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报告单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素质报告单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素质报告单【第一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共生理论; 社会责任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报告的编制与披露。迄今为止,全球已有2 500多家跨国企业承诺加入由联合国提出的“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计划,并在披露公司财务报表的同时关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可谓方兴未艾,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是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跨国公司通过其供应链,借助认证等方式,从外部迫使我国外向型企业接受其公司社会责任标准;另一方面是我国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也将成为公司对外报告的新方向。截至2007年6月,我国大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已有34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对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提升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建设企业诚信文化,进而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共生理论与企业发展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在经济学领域企业的共生问题就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质联系,这也是一个研究热点,被一些学者应用到解释全球化以及发展旅游业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营销、财务、金融等许多经济领域的问题。经济共生态,是指诸种经济主体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通过某种共生模式结合起来创造财富、分享财富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因此企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微观的经济共生态。

(一)企业共生要素

要把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共生的本质,首先要对共生的要素有清楚的认识。如前所述,共生的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在企业共生态的诸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本文对企业共生要素的分析就从这里开始。

1.共生单元。在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在企业共生体中,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是共生单元,而在整个企业系统中,员工、设备、资本等是共生单元,在一个行业中,每个企业都是共生单元。在企业共生系统中,各个利益相关者是共生单元。(见表1)。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些主次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必须具有共生理念,在共生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考虑企业本身的利益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以及社会的利益,还需包括未和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群体的利益。企业除了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还考虑对他人、对社会、对后代、对非人类群体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或结合的形式。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共生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共生单元的性质变化及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共生系统的状态变化主要体现在共生模式的变化,因此,共生系统的进化也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点共生向一体化共生方向进化,用方向向量M表示;方向表现为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二是由寄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用方向向量P表示,表现为共生能量分配对称性提高。(见表2)

在这些共生系统不同的状态中,S11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共生状态,对共生体的进化推动最小,而S44是最复杂、最高级的共生态,对共生体进化的推动力最大,是共生体努力成就的一种状态。

3.共生环境。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与植物共生的菌类存在土壤环境或水环境,植物存在大气环境及其他动植物构成的环境,与企业共生体对应的有市场环境和政策等,既受到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总结,构成企业共生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文化,企业家、员工素质,政府政策导向和企业成长阶段等。

(二)企业共生关系

企业组织最大的特点是生存在一系列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着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技术变换,生产出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生产资料,企业为客户提供使用价值,客户予以等价的回报,从而达到生存的共享――交换生存;企业要求生存、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料,企业才能制造出客户所需产品,通过出售产品来获得利润,而企业向供应商回报资金;员工是企业的最基本单位,企业需要员工辛勤的工作来为它们创造财富,离开了员工的努力,企业将无法生存,企业也为员工的付出提供补偿;企业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来约束自己和竞争者的行为;企业需要股东注入资金来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债权人来获得自己长期发展的必要资金;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之间通过兼并、合资、合作和独立等方式来不断壮大自己;企业需要了解竞争者的状况来更新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技术,维持其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些利益相关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共生圈。

二、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与企业共生发展

财务年报作为公司年度财务信息的关键载体,其重要程度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共生理论的主要思想要求企业从长远的战略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重视社会责任,综合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追求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赢,而不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与历经百年发展历史的财务报告制度相比,以企业自愿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开始将社会责任报告的作为企业核心商业价值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创造企业责任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共生理论的主要思想要求企业放远目光,注重长期经济效益,关注企业与所有共生单元的共生共存。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的结构”。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公司无原则、无节制地为自己包揽额外的义务,实质上恰恰是企业基于收益成本分析的一种管理之道。传统上一直作为企业负担的环保问题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它正在脱离利他主义的范畴,成为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战略要素,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的四维竞争模式已被[Q、C、T、S、E(环境)]的五维竞争新模式所取代,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三赢”(win-win-win)战略已是21世纪企业的必然选择。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逐渐由最初的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被动行为发展成为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一种内在要求。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决策时,必需面临在当前利益与持续发展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所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实现长期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其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思想,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见图1)

(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与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

