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范例3篇】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亟需政策改善与支持。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篇1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不过,自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个、0。5个、1。5个和0。5个百分点。
分年龄段看,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力群体。数据显示,21岁至40岁的农民工占53%,41岁至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不过,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在加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的下降。
“未来40岁以下农民工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依赖。”李佐军说。
从农民工的流向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佐军分析说,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也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这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支撑。
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增强,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李佐军表示,当前,三产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强于二产,这也导致了更多农民工流向第三产。
报告还显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864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9。8%。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行业农民工收入均保持增长,但农民工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五险一金”参保率仍然有待提高。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增长17。1%。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篇2
农民工越来越“恋家”
外出农民工出现回流趋势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公开数据显示,20xx年到20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为%、%、%、%、%、%,增速逐年回落的趋势非常明显。
从报告中可以发现,农民工数量增幅自20xx年以来出现首次扩大,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二是外出农民工增速继续回落,跨省流动农民工继续减少。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从近年来的.农民工总量变化可以看出,过去那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正在改变。另外,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说明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家乡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超时劳动、拖欠工资情况有所改善
报告显示,近年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而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超时劳动情况有所改善,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下降。20xx年,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分别比上年下降 和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超时劳动情况改善比较明显。
农民工社会交往有待丰富
人才培养政策需跟上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当地朋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同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和%。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选择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选择参加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与上年持平。
专家认为,我国农民工数量、结构、自身特点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政策和措施需要及时跟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民工数量、质量和结构三种指标加强分析,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篇3
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一)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
20xx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增速较上年回落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85万人,比上年减少157万人,下降%。
(二)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吸纳能力逐步增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4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万人,增长1%,占农民工总量的%;中部地区农民工92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民工75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东北地区农民工929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
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48万人,下降%,占农民工总量的%;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484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在东北地区务工农民工904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
(三)外出农民工增速继续回落,跨省流动农民工继续减少
20xx-20xx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和%。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xx年的%逐渐下降到20xx年的%。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666万人,比上年减少79万人,下降1%,占外出农民工的%,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62%,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有配偶的占比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女性占%。其中,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女性占%;本地农民工中男性占%,女性占%。农民工中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在农民工总量中占比继续提高,而本地女性农民工占比较高所致。
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有配偶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有配偶的占%,比本地农民工低个百分点,但占比提高较快。
(二)农民工年龄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近五成
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从平均年龄看,20xx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岁,比上年提高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
(三)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四)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重小幅下降
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均与上年持平;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就业
(一)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明显
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制造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与上年持平以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和个百分点。
(三)本地和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
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长%;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务工农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务工农民工高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加238元,增长%;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132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117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在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063元,比上年减少42元,下降%。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和个百分点。
四、农民工权益保障
(一)超时劳动情况有所改善
农民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分别比上年下降 和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超时劳动情况改善比较明显。
(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20xx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三)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20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20xx年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均在1%以下,但是年度之间有波动。20xx-20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1%、%和%。其中,20xx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情况反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20xx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拖欠11433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增长%。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人均拖欠11941元,比上年增加1249元,增长%;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民工人均拖欠10518元,比上年增加1851元,增长%。20xx年被拖欠的工资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与20xx年被拖欠的工资总额增长%相比,拖欠情况出现好转。
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20xx年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上升,20xx年为%,较上年上升个百分点。
五、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
(一)进城农民工的购房比例提高
在进城农民工中,租房居住的农民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租赁私房的农民工占61%,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购房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农民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以其他方式解决居住问题的农民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购买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公租房的农民工不足3%。
(二)居住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占比下降
进城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为平方米,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的农民工户占6%,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在6-1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在16-2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26-35平方米的农民工户占%,在36平方米以上的农民工户占%,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
(三)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总体有所改善
农民工户住房配备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的农民工户住房有自来水,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民工户住房有洗澡设施,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民工户住房有独用厕所,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民工户能上网(计算机或手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民工户拥有汽车(生活和经营用车),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有待丰富
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当地朋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同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进城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和%。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选择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选择参加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与上年持平。
(二)权益受损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的进城农民工占比显著提高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进城农民工想到的是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的占%,找本地朋友的占%,找单位领导或同事的占%,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的占%,找社区的占%。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和找本地朋友帮忙的农民工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当权益受损时,进城农民工选择解决途径依次是:%与对方协商解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三)已就业进城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占比提高
从对工会组织的知晓情况看,已就业进城农民工中%知道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知道所在单位和企业没有工会组织,%不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是否有工会组织。在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的农民工中,%的农民工加入了工会,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加入工会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的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占%,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偶尔参加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没参加过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通用3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