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笔潭》经典读后感【汇编14篇】
书中笔触细腻,描绘了生活的点滴与哲理,令人深思,是否能从中找到自我与内心的平静?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闲来笔潭》经典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
新作《闲来笔潭》面世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这本书,颇感意犹未尽。
这是一部极具特色的领导人著作。文字清新、文风朴实、感人肺腑、耐人寻味,通篇浸润了一个“真”字:说的是真话、道的是真情、写的是真人,表现出异于常人、超越常人,却又真实自然、质朴深切的博大情怀。那字里行间饱含哲理和智慧的真心话,不掩饰、不做作,融入了自身透彻的感悟,其中不乏醒世良言、警世箴言,这是官正同志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染力和精神启迪性,也抒发了他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家乡、对人民的关怀之情,对父母、对师长的感恩之情。透过这部著作,我们看到了他真实平凡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个普通却又伟大的人。苦难经历造就了他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的个人禀性,使他既有鄱水一样的柔情,又有泰山一样的坚毅。
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闲来笔潭》告诉我们一个鲜明主题和深刻启示:为官者对官,既要看重也要看淡。看重的,是那种使命,那份责任,那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机遇;看淡的,是做官过程中涉及个人的得失进退。退休后的他过着平淡的生活,自称“心情闲适,遇事从容以对”。历史有更替,人事有代谢。一个人上进不容易,但退下来并很快淡化,也需要智慧和勇气。“我们需要年轻的同志到重要岗位上锻炼接班,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出问题”。“我已很满足,感谢中央多年来的培养、教育、信任和重用。”如文中所言,官正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了一种“进退自如、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以及对党、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对人生、事业的执着追求。
“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从政以来,他一直对家人和亲属要求很严,恋亲而不徇私,舍小家顾大家、舍小义成大仁。他在家信中希望亲家对儿女婚事不大操大办;期望亲人们对他父亲的丧事一切从简,决不要收受任何人的钱财;要求家乡所在地党委、政府对自己的家人、亲戚都不得照顾,如有违纪坚决执行纪律,如有犯法坚决依法惩处……。正如他在《路靠自己走》一文所说,“我似乎不近人情,但却是真情”。对于后代的期望,他希望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他看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我们学习《闲来笔潭》,就要始终做到永远忠于党的事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细细品读,《闲来笔潭》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一位人民公仆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整篇著作汇聚了官正同志对人生、对工作、对将来的思考,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必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精神宝藏。我们要牢记官正同志“为政要廉、用人要当、作风要实、办事要公”的谆谆教导和“加快发展、善待百姓、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指示精神,把他对家乡、对人民的关怀化作强大的工作动力,以“汉水横冲”的精神、“正道直行”的气概、“民贵泰山”的信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奋力作为,深入开展“建最美上饶市,做最美上饶人”主题活动,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把上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本浓缩了同志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的著作。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修身养性、治学为人的深刻道理,读来令人深省。贫民出身的同志勤奋好学,“很刻苦,也很认真,把借的高二、高三的课本在一年内全部自学完,所有的练习都做了。”而即使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也坚持学习不止,广泛阅读马列著作、历史学等,并自学铅笔画。“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的话,而同志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实实在在的实践。“长年穿着那几件褪了色的布衣,脚上穿着解放鞋,哪怕是在1983年3月,当上市长后,爱人也总是在下课回家时,去买便宜的菜。”“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联想到同志《正道直行》中《竹与柳的联想》中提到“你们看,竹子长得很高吧,但里面却是空的。”我由衷感到同志是伴随我们党前进发展大道上的一颗“劲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学习《闲来笔潭》就是要学习同志勤学、律己、淡泊的境界。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2
品读吴官正同志《闲来笔潭》一书,文风清新,朴实自然,思想敏锐,意蕴深远,回味绵长,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让人感受到滋润甘甜,明晓事故,启迪人生。特别是书中《少长闲集》一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少长闲集”,应取自王羲之《兰亭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作者自谦为“闲人”,故取“闲”字。这一章重现了作者与几位熟悉的年轻同志思想交融、议论切磋的场景,12篇短文都文笔清丽、意味隽永。
一是体现了博厚高尚的人文精神。书中《泰山精神》一文,畅谈泰山文化、泰山精神,总结提炼并赋予现实意义。包括“万物包容”的博大胸怀、“‘栉风沐雨、本色不改’的青松品格”、“‘登高望远、山外有山’”的创新意识、“会当凌绝顶”的攀登精神等等。泰山拔地通天,激发人们攀登向上;泰山雄奇壮美,激发人们拼搏自强。《村庄文化》一文,大家带着浓浓的村庄情节,寻找着共同的精神家园。从“庄”谈到村庄文化,又谈到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挖掘史料,引经据典,既有对民俗文化的深刻认识,也有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美好憧憬。《灯笼》一文,把起源于1800年前的“红灯笼”拿出来,深入挖掘灯笼的文化承载,借灯笼之意喻当今太平盛世。可以说,作品把文化情怀和人文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