财务报告及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显示公司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作贡献,并概括了有关已经采取的行动的容易计量的经济结果,直接体现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财务报告以企业经济责任为核心,然而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不能够片面强调单一的、由会计核算资料生成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而忽视了企业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社会责任的分析。原因在于:其一,财务指标往往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来制定的,而企业的战略往往需要多年的实施才能显现其实施效果。这样某个单一年度的财务指标就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容易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产生误导。其二,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夸大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会导致企业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过于强调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充分考虑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应有地位,容易产生局部经济利益倾向和短期经济利益倾向,从而使企业行为严重背离企业战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以及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因此,必须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立足于企业整体,强调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营销和研究开发等公司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内部对话机制,并作为建设、维持和不断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重要工具,建立互相之间的信任。具有过程适时跟踪评价、企业整体角度评价、注重未来预期评价、易于分清责任使控制更为有效以及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等优点。例如,通过增加投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现有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潜在顾客的人数等,可以促使企业实现未来经营绩效的提高。另外,由于侧重于过程评价而非事后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督,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时效性。

三、结论

我国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有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举行论坛等活动传播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但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士和企业所接受。

借鉴国际大公司的经验,秉持企业共生理论的理念,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鼓励国内企业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希望通过企业、公众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能推动更多的企业公布规范标准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帮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确保资金投向那些从事有社会责任感的活动,道德水准较高的企业,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雇员更好地监督企业行为,最终使国内企业选择健康、可持续和共生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吴飞驰。企业的共生理论――我看见了看不见的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徐光华,陈良华,王兰芳。战略绩效评价模式: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

[4] 徐光华。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 Aupperle,,Carroll,Archie B. and Hatfiel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446-463.

素质报告单【第二篇】

评价标准采用Balasubramanian等设计的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包括30个条目,根据报告情况计分。没有描述记1分,描述不恰当记2分,充分描述记3分。每篇报告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评分,分数不等的条目通过讨论达成一致。计算每篇文献的总分,然后计算改良CONSORT评分中各条目报告的文献数构成情况。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个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Jadad评分量表由随机、盲法、随访3部分组成,盲法、随机每部分按标准划分为0~2分,随访记1分,总积分为0~5分。0~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评价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进行交叉核对,有争议处引入第3位评价者共同讨论决定。

统计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2010录入数据。计算改良CONSORT评分中各条目报告的文献数,并计算每个研究报告的总分。以α=为检验水准,运用简单线性回归以CONSORT评分为因变量,以作者人数、研究报告页数、开展试验的中心数目、主要结局指标是否为阳性、是否有资金支持、试验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注册以及Jadad评分为自变量,分别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报告质量的变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口腔医学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因素。所有的统计计算在软件中完成。

2结果

研究的内在真实性表1展示了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RCT研究的内在真实性的结果。得分3~5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共10个,占纳入研究的%;得分1~2分视为低质量研究共58个,占纳入研究的%。

纳入RCT文献的一般特征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8篇。表2归纳了纳入的68篇文献的一般特征、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对应的改良CONSORT评分结果。

报告质量表3展示了采用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评价口腔领域RCT的报告质量的结果。纳入文献中最高得分76分,最低得分39分,平均得分±。

影响因素分析表4展示了对可能影响改良CONSORT评分的相关因素进行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Jadad评分对CONSORT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伦理审核试验的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知情同意试验的倍。Jadad评分增加1分,CONSORT评分增加分。

3讨论

RCT作为防治性研究的“金标准”,其结论的真实性不仅影响临床实践中医生的决策,还会给将来进行系统评价等二次研究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直接影响了对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只有研究者完整清楚地表述了整个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读者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其结果的真实性,反之则会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总体来看,根据改良CONSORT评分表,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的RCT报告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平均得分仅为±。5本口腔领域核心期刊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获得最高分数±,其次是《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得分±,但2本杂志发表的RCT报告数量较少,仅占纳入文献总数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国外针对口腔医学领域的杂志做出的类似研究平均CON-SORT得分为±,这表明国内口腔临床RCT的设计、执行和发表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从Jadad评分结果来看,仅有10个试验得到3分及以上,可视为高质量的研究仅占纳入研究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在68篇文章中,40篇未报告随机方法,64篇未报告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65篇未报告盲法的实施情况等。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Jadad评分与CONSORT评分成正比关系,Jadad评分增加1分,CONSORT评分增加分。没有合格的方法学指导和支撑的RCT,其报告质量也不会令人满意。

