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报告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发展报告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生发展报告1
我是一名活泼开朗用心上进的高中生,在这高中的学习里我有了很大进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学校里,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群众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上刻苦努力,思维活跃。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帮忙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关心体谅父母。
应对未来,我充满期望,相信只要有真心付出,就必须能有所回报,我会继续努力,为不久的高考作好充足准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发展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一、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调查中,企业家、客商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很好的占68﹪;比较好的占32﹪。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认为好的占46﹪;略好的占﹪;不知道的占﹪。认为近三年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占﹪;有改善的占﹪。认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很强的占40﹪;较强的占60﹪。认为行政部门执法检查时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占40﹪;较好的占﹪;一般的占﹪。认为行政部门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的占﹪;简单的占﹪;一般的占80﹪。认为行政部门在行政审批中存在乱收费或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占﹪;没有的占﹪;不知道的占20﹪。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存在多头检查、频繁检查和只有收费、检查、处罚时才见到人占﹪。总体说,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调整充实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8件,处分46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交通、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企业、群众好评。
3、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县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及评议机关股室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县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县委还下派了一批年轻的后备干部到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县人大、政协、纪检委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县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清理废止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若干规定》、《上饶县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不准》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制定了《上饶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变化,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健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总是找种种理由不愿进驻中心。有些部门即使进了人,但审批许可事项又未进,有的部门即使进了项目,也是大头在单位,小头在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只起到咨询作用。多数审批办证服务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对设置在中心的窗口没有做到完全授权审批,致使办事效率低。有客商和群众说,行政服务中心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反而成了一道办事的门槛。
二是少数部门作风不够扎实,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本次调查的19个单位中,有企业反映环保、工商、卫生3个单位工作作风差;国土办事效率低;环保、卫生、交警3个单位服务态度差。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县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主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锛住总体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确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外商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要舍弃部门利益,谋求全局利益,竭尽全力扶持外商发展。各级机关干部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变“企业要我服务”为“我要为企业服务”,大力推进服务环境建设,真正强化围墙理念、树立“五办”作风、“三先”理念。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干部更要树立执法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帮助企业纠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3、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高效的政务平台。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优化环境作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加以推进,改革现行的较为分散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体制,实行行政许可“两个集中”,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体制。各部门应将权力下放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将所有审批、办证、收费等事项全部集中在窗口办理,充分授权给窗口,解决窗口事权责统一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努力打造阳光、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全程代办制,各招商引资单位将所引入企业的资料准备齐全后,交行政服务中心,由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4、改革行政收费体制,规范收费行为。全面推行联合收费和统一收费制度,对各项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均实行联审联收,彻底消除自由裁量权,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收费环境。对涉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收费项目要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规范管理,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予以取缔,下决心克服现行收费过多过滥的弊端,坚决杜绝有些部门在为企业服务巧立名目收费,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避免交叉、重复检查现象,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5、健全行政监督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把上饶县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的各个环节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确保各项政务活动严格地在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范围内运行;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及机关科股室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严格利用好评议结果。
6、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优秀调研报告3
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优秀调研报告
山东省茌平县地处鲁西北地区黄河冲击平原,辖11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拥有耕地面积80余万亩,20xx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110万千瓦,农机总值亿元。近几年来,茌平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茌平,奋力赶超跨入全国五十强”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 为全面掌握茌平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茌平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先后深入茌平县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鸿发农机合作社、茌平县民发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从20xx年开始,茌平县农机局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县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xx年5月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至20xx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22家,其中茌平三和农机合
作社被评为全省明星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合作社和茌平县利民农机合作社也已通过省级合作社验收。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达238人,合作社拥有拖拉机88台,配套农具312台(套),联合收割机93台,玉米收割机38台,合作社资产总计2800余万元,其中场库棚面积5310平方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优先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标准化连片作业,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三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农机具上统筹考虑,注重实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和