二是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选择》一文中写道,“我们的理想信念是矢志不渝的选择,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好今后的人生道路,尽可能作出好的选择,恒久地坚持,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这是吴官正同志一路走来对“人生道路选择”的透彻认识,也是对年轻同志的谆谆教诲。《A=X+Y+Z》一文,围绕爱恩斯坦的成功公式展开讨论,文章写道,“成功需要有个目标,灵感当然重要,但灵感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个人奋斗目标的确定,必须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吴官正同志还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事理,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和切实感受。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同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成功才会变得更有价值。《面具》、《眼光》、《选择》、《权威》等文章,博古论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意蕴深沉,很好地诠释了人生道路上经常面临的困惑,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12篇短文所论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集中体现了一个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展现了恬淡无欲的清廉之风。《名声》一文写道:“如果我们的干部都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看重名声,珍惜名声,努力赢得好名声,社会一定会更加进步,更加和谐,更加生机勃勃。”这些话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聪明》一文,视角很独特,寓意非常深刻,意在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厚积薄发,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从全书来看,《闲来笔潭》将“为民情怀、务实精神、清廉作风”贯穿始终,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3
翻开《闲来笔潭》淡雅的封面,细细阅读,眼前忍不住出现了一幅古代圣贤接竹引清泉的幽静画面,忍不住想起了柳宗元的经典美文《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中沁人心脾的句子.凝视这淡泊清冽的潭境,高山上的清音自山峰深处飘渺而来,你会不自觉地跟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依竹习道,一掬泓澄,让自己的心田徜徉在这翠竹清风之中:
圣贤不是一天炼成的,文如其人,当我们读着“难忘那夜的秋雨”篇中艰苦童年的真实故事,我们自己也会随着老人家的心路历程一起成长:
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来收你赊的猪崽钱.”当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时这位掌门人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
这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母亲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
当天才蒙蒙亮把小猪送到亲戚家,掌门人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了句:“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土布衣服.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父母的骨气与做人的气节以及他们教子有方的言传身教肃然起敬!
书中写的这个赊养亲戚家小猪的故事,让我们读到了大千世界里那些世态炎凉的冷漠面孔以及心田的狭隘与短视,当讥讽的语言与冷漠的人心让我们感觉人情比纸还薄的时候,当我们读到作者柔弱的母亲和幼小的作者在经过长路漫漫的漆黑的夜晚,赶着小猪,冒着凄风冷雨,经过村西两棵枪毙犯人的大樟树旁、经过坟地、经过野兽出没的山路给亲戚家送回的时候,这个故事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心灵启示呢?
“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正是那些讥讽的恶语,那个风雨交加的漫漫长夜,父亲的骨气与母亲的坚强,触动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激发了他历经苦难奋发读书的远大志向,成就了作者不平凡的人生.这个故事让我们倍加相信:俭以养德,困苦是成就作者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前些日子到我妈妈家的时候,妈妈给我推荐《闲来笔潭》让我读读,她说那天爸爸戴着老花镜念的报纸上吴官正老人家的《闲来笔潭》书中的艰苦生活的故事真实而又亲切,写的就像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一样,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曾经说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文章是好文章,我想《闲来笔潭》一定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不只是为文,还有做人.还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去一家印刷店的时候,在印刷店的书橱中发现了淡淡封面的一本厚厚的《闲来笔潭》,因为事情繁多,好久没能坐下来读一本书了,当真正静下心来细细捧读大家推荐的《闲来笔潭》,方知“蓦然回首,好书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本好书,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一位超然而又智慧的老先生:
书中讲述的“愚公后代”改行的故事,我们不仅读到了老人家的智慧与幽默,更读到了他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一次乘车去平阴,看到本来身披绿装的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心情沉重,突然问身旁的玉堂同志:“你知道愚公是哪里人吗?”他说:“大概是河南人吧?真说不准.”我又问:“愚公的后代现在何处?”大家愕然.我说:“愚公是河南济源人,他的后代有的可能迁来济南,继承遗志,多年来还在挖山不止!”聪明的市长急忙说:“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改,过两年你再来看吧!”我点了点头.
真没想到,这位市长和现任市领导这样有心,说话算数.几年下来,不但停止了挖山,而且在被乱挖的地方都种植了爬山虎,已看不到裸露的山体了,真让人高兴.在车上,我又问老朋友——这位原市长:“愚公后代现在干什么工作?”他笑着说:“全改行了,进了绿化队,工作生活都很好.”……
书中的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给我们无限的启发,中山公园《野猫》一文中对小猫的关注让我们读到老人家源自灵魂深处的善心与爱心,老人家关于人生、关于自然、关于工作、关于读书学习、关于“0”的辩证法论述,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潜心做好自己工作份内的事,如何更好地做一个问心无愧的自己.
老人家在退休后,“心情闲适,遇事从容以对,这与诗人的心境颇为相通.从不睡懒觉,从未睡到太阳照到东窗才醒来,仰观宇宙,俯察万物,睹微知著……”书中趣意盎然又立意深刻的四十余幅铅笔画均出自老人家之手:“鸟兽虫鱼、花木瓜果,山水人物皆入其作”:
老人家在位的时候对自己的姐姐外甥不计情面,到家里或者来请求他帮忙找个工作不是被呵斥回去就是似乎不近人情地赶走外甥,让外甥“路靠自己走”,而为了了却一名杂技艺术家的美好心愿,他却曾经主动给两位总理引荐,尽心尽力为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帮忙.虽然退休在家,却时刻将国事当作家事记挂于心、视人民胜过家人,为文作画,国家与人民永远是老人家永恒的主题:
吉祥图是作者画的一只朱鹮立在枝上,题诗曰:“东山鞭炮振耳响,天空明月格外亮,画只朱鹮寓吉祥,人民幸福国家强” .