从表3的分析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口腔临床究的RCT报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随机分组描述不清。试验对象在试验中应当按照随机原则分配到可比的研究各组,研究者应当提供足够的信息使读者能够评估随机分配顺序和分组中产生偏倚的可能性。读者不能从仅有的“随机分配”,“随机化”这样的字眼来判断随机,故作者应当清楚报告产生随机顺序的方法和过程、是否隐蔽分组执行的情况。2)样本量确定无依据。在试验设计阶段,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样本含量决定纳入研究的最小例数。样本量过大,浪费人力物力;样本量过小,样本的代表性较差,无法排除机遇因素对治疗结果的影响,不能有效地验证试验假设。3)盲法描述不充分。盲法是减少衡量偏倚的一项重要措施,有条件实施盲法的RCT中,盲法原则应贯穿整个试验。RCT报告中应详细描述受试者、干预实施者、结果评价者、数据分析人员的设盲情况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破盲情况,还应评估盲法是否成功。4)没有描述失访情况。失访在临床研究中经常存在,如果使用受试者流程图来进行说明,读者就容易判断受试者失访的情况及原因。另外,纳入研究均没有进行意向性分析。意向性分析的重要性在于确定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避免夸大治疗效果,如果存在大量失访,应假定失访者均为最坏结局,通过最坏例数分析考察结果的稳定性。5)未结合实际对结果充分讨论。在讨论中作者应综合考虑试验中的各种偏倚,并说明其对结论的影响。很多试验要么未报告外部真实性相关内容、要么因报告不充分而无法展开评价。作者应讨论临床试验结果在目标人群以及日常临床实践中得以重复再现的程度,或者临床试验过程及其预后与临床日常实践模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另外,中国口腔RCT研究在伦理学批准方面也存在欠缺。对于一切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研究者在试验开始之前必须取得受试者自愿的知情同意,但68篇报告中,仅有%报告了知情同意的情况。所有的临床试验必须由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以确保受试者的利益不受影响,仅有%的RCT报告了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仅有%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进行了注册。根据多因素分析得出,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伦理审核试验的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知情同意试验的倍。已注册的临床试验将会受到注册机构的方法学指导,使其设计、实施和结果都得到优化,并能避免重复研究和选择性报告结果。

素质报告单【第三篇】

针对国际国内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观点局限性,结合风险的多样性、潜化性、集群性和可控性等特征,采用列举法、归纳总结法、判断推理法等,概要描述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分别重大错报和审计检查等两个层面,归集了审计风险要素群,并提出有效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独立审计;风险要素;规避措施

一、独立审计风险要素的归集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我国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可能性,但不包括独立审计错误地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要素群的归集。(1)重大错报风险要素群。在中国审计文化背景下,重大错报风险不宜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抽象概括和笼统表达。它是由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个人责任风险、执业道德风险和领导授意风险等多要素共同构成的风险集群。1)内部控制制度风险。企业经济运行中,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构复杂,落实工作量大,执行中频繁出现认识不统一、政策不配套、越权管理和以权代制等现象。无制度管理和制度“不作为”现象极为普遍,内部控制失灵,其会计政策落实、会计岗位分工负责及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必然大打折扣,报表重大错报在所难免。2)技术风险。不论老会计和新会计,都会存在因工作疏忽和技术差错造成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老会计岗位经验丰富,实操熟练,但往往工作拖拉,职业态度消极,缺乏知识更新,执行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政策能力欠缺;新会计理论基础扎实,工作学习热情高,愿意接受新挑战,但经验成熟度低。可见,会计人员核算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疏忽和遗漏,一旦成为操作习惯性,问题就会集腋成裘,反映在会计报表上就是重大错报。3)个人责任风险。国内企业会计岗都实行固定职务工薪,不予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即工作好坏和承担业务多寡都不会影响工资水平。(2)检查风险要素群。上述重大错报风险的诸多要素同样适用于检查风险,只不过要素的存在对象从企业转换到了独立审计行业上。1)签约风险。是审计的基础风险,是指事务所及授权CPA在签订业务约定书过程中,因关键要约含混不清或有疏漏而履行后产生责任危害的可能性。2)个人修养风险。独立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修养参差不齐,学历、专业知识方面差距巨大。而且个人修养与审计报告的撰写密切相关,个人修养不高很可能导致撰写审计报告中因用词不当和语法修辞错误,使委托人曲解、误解而影响了审计报告应用效果。3)审计报告风险。由于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报告的撰写尤为重要。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反应审计程序、手段、取证事实等的过程及查验结果。因此,独立审计的执业风险,都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撰写及应用上。

