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单位2024年重点工作总结畜牧、发改、工信、教育、科技、民政、农业农村、人社、商务、生态环境、水务、卫健、乡村振兴、住建总结
各单位围绕畜牧、发展、科技等领域,积极推进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14个单位重点工作总结畜牧、发改、工信、教育、科技、民政、农业农村、人社、商务、生态环境、水务、卫健、乡村振兴、住建总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主要部门重点工作总结
目 录
畜牧局重点工作总结 2
发改委重点工作总结 6
工信局重点工作总结 14
教育局重点工作总结 19
科技局重点工作总结 22
民政局重点工作总结 26
农业农村局重点工作总结 34
人社局重点工作总结 39
商务局重点工作总结 43
生态环境局重点工作总结 48
水务局重点工作总结 53
卫健委重点工作总结 59
乡村振兴局重点工作总结 64
住建局重点工作总结 71
畜牧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两牛一猪""一羊一禽"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乳、肉、蛋累计产量分别达到万吨、
万吨、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16%、%,实现畜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去年同期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奶牛方面,签订了奶牛产业发展框架协议,未来将在我市布局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A2奶牛存栏已达到万头。肉牛方面,新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预计年末全市肉牛万头规模场将达到6个;依托种质资源进行高端肉牛改良扩繁和"华牛"高档肉牛品种培育有序推进,目前改良牛F1代达到万头,F2代存栏达到800头。生猪方面,生猪龙头企业已在我市建成9个大型生猪产业集群基地,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同比增长%,预计年末出栏可达到400万头。羊禽方面,已建设湖羊规模养殖场30个,全市湖羊基础母羊存栏达到5万头;成功
争取到农业部鹅产业集群项目,预计可向上争取扶持资金1亿
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生猪养殖效益持续低迷。年初以来猪价持续下跌,6月
起,全国猪粮比已连续5个月低于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场户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生产积极性有所减弱。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受今年效益低迷和降水较大等因素影响,部分新续建项目出现停建和缓建的情况,影响了全市畜牧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增。三是环保和疫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目标不断提高,养殖业粪污治理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受今年洪涝灾害影响,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压力增大,动物疫情隐患仍然存在。
三、下步重点工作安排
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向建成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畜牧强市的目标继续迈进。
一是着力抓好养殖生产。指导生猪养殖场户有序出栏、补栏,淘汰低产母猪,入栏高产母猪,逐步优化生猪基础产能。鼓励大型奶牛规模养殖场扩栏增养,推广奶牛高产高效技术,加快A2奶牛筛选、培育进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生鲜乳产量。继续推进高档肉牛改良扩繁和"华牛"品种培育,鼓励引导中小养殖场发展肉牛基础母牛养殖,实现肉牛产能持续提升。利用
好青青草原、对青鹅业等羊、禽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扩大羊、禽生产规模。
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加强与企业沟通以及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及时掌握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稳定企业投资信心。加快新项目谋划招引,围绕"奶-乳"、"肉-食"一体化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全产业链项目招商,重点招引、建设肉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
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有序开展春秋两季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积极推进省动物、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制度,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规范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保障全市畜禽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提升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水平的基础上,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组织七个县(区)积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项目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相关建议
主要是希望省级有关部门能够针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
粪污资源化利用、良种繁育、贷款融资等内容,给予生产主体更多环境审批、用地落实和财政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助力我市畜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良种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
发改委重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监测经济运行、推进重大项目、振兴老工业基地、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拟定规划政策等方面聚焦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有益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一是做好年度经济指标分解。年初,分解落实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7大类52项
和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项,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发实施。二是常态化推进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为确保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对GDP、固定资产投资等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行季度分解。与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对我市200户重点企业的产值情况进行月调度,对22户石化企业、10户装备制造企业、15户食品产业企业和7户驻地央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月监测,精准掌握企业运行动态。
三是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按季度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全程监测、科学研判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回落、重点企业运行不稳等问题对我市经济的不利影响。
(二)统筹做好对上资金政策争取。争取资金方面,加强对上联络,提前谋划项目,做好中央预算内项目谋划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7个,获得支持资金
亿元;储备202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110个,总投资136亿元,
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亿元。争取政策方面,全力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4月以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会同中科院地理所等科研院所先后到我市开展深入调研,9月上旬,我委组织相关县区和企业代表赴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考察学习,为探索我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路径奠定基础。目前我委已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申报方案。
(三)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推进省百大项目建设。我市共18个项目列入2021年省百大项目推进计划,
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其中,重点产业
项目1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个。截至9月份,18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为100%,完成投资亿元,投
资完成率为81%,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6%。二是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编制并下达了《2021年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推进政府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
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245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亿元,投资完成率为%。三是稳步推动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高铁项目完成预可研究报告,并研究枢纽线位站方案,加快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进程。
(四)持续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起草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贯彻落实
《东北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动跨省生态经济合作区创建工作,争取今年建立三市一盟合作推进机制。
(五)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1-8月开复工项目32个,完成
投资亿元。二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编制《数字
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总投资亿元的工业互联网核心数据中心项目正式签约,已完成能评指标审批、数据通道协议、合作协议起草,正在对接用户。
