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xx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万户,从业人员万人。初步测算,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

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xx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

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

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xx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xx年的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四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xx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xx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xx年的5家发展到10家。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xx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xx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

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

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第二篇】

近年来,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地位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xx区民营经济主体40831户(数据截止20xx年底,下同),比20xx年增加18432户,注册资本金达85亿元,比20xx年增加亿元。个体工商户33441户,比20xx年增加13237户。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一)综合素质提高,支柱作用突出。一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由以商贸、餐饮、交通、建筑等产业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房地产、旅游、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教育等行业延伸,占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攀升。二是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全区共有民营企业6390家,比20xx年增加419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45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年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3个,比20xx年增加57个。三是名牌越来越多。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20xx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增长30%,有5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13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知名商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20xx年,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xx年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620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10倍,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五金汽摩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区五金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

(三)缓解就业矛盾,繁荣农村经济。一是有效缓解就业矛盾。20xx年,全区城镇登记下岗职工数为1726人,其中: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数达1675人,占97%;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左右。二是大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xx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区级龙头企业90家。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万余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502元,从本地民营经济成分中获得的收入占本地劳务收入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规模偏小。民营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资本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102户,5000万元到1亿元的20户,亿元以上的9户,均低于周边的江津、合川和永川。民营企业(不含微企)和微型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在邻近区县中排名都较为靠后。二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截止目前,全区民营企业6390家,仅占全市总户数的‰。三是品牌效益低。虽有鑫业船舶件、水暧管件、通达铁路配件、电工刨刀等几个品牌远销国内外,但其品牌效应都不明显,缺乏真正引领市场的全球、全国著名品牌。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迟滞,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不浓。一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指导。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业务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轻视”、“歧视”、“仇视”心理,影响企业发展的人为因素较多。三是民营企业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服务与政策不到位,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力度的大小。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xx区政府出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1+6”和“十个一批”等文件,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税收减免,推行“绿卡”和规范政务管理,整治“三乱”,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的“1+1”扶持等系列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门服务不到位。对民营经济的服务重视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政策落实不到位。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间投资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市场准入和资源配置不公现象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进入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还比较困难。三是科技服务平台偏少,企业自主创新缺乏有力支撑。科技服务平台大多集中在五金汽摩产业,其它产业基本没有建立科技服务平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技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还远远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研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低下,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得不到支持和保障,制约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3、自身素质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综合素质不高,整体形象欠佳。一是经营管理不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致使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二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企业高端人才严重缺乏。部分企业主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去重视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损失了大量“千里马”。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很少缴纳“三险”,尤其是建筑类的民营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时有发生。四是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受短期利益驱动,民营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的功夫较少,仍有仿冒别人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相互压低价格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五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核心竞争力偏弱。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功夫不够,无核心技术支撑,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生存空间狭小,抗风险能力弱。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协调机制。建议政府促成各镇街建立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议,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解决建设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生活服务等实际问题。

(二)强化后续帮扶力度。多形式、多层次抓好创业培训和后续培训。对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帮扶,采取“商会带动和大企业带动”的双带动方式开展帮扶活动。积极搭建民营市场主体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召开对接会、融资信息发布会等形式,促进银企交流合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民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等信息查询服务,向金融机构推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民营市场主体。

(三)加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培育。加大商标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意识,鼓励进行商标注册和商标运用。加大民营市场主体著名商标认定和驰名商标推荐力度。支持注册地理标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加强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引导民营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

(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区域执法协作网络优势,加大对民营市场主体字号名称、产品特有包装装潢、注册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维护民营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

(五)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作用。加大对各级企业的指导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协会开展维权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学习、经贸交流等活动,为民营市场主体搭建招商引资、信息交流、管理培训。

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第三篇】

去年,区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重点调研,经过走访辖区范围内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召开了各类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和政情通报交流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四个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由年的519户,发展到现在的3977户,增长了7倍多。截止去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691户,注册资金亿元;民营企业3977户,注册资金亿元;仅去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98户,新发展民营企业895户,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规模企业优势显着,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的民营个体经济已由发展初期的主要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等比较单一的拾遗补缺行业,不断向各类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拓展。初步形成了农工商并举、全方位拓展的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济。据统计,全区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00-500万元的有366家,达500-1000万元的有46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56家,而年底分别是30家、2家和0家。截止年底,全区民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达468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和%。