读到老人家的一幅插画中的“此地不是名利场”“不耍阴谋不结帮”“忠诚只为主人忙”的题诗时候,不自觉地将这首小诗背诵了下来,诗歌虽然直白,却是我多少年来读到的少有的令我仰视的诗歌,古人说:为诗为文,炼字不若炼句,炼句不若炼段,炼段不若炼章……我想,为文能炼到如此境界,做人至此君子之修,足矣!
闲暇之时,老人家对过去读过的古书又作了重温:“在咀嚼《菜根(谭)》的过程中对人生有所体悟,对心智有所提升,《小窗幽记》讲的是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我们读《闲来笔潭》,就像老人家在读《菜根谭》《小窗幽记》,从《闲来笔潭》平实自然的字里行间我们学会体悟人生,提升心智,学习力行老人家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我们像老人家画中的鸟儿一样静观,像画中的小猫一样无语、沉思、观花、练功,品《真味》瓜果图中齐鲁真味之清香,凝视荷塘中亭亭净植的莲,走进“喜见今朝大英雄 我们有个美丽梦 东升太阳照嫩绿 欢呼腾飞中华龙”的《美丽梦》中,潭镜明净,掬一捧澄澈,清风竹影拂去阶尘,静心聆听,一曲澄澈之声源自泰山之巅,汇成清清的山泉,潺潺的小溪,和着四季的日月星光,一路浩然向东,与黄河长江一起悠扬律动!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4
第一次读高层的随笔,能在退下来之后编这么一本书很值得钦佩。
第一部分《岁月难忘》讲自己童年以及求学、工作经历,非常值得一看。吴老真的是凭借自己的极致的刻苦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能明显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党和国家为人民创造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吴老的夫人说的一段话非常好,“回忆这些东西不是要留下什么,而是希望后人了解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段艰难经历,从而能够关心和理解群众的疾苦,更加珍惜现在,更好的向前看。希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忠于党、忠于人民,绝不忘本,多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事。这是我的愿望,也是老吴的愿望。”看到吴老写自己在化工厂的工作时,我看到了一个埋头苦干的工科生形象,非常感动。但同样的,作者在讲自己的执政经历时,只见小事,不见大政,这当然是因为随笔之中适合以小见大,但这也让我想到工科生做官员也有其局限性。
后面的几个部分,学习到吴老传达的一些人生经验,同时引发了我对很多书的兴趣,如《理想国》、《法律篇》、《天方夜谭》、《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甚至让我想起来一直想读但却没读的《苏东坡传》。
有机会还要再多读一些类似的书,包括一些外国政要的自传之类的。
摘抄:
1.你们搞文字工作,写材料就像“二月天”,很不容易。有的时候一个人一个看法,左右为难,这是很自然的。只有左右为难,人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2.我赞成马克思的概括,他认为政治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应用科学: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对亿万在“时间这部织机”上奔忙的要素的认识;从实践上来说,它是由这种认识所决定的行动。
3.看问题有时多换个角度,在策略上有利于争取多数,争取主动。
4.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会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5.何止于米,相期于茶;道超青牛,论高白马。——冯友兰
6.人到七十,有权没权差不多;人到八十,钱多钱少差不多;人到九十,俊俏丑陋差不多;人到一百,活人死人差不多。
7.我考虑,要教育后代认清自己的不同之处,然后看是接受它,还是改进它。
8.许多人不注意细小的事,其实婚姻就是一连串琐事。无礼是侵蚀爱情的祸水,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互相关心。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5
“为政不再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勿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一本浓缩了同志为官恪尽职守、严格自律、秉公执法的著作。朴实的文字透露出作者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不谋私利的为官之道。
同志调离江西前对其家人说的三句话“第一,我走了,你们好好过老百姓的生活;第二,不要去找人,更不要去找领导办书面事;第三,好好工作,遵纪守法。”联想到同志另一本著作《正道直行》中所写到在父亲去世时给亲属的信中,要求做到“丧事一切从简,决不能大操大办,决不能收受任何人的钱财,决不能劳烦当地政府。”这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操守、重品行、保持高尚道德追求的精神境界,其言其行,读来甚为感人,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为官者对官,看重的是肩上的使命,看淡的是个人的进退得失。“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同志为官数十年,始终坚守着无私奉献、公正廉洁,为官富民的底线,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个党的领导人应有的境界和品格。“梅花香自苦寒来”,布衣出身的同志是一株梅花,而同志为官则是一株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读罢全书,深为同志的为官之道所折服,我们学习《闲来笔潭》就是要学习同志公道正派、清白为官的为官之道。
同志《闲来笔潭》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思想博大精深,无时无刻不在牵引着我们前行。这书犹如一座丰富的“矿山”,里面金、银、铜、铁、钙、钨、稀土等都有,每一个人只要进去,都能找到自己成长所需的“营养”。沧桑变幻、潭影悠悠,无论时间怎样变迁,岁月如何流逝,同志这本书给人以开化、启迪、教育的智慧之光永远不会泯灭!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6
《闲来笔潭》收录了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对话等多类文章。它生动地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学习经历和部分工作记忆,叙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政之道路,反映了作者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表现出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朴素情感。作为教育战线工作者,从此书中获益良多,书中同志不畏艰难求学、感恩优秀老师、争做优秀学生的事迹给我于许多启迪与思考。
在推动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始终是教育持续进步的重中之重。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三请潘际銮》、《组建新山大》两篇工作回忆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优秀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一个真正了解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好校长。了解教育是校长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了解教师是校长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是校长的职业追求。