(六)着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能源结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谋划能源项目100个,预计总投资650亿元以上。编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规划》,优选中核集团为基地开发主体。二是推进一批新能源项目并网。70万千瓦风光平价项目实现或力争实现年内并网。三是加快形成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市政府已与中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建成投产;风电叶片项目落地,年内建成投产。四是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引进国家电投绿拓新能源4个区域性企业总部。五是积极推进核能供热项目前期工作。中核集团中心城区核能热电联产项目正在进行厂址普选;国电投核电项目厂址普选报告通过评审;谋划西南部地区核小堆供热项目,正在开展厂址调研和普选工作。
(七)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抓好"开门办民生"改革。通过民生建议征集、事项梳理,确定民生事项31项,16
项任务已完成,完成率达52%。二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组织3个增量配电试点编制规划方案,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项目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并报送至国家;申报数据中心+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待省批复后组织实施。
(八)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强化要素保障供应。
煤炭方面,推进煤炭仓储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并签订25万吨应急储备煤炭代储协议,编制《供暖期煤炭保供应急预案》,保障冬季用煤安全。天然气方面,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气项目开工建设,配合国家管网集团稳步推动天然气管网项目,预计年底前开工。电力方面,编制《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全市2021年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方案》,落准、落实、落靠各项序用电指标,坚决守住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引导我市更多的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全年实现合同交易电量亿度以上,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1亿元。二是积极推进价格制定工作。恢复性调整市区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组织召开听证会调整市第五殡仪馆遗体火化费(平板炉)收费标准。
(九)高质量完成宏观政策制定工作。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制定实施《"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方案》,起草《人口城市化发展策略(征求意见稿)》,加快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以文辅政"能力。
(十)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一是逐步形成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印发实施;21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
17个专项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印发实施;44个子规划陆续完成衔接审查后由各部门出台实施。二是全面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会同政府研究室将规划
《纲要》中提出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分年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报告,协助市委督考办制定《"十四五"规划推进落实机制》,将规划《纲要》细化分解为350项重点工作任务,逐项落实责任部门,纳入考评体系。起草《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工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着手开展规划《纲要》年度监测分析,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电力、煤炭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受煤炭供应紧张、电力需求屡创新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自9月10日起我市实施有序用电,这对我市各行业经济运行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省发改预测,到明年4月中旬供暖期结束,我省电力和煤炭缺口还会持续,我市工业企业产能将持续受到有序用电的影响。
三、2022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一是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规划(2021-2025年)》编制任务,开辟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二是加快建设新能
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业,稳步推进风光平价项目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扩大2022年风、光开发规模,强化绿能的供给、使用和消纳。三是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3个增量配电试点园区项目建设。四是加大"双控"工作力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两高"项目管理,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
(二)坚定不移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锚定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全国样板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入谋划东北振兴专项项目、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择机赴国家发改委汇报我市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全国样板事宜,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做好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围绕国家鼓励扶持的关键领域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认真研究中央投资导向,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明确项目资金争取重点,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储备,扎实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上争取工作,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处室沟通对接,争取政策倾斜。
(四)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省"百大项目"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省"百大项目",全力
完成省"百大项目"推进任务。加快推进机场改扩建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五)做好稳价保供工作。一是加强要素保供,完善煤炭、天然气储备长效机制,重点建设天然气支线沿线县区分输站、分输阀室,紧跟天然气(LNG)应急储气项目。二是抓好直供电政策落实,引导我市更多的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三是密切监测粮、油、猪肉、鸡蛋、蔬菜等重要生活用品价格走势,持续关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及时启动物价联动补贴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全力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根据国家试点争取的有关要求,会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探索我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试点申报方案和规划,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积极向国家、省汇报我市试点争取思路和工作开展情况,全力以赴做好试点争取工作。
工信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强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抓工业项目建设、抓骨干企业培育、抓产业集群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1-9月份,全市360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于全省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7位、考评单元第2位。从两年平均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于全省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力度增强。截至9月末,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8项。1-9月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精密制造实现突破。邀请精密超精密联合体专家组莅临我市考察,与市政府、高新区分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举办了精密超精密制造业务培训等系列活动。
企业融资得到保障。截至9月末,已为20户企业周转贷款
22笔、亿元,保障了企业生产运营资金。推动企业股改上
市,新增入库企业1户。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调整了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举办"工业擂台赛",建立了工业网格化包保服务工作体系,大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截至9
月末,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
科技创新成效显现。推进3户企业认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户企业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企业22个产品争取省首台套奖补资金支持。
加快工业数字化建设。推动我市5G基站建设规划编制及5G商用场景试点工作,中国移动设基于5G技术的局域网,实现了生产车间5G高清视频监控、车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境监测、车间加工设备互联互通等应用场景。
工业能耗显著下降。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
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了省厅全年下降3%的任务指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运行还有一定下行压力。个别龙头企业受订单不足和市场影响,产值出现较大下滑;部分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减产。
2.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还存在短板弱项。虽然铸造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但建设还不够快,铸锻件产品还不能满足我市装备工业企业需求,铸造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市装备工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头条号:基层公务员的日常,QQ545658867,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3.
