤独畏惧,面对死亡,也不会鼻涕眼泪的哭作一团。

电影里的多处对比让人无限感慨,尔虞我诈的江湖,凶狠残暴的黑帮,出卖各种消息的旅馆老板,见钱眼开的黑市医生,玩忽职守的澳门司警以及贪恋不义之财的妓女。世道在变,外界因素都在变,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拼杀,幕后的玩家各个等着发财,而冲在一线的杀手看似冷酷却有情有义。兄弟五人最能体会江湖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漠,他们是帮会的棋子,是马前卒,稍有差池就要小命不保。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他们就像一根根干柴,在黑夜笼罩的气氛中,聚到一起彼此燃烧。

杜琪峰的《放逐》,情感不流于表面。片中五位情深义重的杀手谈不上伟大,看过电影后,小人物的形象却高高地立在观众脑海中。放逐,顾名思义,五人都是一群被社会抛弃、流放的边缘人,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去哪啊?他们没有了方向,哪都可以是路却哪条路都走不通。阿和本来都携妻儿跑路了,却又莫名其妙的回来,当阿泰问他为什么又回来的时候,他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我喜欢。其实他也不想回来连累兄弟,只是无路可走。

”一吨黄金有多重?“”我想有100多斤吧。””哪有那么少,笨蛋!””我猜有一万斤。“”哪有那么多!”。阿和死后,四人兜兜转转来到观音山,面对押运而过的一吨黄金,他们似乎心里没有概念,也许作为杀手,对金钱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兄弟手足才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影片结尾,大飞哥通过阿和的妻儿来要挟四人,结果他们舍弃了黄金,义无反顾的回去救嫂子。这就是杜琪峰对情比金坚四个字的深刻诠释吧!

影片中阿和家的枪战是五兄弟相逢时的“见面礼“,彼此为了试探,打得火热却不想至对方于死地。豪华饭店和破旧居民楼里的枪战,为了兄弟,激烈的对射与无奈的静默交织。观音山下的枪战,完全是为了玩,几个人凑在一起比谁的枪法更准。而影片结尾发生于谢夫旅馆的枪战,为了救赎,一番混战后,兄弟间彼此微微一笑,视死如归。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枪响却被杜琪峰穿针引线地连贯起来,构成了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为拍摄一场大型枪战戏,每位演员都不容有失。一轮火并后,杜琪峰看回放,觉得未尽完美就要重拍,一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收货。为求效果更佳,杜琪峰除安排演员练枪外,还特别从美国订购道具手枪及子弹,一场戏便用上五千枚子弹及反应弹,花费共二百多万元,杜琪峰更直言本片是他的个人作品中用子弹最多的电影,共一万八千粒。《放逐》正是因为导演把控到位及演员的敬业,成功入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也让杜琪峰的枪战片风格享誉世界。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8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体验。每个人对电影的解读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电影《放逐》的观后感。

《放逐》是由知名导演X执导的一部心理悬疑片。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音乐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

影片以一个小镇为背景,主角是一个神秘的陌生人。他的到来引起了镇上居民们的好奇和猜测,但他并不主动与人交流。他孤独地生活在镇上,总是在黄昏时分离开人群,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这种神秘的氛围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在剧情的推动下,观众逐渐了解到主角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宇航员,但在一次太空任务中发生了意外,他成了唯一生还的幸存者。这个经历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创伤。他选择了远离尘嚣,逃离社会的方式来面对和治愈自己的伤痛。

整部电影流淌着一种深沉而富有韵味的寂寞。从开始到结尾,几乎没有过多的对白,但导演通过精心设置的画面和音乐,将情感传递给观众。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影片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大片的原野、宽广的天空、风吹过麦浪的声音,这一切都与主角的内心状态相互呼应。他找到了在深山中建造一个小木屋,并种植农作物过着朴素的生活。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让他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影片的剧情走向不是线性的,它通过回忆、闪回和断片式的叙述,给观众带来了观影的新体验。观众在影片中不断地寻找线索,试图解开主角的过去和心理的谜团。但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意象和暗示来展示主角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种留白的手法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填补空白,参与到故事中来。

影片的音乐也是一个亮点。它与影片的氛围完美契合,在不同场景中变幻多样。有时是悠扬的小提琴,有时是鸟鸣和树叶的声音。音乐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出对于生命和孤独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放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而是通过画面、音乐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诗意般的体验。影片通过表达主角的孤独和寂寞,引发观众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从电影中汲取一些可以反思和放松的力量。

最后,我要赞扬导演X对于电影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他的敏锐触觉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使《放逐》成为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我期待着他未来更多优秀的作品的问世。

放逐观后感800字怎么写 篇9

当我和朋友说看完《伤城》觉得2006年没白过,朋友告诉我看看《放·逐》吧,你会发现2006年更精彩。

嘻嘻,我还是赶在了2006年底把《放·逐》看了,确实,2006年很精彩!

看完电影想说的真的很多,但绝大部分的兴奋和感受我都是不懂表达出来。

电影开始那段很精彩,我非常喜欢。四位老友相聚在阿和的屋外,和《枪火》一样富有层次感的站位巧妙而精彩的交代了人物特点和关系,这样概括的非语言的影像杜琪峰向来都做得真的很成功。进到了屋里面,五个展现了一场短暂而强悍的枪决过程,在飘逸的布帘间看到了房间里面的何超仪手握佛珠在为丈夫祈祷,布帘两侧截然相反的气氛——强悍冷峻&虔诚柔美,塑造了一个群雄中的女神形象,在杜琪峰黑帮片中的女性永远都这么小而精。一阵婴儿的哭啼声把这场冷峻的枪决喊停了。

在黑市医生家里的那段枪战令我很深刻。首先是当大飞把阿和的病床推开时,镜头巧妙地构出了在柜子、挡板和布帘遮掩下每个人的站位布局,有趣而危险。后来他们四人在楼下拯救阿和的场景尤其雄美:林雪在一边利用布帘把阿和从大飞的枪口下拖出来,其他三人屹立在楼下向楼上发动掩护式进攻,不顾危险拯救兄弟,英勇无比,电影能在这里存有如此的珍贵感人的侠义情结,难能可贵。

就像《枪火》那样,这几个冷峻的男人也有很调皮的一面,往往在紧张危险的时刻扭转电影的气氛:在阿和屋里枪决后,这几个男人居然帮他搬房子,你搬柜子来我搞椅子,你切菜来我做饭,齐心温馨的情景很好的诠释了作为杀手的他们有着化险为和的能力,因为彼此心存兄弟情谊。在他们决定不打劫金库车往回走时,围绕“一顿究竟有多重”展开争论,一顿辛苦、一顿爱又有多少呢?最后决战之前,在满屋对手的面前四个大男人争抢着在自动摄像机前留下自己最真实的一刻。几个大男人的小调皮经常在无意中调和着电影紧张的局面,似乎向世界宣告他们对权势、金钱、生死的不在乎,兄弟间的情谊才是他们在乎的。

61 4110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