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精编29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时代楷模发布厅展示了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共同进步与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现年95岁。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他退伍不褪色,转业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社会群众,20__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品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孙景坤、徐振明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孙景坤亲属代表、徐振明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辽宁省、吉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退役军人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在本地云发布现场参加发布仪式。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

在孟加拉国吉大港,每当有中国军舰停靠在此,都会看到一个小女孩牵着爸妈的手走上军舰,从来访的官兵中寻找中国妈妈。

女孩叫Chin,孟加拉语意为中国。Chin想寻找的人是和平方舟的女军医们。

20__年11月9日,和平方舟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开展医疗服务。当地医院向和平方舟求助: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年轻母亲有早产迹象,请求帮助实施手术。

和平方舟医护人员立即赶往当地医院,冒着巨大风险展开手术,一个新生命平安降生。

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儿和刚从死亡线被拉回来的妻子,霍森对中国医生感激涕零,当场给女儿起名叫Chin,让孩子永远记住中国,记住中国妈妈。

20__年8月22日,3岁的Chin见到了给她接生的护士王芳;20__年5月23日,7岁的Chin如愿以偿见到她的一位中国妈妈——随中国舰艇编队访问的麻醉科医师盛睿方。当年,正是盛睿方关键的一针,让Chin平安出生。

生命,有时是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时是衰弱脉搏的再次跳动,有时是照进绝境的一束阳光。

和平方舟再访瓦努阿图期间,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为当地妇女诺埃林·汉默摘除了囊肿,对卵巢进行了修复,将子宫和输卵管恢复到正常位置。

在斐济开展免费医疗服务期间,和平方舟为小腿凹陷、脚趾畸形、环指多肉的戴安娜成功进行了整形手术。出院前,戴安娜悄悄告诉陪伴多日的病房护士长:“长大了,我想到中国跳一支芭蕾舞,来感谢你们。”

和平方舟的十几名医生顶着40摄氏度高温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为前来就诊的吉布提多哈雷村两三百名村民一一查看。多哈雷村村长奥马尔感动地说:“以前,从没有外国医生来到这里。今天,中国医生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这个村庄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台风肆虐后的灾难现场,有和平方舟的身影;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疫区,和平方舟同样勇敢逆行。

塞拉利昂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__年持续爆发近两年的埃博拉疫情,首都弗里敦是重灾区。20__年8月中旬,和平方舟到访前一个月,一场罕见的泥石流摧毁了这里的大片房屋,疟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在临时安置点流行。

和平方舟如期来到弗里敦。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和平方舟人冒着危险深入灾民安置点巡诊,并派出消杀灭分队对灾民临时住所、卫生区域和公共设施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阻断疟疾、甲肝、伤寒等传染病传播扩散;将9名重症患者送到医院船上做进一步治疗,同时,发放抗疟疾药物和测试试纸。

20__年,和平方舟第一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首站是吉布提。刚到驻地贝尔蒂医院坐诊,军医卢旺盛与刘鹏就因一名头部受伤的患者穆罕默德与当地医护人员发生分歧。

两名中国军医认为,要治好穆罕默德必须马上进行开颅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在当地,打开头颅是一种禁忌,在吉布提从未做过这种手术,所以吉布提医生坚决反对。卢旺盛与刘鹏不断解释手术的可行性,最终,医院同意他们一试。

那是让贝尔蒂医院医护人员大开眼界的一天,他们围站在手术台旁,目睹了当地第一例开颅手术,实施手术者是来自万里之遥的中国军医。

手术非常成功,卢旺盛与刘鹏还自掏腰包为穆罕默德留下一笔术后护理费用。7年后,当和平方舟再访吉布提时,当地许多人还记得这个神奇的开颅手术。

20__年8月7日,一级飞行员马东升驾驶载有10名医疗队员的救护直升机,从斐济首都苏瓦起飞,经过100多公里飞行,缓缓降落在瓦图莱莱岛一所学校的操场上。

瓦图莱莱岛上共有4个村庄800多名居民,但全岛只有一个医疗中心,1名医生和1名护士。针对岛上医疗条件和发病情况,医疗队专门带了便携式B超、心电图等设备,向民众提供最急需的服务。

航行万里,面对不同语言说出的“谢谢”,生命之舟的天使们露出开心的笑容。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3

在今年1月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后,六连的战士争相传阅、抄写铭记,展开讨论。六连指导员冯杰说:“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我们要传承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基因,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硬骨头战士’!”六连战士王冬林在士兵讲堂上发表演讲:“新时期发扬‘硬骨头精神’,就是要把咱们连锻造成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连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

六连被国防部和授称的时间分别在1964年和1985年,学习“硬骨头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内涵,蕴藏着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力量。

在当下这个以逐梦奋进、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硬骨头精神”?

国际局势风云诡谲,强军兴军还需“自身硬”;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化改革和开放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三大攻坚战”需要“硬功夫”攻坚克难……

急难险重砺硬骨!

越是这样的关键时期,“硬骨头精神”越是显示出特有的价值。“硬骨头精神”强势“出圈”。

20__年5月,中央网信办、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的“相约强军新时代”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来到硬六连。连队党支部决定,全连“素面迎检”,不做特意准备,不搞特殊接待,连队正常组织训练,硬骨风采通过网络向全国直播。网络大V都纷纷点赞:“‘硬骨头六连’果然名不虚传,今日一见深感震撼!”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走出校园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在‘硬骨头六连’当兵时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跟党走准没错!”北大燕园,百年讲堂,一位学子关于“青春的颜色”的演讲激情澎湃。

他叫李波,北京大学在读硕士生。令听讲者更为关注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硬骨头六连”退伍战士。李波说,六连是自己的另一所“北大”,在那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堂讲述“硬骨头精神”,青年学子深受感染。

历经战火的淬炼与洗礼,经过时代的打磨和升华,“硬骨头精神”不仅是人民军队的战斗之风, 更是时代之风、大国之风。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广阔天地,“硬骨头精神”必将像这海天之间劈波斩浪的两栖战车编队一样:

硬骨任尔风波起

钢铁洪流永向前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4

霞阳镇的大源村,是黄诗燕的扶贫联系村。20__年11月20日上午9点来钟,他又一次来到该村调研,九天后不幸去世。这是他最后一次下乡调研,最后一次来到他日夜牵挂的大源村。

村支书唐自华,记不清黄诗燕来了村里多少回,但是最后这次到村里的一幕幕,却永远不会忘记。他说——

黄书记来到我们村,一见面就问我,老廖怎样了?

