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
【导言】此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范文(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第一篇】
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于2005年10月开始探索并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现将我们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着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由我镇负责组织实施改革的共有14个单位,125人。具体是财政所1人、经管站11人、农技站10人、种子站9人、水管站18人、水产站2人、兽医站31人、农机站6人、城建所8人、文化站6人、计生专干4人、企管会5人、农保所1人、广播站2人,其中已退休人员18人。
目前,我镇125名参改对象,除财政所12名和经管站6名上岗人员外107名参改对象已顺利签订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协议,已支付了90名参改对象万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为119名未参保对象补缴了万元单位应缴保费(其中为30名对像缴至法定退休年龄),3名财政分流人员纳入发放基本生活,录用财政人员8人、经管人员6名,聘用农技员2人、水利员2人、动检员2人、计生专干2人。
二、主要作法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公益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各行业;替代率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15-04
20世纪90年代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展开,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阶段和高额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支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2008年广东省拟定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从2009年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10年,广东省正式印发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改革后,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养老金缴费比例和计发办法类似于企业,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金。
然而,先行试点地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效果却不明显,没有实质性进展。郑秉文(2009)认为地方政府不积极,对改革方案存在争议[1]。张悦、蒋云赟(2010)研究表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存在严重的代际不平衡,将极大损害其可持续性,并且维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不利于减轻未来财政的负担[2]。姜爱林(2010)总结了事业单位难以推行的原因:时机不好;拉低了现行事业单位的福利标准;有失公平;双轨制使然;人员众多,单位结构复杂[3]。综合以上和其他学者观点(封、戴超,
2010[4];许晓丹、郭圣乾,2011[5];赵子涛,2011[6]),事业单位改革难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制度的退休养老金待遇下降。本文从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其不同行业角度入手,以平均工资替代率为主线,分析广东省养老金水平的前后变化,为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1 公益类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公式、假设前
提与参数设定
假设前提
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分类选取依据。借鉴相关学者观点(韩国明、于佳,2009[7];孙波,2010[8];封、戴超,2011[4]),本文采用我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准,将公益类事业单位界定为七类作为研究范畴:“农林牧渔业”、“科学技术服务行业和地质勘探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选取“文化和体育业”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养老金计发依据。根据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38号》)文件、2008年《试点方案》和2010年《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本文将公益事业单位细分为:“老人”、“中人”、“新人”。具体计发办法如下:“老人”养老金计发办法维持不变,具体计发比例由不同岗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本文养老金比例为“当年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平均工资的70%”[9]。基于养老金改革的持续性,本文将“中人”养老金计发水平按照“老人”计发办法处理。参照《国发[2005]38号》文件,“新人”基本养老金由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第三,替代率指标选取依据。替代率分静态的替代率和动态的替代率,前者指退休后的养老金对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即自我工资替代率),后者指养老金对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即社平工资替代率)[10]。动态的替代率指标可以反映退休者个人与同时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通过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在岗职工收入比例大小真实的展现养老保障程度,而且满足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不同行业平均工资替代率水平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因此,本文选取动态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这一指测算标。第四,基本假设。本文以广东省公益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为基础,结合实际差异情况,提出以下假设:预测目标期间为2010~2050年,2010年广东省开始实施新制度改革方案并持续到2050年,期间关键政策和制度方案保持一致;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平均工资和各行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较为平稳,暂不考虑通货膨胀对平均工资的影响;各个行业在岗职工即“标准人”开始参加工作时就参加养老保险,不同行业男女职工初始就业年龄、退休年龄、岗位级别和岗位变迁、生存年限均相同,养老金缴纳时间上没有中断,不考虑提前退休、退保等因素。
替代率测算公式
参数设定与数据来源
“标准人”各个参数假设、变量以及数据来源所示如下:a初始就业年龄,为大学本科毕业平均年龄近似值23岁);b退休年龄,女职工、女干部、男职工退休年龄的平均值54岁[9];m计发月数,《国发[2005]38号》附表为170;n养老金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与就业年龄之差为32 a;Kn全国在岗职工第n年社会年平均工资,《中国统计年鉴》; Kn全国在岗职工第n年社会月平均工资,《中国统计年鉴》;Wn广东省在岗职工工作第n年年平均工资,《广东省统计年鉴》; Wn广东省在岗职工工作第n年月平均工资;Wn广东省公益性事业单位各个行业在岗职工工作第n年年平均工资,《广东省统计年鉴》; Wn广东省公益性事业单位各个行业在岗职工工作第n年月平均工资,《广东省统计年鉴》;C个人账户缴费率,依据《国发[2005]38号》确定为8%;r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目前我国各省记账利率2%~4%之间的近似平均值取3%[11];Y1月基础养老金;Y2个人账户养老金;T a年参加工作b年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b“老人”:≤2009,“中人”:2010≤b≤2041,“新人”:b≥2042。
替代率测算公式
前文第点已详细阐述退休时的养老金计发依据,“老人”、“中人”计发方法相同,“新人”按照新办法,依据计发方法推导替代率测算公式,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①“老人”、“中人”替代率公式。
“老人”替代率=T =
= (b≤2009)
“中人”替代率=T =
= (2010≤b≤2013)
②“新人”替代率测算公式。
“新人”养老金替代率=月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月基础养老金替代率=Y1÷ K32= Wn×(1+ ÷n)× ×n×1%÷ K32
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Y2÷ K32=C× Wn×(1+r)32-n÷m÷ K32
“新人”养老金替代率=(Y1+Y2)÷ K32
=[ Wn×(1+ ÷n)× ×n×1%+ C× Wn×(1+r)32-n÷m] ÷ K32
2 测算结果分析
平均工资测算