闲置等造成的损失浪费,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等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具相对集中,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统一机具检修、保养,统一配件、油料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安排农田作业和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优势,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达到以机养机,兴机惠农的目的。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为外出打工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五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茌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二是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茌平县现有耕地80余万亩,全县有农机合作社22个,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小麦和玉米收割机,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是农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风吹日晒,冰霜雪冻,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损坏严重,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在管理、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管理仍处于自由、自主的初级阶段,缺乏规范和必要的培训。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受土地承包经营制约,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是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于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六是农机合作社重机具使用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是领导重视,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是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请关注好 范 文 网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五是建议将农业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计划,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规划合作社用地。
优秀的焦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
优秀的焦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是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焦化产品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焦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使焦化行业的产业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焦化行业经历了从小机焦到大机焦、从小规模到中等规模、从点多面广到集约经营、从粗放生产到清洁生产的多方面转变,基本形成了规模适度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1、支柱地位得以巩固。我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主焦煤为主的煤炭资源是我市发展焦化行业的主要优势,经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在国内、国际都占据一席之地。我市焦化企业在20xx年共有116户147组焦炉,产能达到4596万吨。经过清理整顿,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焦化企业102户132座焦炉,产能4393万吨。20xx年全市生产焦炭2173万吨,占到全省7151万吨的30%,全市外销焦炭800万吨,占到全省外运量的20%,全市规模以上焦化行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已发展成为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开展了取缔土焦、改良焦和淘汰落后小机焦等整治行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有一定规模的大机焦企业逐步得以发展,产业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一是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焦化行业清理整顿,进一步采取了总量控制和淘汰落后的措施,使全市焦化行业产业结构得以明显改观。截止20xx年底,全市大机焦、小机焦的比重达到75:25,基本消灭了改良焦。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关闭改良焦和小机焦,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的大机焦,焦炭化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行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三是焦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经过清理整顿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基本形成以洪洞、古县、尧都、襄汾为主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适度集中,为发展焦化化产品加工奠定了基础。
3、产业管理法规政策日趋完善。随着焦化技术的发展和焦化行业地位的日趋重要,市场机制下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冲击着不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为此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规范和约束,使焦化行业走上正轨。特别是《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宏观调控,扼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焦化行业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的指导思想,使焦化行业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焦化产业结构的低层次。从产业政策角度上来看,全市采用正规设计炉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仅27组,不足保留总数的50%;从生产能力角度来看,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单组焦炉生产能力应在60万吨以上,而我市单组生产能力达60万吨的仅有22组,占总数的15%左右;从化产回收利用角度来看,全市仍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化产回收、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设施不到位,高附加值焦化副产品没有全部利用。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由于总量过剩、技术落后和焦化副产品不能有效回收利用,环保设施不完善,“三废”排放严重,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化产品深加工滞后。由于利益驱动,多年来形成有焦少化现象,分散回收的化产品不能有效集中加工。同时由于化产品加工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投入,导致焦化化产品深加工不能形成规模。
二、焦化行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市焦化行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循环经济为总目标,按照市委、市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以贯彻《山西省焦化行业管理条例》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动力,坚持“控制产能、淘汰落后,循环利用、延伸发展,减少污染、优化环境,严格准入、依法监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以推进煤—焦—化产业链和实现环境不断改善为目标,走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和信息化的路子,不断增强焦化行业整体竞争力。
通过对焦化行业实施清理整顿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市焦化产业及下游化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布局。在控制焦炭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下游化工产业,依托工业园区集聚优势,建设大型化产加工项目,尤其要在焦炉煤气合成氨、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工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加快具有循环经济特征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我市焦化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走上“焦”和“化”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 间,××焦化行业发展目标是实施“3343”工程,即:通过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到20xx年,淘汰100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一五末全市焦化能力控制在3000万吨以下;推进1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00万吨煤气制甲醇(二甲醚)、30万吨粗苯深加工三个新的焦化行业增长点;形成四个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到“十一五”末焦化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三、“十一五”焦化行业产能总量和产业布局
(一)焦化总量的确定
1、实施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总量控制是我市实现焦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扼制恶性竞争的需要。
实施总量控制与我市煤炭储藏和产量密切相关。过大的焦化产能会刺激煤炭的超能力生产和私开滥挖现象的发生,进而产生安全生产隐患;过大的焦化产能会过多消耗有限煤炭资源,缩短资源服务年限,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总量控制是环境改善的客观要求。我市有限的环境容量,要求我们必须对焦化总量进行宏观控制。
实施总量控制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实施总量控制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恶性竞争,激励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延伸发展链条,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合理规模的确定。①煤炭产能决定焦化产能。全市产煤约在5500万吨左右,能力控制在3000万吨,是资源供给的极限。②环境容量决定焦炭产能。实现“蓝天碧水”,必须限制燃煤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就要求焦化企业不能无限制膨胀。③水资源的供给制约焦化产能。焦化行业是高耗水行业,年均耗水亿吨,过大的焦化产能将会使我市水资源的供应更加紧张。④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焦化产能。我市经历过20xx年—20xx年国际焦炭价格的`一路飙升,也经历过20xx年—20xx年的飞速下跌,目前在我省焦化企业没有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焦炭供应基本稳定,说明产能已经相对过剩。
综上所述,我市“十一五”期间确定3000万吨的焦化能力已经是总量控制的上限。
(二)焦化能力的布局?