黄书记说的老廖,是村里的贫困户廖成运,也是他的帮扶联系对象。

这些年,多亏了黄书记,廖成运一家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新房,儿子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业园企业里上班,每个月有近四千块钱收入。

我向他汇报,最近老廖身体不太好。

“看看去。”黄书记直奔老廖家。

他嘘寒问暖,嘱咐老廖按时吃药,好好休养。临走,交代我一个任务:“老廖的儿子四十多岁了,请你想想办法,帮他介绍个对象,早点结婚成家。”

随后,他现场调研了好几项工作。

在危旧房拆除现场,看到拆得还不彻底,他说,还得继续加油啊。

在村里的危桥施工现场,他说,快过年了,加快进度,早点修好,方便群众出行。

路边空地上,群众在晒着太阳聊天。黄书记下车,走过去和他们一一握手,询问大家:生活还好吗?对村里工作满不满意?

群众说,装了路灯,打了水泥路,感谢黄书记,帮我们做了好多事。

黄书记笑着摆摆手:“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来村部的途中,经过一片油菜地。他走进地里,察看油菜苗长势,村民围了上来。

他问村民,一亩能打多少油?

有说一百来斤,有说能打两百来斤。大家七嘴八舌。

黄书记笑着说,打一百来斤正常,能打两百来斤,那你就是精耕细作喽。

到村部与大家座谈,听取了我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后,黄书记说:“要守住底线,不出问题。对贫困户多关心,多帮助。要提神鼓劲不泄气,继续加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11点多,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走到车旁,他突然又返回,走进了村卫生室。

贫困户是不是都和家庭医生签约了?有哪些服务项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他边看边问。

他翻阅村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仔细核查,还特意翻看他联系的困难户廖成运那一页,看是否签约。他对村医史淑萍说:“你们要多下乡,对贫困户上门服务,搞好村民慢性病的防治服务。”

他最后一次到村里调研,惦记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群众的健康问题。谁能想到,九天后,他自己的健康却亮起了红灯。

黄书记再也不会来了,但村民们都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5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被称为“救援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工作38年,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跟肖总工出差,是我们最荣幸的事,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今年1月,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实属罕见。更棘手的是,该矿岩层复杂,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一筹莫展时,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一子落而满盘活。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月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在应急救援中,建议是否科学可行,最为关键。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6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近一段时间,陈俊武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技术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70华诞。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陈俊武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陈俊武先进事迹的短片。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陈俊武的亲属、同事、学生,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7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丹东光荣院里,有一间20多平的特护区房间,设施齐全布置简约。上午十点,阳光柔和地洒进屋中。孙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尽心侍奉的子女,和墙上一件挂满奖章的旧军装。“父亲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军装。”老人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来到这里,光荣院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在此之前,他与大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年过耄耋,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岁月仍在不断侵蚀他的健康,却始终无法夺走他眼中的神采。听闻来人是部队的记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这只右手,72年前第一次举起敬礼。对孙景坤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动作,更是一份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动作,只要一秒钟,践行这个承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

1948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硝烟弥漫在东北大地。24岁的孙景坤告别了刚刚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随40军119师357团南征北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这些荣誉和一身的伤疤,映射出他战时的英勇与无畏,但对于战场上的功绩,他很少提起。大女儿孙美丽说:“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起那些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孙美丽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年轻时从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他说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如今,老人已经无法完整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证书和战史,我们得以窥得老英雄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很大。中午时分,孙景坤刚刚带队从战场上抢运下来8个伤员,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时,前方却传来161高地上人员损失惨重、弹药告急的消息。“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了这样的命令。

饥饿和疲惫,孙景坤已经顾不上了。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战士们的脚步都有些踉跄,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景坤拍板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上后,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完成了坚守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8

近日,学习了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同志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杨雪峰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深刻内涵。我们当以杨雪峰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

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杨雪峰同志1999年入党,已有20xx年党龄的他政治坚定、听党指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绝对忠诚的人民警察本色,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向杨雪峰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

学习他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20xx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把公安事业当成报效国家的平台,把交巡警岗位看作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即便老父亲被确诊骨癌,但杨雪峰没有为此耽误一天工作,长期单位、医院两头跑,长期的加班加点,他不但没有几乎没有能陪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节日。在石船公巡大队任副大队长(主持政工工作)期间,实现了队伍“零违纪”的目标,处理交通警情350余起,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处,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总量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向杨雪峰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立足岗位、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他心系百姓、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执法过程中注重人性化关爱,热情周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被群众亲切称为“暖警”。他帮走失儿童找到父母,帮生活困难违法驾驶员交罚款,为违法驾驶“摩的”老人买汽车票,挨家挨户送小学生回家……向杨雪峰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学习他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他严格执法、英勇无畏,不管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托,还是金钱、权力的干扰,始终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无论面对“毒驾”人员的恐吓威胁,还是的持刀歹徒的暴力袭击,都毫无畏惧、一身正气。即使是杨雪峰腹部、颈部被刺数刀,血流如注,但为使凶徒不伤及周边围观群众,杨雪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与凶徒搏斗,将其手中的凶器打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法律的尊严、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大无畏的精神彰显了人民警察的浩然正气。向杨雪峰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

杨雪峰同志虽然英年早逝,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学习杨雪峰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让生活中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杨雪峰”式的党员干部!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9

