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2025年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报告
镇党委意识形态工作总体稳定,存在个别舆论风险,需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镇党委2025年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镇党委2025年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现将一季度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如下:
一、总体态势:稳中有进,基层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巩固
一季度,全镇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未发生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理论武装更加扎实。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4次,专题研讨2次,覆盖党员干部320人次;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6期,培训基层干部500余人次。
舆论引导精准有效。处置网络舆情8起,回复率100%;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12篇,其中《**镇"三治融合"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惠及群众2000余人;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个,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12支。
风险防控有力有序。排查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6个,整改完成率100%;开展宗教场所专项检查4次,规范管理民间信仰活动2场。
二、主要做法:四维发力,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创新学习机制。推行"1+3+N"学习模式(1个中心组+3个学习小组+N个实践课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纳入必学内容。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镇党委书记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3场次,覆盖党员800余人。打造"田间党课"品牌,组织农技专家在茶园、大棚开展"理论+实践"教学12场次。深化理论阐释。组建"乡村振兴宣讲团",编写《**镇产业发展100问》等通俗读物,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在**村试点"理论超市",设置"政策解读""技术指导"等6个服务窗口,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
(二)守牢阵地防线,凝聚思想共识。
规范阵地管理。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红黄蓝"三色管理制度,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文化广场等18个阵地实行台账化管理。开展"清朗・**"专项行动,清理非法宗教出版物3本,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标识5处。加强网络治理。组建20人的网评员队伍,制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发现—研判—处置—反馈"四小时响应机制。在"**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书记信箱",一季度受理群众留言42条,办结率95%。
(三)创新文化供给,培育文明乡风。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活动8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3场,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4场。建成镇史馆1个,收集老物件200余件,接待参观群众1500人次。深化文明创建。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00户、"最美家庭"50户,设立"红黑榜"公示评选结果。在**村试点"道德积分银行",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兑换积分3.2万分。
(四)强化风险防控,维护安全稳定。
完善研判机制。建立"月研判、季分析"制度,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3次,形成研判报告3份。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评估6次,制定防控措施12条。加强队伍建设。举办意识形态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镇村干部180人次。建立"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安排3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指导年轻干部开展舆情处置。
三、存在问题:短板弱项,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仍有差距。部分村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思想"倾向;个别党员对网络上的错误言论不敢亮剑发声。
(二)阵地建设存在短板。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村文化广场日均活动人数不足50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发挥不均衡,3个偏远村尚未建立志愿服务队。
(三)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薄弱。网评员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一季度3起舆情处置存在响应滞后问题;部分群众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反映诉求,现有平台难以全面覆盖。
(四)文化供给与需求错位。传统戏曲等文化活动受众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参与度低;特色文化挖掘不够,**剪纸等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代风险。
四、下一步打算:靶向发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
(一)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引领。实施"铸魂工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组织宣讲小分队走村入户宣讲50场次。建立"理论学习积分制",将学习情况纳入党员量化考核,对排名末位的党支部约谈支部书记。
(二)建强阵地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推进"阵地提升三年行动",2025年新建村级文化广场5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实施"网军锻造计划",选拔30名青年干部参加舆情应对实训,建立"镇—村—组"三级网评员队伍。
(三)创新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打造"**夜话"文化品牌,每月举办"露天电影+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综合活动,覆盖15个行政村。设立非遗传承基地,邀请省级传承人开展**剪纸培训,培养青少年学员100名。
(四)健全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底线。建立意识形态"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风险点实行分级管控,每季度发布预警提示。制定《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2次,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一季度,我镇意识形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需警惕"四种风险":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群众思想波动风险,二是网络空间负面信息渗透风险,三是基层文化阵地"空转"风险,四是宗教领域非法活动反弹风险。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