1、炼焦企业的布局。我市是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清理规范、合理调整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按照《山西省焦化产业发展条例》、《山西省“十一五”焦化发展规划》和焦化行业清理整顿的要求,我市要以建设焦化基地为目标,以山焦和赵城焦化行业园区为龙头,抓好重点焦化企业,完善洪洞、襄汾、古县三个焦化行业园区,提高城市气化率。
洪洞县要以山焦为龙头,以瑞德、远中、华清等企业焦化项目为基础,形成生产规模500万吨的焦化行业园区。
襄汾县要以万鑫达为龙头,依托光大焦化等企业,使大机焦生产能力控制在500万吨左右。
古县要以正泰、森润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规范其它焦化企业,形成互为补充、链条加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产能力控制在300万吨左右。
尧都区要以同世达、海姿为主,建设焦炭生产、化产加工、城市供气供热为一体的企业,生产能力控制在400万吨左右。
其它县(市、区)要重点抓好安泽永鑫、曲沃闽光、安泽太岳、霍州中冶、霍州韶钢、乡宁煤焦实业、乡宁宏强焦化、汾西煤气化等循环经济焦化企业建设。
2、化产项目的布局。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我市要在“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焦油、100万吨甲醇、30万吨粗苯、100万吨煤基烯油、20万吨顺酐、40万吨二甲醚、5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的要求,应重点抓好以下化产项目的布局。
煤气综合利用。煤气利用主要是合成氨及甲醇、二甲醚。在抓好山焦20万吨甲醇、同世达20万吨甲醇、襄汾万鑫达20万吨甲醇的基础上,再选择2个企业建设甲醇项目,“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的甲醇生产能力;抓好襄汾光大20万吨二甲醚的基础上,“十一五”末形成40万吨二甲醚生产能力。除山焦、霍化外,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焦化企业配套建设合成氨项目,使合成氨规模达到30万吨、尿素达到50万吨以上。其它焦化企业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在20xx年以前将煤气全部综合利用。
焦油加工项目。“十一五”期间,加快山焦30万吨焦油加工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山西金尧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新建30万吨焦油加工能力,全部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焦油加工装置。
粗苯精制项目。粗苯精制重点抓好山西三维20万吨项目,逐步淘汰酸洗法精制粗苯工艺。
四、焦化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以深入贯彻《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为动力,强化对焦化行业的组织领导和依法行政
1、加强对焦化行业的组织领导。根据《条例》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有关决定,焦化行业要坚持“总量控制,清理整顿”的总体要求,全市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统一在市“焦化行业清理整顿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各县(市、区)人民要认真执行有关清理整顿的要求,落实清理整顿的任务,确保市制定的焦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做好市规划的焦化化产品深加工项目的跟踪监督,协调服务。积极探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途径和办法。
2、加强焦化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按照《条例》规定,各级人民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的焦化产业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人民要进一步明确行业的主管部门,加强部门建设。各级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深入贯彻《条例》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依法强化对本地区焦化行业的监督管理。各有关焦炭生产、运销企业要自觉接受当地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管理。
3、加强协调配合。焦化行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各县(市、区)要树立全市经济一盘棋的思想,自觉遵守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为焦化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政策,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
(二)认真贯彻执行焦化行业清理整顿政策,切实落实总量控制
1、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工作。要按照《山西省人民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清理整顿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严格执行《山西省人民关于对全省焦化项目实施分类处置的通知》,对列入分批关闭的焦化企业20xx年底全部关闭淘汰。对在20xx年底不能按期关闭的要追究相关县(市、区)的责任,对未关闭的企业采取“五停”措施。
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土焦、改良焦的行为,对生产土焦、改良焦的企业要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并对其非法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进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严格控制新建焦化项目。省明确在清理整顿期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焦化项目,新建项目和扩大焦化产能的焦化技改项目,由省有关投资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充分论证,提请省人民核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新的焦炭生产能力,要认真贯彻省的要求,坚决杜绝新增焦化能力的现象,明确保留的各类焦化企业,要维持清理整顿核实的产能,不得随意改变炉型,扩大生产能力。
县级工业经济综合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擅自新增焦化能力现象要立即呈报,县级人民要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建的立即拆除,已投产的立即关闭取缔。
3、加快完善相关行政许可手续。未经省级以上职能部门批准立项,违规建成的大机焦项目,项目在建部分立即停建。由省环保部门对企业的场地进行认定,在环境敏感区内的,要向提出立即关闭的意见;不在环境敏感区的要落实环境容量置换,按规定完善环保、用地、取水许可等行政许可手续。上述各焦化企业要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类手续齐全后要尽快呈报经委系统,逐级报请省重新审查处置。