近日, 我认真观看黄诗燕同志的视频及《湖南日报》 在 1 月 13日发表的长篇通讯 《待到山花烂漫——追记“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报道。中共株洲市委也追授黄诗燕同志为“株洲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坚守初心、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片赤诚, 不忘初心, 黄诗燕用生命兑现“脱贫功成, 务必在我” 的庄严承诺。他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坚定与豪情交出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美答卷。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扶贫书记” 。 我们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不能向黄诗燕同志那样扎根于扶贫攻坚一线, 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可贵的精神。一是学习他至善大爱的精神。 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学习他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是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 我们教师就是培养学生, 扑下身子, 带着责任, 真情投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健康成长。 在这个物欲横流, 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 已经渐渐被腐蚀, 迷失了方向。 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 工作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

黄诗燕同志的事迹, 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方向。 我决心以黄诗燕为榜样, 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 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在平凡的岗位上, 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为学、为人、为师, 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 都要务实创新。 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努力为师生做好一切的服务。在这此疫情防御工作中,作为行政科室我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号召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 想方设法为学校采购防疫物资。 由于物资管控、紧缺。我们跑遍了株洲各大药店、市场终于把开学必备的物资储备很好的完成。 并在学校安排专人每天消毒, 设置了 57 间单独的隔离场所,检查所有厕所是否通风,排水、排污系统是否正常使用,避免师生“粪口” 传染等。 把工作坐实, 做在前面。

从黄诗燕同志身上, 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 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人民教师” 就是一种责任, 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他学习, 以热心对待事业, 以爱心对待学生, 以真心对待家长, 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0

初到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作时,吴蓉瑾是一位中队辅导员。在上课之外,她很喜欢带着孩子到处跑,哪怕只是双休日的小队活动,她都乐此不疲。有一次,吴蓉瑾带孩子们去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她发现,孩子们很开心,但就是听讲解时很不认真。对孩子们来说,开心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了,而不认真是因为讲解员说的内容他们“听不太懂”。

“这样的情形其实挺普遍的,相比去公园,去郊游,带小学生去各类场馆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效果确实一般。但没想到的是,吴蓉瑾老师真把这件事当问题去研究了。”卢湾一中心小学的陈丽丽老师当时和吴蓉瑾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她记得,就在那次参观后,吴蓉瑾特地寻求了学校大队部的帮助,并带着各个年级的学生又去中共一大会址开展了一次小调查,对馆内的陈列、参观路线特别是讲解人员、讲解内容等方面都听取了孩子们的意见,最终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小讲解员队伍。

20__年初,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的杨宇第一次踏进卢湾一中心小学。作为校外辅导员的她,满怀信心地给那些即将参与志愿讲解的孩子们做起了培训,让他们明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一大开会的前后经过。没想到,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还是让她“猝不及防”——“一大会议分两次开,到底哪里才是党的诞生地?”“为什么一大代表都是男的,且只有两位登上天安门城楼?”杨宇用自己的理解努力“答疑”,可孩子们的眼神依旧似懂非懂。走出教室,吴蓉瑾向杨宇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能不能在你们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

随后的几个月,吴蓉瑾带领孩子们和纪念馆的叔叔阿姨一起讲故事、看视频,聊天,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把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没过多久,全国第一个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小学生执笔的儿童版讲解稿就这样出炉了。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1

随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的推进,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才被人们知晓,并迅速引起网上网下热议,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衷心钦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薄名利的先进精神。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擦亮共产党员本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老英雄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当前锋打头阵,负伤不下火线,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矢志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擦亮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在转业之后,张富清老英雄接受组织安排,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张富清老英雄都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内化于心、外律于行。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淡泊名利,正确对待功权名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选择将功绩封存,从不以此要名誉待遇,不居功不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淡泊名利、矢志奉献,为大写的共产党人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党员本色,学习他朴实纯粹、表里如一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淡泊名利、矢志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2

在一次浙江大学的演讲中,钱海军向在座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番心里话:有人问我,海军,这个世界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你哪里帮得过来?我告诉他,帮一个,是一个,帮一个,少一个。为群众排忧解难,我觉得自己心里很充实,很快乐。

如今,钱海军也已年过五旬,但他仍然常年一身衬衣短袖,活跃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第一线,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也以不断变化的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出了对象更多元、类型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服务项目。

尺土,可以成塔,荧光,汇成火炬。钱海军一直有一个梦想:“想把这一份志愿服务做成百年品牌。”他凭一己之力,已经坚持了23年,相当于一个百年的五分之一,将来,还会有更多人追随他的脚步。“一百年,不就是一个个普通人、一年又一年的接力与累积吗?”

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共富路上的“点灯人”。钱海军说,为人民服务不是作秀,也不能三分钟热度;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与本分,更是一份热爱与习惯——“我愿意一辈子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用我微薄的力量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3

学期初,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再一次对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面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学习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努力,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过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我们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

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4

忠诚是中国共产党最闪耀的精神品质,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一直以来,都讲对党忠诚、对国忠诚、对民忠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说到忠诚,我想,黄诗燕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好榜样。

20__年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来到炎陵任县委书记,挑起了这个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担,成为炎陵县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从此,他就成了脱贫攻坚的无畏战士,8年5个月零4天,用生命兑现了“脱贫功成,必定有我”的庄严承诺,用忠诚赢得了老百姓心中的“最美扶贫书记”赞誉。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他把一腔热血和激情,都用在了为民脱贫的事业中,真正成为了“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精神的忠实捍卫者、践行者,用奋力拼搏、艰辛付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10月9日,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他当得起“模范”的称号,当得起全国党员干部的由衷敬仰,是新时代忠诚为民的好榜样。

我们要学习他的忠诚精神。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黄诗燕用他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忠诚”是如何坚守的、是如何践行的。我们要学习黄诗燕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忠诚意识,把党、国家和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

我们要学习他的担当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旗帜,人民的幸福依赖于勇敢的担当。黄诗燕用苦干实干拔掉一方穷根,以执着坚守带领贫困群众迈向小康生活,以责任和担当践行为民誓言。我们要一如他一般,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锤炼斗争本领,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好担牢担实。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5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很多人会唱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这些浅显易懂的歌词是朱有勇为宣传科技扶贫,专门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写的,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正是他在澜沧的“家”。