养老金缴费都是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要预测未来养老金替代率需要知道每年具体缴费基数数额即每年行业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基于假设,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历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平均工资(因变量)与时间(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以后确认各自的预测模型,运用回归方程模型预测全国和事业单位各行业平均工资变化趋势。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以及二次曲线、复合曲线、增长曲线、对数曲线、三次曲线、S曲线、指数曲线、幂函数、逆函数、逻辑函数共10种曲线回归拟合,其结果如图1所示。
“老人”替代率测算
“老人”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如图2所示:第一,从2003年到2010年全部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总体水平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从%下降到85%),但总体替代率水平都在85%以上,这一结果这与其他学者(许晓丹、郭圣乾,2011)观点相同。第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各行业替代率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科学研究、基数服务业替代最高(130%以上),其次是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替代率水平(100%以上),文化和体育业95%以上,教育业替代率水平在82%以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替代率在60%与82%之间,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最低(45%与31%之间)。总之,除农林牧渔业外其它五类行业替代率水平较高。
“中人”替代率测算
“中人”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如图2所示:预测结果显示:首先,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全部事业单位还是各个行业“中人”替代率水平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各有不同。其次,全部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总体水平由2010年的%持续下降到2042年的%。第三,2010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水平最高(%),其次是卫生和社会保障业%,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最低(%),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四,2041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水平下降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相对其它行业最高;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替代率分别为%、%;农林牧渔业最低(%)。总之,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外其它行业替代率水平较低或很低。
“新人”替代率测算
“新人”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如图2所示,预测结果显示:首先,“新人”随着退休时间的推移,2042年到2050年全部事业单位与各行业替代率水平呈逐年下滑趋势。其次,全部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总体水平由2042年的%持续下降到2050年的%。第三,2042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水平最高(%),卫生和社会保障业%,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最低(%),行业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第四,2050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水平下降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相对其它行业最高;其次是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教育、文化和体育业替代率分别为%、%;农林牧渔业最低(%)。总之,除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本身较低外其它五类行业替代率从2042年的较高水平变化为2050年的较低水平。
3 养老保险替代率比较
上文已测算公益类事业单位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各行业替代率水平,不管是与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前的总体水平相比,还是与各行业之间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老人”“中人”“新人”替代率总体水平
图2显示了公益类全部事业单位和各行业“老人”、“中人”和“新人”替代率水平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全部事业单位中“老人”替代率最低水平(%)要高于“中人”替代率最高水平(%),即在岗职工无论哪一年退休,“中人”替代率水平总是低于“老人”并且退休时间越晚替代率水平越低,到2041年“中人”替代率下降到%。2042年全部事业单位“新人”替代率为%,相对“中人”有所上升,但到2050年仅八年时间其替代率迅速下降到%,不言而喻其替代率明显低于“老人”。总之,改革后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中人”和“新人”养老金替代率总体水平低于“老人”,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不同行业的“老人”“中人”“新人”替代率水平
如图2所示,公益类事业单位各行业替代率呈下降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同一时期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在六类行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水平总是保持最高,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总是最低水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替代率高于全部事业单位。“中人”除2013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替代率有所上升,其他各个行业“中人”替代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老人”替代率。2042年,各个行业“新人”替代率有所上升,但之后迅速下降;农林牧渔业替代率水平(40%左右)与“老人”相近,其他各个行业替代率均低于“老人”。总之,不同行业“中人”养老金替代率均低于同行业“老人”,并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新人”替代率水平除农林牧渔业外的其他五类行业均低于同业的“老人”。
4 结论与建议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结果之一是大幅度降低了养老金待遇,使其改革难以持续推行,由此可以理解2008年广东省高校提前退休潮。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建立多层次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首先,职业年金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职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延期支付,可以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福利。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商业保险,可以规避退休后的收入急剧降低的风险。最后,继续强化其他养老保障,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
{2}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个人账户基金替代率要达到24%这一制度目标水平,基金收益率须达到%[12]。然而,目前各我国各省记账利率在2%~4%[11]之间,这与目标替代率相差甚远。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是基金保持增值的较佳选择,同时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承担最后的兜底责任。
{3}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首先,2010年人口预期寿命男性为岁,女性为[13]。然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目前我国女性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女性职工为50岁,男性职工为60岁,对于从事特殊工种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因此,提高退休年龄具有生理上的基础。其次,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延长个人缴费年限和扩大缴费人数,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同时可以降低养老金的领取年限,即降低计发月数,从而增加个人账户基金计发额。
