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某镇关于以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某镇通过网格化管理,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了服务,增强了居民参与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镇以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某镇关于以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我镇样板"为目标,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守正创新,不断完善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整合服务资源,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构建网格管理体系,筑牢治理支撑

(一)精准划分建好网格。科学合理划分1个镇级总网格,20村(社区)个综合网格、社区23个小组微网格。成立2个片区综合工作站,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站主要负责人,统筹网格内各条线工作,推动综合网格和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和谐稳定等各条线协调融合、相互支撑。

(二)完善制度管好网格。研究制定《我镇村(社区)网格化工作方案》,明确网格员5条日常服务工作要求和6项应急专项工作职责,形成网格员工作清单,明确入格事项上报规范和处置要求,让网格员工作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持续构建"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无空白"的工作格局。

(三)引育人员充实网格。制定《我镇村(社区)网格工作考核办法》,对专职网格员、组长等人员强化刚性约束,强化村(社区)网格考核导向。积极打通晋升渠道,2022年以来,已有2名优秀网格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公开招选76名年轻力量,作为村"两委"、专职网格员工作后备力量。强化网格员培训,组织开展全覆盖网格集中培训,将网格工作职责、社会化工作、大走访要求等作为培训内容,累计开展培训18场次,培训网格员300余人次。

二、完善智慧管理中心,夯实智治基础

(一)搭建数智乡村云平台。全面收录镇村人口、生产生活、居住条件等民情数据信息,实现一个平台综合管理数据,满足基层信息化治理需求。开通帮扶救助、群众意见、办证服务、村务发布等基础功能,今年以来,累计使用云平台处理村务公开、一站式办理、上门服务办理业务34项(次),网格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

(二)完善综合治理云监控。整合河道、道路、村委会监控系统,新建、开通并接入监控点位23处、摄像头100余个,防范和及时处置治安案件、交通事故、中小学生溺水、森林防灭火事故和乱挖盗采河沙、电毒炸鱼、倾倒垃圾渣土等违法行为7起,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三)推广"和智村"云程序。主动开展"网格化+数字化"进行数字乡村探索,推广"和智村"小程序,通过一卡通查询、生活缴费、农技服务、智慧党建等功能植入,形成"一张网"治理模式,基本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折腾,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构建协调联动体系,推进分级化解

(一)"小纠纷"能处理。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的网格"活地图"优势,处理楼栋邻里之间的"小矛盾",我镇社区网格员李巨华说道:"居民之间的矛盾基本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情,主要还是要有个"第三人"当和事佬,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和意见,大多数时候都能够有效地化解"。今年以来,全镇网格员共排查上报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特殊人群、公共服务等问题128起,成功办结128起,办结率达100%。

(二)"中矛盾"能化解。对于难以快速处置的一般纠纷,由网格员、村(社区)"两委"、调解员组织化解,并引导当事人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参加调解。对于牵扯因素多、较复杂且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网格员主动保持长期的跟踪、沟通,避免了矛盾激化,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居民。

(三)"大问题"不上交。网格员协调综治办、司法所、镇法官着重化解对立情绪较激烈或具有涉众因素的"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群众有点认"死理",不清楚法律的规定,比如,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个土地边界问题,老百姓始终觉得自己几十年都种的这块地,按道理就是他的,我们和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宣传法律知识,通过他子女配合劝说最终顺利解决了。"我镇司法所刘丹表示,"这也是基层工作的一个特点,我们从法律和专业的角度给他们解释和分析,大部分问题都能够妥善地处置"。

依托网格管理综合协同治理、智慧平台协同参与、各类问题分级处理,形成了"有网有格、以格促网、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做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根源,全镇社会的氛围更加美好和谐。下一步,我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35 370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