蒿枝坝二组是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拉祜族聚居村寨,20_年完成了安居房、硬化道路、干净饮水等建设。20_年,朱有勇和科技扶贫团队帮助这里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道路两旁和公共绿化带种上了三角梅、炮仗花,房前屋后增添了果树,村寨里有了路灯,新发展了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产业。20_年,蒿枝坝实现了脱贫。

家变美了,收入增加了,卫生习惯也改变了。“家家户户、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老百姓精神状态很好,有自信,想致富。”朱有勇说,“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科研精神

“家”越变越美的过程,也是朱有勇在科技扶贫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刚到蒿枝坝住下时,朱有勇就给了村民们一份见面礼——每家10只小鸡、两只猪仔。“养大,卖掉,基本可以达到脱贫标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效果不好,“鸡猪养大后,都被村民自己吃了,变不成收入。这样的扶贫方式不可持续,还是得靠产业。”

反复地调研、思考、讨论后,朱有勇确定了科技扶贫方向和目标。

“中兴呀,你们的任务很重,但是澜沧不应该穷啊。”调研后,朱有勇语重心长地对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说。

在朱有勇看来,澜沧县发展的短板和优势都十分突出。水、土地、光热资源非常丰富,但产业发展、科技应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朱有勇和其他院士专家一道,对澜沧县科技扶贫进行了定位——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依靠科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是朱有勇科技扶贫的重点产业示范项目。尽管已经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也有实践案例,但朱有勇仍然坚持不铺摊子,不搞冒进,必须在当地完成试点、总结,再推广。

寻找林下三七的示范点比较艰苦。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有块林地,土地、光热、人工林等条件都具备,但是没有亲眼看到水源情况,朱有勇一直不放心。当时是雨季天,山上根本没有路,但朱有勇坚持要去水源地查看。“捡了一根树枝当拐杖,朱院士就钻进树林里。山很陡,有的坡度估计有六七十度。路上摔了几跤,他不准扶,爬起来继续走。手脚都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一同前去的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亲眼看到了水源地,朱有勇才拍板定下示范点。如今,冬季马铃薯从最初100亩的技术示范推广种植到17000亩;林下三七从2亩示范扩大到了8000多亩,成为澜沧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蔬菜、水果等产业也基本完成了试点、示范,准备推广发展。

“朱院士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标杆。”杨中兴说。

作为院士,他亲自给农民学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技能,培养出上千名乡土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

11月22日下午,朱有勇来到竹塘乡大塘子村的实训基地,检查院士指导班的培训情况。

思茅松树下,60名来自各乡镇的学员正在练习林下三七的点种。朱有勇来到学员中间,接过一把耙子,示范起拉种植沟。示范几遍后,他让身旁学员操作。“轻一点,边抖边拉耙子。”“对了,拉得好。”朱有勇向学员竖起大拇指。教完拉沟,他拿起几个三七种,摆放到种植沟里。“每垄地是米宽,一行栽12棵苗,不能多也不要少。”朱有勇直起身子,对学员大声说,“每个人都来操作一下。过两天每个人发1000棵苗,就是你们的家庭作业,第一年成活率要在90%。第二年成活率要在70%以上。不能偷懒,我们要到实地抽查的。”

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是朱有勇和扶贫团队的全国首创,针对澜沧县素质性贫困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把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由院士和专家授课,手把手讲解和传授农业实用技能。

中国工程院派驻竹塘乡挂职副乡长毛如志博士说,20_年以来,院士指导班已经招收了24个班1320名学员,学习内容包括了林下有机三七、冬季马铃薯、中药材、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种植和养殖技术等。

“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院士指导班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澜沧县培育了一大批立足农村的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这一期三七班10月份开班,第一天军训,第二天朱有勇就上了一堂课。随后的课程都在林子里的实训基地,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现场实际操作。林下三七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7天左右,要到明年3月份才结业,能够学到林下三七从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技术要领。谦六乡和平村丫口寨小组学员张开明说,和平村来了6个学员,今年正好有一家公司在和平村投资发展120亩林下三七,公司答应,他们结业了就可去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员。“每个月会有20_元到3000元的工资吧,等过几年我也想自己种些三七,收入会更高的。”张开明说。

他因地制宜找准突破点,把山区的高原特色农业提升到新高度,用科技的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竹塘乡大塘子村的李娜努,今年收获了第一批林下有机三七。“我的三七没有管理好,只收了10多公斤。”李娜努有点懊悔。即便这样,三七还是给她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加上以前卖过三七花,可能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吧。”李娜努是20_年度院士三七班唯一的女学员。回家后,她投入2万多元种了2亩,家里还有其他产业,精力分散,三七地没有好好管理。“种三七不容易,管理要精细。”李娜努说,“如果不是自己种出来了,真的不敢想象,我们拉祜族山区群众也可以种这么精细的东西。”

回归山野林中的林下三七,不用农药化肥,是品质优良的有机产品,价格高效益好,因此对技术要求高,投入也较大。

根据林下三七的产业特点,朱有勇和扶贫团队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当地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已有深圳田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龙宝集团公司、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企业到澜沧县落户,使林下三七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院士专家团队还制定了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规程,坚持规划控制、坚持严格审批,严格种植标准、严格基地管理,力争将澜沧林下有机三七打造成为全国三七行业中的著名地理标志。

当地的农民,依靠土地出租、打工等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3户279人。20_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5人,贫困发生率达90%。20_年至20_年,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小广扎村民小组种植林下有机三七1280亩,农民通过租赁林地、为企业管护林下三七,成功实现脱贫,20_年人均纯收入达4674元。

“我们村在三七地打工的妇女日子最好过了。手机比我们的好,一人有一辆摩托,树林下上班,不晒太阳,皮肤还白。”李娜努说,明年她还要接着种林下三七,多种一些。

“澜沧江边蒿枝坝,洋芋花啊三七花,千朵万朵科技花,拉祜山寨幸福花。”朱有勇每天都写日记,过几年,他想把在澜沧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20_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感想

初冬,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田地里,村民正围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听他讲解种植注意事项。在他的团队推广下,冬季马铃薯已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金宝贝。朱有勇常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问题从田间来,成果到田间去