二、独立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经营状况。独立审计在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要对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中高层领导的品行和能力,员工的个人素养,等多项公司的性质充分了解,并加以识别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具备签约的条件

(二)认真制定审计方案,实施严格的审计程序。高质量的审计计划是防控审计风险的基础,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项目作充分了解,从审计的角度,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认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计方案。

(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培训机制。为了有效的保证了独立审计审计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指导机制,将该机制应用到每个部门,每个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身上。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独立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并组织开展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在注册会计师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咨询教师,听取指导意见和工作建议。这样一来,在有效地提高了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可切实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四)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所有审计结果呈现的载体,审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务中,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过度依靠模板,往往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要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将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从而很好的预防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素质报告单【第四篇】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35-02

质量检验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来测定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性能参数,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以证书报告显示最终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由此可见,检验证书报告在整个检验环节中是最终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对检验证书报告的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检验证书报告的重要性

质量监督技术检验机构依据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朔源手段、先进的方法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对测量设备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测试,得出真实的数据,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准确的结论,最终以证书报告为载体,客观、公正地评价被测对象。即就是向服务对象出具检验证书报告,该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产品”,它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的贴身利益、自身的形象、信誉和社会责任等因素。

2 加强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控制是检测工作的首要控制因素

检测检验机构的最终产品是证书报告,加强证书报告的规范性是检测检验机构的首要任务。检测检验机构以证书报告的形式对外表现其检测结果。被检测对象或者社会服务对象都是以了解证书报告的形式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价,然后服务于服务对象。由此可见,检测检验机构如何质控证书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规范性是表达其职能的首要任务,只有保障证书报告的质量,才能准确体现检测机构的智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质量监督技术机构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对树立的良好行业形象和声誉显得相当重要,她是检测检验机构的首要任务。

(1)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的准确是衡量检验机构水平的标志。作为检测检验机构,有效地控制其内部程序文件和检测检验方法、检验检周期、环境条件、检测标准可行性及科学性、人员素质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是否严密等诸因素是衡量检测检验机构水平的重要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检验证书报告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整个机构的全面管理。由此可见,提高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就等于全面提高整个技术机构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体现其职能。

(2)检测检验机构的证书报告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质量技术监督的行政执法职能,是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下,在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时,必须借助于检测报告,而执法职能中所说的检测机构是指法律规定实权的检测检验机构。在实施具体违法行为时,需要以技术机构的检验证书报告作为主要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该检验证书报告质量低劣、数据不准、结论错误,就导致执法机关做出不够客观公正的裁定,具体的执法行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产品。

(3)检测报告准确与否,是检验工作效能的体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对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实施监督,要需出具检验报告给被检企业,如果该检验报告的数据不正确,结论不够客观,企业将会使用检验报告中错误的数据信息,做出不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因此,作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机构来说,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是该机构的重中之重,提高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 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保证方法

检测检验报告的质量是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全部工作的最终表达,我们要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工作计划、时间、记录、数据、报告、批准、核验、报告打印到正式报告的出具,设计到人员素质、设备情况、管理等每个环节,提高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手段必须全面、系统、有效。

(1)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人员是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进行各项活动的主体,无论抽样还是检验检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对人员除了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应制定思想素质培训计划,严格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2)系统考虑影响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各个因素。加强对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的控制,实验的测量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都必须进行认真检查、核对核实。检验检测必须在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必须按检验检测规程实施,相应的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保养必须处于正常状态,计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现行有效性。

(3)检测检验证书报告形成的全过程需要监管到位。首先,保证检验样品质量状态不发生变化,检测数据不丢失、不出差错;其次,保证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符合要求;第三,检测人员操作符合规范,符合《质量管理手册》。

(4)检验人员在编制检验证书报告时,还应注意检验报告的规范性。检测原始数据必须真实、客观,数据处理必须准确无误,原始数据需要记录于规范的记录档案中。证书报告各信息需要全面,准确。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的修改,应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修改方法。计量单位的使用,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参考文献

[1]师邱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2]李京东。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2011年6月。

35 689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