只有真正了解教育的校长,师生才能有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才能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引领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两位班主任》一文中,同志表达了对张泗安和薛番琛两位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想只有“爱”才能让一位老人对数十年前的老师深怀感激,念念不忘,所以人们尊敬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老师。要热爱教育,就要有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把真诚和微笑带给孩子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校,真诚为学校付出,会感受到学校每天阳光明媚,充满激情,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爱学生,会用爱的情感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孩子播下理想的种子,渗透到孩子的心中。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充满理想和进取心的社会栋梁。
从同志的求学之路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的青年学生形象,这正是实现“中国梦”所迫切期望的学生素质。许多学生对阅读和规划自己理想的意义缺乏思考,这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学科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严格的学校纪律,势必影响学生的习惯,导致学习的放松和违纪行为的发生。
知识就是能力。在武汉葛店化工厂工作期间,同志以高超的专业技术,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的优秀学生,也是我们的责任。
同志说“江西人读书是读得好的”,我坚信,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教育事业会结出累累硕果的。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7
开始是被《剪报》《读者》上选登同志《闲来笔谭》中的几篇文字吸引,在书店看到了不由分说就买了一本。拿着书到出差来的朋友处,他拿起来手不释卷,我说你正好闲散无事,先由你看吧。他离开的时候拿着书说晚上已经翻了不少,挺实在的文字。我说不行你先带回去看?他不好意思地说,算了,回去了再买也有的吧。我也没有一心一意想让他拿去看,因为隔着扉页渴望着内页,我也想早一点看呢。
看写的书(非文选一类),是从同志《学哲学用哲学》那本书开始的,后来有了《讲话实录》,有了的《温文而雅》。跟其他同志的著述不同,同志这本退休之后才写作的作品,不仅说出了回到普通人贴近生活状态下的话,又体现出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和一位曾经的远见卓识。
我读书比较懒,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是凭记忆感受文字的魅力。合上《闲来笔谭》好些天,书里内容还历历在目,充分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感染力。全书五部分中,印象尤其深刻的,莫如“岁月难忘”、“静思杂记”“读书随感”这三个部分。文章一开头讲童年生活和求学之路,家庭生活的苦难,求学时候的艰辛、学习的趣味、重病受到老师学校的爱护,以及与爱人结合、在爱人下求学,经历,在葛店化工厂做技术人员,直到被选拔到岗位。叙述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自幼聪颖,吃不饱穿不上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在学一直拔尖,考清华大学;在家里实在没有钱让他上学的时候,他拿了家里的米当学费,才继续了学业;他成为后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对苦难时期买了嫁妆为他凑学费的亲姐姐提出安排孩子的要求也没有答应;他嫉恶如仇,对各种歪风邪气深恶痛绝;重视工作,对群众的疾苦和呼声牢记在心,为改变在任地方的面貌不遗余力地奋斗着。给我印象至深的,还有他讲到当时候跟争论,当时候跟省里争执的情况;活生生地写出了一个有个性、而且在原则问题上轻易不妥协的的的神态来。
“静思杂记”里是从一些事件和问题的思考得到的感悟。这些内容中,“数字无味”“‘0’有多大”“屈伸有度”以及“两登景山”等,都从素生活接触到的普通素材里发掘出独到的见解,充满了辩证思维和历史发展认识,看了有随他的思路继续想象的好大空间。“路靠自己走”,是他对后辈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点拨。谁的路不靠自己而靠父母的光环、靠亲友的权势能走得更长?无数例子已经说明,那些依附着别人的后辈,没有多少出息。
第三部分“读书随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对社会、自然、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我记住了它在“美学笔记”中对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论著的研读心得,也得到了他从中采撷到的更多关于美的种种感受。“古希腊文明撷秀”里,作者以学习数学物理学中Σβω字母引起的兴趣开始,到后来有机会去欧洲参观雅典、克里特等地终于一睹风采的经历,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展望。古希腊集中出现的哲学、文学、美学、数学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家,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导师建立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作者深刻地提出要认真思考古希腊出现一批大师级人物的社会原由、思索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支撑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现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理清思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道路。这里的其他一些文章,比如“红颜并非祸水”、“盖茨辞职的启发”“见势利者别烦”等,都以独到的思路,给人们呈现出发人深省的认识成果。
文章的第三部分“春水煎茶”,更像是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公园一侧记下别人表演的`节目、别人闲谝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灵动,都像是正在每一个最普通最底层的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当然,这里也有作者的影子,有他自己生活里的经历与故事。从这些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人物里,让我看到一个贫民化了的原,叫我知道,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人,他一定是联接着土地与最普通群众的人,无论他官到何等地位,他的目光总是看着老百姓,听着乡村俚语,表达着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
最后一个部分,是同志与身边工作人员对“名声”等12个问题的专题讨论,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工作生活里都离不开的问题,也是影响一些人理解社会、认识地位、做好工作的重大课题。作者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年龄、地位、经历、背景、家庭出身各不相同,大家从不有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充分探讨,得到充满正能量的结论,对读过的人都有正面的影响。我想,作者把这一部分归纳到本书的意义,也通过读者把这些问题更深入地探讨下去,为社会正义正气做出新贡献的意思吧。