4、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探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焦化产业结构的方式方法,逐步淘汰以畅翔型焦炉为代表的非规范设计焦炉,提高化产品回收率;要逐步推行能耗考核办法,对能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给予淘汰;要向发展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适当集中产能,形成一批产能在200万吨左右、产业链条完整的焦化企业。
通过开展清理整顿,严格控制新建焦化企业,打击非法生产土焦、改良焦行为,完善列入保留范围的焦化企业行政许可手续,确保我市焦化能力控制到3000万吨以下,实现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状况的不断改善。
(三)加强焦化行业经济运行调控,保持焦化行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
1、加强煤炭供应的监督。加强对我市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是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各焦化企业要自觉遵守省、市相关煤炭经营政策,通过合法的渠道取得炼焦用煤;要积极研究先进的配煤炼焦工艺、技术,减少焦煤用量,节约焦煤资源。
各级经委(经济局)是煤炭经营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焦化企业煤炭供应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对非法取得煤炭产品和取得非法煤炭产品的行为进行打击,维护我市煤炭生产秩序和经营秩序;对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原料供应紧张的困难,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2、认真落实投产运行许可制度。按照《条例》规定,我省将对焦化企业实行投产运行许可制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在清理整顿中明确保留的焦化企业,由企业申请逐级报省领取投产运行许可证;在清理整顿中列入待定保留的企业,待补办手续完善后,逐级报省办理投产运行许可证,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我市焦化企业全部实现持证生产。
3、强化焦炭经营的监管。要进一步理顺焦炭运销管理秩序。要按照省有关精神要求,对现行的焦炭运销秩序进行整顿,建立由宏观管理的焦炭运销新秩序。
要清理整顿焦炭经营单位。焦炭经营资格审批和铁路立户要优先安排大机焦企业和大型焦炭贸易集团,逐步取消以经营小机焦产品、经营量不足10万吨以下的经营单位。
要合理布局发焦站点。根据全市焦化企业的布局和对焦炭经营单位的整顿情况,全市选择20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运输条件的站台,作为我市焦炭发运场所。
4、加强焦化行业准入工作。为严肃焦化行业产业政策,国家对焦化行业实行准入制度管理,各县(市、区)要督促企业加快完善化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各企业要对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自我检查,争取早日达到准入条件要求。
5、推进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我省已在焦化行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验,对照行业能耗、水耗、物耗指标进行年度考核,引导企业搞好清洁生产。同时按照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在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焦化化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全市保留焦化企业20xx年以前必须全部实现煤气综合利用,鼓励百万吨以上焦化企业和焦化一体的企业建设干熄焦和余热发电。
(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焦化行业升级
1、完善化产和环保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焦炉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大化产回收设施改造力度,促进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全部回收;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焦炉降尘、脱硫、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促进废水净化、废气净化和废渣综合治理,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副产品全部回收利用、企业达标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
2、加快化产项目建设。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我市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在省焦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市统筹规划,各县(市、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批准建设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山焦20万吨甲醇、万鑫达2×10万吨甲醇、同世达20万吨甲醇和永鑫焦化10万吨甲醇项目,抓好山焦30万吨焦油二期工程建设和三维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
3、建立研发体系。我市是焦化两大基地之一,焦化化产品的深加工是煤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焦化化产品科研队伍,依托现有山焦、山维、同世达技术中心,采用产学研一体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多种形式,使我市煤化工产业拥有技术支撑体系。市将对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给予资金政策扶持,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
(五)落实扶优扶强政策,实现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1、实施焦化优势企业管理办法。经委系统每年评出一定比例的优势企业,对其在煤源采购、产品运销、技术改造、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使这些企业成为模范遵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俱佳的样板企业。
2、促进焦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煤焦化一体化这条主线,通过资本运作、企业并购、联营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实现各方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建立厂点少、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的生产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一篇:教师考核(述职报告)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