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贡献份额幅度增加。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高力集团的落户,科技、制药的崛起,铅锌银矿、金陵石化化工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加入,我区建设、房地产、方圆置业、苏星汽车修理厂的成功改制都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全区民营企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上贡献突出,几年来共吸纳5400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征地拆迁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去年,区政府按照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做好服务,狠抓规范,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着力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的道路,走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改制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推动了民营经济增长速度的再加快,总量规模的再扩大,发展层次的再提升,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访、座谈、调查中,听到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二、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旧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就是私人经济、甚至个体经济的习惯思维普遍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私人经营者自己的事"。虽然民营经济逐步上升为区位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过去有些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调整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由农业区转变而来,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客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当前政府部门往往"重视大型的、高利税的民营企业,忽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为,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区民营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2、产业规划滞后缺乏对民营经济总体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究竟如何推进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民营企业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哪里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实、抓实效、抓成果,还没有可以遵循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阙失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中,甚至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的双重标准,还不能做到主动地关心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收费和不应该甚至非法的乱摊派时有发生。职能部门之间的规范相互冲突,市、区的同性质部门重复收费、国有企业享有的有关国家政策优惠,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获得,政策的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使民营企业处在一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之中。

4、培训"短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匮乏和管理手段落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提高经营水平、管理创新水平,需要熟悉国际规范的知识和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劳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滋生社会矛盾;有的经营者同时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较大。

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也比较严重,引进人才难或引进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标准。在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队伍中,不乏低学历者,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没有部门来管、来抓。因此,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和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

对劳动力的培训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没有能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合用的劳动力,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现代工业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工作规范、法律常识、安全要求、企业制度都不了解,影响传统民资企业与现代工业的接轨。

5、服务不到位对引导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民营企业,缺乏独立运行的政策措施和优惠待遇,有一些优惠政策受到部分执行部门拖延、推诿不能落实而流于形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还很少有能真正让科技人员动心并去创业的优厚条件,与杭州、苏州等科技园相比,我区民营科技园对高科技项目在资金、地方性收费、土地出让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够,在政策扶持上还缺少吸引力。其结果,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门"重结果、轻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形式、轻扶植"的官僚主义作风。另外,在公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引导,使这些企业规范化,理顺原有劳资、债务、产权等关系,缺乏一个公正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所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规范运作。

6、没有特色产业群区一直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象以纺织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五金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广东(东莞)以外来加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群。目前全区以整机装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字号的奶业、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以汽车建材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没有成为产业链。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阻碍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来嫁接公有企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对民营企业进行定位,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关于扶植、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健康的快车道,首先必须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有知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加入民营经济的行业。同时,从地方政策上完善有关法规,确保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划要先行

在我区""发展规划中,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研究,请专家论证,通过人大作出决议,纳入我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之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优先扶植的产业领域或高科技领域,作为镇街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

第二,政策多扶持

其一,加强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工作,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地方法规的保护之下,使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放心,让计划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才放心。同时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有关民营企业的有关规定、优惠待遇和优惠政策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执行。打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界限,在科技项目申报、政府资金利用等方面应享受同等待遇。

其二,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建议设立"区长专项资金",同时配套专项政策和使用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吸引高级人才加入到民营经济的创业中来,以此带动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其三,建立我区鼓励高级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特殊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内,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人事部门对民营科技园从事创业或工作的高级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

其四,鼓励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的关注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招商局要引进投资少、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小项目,或者主动的牵线搭桥,围绕大企业设置一些加工点,组织联营性质的合作社,给与小额的贷款,廉租用地等,帮助他们创业,带动就业,维护稳定。

其五,加大宣传与指导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执行规范,改变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辟专栏用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节约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交通的费用。

第三、管理更规范

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

一是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我区的民营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即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税收标准、检查标准、由谁负责检查实施等,由区政府统一制定。检查人员凭区政府统一印发的证件从事对民营企业的检查管理行为,凡是超过规定的任何内容,企业有权拒绝执行。对于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相抵触的标准,重复的收费要主动地协调,甚至干预。

二是对民营企业实施"素质创新计划"。参照国家经贸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的做法,对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坚持制度化培训,有效地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三是关注改制以后的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区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改制以后的企业情况复杂,区政府应当主动介入,帮助理顺产权、劳资关系,健全基本的组织、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跟踪政策与法规的服务,减少社会矛盾。四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原工商户的安置问题。大拆迁以后,本区的常住人口相对集中,在规划上要考虑划出一定的区域和空间,作为个体工商户、小型的民营企业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励新人办企业,一方面又挫伤老业主的积极性,配合城市化的进程,设计功能区,科学指导安置,避免无序的竞争。