《闲来笔谭》,让我欣赏了一位如何成长、如何做人做官的图画。“闲”来不闲,作者不忘自己是位忠贞的人,不再用权为民作主了,就用自己的笔为建设继续奉献。
《闲来笔谭》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不能不提。一个是作者与爱人的关系很引人注目。他们在作者最困难的求学之时结合,经历了太多的困苦守候一生,现在仍然相扶相携,实在令人敬佩不已。再就是作者天资聪颖,非常突出。在食不裹腹、穷病交加的时候一直保持学习拔尖,没有特别的才能,是坚守不下来的。这也是作者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上一路领跑的重要原因。还有他自己讲跟争论的事情,说明当年的生态比较正常,气氛比较良好,同志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容得下不同观点。再就是作者亲笔画的那些插画,虽然没有经过专门教授学习,但是那些花鸟栩栩如生。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长期担任严肃的面孔背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本来品格。
《闲来笔谭》是近几年来我拿到手里就手不释卷一气看完的唯一一本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国家原的作者文笔非常简朴,跟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认识距离很小。还有就是开头部分童年生活与求学路上的许多情景,与自己这样从农家出来的人经历过的生活有好多重合的地方。作者从没忘过自己从哪儿来,记得自己经历过的重重困难,记得他的根基在老百姓中间。我想,这也是作者成为一位卓越,并留下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8
囩囩近日,我再次带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怀着十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同志的最新作品《闲来笔潭》。《闲来笔潭》并茂,通俗易懂,言语质朴,感情真挚,道理深刻,意境深远,既是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记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也是书记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和对我们余干人民的谆谆教诲。读后掩卷深思,感触很深,更令我受益匪浅。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苦难有时也是一所学校。”同志出身贫苦,在《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和《难忘那夜的秋雨》等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受的苦难和人生冷暖,由此他也深刻地感受了“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的世态炎凉。
工作后,虽见了世面,经历了磨炼,但也尝到了人世忧伤与孤独:父母在,已远游;两情好,长相思(与爱妻天各一方、牛郎织女十五载)。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志并没有被生活的艰难困苦压倒,而是把困难看作是生活的考验、前行的动力和人生的宝贵财富。他自强不息,执着求学,勤奋工作,以“考不上清华就回家种田”的决心,圆了自己的清华梦,成就了一番伟业。
无论位有多高、权有多重、身在何处,同志都未忘记过去的苦难经历,更未忘记那些曾经予他帮助和关心的老师、同事、同学、领导和亲人。他说:“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关怀扶助,总觉得是寸草难报三春之晖。”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9
自打做了母亲,只有每天孩子睡熟之余,才有了难得的时光,悠闲地捧起《闲来笔潭》慢慢读来,完全沉浸在书的境界之中。上班的忙碌和辛苦得以缓解,世界也随之变得安静,随着笔者的娓娓道来,思绪进入到笔者所经历的过往,体味着笔者的心情起伏,为笔者至纯至诚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所深深感动。
笔者出生的时期,比我的父辈还要稍早一些,那时国家物资很匮乏,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普遍解决,对于食物的渴望,对于求知的向往,是我这个年纪的青年人所不曾体会的。阅读此书,我知道了那个时候的艰辛,更感触到了笔者在那朦胧之中不屈向上的正能量,那就是无论艰难困苦,都要不灭斗志,铭记恩情。
在这本书中,笔者通过细腻的文笔,为我们清晰地描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第一次瞒着父母交足了学费,凄风冷雨中和母亲一起前行,对18颗氯霉素治好病的感激感恩。而之后的接连提拔,职位升迁,在笔者的记叙里却如此的云淡风轻,恬静自然。一位淡泊、朴实为民的公仆形象跃然纸上。
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闲来笔潭》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边读边想,边读边学,让我不禁联想到社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它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充满了辩证的哲学,行进的速度有快有慢,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眼前的利益固然唾手可得,长远的追求才是治本之道。不读书能缓解一时的温饱问题,却会与贫穷相伴一生。不怕起点晚,就怕不专研。
如果没有12岁时的义无反顾,隐瞒父母,自己做主,拿家里的米交了学费,可能笔者已经按照父亲的安排,成为了家庭的劳动生产力;如果没有笔者的据理力争,可能已经被否定在父亲的里,被迫辍学。“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如果没有笔者的自信和勇气,可能不会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得以改写一生的命运轨迹。
笔者8岁时才开始读私塾,12岁时正式读小学,起点低,时间晚,笔者卯足了劲,刻苦的读书。爷爷责怪笔者没有帮助父母参加抗旱,笔者反驳:“你的父亲和你不是年年抗旱吗?怎么还这么穷?我不去,我要看书,我决不跟你们一样!”暑假期间,笔者自学完高中一年级的全部课程,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考上清华大学奠定了夯实的根基。
笔者攻读大学和研究生用了9年的时间,克服了家庭贫穷、夫妻分居的重重困难,经过艰苦的专研,博闻广识,学以致用。等到研究生毕业,笔者主动提出要去工厂,并说工厂离市区远一些、工厂大一些更好,可以不受干扰工作,也会有比较好一些的科研条件。
把目光注视在眼下,能解一时之急;把目光伸向远方,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慢工出细活,吹尽狂沙始到金,,厚积薄发,一时的得失不要紧,持之以恒最重要。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生无价值的心理和浮躁的心态蔓延,不愿等待,不愿付出,没有了包容,没有了同情心,只有负面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过多的索求,太多的攀比,凡事都想快,追求金钱,只讲效益。
并不是越快就是越好,快速不等于高效。并不是凡事都能用金钱衡量,经济利益不能换来一切。花开有时,清风无价。的生活,安稳的内心,健康的身体,这些无法用金钱买到。何妨慢下来,不盲目,不跟风,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多学习,勤思考,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去工作与生活。
让我们静下心来吧,去体会身边的美好:不知最近你有没有静静的观看过水面,等待层层涟漪散去的静;不知最近你没有好好的欣赏过落叶,等待片片落红飘零的安详。在读书与自省中,守护好自己的心田,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