“用化学农药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用什么控制病虫害?”1982年,朱有勇在研究生面试时被这个问题难倒。此后,他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20_年,一项题为“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

灵感来自朱有勇与石屏稻田的一次偶遇——有的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水稻的田,发病程度却很轻微。

从田间地头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朱有勇团队解决农业难题的钥匙。在建水,他们成功推广了以科学灭虫“酒石榴”的技术,当地石榴产业逐渐壮大。如今,他又带着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研究来到了澜沧。

研究林下三七项目10多年,在澜沧这个天然大实验室里,朱有勇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思茅松松针的化合物,对三七的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松林环境可以提供天然“凉棚”。不使遮阴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在保证药材优质生产的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朱有勇为当地开拓出产业脱贫致富新路径。

●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服务“三农”

“要研究真问题和好问题,尤其是农民关心的问题。”朱有勇常常这么告诫学生。

20_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农业教育科研系统的第一位院士。他用学校奖励的200万元,成立云南农大“有勇奖学基金会”,激励学生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他把被企业高价求购的中药材林下种植核心技术带到澜沧,无偿把扶贫企业给予的15%技术股全部拿出来分红。

从事科研几十年,朱有勇始终以技术推动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到了60岁,这些毕生所学成为科技扶贫中的法宝。

朱有勇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生。作为云南农大教师,毛如志在竹塘乡挂职副乡长,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每个项目劳心劳力。云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朱书生追随他从北京回到云南,又来到澜沧,为林下三七种植环节技术把关。

科技人员的长期驻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后,越来越多的教授、专家加入到扶贫队伍。

●授人以渔,科技力量生根发芽

今年4月,马铃薯评比大赛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院士科技小院举行,村民马正发、卫成金双双问鼎“薯王”。

马正发是朱有勇在澜沧开办的冬季马铃薯班第一期学员,为期3个月的培训里,朱有勇和专家从选种到定植,从种子处理到后期管理,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每个技术环节,都教授得清清楚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协调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朱有勇创办了“乡(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模式的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以澜沧各个产业示范点为实训基地,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贫困群众。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资源与种植、畜禽养殖……在院士培训班上,近1500名农民学员学成而归。像马正发这样的学员,返回村寨就带动村民一起种植一起收获。

朱有勇想得更远,要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未来会有更多培训班、职业学校和更多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新一代农民,我也会接着做下去”。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6

如今的90后,再不是长辈口中让人担忧的一代,他们代表着未来与希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而在我们熟知的消防员群体里,就有这样一个90后,怀揣着导演梦却中了父亲的“激将法”。他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跨过滚滚浓烟,趟过滔滔洪水,只为人民群众的平安。他就是“抱火哥”由浩杞。

上了父亲的“套”,学表演的他穿上消防战斗服

20__年,27岁的由浩杞,本来有机会开始一段“艺术人生”。从小到大一直热爱表演艺术的他,大学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话剧表演专业,梦想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名导演或者演员。如今由浩杞的大学同学想必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学生时代那个话剧表演专业的“大男孩”与如今这个在烈火浓烟中身先士卒的硬汉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一切,全都源于由浩杞父亲的一次“激将法”。

由浩杞的父亲,是一名从消防员转业的交通警察,年轻时的参军经历使得父亲对部队有很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始终想让由浩杞体验一次军旅生涯。然而,由浩杞虽然对未来一片迷茫,但满脑子都是“导演梦”,对参军入伍完全不感兴趣。最后还是父亲拿话激他:“你先考,你考不上的。要是你能考上,你不去算你厉害。”年轻人到底心高气傲,由浩杞当即就决定去试试。谁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一个火场英雄。

父亲用爱给儿子下了一个温暖的“套”,一个火热的“套”,这里面,是一片新的人生。

20__年8月12日,由浩杞参军入伍。那天,正是天津港大爆炸的日子,110名消防员牺牲。由浩杞把这个消息瞒了下来,没有告诉妈妈。而老师同学们听到由浩杞要去做消防兵的时候,都觉得他疯了:大学毕业做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放弃做光鲜亮丽的演员,而去做危险的消防员?关于这点,其实由浩杞自己一开始也不明白。

从一个自由散漫的地方大学生,到一个纪律严明的部队。刚开始进入消防部队,由浩杞并不适应。从每天不叠被子到被子要叠成豆腐块,从每天懒懒散散到每天要仔细打扫卫生,不干净就要继续重新扫,从把运动当成爱好到烈日下的1500米跑和高强度体能训练……改变的过程痛苦而漫长。

然而天下没有白下的功夫。经过一番严苛的训练,由浩杞黑了,瘦了,规矩了,结实了。在消防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的培养下,由浩杞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消防员。

而真真正正让他对这个职业,产生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来自于一次现场救人。

20__年,在辖区内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一场车祸,被困住的司机血流不止,情绪紧张。凌晨三点,由浩杞和战友出动到现场,用工具和身体,把卡住被困者的车辆,像撬野兽的嘴一样撬开,救出了被困者。当把人救出送上救护车那一刻,由浩杞突然感受到:这一身战斗服,是职业,更是一份无形的责任。而这份责任也许可以让自己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

“在你生命中,有没有过救人的机会?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不会有。我有。我和我的战友们,日日奋斗在救人一线。我想,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自豪。消防,是我毕生的骄傲。”

警笛一响就要出发,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众所周知,消防员这份职业充满了危险性。“牺牲”、“险情”、“爆炸”这些词,似乎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对于消防队员来说,这些充满着危险的字眼,却是他们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日常。很多消防员处理完火情之后,都会有这种心理:能活下来真是一种侥幸。而这样九死一生的经历,由浩杞自然也有过。

20__年3月1日23时47分,广东省某镇一个杂货店着火。囤积的烟花爆竹炸翻了一个燃烧的煤气罐。瓶口一直向下喷火,烈焰包裹瓶身,内部温度压力越来越高,随时可能爆炸!千钧一发间,由浩杞和指导员毫不犹豫冲进火场。靠近“炸弹”,举起压在煤气罐上燃烧的木梁,缓缓地把它扶正。屏住呼吸,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生怕一丁点撞击。烈火把由浩杞的手套和战斗服烧得滚滚发烫,但他死也没有松手。忍着疼、咬着牙,抬出、降温、关阀、熄灭。

谈及这次救火经历,由浩杞记忆犹新。“当时感觉我的心跳到嗓子眼,一直在狂跳,因为也是第一次遇到煤气罐着火。但是想想我们中队里还有很多比我更年轻的,加之作为中队长的我又是一名党员。想到这些,我就告诉自己,我必须得上,就算牺牲,也必须是我。”

事后由浩杞发现,自己整个手臂全是烫伤的水泡,他开玩笑说,这是一名合格消防员的勋章。

那次战斗后,中队小兄弟问起来,由队,当时你就不怕吗?