第四,思路再拓展

1、对现有的科技园或建设中的工业园区,按照"特事特办"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放活、放宽政策,激活一点,带动一片。梳理存在的问题,重新构筑我区民营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不要再错过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切记"杀鸡取卵"。建议组成一个专家团到外地认真考察、取经,重点研究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问题。

2、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嫁接工程"。对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市场需求较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民营企业,经过政府部门的充分评估和认定,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则进行优势组合。将国有企业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最大限度地将民营企业规模做大,在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同时,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区位特点,加大引入高新企业、环保企业、对外加工企业的力度。

3、协调并加快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为非公有制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要在互联网上开设政务信息公众网站,除涉及《保密法》规定的内容外,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在按原渠道发布的同时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社会范围内的咨询、投诉事项。改善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上,要在推行人性化的服务,一站式、提醒式、上门式的服务上下功夫。

4、加大对民营企业荣誉激励的力度。现每年评选的我区民营企业"五十强",主要从利税指标来衡量,而且每年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此,当前社会宣传力度仍不够,对提高民营企业知名度影响较小,民营企业兴趣也不高。今后要多增加民营企业评选的层面,如增设"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前10强"、"民营高科技企业前10强"、"民营企业管理优秀前10强"、"民营优秀企业家十佳"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以评促誉,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知名度,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

5、多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融资,除了继续办好小额担保贷款外,牵线搭桥引入区外投资者加盟、与外省相关企业合作,形成产业群,改变单打一、体内循环的体制。

发展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第四篇】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太和镇镇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认真实施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近,我对太和镇地区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太和镇民营经济的现状

太和镇地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优势,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镇城乡集体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8万多人口的太和镇共有集体企业40余家,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3家,农村集体企业28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集体企业固有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等矛盾日益突出,体制的弊端,产权不明晰,加之流动资金短缺,银行不注入资金,使全镇集体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体企业85%以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1997年起,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办法,通过卖、并、破、租、转等形式,让集体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空间。从当时的天府人革厂实施“零价转让”到全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通过改制培养民营企业10家。截至20xx年7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民营企业152家,从业人员1338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亿,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销售收入完成亿元,利润5899万元,国税、地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

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

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

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经营者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后,认识逐步提高,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限制到发展,从允许到鼓励,政策逐步放宽。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商重商”、“亲商护商”的发展环境,提倡勤劳致富光荣。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舆论工具,宣传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给予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在执行政策时,服务要周到,从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学习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费比投资”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止”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加压,你追我赶,扬长避短,开拓前进。

四、创新思路,推动民营经济超常发展

要促进民营经济超常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强化创新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做,凡是沿海已经实施的政策,我们都要学习;凡是内地成功的经验,我们都要借鉴;凡是其它地方采取的措施,我们也要敢于实施。当前,我们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抓思路创新,激活民营

大力倡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强,真正把我镇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二)抓产权改革,催生民营

要坚定不移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取向,以产权卖断为主要手段,退集体进个体,以产权改革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抓招商引资,扩张民营

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镇域经济的主体,仅依靠自身积累显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转化毕竟潜力有限,还必须把好的机制同外来资本有机嫁接,才能更好地积累发展资本,更快地聚集发展能量,使民营经济呈现爆发式的扩张态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你创业我就业”的大开放意识,形成全镇上下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四)抓政策启动,扶持民营

省、市、县明文规定的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镇内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应该落实给民营经济的政策,都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坚决取缔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彻底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放心、放手、放胆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抓典型引路,带动民营

要大力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带动民营,让人力资源活起来。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树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业特色的民营经济典型。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扬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涌现出的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及其优秀事迹。年终,党委政府要将民营经济中表现突出的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纳入全镇经济工作统一表彰,让同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抓优化环境,服务民营

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体,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却是主体。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区域生产要素聚集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决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坚决做到“四不准”、“两逗硬”。即:不准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向民营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不准干预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不准对民营经济发展设立障碍和壁垒;不准侵吞、强占民营企业的资产。“两逗硬”是:在提高办事效率和优质服务上要逗硬;在查处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质提高,推动民营

各级干部要转变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增强服务本领,民营企业家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管理才能,民营企业职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克服“帮人”思想,爱厂如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35 209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