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就如同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自身成长所遇问题一样。不能因为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而去否定的成绩。社会的进步,总会伴随某些方面的阵痛。现在,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我们的祖国,从未有过的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次序井然,全社会共享开放之成果。我们现在能接触的信息量,是以前的很多倍。地大人多,一些反面事例的,我们要学会辩证思考,懂得理性分析。你看,“年度感动人物”的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颁奖等等,无一不展示着正能量,体现着。
青年节时,教导青年人:“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应该少一些得失的计较,多一些温暖的服务;少一些工资的攀比,多一些负责的态度。并不是房子多的人,就最幸福;也不是职位高的人,就最开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要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多读书、多动笔、多交流,在读书中进步;在书写中反思;在交流中学习。
老一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明灯,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如同戒尺,指正我们规矩行事;如果良药,指示我们改过自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潜移默化中动力强劲。让我们在凡的岗位作出不凡的业绩,踏实做事,认真对待,让检察工作服务更多人的生活,让检察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满意!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做让和百姓信任的检察工作者!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0
曹呈喜校长打来电话,教育局给每个班子成员发了一本同志《闲来笔潭》,并要求写1篇读后感。说实在的,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我很早就在网 上浏览了,也真的有一些感想,并且特意在腾讯微博上分享了。因为我也是余 干县人,也是贫家子弟,也是读书人。对同声的许多说法,深有同感, 甚至是欲言而未言之感。
比如:《难忘那夜的秋雨》中说:“求人比登天难,人 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 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这一切似乎就是说我少年的历经。 又如“过年”中说出的对年的认识,我更觉有同感。 现在有幸从总体上阅读这本书,得以了解:本书收录了同志离开领 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杂记、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各类文章及部分自绘 的画作。全书题材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深刻,意境幽远别致,是一部非常独特 的饱含生命情怀、政治情怀和人文情怀的个性化著作,读来益人心智。 本书透显出一种博大的生命情怀、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体验。正如 作者说:“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感到无不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浏览本书,我们能深切体验到一个崇高而真实的心理历程。“静思杂记”篇, 诸多篇目都在写动物、写植物、写世间生灵万物:从蚊子、毛虫和八哥,到野 猫、猴子和马哈鱼;从竹林、松树和柳林,到芙蓉、牡丹和凌霄花,等等,作 者以自己的视角刻画描写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并赋予自然万物以自己感受到 的独特人性,体现出自然主义情怀。看了一会儿书后,我更深切地体验到:世 事洞明真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比如《生日》一文,老人从十岁、二十岁、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每个生日写得真切,但都反映 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确实联系。 对人类生生不息的深刻感悟,更体现在作者平生不断求知、求真、求善、 求美的不懈精神追求中。 “岁月难忘”篇,既有作者对于童年与求学之路的回忆,即对自身艰难困苦而 又生机勃发的成长之路的记述;又有作者对于自己从武汉到江西再到山东等地 方从政经历的追忆和讲述。这条艰辛而又不断成就传奇的求学与从政之路,使 得作者的人生感悟显得异常透彻:他以“夹缝”和“二月天”来讲述和概括自己的人 生哲学,认为人生的夹缝就像自然界的“二月天”,人要在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中 磨砺意志、朝着更宽阔处前行,这是生命力充沛的真正表达。比如:(父亲突 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 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说出了多少农家子弟的成长历程,道出了多少 农民对子女的简洁的期望。 “读书随感”篇, 我们则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者, 依然孜孜不怠、 以学为乐, 在勤学勤思中不断充实和提升生命的高度与深度:从马列经典原著到当代自然科学,从古希腊文明著作到历史学、心理学和美学著作,作者广泛阅读、大量 涉猎,并记下了自己独特而深入的思考心得。比如:恩格斯的“0”的辩证法,有 多少比 0 大的数,就有多少比零小的数;又如对“0”的认识等,都透露出老人对 问题的独特的见解。 “少长闲集”篇,是以对话体叙述,让我们还看到作者不仅自己像年轻时一样 勤思好学,还领着身边的年轻人一起学习,相互敞开心扉、议论切磋,其热烈 场景如同一次次文化聚会。这些都说出了当前一种难得精神追求。 “人生是一个过程,有上坡、有高峰,但最终都要落幕,这是规律。”我们每 个人都是这样,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生活会很失落的。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1
《闲来笔潭》一书思想深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讲工作联系实际,看问题客观辩证,谈人生充 满哲学,深刻回答了如何为官从政、如何做事做人等一系列问题,每 1篇文章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充满着辩证的思维,展现了高超的思 想境界。从《闲来笔潭》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作出了一系列重 要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表现出了说实话、 办实事的务实作风,善于思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畏挑战、敢 抓敢管的负责态度,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领导艺术。书中许多篇章, 生动记录了作者以过硬的作风干事业谋发展,无论是提出山东的发展 思路和目标、实施重大发展战略,还是组建新山大、推动中国重汽改 革重组等一些具体工作,都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抓住了事关长 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特别是在《少长闲集》 中,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还领着身边工作人员相互学习、研讨问题, 充分展现了孜孜不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楷模。