由浩杞说:怕啥?拯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咱消防员干的就是这个!他还打趣说,将来我老了给自己的孙子讲起这个故事,他肯定也会为我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怎么会不怕呢?既不是钢铁英雄刀枪不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但是当时那种场景,容不得由浩杞考虑其他。险情当前,由浩杞的身份不再是“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儿子”。他是一个消防员,是一个中队长,更是一个党员干部。从面对党籍,举起右手宣誓那一刻,不管自己是80、90还是00后,是党员就得第一个上!

救火的照片被传上网络后,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为“抱火哥”,由浩杞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抱火哥”这个称呼由浩杞很喜欢,然而“英雄”两个字,自己是担待不起的。消防员这个岗位虽然既特殊又平凡,平时在营区里,大家一起打篮球、下下棋、看电影,或者一起去锻炼跑跑步,跟普通男孩没什么两样。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就是一旦警铃响起,他们就会瞬间完成角色转换,作为一名战士去维护人民的安全,这时生死便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如果你问消防员,何为信仰?何为忠诚?何为使命?何为初心?

他们用逆行的背影告诉你,生命的长度无法把握,但生命的厚度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他们也用自己的“逆行而上”,保卫了万家灯火!

心怀家国,只能对父母说声“对不起”

做消防员四年了,由浩杞只回了一次家,胸前多了勋章,而妈妈多了白发。妈妈问起由浩杞身上的伤是怎么弄的,怕妈妈担心,由浩杞始终不说。但看到儿子伤痕斑斑的手,就算想也能想象到儿子经历过怎样生死一线的危险。母亲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淌:“爸妈不让你做英雄,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舍小家,为大家。平安回家,是每一名消防员家人日日夜夜的期盼。就连网友的祝福,都是希望消防员每次出警能平平安安回来。确实,给消防员最好的祝福就是平安。而消防员的期盼,则是人民群众都能平安回家。

由浩杞说:“每名消防员家属都是特别担心自己的亲人,但是有时候想想,没有办法,总有人要去干这行,总有人灭这个火,做这件事情。首先是常年不在家,无法陪伴父母左右;其次,消防员经常赴汤蹈火、出生入死,惹得父母时刻惦记着,对父母有亏欠,只能跟他们说声对不起了。”

父亲由焕臣作为一个消防“老班长”,转业多年之后仍然心系消防。每当路过消防队,看到消防队红色的大门,或者看到消防车带着警笛出发的时候,由焕臣的心情还跟以前在消防队的时候一样激动。“感觉警笛一响人民就需要我,我的责任感、使命感就出来了,那种血性劲就出来了。”

如今,唯一的儿子接过了他的信仰,披上了这身战服。接过了荣誉的同时,也接过了这份生命的危险。

但是由浩杞由衷感谢父亲,父亲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责任感,对他而言是一种光,点亮他的同时,也将忠诚与责任传递给他。

“我不后悔当消防员,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明智的决定,每个消防员都应该是自豪的。”由浩杞如是说。

传递信仰,不忘初心。我骄傲,我是逆行者!

由浩杞选择成为一员逆行者,选择成为那道守护人民身前的伟大身影。作为一名入警大学生干部,他利用自己大学的专业特长,把艺术带进警营,用镜头捕捉最美的逆行,用情怀刻画军人的样子。由浩杞根据普通消防战士的真实生活改编,自编自导的微电影《独子的逆行》,就曾在网上掀起一波不小的反响。

微电影《独子的逆行》反映了由浩杞入伍前8个月在基层的日常生活和灭火救援的真实经历,片中的消防官兵与家属等角色均由真实的消防员和家属参演。“身处其中的骄傲与光荣,每一名消防员都深有体会。军人写自己的故事,一定更真实和感人。”

影片取名“独子的逆行”,由浩杞有他自己的考虑。“现在的兵基本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作为父母,他们能把唯一的孩子送到最高危的岗位,是最大的无私。这便是《独子的逆行》剧本的灵感来源。”而“逆行”则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儿子毅然决然参军入伍的选择;一方面也是消防员面对危险无惧无畏、逆火而行的身影。

此前,《独子的逆行》还曾获20__年北京国际微电影“微博FANS选择最佳影片”、“十佳公益微电影奖”,入围“百部中国梦网络微电影”,受到中宣部大力表彰。

除了微电影获奖,由浩杞还积极参加朗诵大赛、担任事迹报告会主持人。希望在舞台上能让全国观众更多人了解消防官兵的真实日常生活,训练战斗这些日常点点滴滴。让消防贴近百姓,也让百姓了解消防。百姓对消防多点关注,平时的日子里就会多一份平安,消防员也就少了一份牺牲。

在参加全国“时代新人说——我与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之“建党初心”主题赛时,由浩杞将自己的入伍经历以及经历过的消防战斗,以及在消防工作中牺牲的一些战友的事迹串联在一起,完成了1篇主题为《初心的热度》的演讲。传达消防员为了人民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不惧生死的奉献精神。打开消防队伍宣传的一扇“天窗”,让“中国消防”四个字,响彻舞台,也彰显了90后军人的力量和追求。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气贯日月,死生安足论。我们的逆行者,当他们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就选择了与挑战并行,与危险同路。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该被铭记,正是有这些英雄无悔的逆行,才有中国骄傲的前行!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7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8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这虽是电影中的一句玩笑话,可若放在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水兵身上,却是完全成立的。

