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2024年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要点
高校就业服务中心总结了就业指导、招聘活动和校企合作,2025年将加强职业规划、拓展就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要点”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4年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及2024年年初工作计划,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圆满完成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等各项任务,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一)制定招生计划、招生章程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制定2024年度招生计划及招生章程,上报XX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制定2024年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相关文件,规范报考材料提交审核流程。
(二)招生宣传、咨询
1.统一思想、强调全员参与
先后召开了3次党委会,研究招生工作。从招生计划、招生章程、招生宣传等内容进行研究部署。为提升学校生源质量和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树立"全员招生"理念,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们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学校发展、关心学校招生,人人参与招生的良好氛围。
2.强化培训,优化招生环境
营造良好的招生环境与工作氛围。为给考生提供优质服务让考生及家长更好的了解省内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组建了"医路有你"公益咨询团队;对4名电话员及20名师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进行培训与指导,提高了服务意识与水平及招生政策宣传效果,增强了系部参与招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创新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在总结20xx年招生工作经验及认真分析2024年生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今年的招生工作方案,印发了招生简章等宣传资料;协助各系设计制定招生宣传资料和宣传视频的录制;完善招生信息网站内容、参加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高考咨询服务周活动、微信小程序在线解答招生咨询问题、组织各系在线直播8场次;并通过招生信息网、XXXX招生就业及我校公众号发布。为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凸显学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及时通过刊登XX省教育考试院主编《考试与招生》刊物、参加高招咨询会、设置招生咨询服务站等多元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三)录取总体情况
1.普通高考招生
2024年度我校普通高招面向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招生X人,实际录取X人,圆满完成招生计划。XX省历史组录取最低分X分,物理组录取最低分X分。
2.高职单招考试招生
2024年计划招生500人,实际录取500人。考试七类录取(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分X分,考试七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分X分,考试四类录取最低分X分,考试五类录取最低分X分,对口医学类录取最低分X分。
(四)录取信息整理及分析
为确保招生后期工作顺利进行,及时做好招生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招生数据信息支持。相关录取数据按要求及时转交财务处、学工部、教务处等相关处室,用于收费、编班、宿舍分配等工作。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入学须知及其他相关资料,邮寄信息、邮寄单据已按教育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整理存档。
二、就业工作
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我们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为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就业途径和服务模式。2024届毕业生总数为X人,截至10月24日,落实毕业去向人数为X人,毕业去向落实率%。其中,灵活就业578人、升学948人、入伍44人、协议和合同就业1898人、自主创业7人,国家基层项目就业13人。
(一)多措并举,转变职业观念
学生入学之初,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新生入学导航及"医路有约"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做好启蒙教育。让学生清楚当前就业市场的整体状况,包括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以及竞争激烈程度等信息,从而使其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断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毕业生返校期间,总结以往经验,创新工作做法,邀请不同类型的优秀毕业生、行业精英、专业带头人以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活动。举办了第18期"青春风华"讲坛,使在校生提高了在今后实习过程中的适应性,加强了对所学专业和就创业前景的认知度。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规划意识。
积极打造"课程教学、职业测评、生涯咨询、模拟就业,重点帮扶"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平台。就业服务中心建有专业的职业测评室,职业生涯咨询室,给两千余名学生提供了职业建议、明确了职业方向、制定了行动计划。
(二)宣传政策,推进多元就业
积极贯彻落实、推进国家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就业网站、公众号、宣传栏等各种方式传达给毕业生,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就创业指导,联系各部门帮扶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学生到城乡基层、小微企业就业,今年基层就业1864人.