《闲来笔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风朴实,真挚感人,打开书本,犹如春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分为 5 大部分,包括随笔、 散记、杂文等多种文学体例,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各个方面,语言 平实生动,叙述娓娓道来,说理深入浅出,既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 性,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读书随感”部分,收录了作者的读书思考,涉猎中外着作 200 余部,反映出读书数量之大、涉及门类 之多,既有中国传统经典,也有西方的传世之作;既有为大众所熟知 的怡情养性之作,也有专业领域的学术专着,体现出作者博览群书、 博闻强记,浓缩着丰富学识和深厚理论素养。“春水煎茶”部分,借 鉴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文学样式,采用《聊斋志异》的采风创作方式, 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展现了深厚的文学造诣。
朋友们,以上就是《闲来笔潭》经典读后感通用范文的相关模板啦,读后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读物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2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闲来笔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吴老对党的感恩、对百姓的深情。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无论身居何职、身在何处,吴老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把普通百姓利益放在心头,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始终怀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关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喻情比潭水深,自己的感悟不深,但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关怀扶助,总觉得寸草难报三春之晖。”他没有忘记求学路上党和的关怀,书中记录下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字里行间浸透着他的感激和怀念。
“寸草难报三春之晖”,领导的一言一行,何尝不表明他对党和人民情深千尺!他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还把自己的稿费作为助学资助贫困学生;他善待每一个上访者,有访必访,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批示要求尽量帮助解决;他牵挂群众安危冷暖,时常走街串户,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闲来笔潭》犹如一泓潺潺的山间小溪,静静的流进了我的心扉,滋润了我的心田,在忙碌的思绪中,有了些许的快慰和勇气,虽然路漫漫,但依然在追梦的路上。吴老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催人奋进,敢闯敢干的超凡胆魄豁人耳目,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范让人赞叹,勤学勤思的进取精神激励人心,可亲可敬的质朴情感感人肺腑。
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读完《闲来笔潭》,通篇都在提醒我不仅要有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更要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灵和一份甘于奉献的真情。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3
眼下,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新作《闲来笔潭》的热潮。作为一名宣传,我有幸“捷足先登”,第一时间收到了新书,并一口气读完了《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清明忆母亲》等几篇。掩卷深思,一时感慨良多,于是迫不及待记下了一点心得感悟。
《闲来笔潭》的开篇“岁月难忘”从作者家乡余干开始,写贫苦出身、谈炎凉世态、颂如山母爱,艰难险阻一路走来,终究苦尽甘来。作者笔墨所及,无不透着浓浓的赤子情、故乡情,以及对伟大母爱的热情颂扬和对无情的世态的深刻针砭。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发人深省。
虽然我是一名85后青年,但是对于同志笔下的童年遭遇感同身受。我出身贫寒,加上小时候体弱多病,吃了不少苦头。记得,9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依然青黄不接,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幸好自己有几分读书的天分,最终能在和的关怀下成才,并且成为家里第一个员。这一切,对我来说,殊为不易,倍感荣幸。我想,世上没有人喜欢苦难,但我们也无法选择回避,唯一能做的,只有像同志那样,坚强面对、勇往直前。无数事实证明:苦难,你畏惧它,它就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你把它踩在脚下,它便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有人说,80后青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比父辈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幸的是,我们的梦想遭遇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经历了转型社会的阵痛和迷茫,过早背负了不该背负的沉重负担,因梦想之花过早凋零了而显得“暮气沉沉”。
心而论,造就80后的暮气,有社会原因,同样也有个人原因。读了的,我更加明白了,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生活在特定社会大环境中,都面临各自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说,贫穷、迷茫、压力、世态炎凉,等等,都在所难免。
任何人都不是时代的宠儿,亦非是历史的弃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公,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环顾周围,仍有无数普通青年,无出身、无背景,只凭一双勤劳手打拼于自己的小天地。毕竟,“拼爹”只是少数,“关系”不会长久,唯有奋斗才是王道。
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前辈们也不缺少委屈,也曾经迷茫痛苦过,他们只是缺少发泄情绪的渠道。作为实现伟大“梦”生力军的“80后一代”,我们在报怨社会不公的同时,也该从自身开始反省,用自己的言行,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青年一代的正能量。
与历史何时代的青年一样,我们80后绝不是矫情的一代。“暮气沉沉”也绝非我们的标签,更不是我们青春的底色。我们有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能吃苦,经历了转型时期的风雨;我们拥有良好的教育,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眼界和胸怀,我们还有拼闯天下的勇气。我们的脚下,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是层出不穷的时代机遇,我们必将也能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子与责任!