“和平方舟”号上的卫生女兵张新成,每次都会在日记里简单画出到访国家的轮廓,一笔一画勾勒出一个国家的版图样貌,也勾勒出属于她——一名中国水兵的青春。对于这一极具仪式感的记录方式,张新成解释道:“这是记录成长的方式。当然,如果你问我看过世界之后,有没有形成‘世界观’,我会告诉你,我现在的‘世界观’就是:看遍世界,我更爱我的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20__年,“和平方舟”号上的信号班班长韩大林,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听到这首熟悉的《歌唱祖国》。那是韩大林第一次执行出国访问任务。船缓缓靠近码头,岸上华人华侨扯着横幅,高声唱着这首激情澎湃的歌。站在甲板上的韩大林,只觉得脸颊发烫,热血沸腾。

20__年,“和平方舟”号第7次执行“和谐使命”医疗服务任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韩大林远远地就听到从岸上飘来《歌唱祖国》的歌声。韩大林的眼眶有些湿润,趁大家不注意,他悄悄抹了抹泪。他自嘲“年纪大了”,听见这首歌就激动。

“不出国,永远都不知道祖国有多好。”韩大林每一次休假回家,都会跟家里的亲戚朋友强调这句话。不仅是韩大林,每一个随“和平方舟”号执行过出访任务的人,都亲眼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每到一个国家,总有当地华人华侨早早守候在港口,有的人甚至提前两三天驱车赶到码头,只为看一看从祖国来的军舰,以及那些不认识却无比亲切的中国军人。

在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眼中,有一种特别的眼神:那是一种自豪又带着些许紧张的眼神。或许,真如古诗所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停泊在异国他乡港口的“和平方舟”号,对这些华人华侨来说,就是祖国。

无论是参加多国联合演习,还是进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平方舟”号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无垠大海的洗礼下,渐渐懂得“祖国”这个词的厚重,真正体会到“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真切感受到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是如此紧密相连。那一份独属于中国水兵的自豪,溢于言表。

从20__年到20__年,许多人来到“和平方舟”号,又离开“和平方舟”号。这艘身披红十字的“大白船”承载了太多人的太多情感。对每一个在这上面生活过的人来说,这艘“和平方舟”号就是他们在海上的家;走出去,他们的家就是一方“流动的国土”。于是,在他们眼里,“和平方舟”号也就成了国与家最直接而美好的代名词。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19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__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__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0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师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授业传道成了他们生命的选择,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个人,她不仅为师为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她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也是党的xx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人间大爱,为孤儿、也为祖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怀抱,温暖了136名孤儿的生命。“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最伟大的承诺,是最坚强的担当。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们托起了命运的未来。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张桂梅,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总是把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她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为解决孩子读书费用问题,她四处筹资、多年奔走,20__年成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办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来,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传道授业的光辉崇高,兴家庇幼的大爱伟大,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留下了顶天立地的精神光华。我们虽不在教师的岗位,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传递爱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本分。我们应当学习她的崇高精神,舍己为人民,大爱暖人间,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时刻温暖别人,用真情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1

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精神永传承。钱海军23年来坚持义务为居民提供电力维修服务,离不开当初一位帮扶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对他说的话:“战争岁月,我是扛着枪冲在保家卫国的第一线。和平年代,你是拎着工具箱冲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钱海军用忠诚担当努力诠释着“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人生真谛。如今,更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钱海军”,作为一名企业的工会主席,我会号召广大职工一起向钱海军学习,汇聚起不灭心火,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2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一定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实践行动,聚力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3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将来、民族的期望、家庭的奇特、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典范,她坚韧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和气慈祥、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仰慕。“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气使她这样坚韧?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假设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同学;假设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宏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共享着人间最奇特的亲情。她一位普一般通的人民老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期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老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快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立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

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与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经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抑制病痛的熬煎,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靠着对教育事业的宠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阅历〕和〔教学〔方法〕〕,细心争辩,主动探究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进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展素养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省,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把握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局部工资接济困难同学,给没有学费的同学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同学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祥全部献给同学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怀同学,而且主动培育同学学习爱好和安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沉迷网络的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细心引导,细心照看,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4

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均为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喜爱。20__年以来带领校田径队取得优异成绩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好评。王红旭老师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通过对王红旭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被王红旭老师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着。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壮举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要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将王洪旭老师留给世间的“爱”谨记心间,将这份“爱”传承,并用这份“爱”温暖我教育的每一位学子,王洪旭老师虽然随着冰冷的江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爱的火焰将永远不灭,照亮教育系统每一位老师前行的路,引导中华大地每一位莘莘学子不断前行。我亦将立足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事业。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以实际行动,心怀大我,无私奉献,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老师。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5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__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6

余元君,生于洞庭湖畔,感受着水旱灾害无情,从小就立志为家乡做些贡献。进入湖南省水利系统25年,走遍洞庭湖每一条水系、每一处堤防,全心守护这一江碧水,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所钟爱的事业。8月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余元君的先进事迹,正式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_时刻即日起推出“时代楷模余元君”系列报道,细数他在平凡岗位和工作中的不平凡事迹。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科学统筹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和奋进状态。

一、严以律己,清白做人

对待上门送卡送礼品,请求在水利工程项目上通融一下的承包商,余元君向来都是嗤之以鼻。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进入水利系统25年来,余元君经手的项目有上千个,项目资金达到数百亿元,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清醒,没有动用手中的职权为家人和朋友行任何“方便”,为支持余元君上学而辍学的兄弟姐妹,至今仍在农村务农,或在外省工厂务工。

二、宽以待人,热心公益

对待上门求教施工技术难题的施工人员,余元君却是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甚至将自己辛苦收集整理的珍贵资料无偿相授。余元君干净做事的风格,一度让家人认为他变得决绝无情。但听说家里晚辈上学费用有困难,余元君二话不说,帮忙资助学费、生活费。家乡要修一条水泥路,余元君也立马从工资卡中取出2万元钱,当了解到修路资金缺口比较大后,他再次取出3万元现金,交给村干部。到底什么是亲情,什么是乡情,余元君分得一清二楚。