{4}加快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首先,在岗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将职工工资与个人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以工作业绩确定个人工资水平和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测算提供依据。其次,事业单位各个行业工资制度改革应当区别对待,尤其是工资水平较低农林牧渔业,应加快提高行业工资,以推动并跟上公益类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路在何方[D].石家庄:河北贸易大学,2009.
[2] 张悦,蒋云赟。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分析[J].经济管理研究,2010,(9).
[3] 姜爱林。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制约因素与破解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0,(3).
[4] 封,戴超。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与政策仿真——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参数的优化设计[J].科技与社会,2010,(8).
[5] 许晓丹,郭圣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替代率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5).
[6] 赵子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理论学刊,2011,(11).
[7] 韩国明,于佳。公益类事业单位向第三部门转化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13).
[8] 孙波。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运行发展的研究——以广东省事业单位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9).
[9] 庄序莹,范琦,刘磊。转轨时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市事业单位的方案设计和选择[J].财经研究,2008,(8).
[10] 褚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1] 吴永求,冉和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分析:精算模型与政策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第三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
1.合理划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扭转事业单位社会功能上的行政化倾向。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不得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行业管理和垄断性经营服务。行政部门不得设置并直接领导具有本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对以事业单位名义独立设置并承担一定社会性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要予以撤并或调整,将其行政职能收回党政机关。同时,把党政机关承担的技术性、辅、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使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机构按照各自的社会功能、管理规范、行为准则科学有效地运行。
2.打破事业单位部门所有、机关附属的管理体制,扭转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倾向。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管好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执行政策和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由其主管部门通过制定行业政策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综合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从微观转向宏观、从直接转向间接。加快事业单位从行政依附型向社会自主型转变。
3.规范事业单位的机构级别和名称,扭转事业单位机构形式上的行政化倾向。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综合指标,研究建立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规格等级制度。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不再套用党政机关及企业、社团的称谓。
(二)调整结构布局,搞好资源重组
各类成人培训机构要调整过多、过散的不合理布局,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按实际需要和现有条件进行合并调整。要通过科学评估,按照区域发展的长远规划,重点保护并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调整、撤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做好分类改革工作。
3.撤销、划转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一是撤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部门重复设置和因人设置,长期不具备开展业务条件,多年不出成果,没有效益或职责任务基本消亡,又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二是划转不具备事业单位性质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目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的疗养院、宾馆、招待所、托儿所、物资公司、影剧院、印刷厂、新华书店等单位,原则上改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是技术开发机构、勘察设计单位要逐步进入企业行列或改为科技先导型企业。
(三)实施登记管理,确立法人地位
1.依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第252号令)规定,实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及民事责任能力予以确认,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服务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强化事业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竞争意识和法人意识。
3.按照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根据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行业属性、服务内容,分别实行审批登记和备案登记,严格实行年检和公告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依法监督检查。全省境内的各类事业单位必须依法接受登记管理。
4.围绕聘用合同制的建立和推行,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一是建立合同鉴证制度。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依据人事政策法规,对聘用合同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五)改革分配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等管理办法;对于经费全部自理的事业单位,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单位人均效益增长的原则,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的分配办法,充分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3.放开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和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捷下,给事业单位充分的分配自。事业单位有权按照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行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种分配方式和方法;有权根据职工岗位责任和贡献大小及生产要素参与的程度,决定分配量的多少和分配层次的高低。鼓励并支持事业单位按照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打破身份界限、岗位界限、职级界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六)推行保险制度,保障改革实施
1.推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职工养老费用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状况。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合理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要逐步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相衔接,并与本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对进入国有企业或划转为国有企业的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下岗的人员可以比照关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的政策规定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以解除下岗人员的后顾之忧。