诚如所言,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无数奋斗、挫折、再奋斗的机会。现实尴尬,可我们的青春不能尴尬。我们要在挫折中强劲反弹,用蓬勃的朝气,抵制各种“时代病”的侵袭;用梦想的火花,扫除“暮气”的笼罩;用奋斗的脚步,点亮心中的希望。不盲从,信该信的东西,依然存在;不气馁,抱怨后仍要振翅飞翔,在奋斗中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个体价值,真正展现青年一代的青春魅力,争当共筑伟大“梦”的!
《闲来笔潭》读后感 篇14
读《闲来笔潭》,感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
这部书的独特,在于很自然地传达了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政治家写的书。作者是领导同志,他退休后写这本书,无论记事还是虚构,无论抒情还是说理,始终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风范。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文化情趣的书,或者说是体现作者人文情怀的书。书中所收随笔、小说、绘画,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艺术旨趣和文化追求。
那么,书中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分隔开来各说各话吗?读后觉得不是,而是互为补充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全书从头到尾体现出来的鲜明的群众立场。这一点很重要。全书是从群众立场出发,来传达自己的政治胸襟,来升华自己的人文情怀的。
因为拥有群众立场,所以全书写得很平实,充满细节。这一点给人印象很深。
比如,作者名字的来历;上大学时的46元钱,谁给了20元,谁给了18元,谁给了8元,记得一清二楚。还有当武汉市科委主任时,一个工作人员顺道给孩子两个西瓜;家里生活困难,到商店里买从制革厂从猪皮上刮下来的油炒菜。1992年鄱阳湖发大水,不得不依靠农场的犯人抢险保堤坝,宣布三条:第一,把猪都杀了,让犯人吃饱,有病的给治病,不要累死人;第二,干警划分责任,每人包一段,检查“泡泉”,发现了及时处理;第三,给犯人宣布政策,在抗洪中表现好的可以依法减刑、假释。当江西省长时接群众来信万件,批阅4700多件,写山东经历的“信访局长”那篇,写的都是关于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小事,为企业改制四次到济南国棉二厂的所见所闻等。还有那篇题为“梦”的随笔,说自己在武汉市长任上做梦,梦见放开蔬菜价格,被老百姓骂醒了,还抹眼泪。这些记叙,都反映了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对细节的追求和执着。
读到这些细节,从头到尾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作者是来自普通群众,甚至是困难群众的领导干部,在当领导干部以后,思想感情始终保持普通群众的本色。也只有对生活有爱,对群众有情,对工作有心的领导干部才会记得住,愿意写并且写得出这样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这既是政治胸襟,也是人文情怀。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细节记述平凡,也蕴含高尚,才有说服力,也只有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高尚,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只有细节串起来的情感逻辑,才是真实的和有说服力的。比如,“岁月难忘”多次提到,作者对群众来信的态度,其中说,“我对因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学业有切肤之感,对这类来信总是设法帮助”。这种感情无疑来自自己的经历。在成为领导干部以后,对待群众诉求,他换位思考,就很自然,也很真实。还有,书中谈到姐姐请自己帮忙,但作者从原则出发拒绝了,随后有一段议论说得很实在:“说心里话,有时感情和原则之间很矛盾,但也只能从原则出发。”作者说这个话,看起来不高调,但给读者的启发,对一般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影响,却很实在。这就是细节的作用。
“岁月难忘”附录的作者夫人张锦裳的《相伴五十年》,其结尾几句可以说是对这部分内容点了题。文中说,“回忆这些东西不是要留下什么,而是希望后人了解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段艰难经历,从而能够关心和理解群众的疾苦,更加珍惜现在,更好地向前看。希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忠于党、忠于人民,绝不忘本。”这段话既是作者夫人的愿望,我想,也是吴官正同志记述若干细节的初衷。正是这种群众立场,使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读书随感”几篇,和“岁月难忘”的风格好像形成明显反差,但实际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读书随感”中的几篇,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从政理念的升华,是从真善美,从人格修养不同角度,来沉淀,来总结自己的工作,很有境界。第1篇谈美学,结论是“以审美之心悟美,则现实和未来都是美好的”;讲古希腊文明那篇,落在求真知上面;“参观贝村的联想”、“也说欲望”,实际上讲人生观价值观,涉及到善。还有“评读四位美国总统”,是讲领导者的胸怀品格。这些,都是作为政治家的思考。是作为政治家的人文情怀。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岁月难忘”的一种理性总结。因为拥有这样的人文情怀和政治胸襟,就比较容易悟透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政治道理,能够把自己的感情立场摆到普通群众的位置,进而才能写出那么多从政经历中一件件鲜活感人的细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是可以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群众立场。统一好了,对从政、做人、为文,都有好处,可互为补充。这是读《闲来笔潭》的主要体会。
上一篇:《粮食》读后感想(优推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