三、后继有人,星火相传。

余元君的事迹让人感动,他走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平凡之人的非凡之处。全国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掀起向他学习的高潮。余元君的儿子将许久未回家的爸爸视为偶像,立志将来成为爸爸那样的科技工作者。他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已经从临时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管理员,他的儿子也取名为余梦泽,以洞庭湖为名,意为传承好守护洞庭湖一江碧水的精神。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7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倾情关爱贫困女孩和孤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二十多年来她为帮助贫困学生家访行程10万多公里,自己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信念坚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信仰化作精神支柱,与疾病抗争,坚守三尺讲堂,深深扎根和服务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地履行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思想有武装,行动才有方向。我们的人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奋斗的青春最幸福”这一人生信念,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始终明大势,识大局,知大任,时刻校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争做“两个维护”的捍卫者。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专业过硬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注重学习,业务过硬,评选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获兴滇人才奖。新时代的教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党员教师更应该向张桂梅学习,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勇向前。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腹有诗书气自华”中所讲,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把专业学精;还要涉猎其他知识,把见识学广;更要学党的理论知识,把信念学坚定。既要锲而不舍,又要孜孜不倦。但这还不够,要做到专业过硬,还要学“天下之治在人才”中所讲,“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不仅要潜下心来学习,还要沉下心来在教学一线历练,在的学习,实践,思悟中去成长,去精通。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师德高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张桂梅老师艰苦朴素,一条洗得褪色的牛仔裤,一件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就是她多年的“行头”,以实际行动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教师的指路明灯。如“国无德不兴”中所讲,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慎微”“慎欲”,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始终坚守为人做事的底线,用自己的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好的师德师风还必然是“实干”的作风,如“绝知此事要躬行”中所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点滴学习,日积月累,才能牢筑基础,走得更高更远。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张桂梅老师成为我们党员教师前进路上的引领者,助力我们一路前行。张桂梅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面“镜子”,激励我们干好教育事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8

在一幅名为《恩师》的和平方舟主题国画前,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这是今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军机关举办的“向海图强——万里海疆画展”。

《恩师》描绘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军医与自己教过的一名留学生联手,为到访国民众诊疗的场面。女军医的原型,是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专家李伟红。作为医学交流的一部分,海军军医大学每年都会接收一批外国留学生,他们像一颗颗友谊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进和平方舟,两块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着和平方舟到访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一面面国旗,辉映着这艘友谊之舟的航迹。

在和平方舟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名为“大团结”的黑木雕,这是坦桑尼亚总统赠送的。木雕上,几十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团结友好、共同发展。

20__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医疗服务,准备离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总统带着木雕国礼专程赶来送行。他与每一位医护人员握手,不停地说:“谢谢,中国老朋友。”

20__年,委内瑞拉政局不稳。当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旧如期到访。

得知和平方舟来访,委内瑞拉全国欢腾。委海军“叶库阿纳”号巡逻舰提前起航,顶着大风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两舰会合后,双方官兵在甲板列队,相互鸣笛敬礼。和平方舟官兵没有想到的是,委内瑞拉还派出5架飞机,用高规格的编队飞行来欢迎他们。

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陈洋阳看来,到访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荣耀,但更让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带来了希望和欢乐。他说,许多孩子接受治疗后,不仅摆脱了疾病困扰,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20__年10月,和平方舟时隔3年再访格林纳达。55岁的威廉登船就诊时,手中拿着一张发黄的卡片。这是20__年和平方舟首次来格林纳达进行医疗服务时,威廉前来就诊的登记卡。

当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盖韧带损伤,在和平方舟上进行了关节穿刺抽液治疗。腿伤康复的威廉有一个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见到和平方舟时,当面说一声谢谢。骨科医生付奇伟听后很感动,又为威廉做了一次检查。

和平方舟战士郅东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他陪同医护人员到社区巡诊时,一名当地青年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们跑,大家以为他想卖木薯,就问多少钱,他说“Chinese,free”(中国人免费),说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转身跑了。

时任和平方舟船长章荣华忘不了,在瓦努阿图,和平方舟结束访问离开时,当地民众为表示祝福和感恩,拿着红布往官兵身上裹,举着花环往大家头上戴。和平方舟鸣笛起航,他们又驾着小船追着跑,边唱歌边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军医蔡金辉忘不了,在肯尼亚,和平方舟缓缓驶离时,码头上突然出现一支插着五星红旗的摩托车队,他们时而疾驰鸣响喇叭,时而拼命挥手致意,车队足有1公里长。

“你的手术太棒了,我给你打满分。”面对美国海军“仁慈”号医院船海上医院副院长维勒的赞扬,刚走下手术台的和平方舟外科医生张剑微微一笑。

20__年7月20日,正在“仁慈”号驻船见学的张剑,担任演习模拟腹部枪击伤员抢救手术主刀。在美方外科医生、麻醉师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张剑迅速完成模拟脏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处理、临时关腹等步骤,被演练评估组一致评为满分。

与此同时,在和平方舟上,来自“仁慈”号医院船的康复理疗师劳拉·瑞贝尔,正在向中医医师付本升讨教“干针”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医务人员到对方的医院船进行为期10天的工作体验,这是和平方舟与“仁慈”号深入交流的一种方式。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和平方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航道上,谱写着一曲曲至真至诚的大爱之歌,收获了一串串弥足珍贵的人间友谊。

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_2024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29

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老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宏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表达了宏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呈现了新时期人民老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表达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宠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与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经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抑制病痛的熬煎,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靠着对教育事业的宠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阅历和教学方法,细心争辩,主动探究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进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展素养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省,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把握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局部工资接济困难同学,给没有学费的同学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同学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祥全部献给同学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怀同学,而且主动培育同学学习爱好和安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沉迷网络的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细心引导,细心照看,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幻想一每天成为现实,她让宏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长。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老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典范,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育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61 370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