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深度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肤浅的时代,肤浅就是“表面化”。就拿阅读来说,近年来在读物里开始出现各种“装饰性图片”,这种图片并没有传达什么实质性的信息,比如文章里插一张萌宠的表情、一张暴走漫画的表情或者一张有着离奇台词的影视截图。这种浮夸的东西开始变得常见了,这是受了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
为什么有人喜好这么做呢?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文字内容太薄弱,心有点虚,只能用图片来遮掩、来充门面。这就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恰恰是不重要的事情才会说三遍,因为无法提供这件事之所以重要的充分理由,只有靠重复来强调。
我们缺失了一样东西:深度。我们需要一种阅读:深度阅读。
什么是深度阅读呢?
第一,是阅读的姿态。就是尽可能让自己沉浸进去,把手机放远一点,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看书。让自己沉浸到书里面去,进入心流状态,保护你的心流,不要让它被随意打断。
第二,是阅读的选择。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畅销书要警惕。当然不是说畅销书都不好,畅销书里面当然有很好的书,但也有很“水”的。我把很“水”的畅销书分为美式畅销书、日式畅销书和中式畅销书。美式畅销书以格拉德威尔的书为代表,就是本来一页纸能说清楚的道理,填充了很多案例后,硬生生撑起一本书。日式畅销书的特点,不是讲道理,而是从一个点出发,快速繁殖似的,生造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概念,比如做某某事的n种方法,但每一种讲得都不透彻。还有一种中式畅销书,不是讲道理,也不是讲方法、讲概念,而是讲情怀,把你的心灵扰动起来,给了你一些慰藉,就成功了。
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它们里面也有营养,也可以读,只是从一个深度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这点低密度的营养还远远不够,而且可能有些不是营养是反式脂肪酸。举例来说,“一万小时理论”经过畅销书的渲染在国内变得尽人皆知,甚至被奉为金科玉律。可是畅销书里讲这个理论,只是二手解读,经过转化加工包装的,它是不是这么可信呢?不一定。读相关的英文论文,就发现这个理论在学术界争议不少。一些论文显示,研究发现,有些人只要3000个小时就能成为顶级的音乐家或者棋手,所以一万小时这个数字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者的阅读选择。他要去读那些思想源头、知识源头的东西,读第一手材料,不要读来读去都读那些二手贩卖的东西。
第三,是阅读的野心。不要用仰视的心态去看书,而应该平视。在阅读时,你既要能看到这本书的优点,又能看到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想想你是否有可能超过作者,写得比他还好。这就是你可以有的野心。有了这个野心以后,我们在阅读时就更加挑剔,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别人写的东西,去寻找更深层更源头的信息。
第四,是阅读的抵达。阅读有许多功用,有消遣娱乐的功用,有赚钱的功用,有满足单纯的求知乐趣的功用。但最重要的功用是改变,就是阅读是否给我们的生活、人生带来了改变。这个时候,我们的阅读就“抵达”了。
有些阅读是速食型的,它在短时间内赐予我们愉悦或者给我们以慰藉,但时间稍长一点后它的作用就消失了。而作为一个深度阅读者,他需要更多的能沉淀下来的东西,需要能给他生活带来长期改变的东西,并且有勇气促成这种改变。
(节选自演讲稿《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有删改)
4. 下列内容属于“肤浅的时代”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生活在一个肤浅的时代,整个社会心态浮躁,表面化,缺少深度。
B. 人们明白自己文字的内容太薄弱,心有点虚,无法提供事物之所以重要的充分理由。
C. 用各种“装饰性图片”来遮掩、来充门面,靠重复来强调,浮夸的东西变得常见。
D. 阅读时,不用仰视的心态看书,而是平视,想着是否有可能超过作者,写得比他还好。
5. 下列关于“阅读的选择”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畅销书里面有很好的书,它们也有营养,也可以读。
B. 日式畅销书从一个点出发,生造出很多奇怪的概念,但每一种道理讲得都不透彻。
C. 畅销书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于阅读者来说有可能就是反式脂肪酸。
D. 一个深度学习者要去读那些思想源头、知识源头的东西,读第一手材料。
6. 纵观全文,你认为深度阅读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分点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