严格落实专升本报考文件精神,认真审核各类报考考生的申请材料及退役士兵的报考资格,2024年我校共有2553名应届毕业生报考专升本考试,其中1003人被XX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XX北方学院、XX中医药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录取。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优质企业人才需求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实际、相关专业特点,申请并获批"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药学"三个专业"提前就业班"项目,精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实现人才的定向输送。
(三)搭建桥梁,提供就业岗位
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访企拓岗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范围、用人需求及未来发展愿景等,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或相关培养单位,以便更好地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大型线下招聘会一场,吸引高质量用人单位参加数205家,提供岗位数7000余个,各专业3600余名毕业生参会,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400余个;利用开展持续性的线上招聘会两场,用人单位参加数184家,提供岗位数8400余个,学生投递个人简历500余人次;组织"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招聘会40场,利用就业信息网、丁香园网站,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全年发布招聘信息条,岗位数超过300余个,确保学生能够获取丰富的就业资源。
(四)精准帮扶,促进全员就业
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学校形成《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办法》,建立帮扶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困难毕业生都得到有效帮助。并及时组织、审核、发放毕业生求职补贴。2024年,我校共帮助就业困难群体238人,申报求职补贴395人次,合计X万元。
(五)严格要求,规范去向登记
依托信息化平台规范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建立"个人填报、系部审核、学校复核、院系互查"的全程就业统计机制。严格落实教育部"三不得""四不准"就业统计工作要求,全面启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与网上签约平台",学生自行填报和审核毕业去向,如有"人岗不符""签订虚假就业合同"等就业数据不实的情况,毕业生可随时登录平台反馈。同时,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通过学校自查、院校互查、教育厅实地核查的方式,严格审核去向登记和监测工作的规范程度。在近三年教育厅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结果统计中,数据真实准确,无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现象。
(六)及时追踪,建立反馈机制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建设及发展需要,以"对接行业、校院合作、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注重质量、树立品牌"为专业建设理念,并通过多元化的就业反馈渠道(包括线上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离校初期顺利落实去向,为区域贡献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根据麦可思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均为100%,就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三、创新创业工作
(一)动态管理,促成万众创新
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新活力,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本年度,就业服务中心与众创空间各项目团队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新增入驻项目两个。现入驻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团队共有9个:与医学专业的创业项目有5个,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创业项目有3个。项目与专业融合,与社团对接,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社团"以老带新传帮带",既保证了项目的专业性和延续性,使师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众创空间的影响力。
(二)以赛促教,提升创新能力
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在2024年"挑战杯"赛事中获得省赛二等奖5项,省赛三等奖9项。在2024年"学创杯"赛事中获得省赛一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4项,省赛三等奖1项。在2024年XX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省赛三等奖5项,优秀奖1项。
四、就业、创业课程
就业服务中心下设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及就业指导教研室,现承担全校就业创业类课程讲授任务。教研室于每周四下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医路有约生涯工作坊""思政案例库"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为课程补充,教研室专、兼任教师在授课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赛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通过系赛、校赛网评选拔出成长赛道、就业赛道优秀选手参加省赛现场赛。
五、2025年工作要点
(一)做好普招、单招招生录取工作。
1.加强招生工作统筹,保证完成招生计划
(1)结合学校发展、各系专业办学条件及近三年各专业录取报到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各专业招生计划。
(2)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文件要求,完成全国来源计划网专业目录、招生专业、招生计划等招生信息上报编制工作,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并通过审核。
(3)录取期间密切关注招生省份投档情况,及时调整各省、各专业之间计划。
2.建立多渠道宣传,稳步提升生源质量
(1)协同各系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提升学校社会声誉,提高考生关注度。
(2)定期面向各系招生宣传员及招生就业创业社团学生关于招生政策的培训,掌握我校及各招生省份招生政策;接听、接待考生咨询,解答考生关注专业办学、学生管理、实习就业、食宿等相关问题。
3.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招生效率和质量
(1)规范招生录取工作流程。招生录取期间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2)关注全国来源计划网通知,收取各招生省份录取文件,掌握各招生省份政策要求。
(3)汇总各招生省份录取工作安排,确保按时完成模拟、比例调整确认、下载、阅档、回传等录取工作。
(4)录取期间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教育部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工作禁令。
(二)深挖就业市场,组织就业招聘
1.制定2025年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方案,完善用人单位数据库,开展校、系两级领导班子访企拓岗行动,带动和引导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共同参与。2025年度,计划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200家。
2.继续利用毕业生返校期间,开展大型招聘服务,积极引导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共同参与。同时,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建立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帮扶系统,全面摸底毕业生就业意向,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落地做细。
(三)加强创业指导,提升项目水平
邀请"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评委为全体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开展讲座、训练营两次以上。积极参与指导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咨询室对学生开放,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政策通过展牌、小册子、网站、微信的形式发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