2.推行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彻底改变职工一次从业终身不变的状况,实行失业保障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的办法,为失业职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为其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为单位搞活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宏观管理,减轻财政负担
2.严格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管理制度,防止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各类教育、科研、文化、卫生、技术监督、新闻出版、会计事务、律师事务等具有行业执业资格的事业单位的设立,在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其执业资格后,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要修改并完善设立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的审批条件和人员编制的审批标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逐步削减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除基础教育和确需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外,其他目前实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逐年减少财政补贴。要合理划分需要财政拨款与应该实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类别,对应该实行经费自理而目前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区别不同情况,制定逐步减少财政补贴的计划和办法。目前仍享受财政补贴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要逐步与财政脱钩,原则上每年减少财政补贴的三分之一,三年后实现经费自理。能够划转为企业化管理或进入企业行列的事业单位,如各类培训机构、报刊杂志社及技术开发、科研院所、勘探设计、后勤及信息服务、中介组织等,要加快转制的步伐。对从事基础教育和社会基础性、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重新核定人员编制,调整人员结构,合理确定财政补贴幅度,实现事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三、改革的组织实施
2.明确重点,协调联动,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引导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突出放开搞活。要注意划清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区别,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不能沿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做法。要把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紧密
结合起来,把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有机地衔接起来。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注意在改革中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步骤的协调性、配套性。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当前要重点抓好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列入调整撤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甩合同制,搞活内部分配。及时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事、编制部门和社会事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抓紧制定和出台具有行业改革特点和较强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注意抓好试点工作。每项改革政策的出台,都要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先行试点,既要有单项政策改革的试点,还要有相关配套政策改革的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积极稳妥地把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第四篇】
会上,市编委办主任XX同志作了《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努力为丹东新一轮振兴发展作贡献》的讲话。
XX主任的讲话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回顾了2014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指出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为主线,统筹推进改革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其次,要求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五个“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特性,要进一步研究思考,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应发展要求,勇于改革创新。
第三,扎实做好2015年工作,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市编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严格控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为我市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三是巩固和落实改革成果,对近两年取消下放事项及运行效果进行“回头看”。
(二)积极推进重要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修订完善政府各部门“三定”方案;二是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
(四)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一是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是积极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向深化改革要编制;三是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四是开展对违规问题的专项整治。
(五)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是严守政治纪律,树立大局观念;二是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变革创新;三是善于借机借力,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办。
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后,县编办迅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宽甸实际,研究讨论了县编办2015年的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重点抓好简政放权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承接、调整、合并工作,确保行政职权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实;二是对近两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进行“回头看”,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督。三是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简化行政流程、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严控编制总量,确保行政、政法编制不突破省核定的总额,事业编制不突破现有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是有效盘活存量,结合简政放权、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核减收回编制,在总量内动态调剂、有保有压,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结构,压缩非业务科室和非业务人员比例,用减下来的编制充实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力量。
上一篇:护士个人年终总结(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