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总结(优质3篇)
唐朝文化繁荣,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皆兴盛,融合多元,开放包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体系。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唐朝文化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唐朝文化总结 篇1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工作《四年级一班传统文化教学》
二、教学方式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唐朝文化总结 篇2
唐朝文化,群星璀灿,光曜千秋;硕果累累,流芳万世。
诗歌,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诗为心声,诗可言志。诗歌,乃文学皇冠上之明珠。李杜诗歌在,光芒万丈长。唐诗的成就,当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真正是空前绝后。李白谓诗仙,杜甫谓诗圣,李白的诗是诗魂,杜甫的诗是诗史,李诗乃典型的道家风骨,杜诗乃正宗的儒家血脉。由此,我联想到,老子可谓思仙,孔子可谓思圣,即思想之仙人与思想之圣人。唐诗之后,诗之矿藏已挖尽,所以宋以后只能往词上发展了。真是既生诗,何生词啊。
古文,承前启后,功莫大焉。韩柳开创的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李杜并称,无分高下,韩柳并称,韩实主帅,柳为副帅,韩主柳次,这当是普遍之认同。
书法,书法之为艺术,中国文化之独有,可谓国宝。颜真卿,开一代新书风,颜体,贵在创新,雍容华贵,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人。
绘画,首推吴道子。吴道子被被历代画家奉为不可超越的高峰,尊为“百代画圣”。王维也值得大书特书,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是最恰当的评语。王维作诗的成就,仅次于李杜,作画堪当一流,其画为无声之诗,其诗为有声之画。诗、书、画一体,在王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宗教,唐为盛世,实因有容乃大。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自然对道教有莫大的支持,但对儒家正统又不敢小视,武则天等帝王信佛,又促成了佛教的.兴盛。儒家自然不能称之为宗教,但其意义与影响绝不在宗教之下,还可以说是在道、佛二教之上,从这点上说,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其功至丰至伟。至此,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成型,影响中国至大至深至远。
苏轼云,杜诗韩文颜书。意思是杜之诗,韩之文、颜之书分别为诗、文、书之三绝。我极认同。杜、韩、颜三人,乃宋朝大儒朱熹所评史上五真君子中之三(另两人是:诸葛亮、范仲淹)。这丝毫无贬李白、王曦之等的意思。真君子者,高尚人格之谓也,儒家精髓之传也。苏轼、朱熹之眼光,不可谓不独到、不樨厉、不叫人佩服。韩愈之挺儒斗佛,何等的智勇,杜甫之爱国忧民,何等的伟大,颜氏之刚强正直,何等的高尚。才华之卓越,品格之清高,胸怀之博大,不服都不行。杜韩颜三子者,得儒学之真传也,他们不仅是当世之真君子,还堪称后世之真楷模。
苏轼又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论艺术,古人胜今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了。
唐朝文化总结 篇3
我国的文化问题,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唐朝的文明了。从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唐诗《咏鹅》,到后来佛教的兴盛,都是唐朝的产物。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我就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介绍唐朝的文明吧!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表明了中国历法系统的成熟,他还用科学的方法,首次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
唐朝的时候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医学方面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唐朝是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之一,是统治最久的王朝,唐朝的文化最为繁荣,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唐朝经济繁荣,疆域广阔,交通发达,促成了各行各业的复兴。同时唐朝政治开明,不会像明清时期有“文字狱”,更不会像清朝时的“焚书坑儒”,生于这个时代的人言论十分自由,就算是骆宾王写下《讨武曌檄》,武则天当时并未生气,反而大赞骆宾王的才学,统治者的开明政策促使了文化的发展。
由于唐王朝的`强盛,日本派来了遣唐使,来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鉴真东渡去传播当时的先进的技术,得到了日本本土的人民的爱戴。玄奘取经促成了大唐和印度的正式建交,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使。也有了流传1000多年文成
公主入藏的千古佳话。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一个国家越强盛,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越开明,就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不仅唐王朝如此,当今社会也是如此。
回想一下,日本的文字就是从汉字演变过去的,那现在“物流”、“电话”等词语都是从日文中演变而来,不经如此,“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而来,又有多少的外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中文呢!这是为什么?
那是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从历史观中总结出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时候,我国也有大批学生去日本留学,那也是这样的。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言论越自由,文化、科技等发展越迅速,反之专制的国家禁锢人们的思想,剥削人们的创造力,使得自己国家越脱离当今世界的格局。
当今社会正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正向多极化转变,所以我国要发展经济,当然也要从基层出发,当老百姓生活好了,国内的经济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