4.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贷款抵押不足,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创新程度不够。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2022年,在持续常态化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动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一是推进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发展。二是着力再造产业链供应链。
2.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和原料药基地建设。一是加快食品产业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大项目建设。二是延伸食品产业链条。招引玉米生化产业重要辅料-酶制剂及尿素和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助力产业链延伸。三是申报建设国家级原料药基地。
3.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控。一是分析产业链、供应链情况,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寻求突破。二是做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关注临规企业和有退规风险企业。三是强化工业网格化包保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困难问题。
4.加强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工作。动态跟踪推进全市重点
工业项目,确保工业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
5.着力推进工业数字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建设。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二是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工作。2022年,新增上云企业150户。三是积极培育工业企业数字化。2022年,培育打造省级数字化工厂1个、省级数字化(智能)车间5个、市级数字化(智能)车间
5个。四是推进"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五是组织开展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6.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作用,大力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梯度培育企业扶持力度。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二是抓好银企对接,建设供应链金融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良性循环。三是推动企业"规改股、股上市"。四是稳步推进培训工作。计划2022年组织线下培训5次以上。五是推进双创工作。2022年争取新进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基地1家。
7.以节能降耗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对高耗能行业企业进行节能监察,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改。二是发展"绿色"能源装备和节能装备。打造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打造风机装备总装基地,形成组装2-4MW
风机整机200套的生产能力。三是提升工业绿色生产。抢抓机遇,在制造业领域打造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示范工程,培育出一批绿色设计产品。
教育局重点工作总结
按照要求,现就教育工作从三方面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全市教育认真实施质量提升、文明礼仪、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教育惠民"六大行动",着力抓好30件大事实事。在教育惠民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确定的"一减、两治、四补"七件实事全面落实。学生家长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90%的小学生能够在校内看护时间完成作业。446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初审合规82
所,自行注销54所。取缔黑班黑校123所,公布黑名单100所。全市中小学校开学第一天同上一节党课,领导班子走流程、破解上放学交通拥堵难题得到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在质量提升上,聚焦"五维十环",让教师课上讲透,学生当堂学会,学生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双随机抽测满意度达%。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探究"学习型课堂实施面达9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在立德树人上,坚持小切口、大教育理念,强化师生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开展了文明我先行、
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了"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以教师文明带动学生文明。文明礼仪教育成为中小学立德树人的品牌,《学习强国》予以报道。在队伍建设上,深化"县管校聘"改革,2次在全省介绍经验,省委《调查研究》推广我市做法。开办了名校长讲学堂5期,名师宣讲堂4期,举办名校长工作
坊月例会、名校长联盟经验分享10余次,发挥258个名师工作
室辐射带动作用,培训校长近2000名,教师1万多名,师能进一步提升。在改革创新上,"双减"改革、"县管校聘"改革、大校区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督导改革由教育部门行为上升为党委意识、政府行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在服务发展上,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省市共建省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还不平衡,16个县(市)区只达到了基本均衡县标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异较大。二是教育质量与人们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还不紧密。三是校长和教师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四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还不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围绕教育强市建设,发挥"六大教育品牌的支点作用,促进教育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主要工作目标:(1)3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验收。(2)新高考改革平稳顺利,学生家长双随机抽测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3)校内外管理更加规范,"双减"、课后看护和周边环境治理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有效解决。(4)省市共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5)争取一些大项目,借助外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局重点工作总结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科技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启动实施科技攻坚三年行动。目前,年度工作目标已基本完成,各项科技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可完成全部目标任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95户国家级高企总产值为亿元,同比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从总体情况看,增幅较大的有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和新能源、高效节能领域。
(二)科技型企业大幅提升。1-9月,培育成长型科技企业541户,完成全年目标的%,同比增长%;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274户,另有74户企业待公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分3批次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2户,已经通过省评审并公示32户,预计全年可超额完
成高企认定目标净增45户。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良好。1-9月,生成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20项,同比增长%,引进落地转化科技成果65项,同比增长%,完成全年目标的%。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84项成交额亿元,同比增长%。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讲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4次;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217
项;同步兑现省、市两级技术交易奖补政策,惠及单位22家,
获奖补资金410万元。
(四)创新创业平台提质增量。出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营实施方案(试行)》,对科技创新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1-9月,新增科创平台22家,其中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科学家工作室3个、头雁工作站18个,已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入库管理实施方案(暂行)》,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总数达到43家,已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水平创新平台较少,尚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仅有1家,占全省的1/7;二是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多重影响,科技人才外流现象仍然突出;三是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我市现有高企数量不
足全省的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三、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
我们将对标"十四五"规划及科技创新规划,深入实施科技攻坚三年行动,突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关键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实现突破。实施新一轮千企行动计划,构建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四个一批"工作机制,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量质提升。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300户,高企数量继续争取突破。
(二)在创新链建设上实现突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向产业链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铸链、强链、延链,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以企业需求引导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引进落地转化科技成果75项。
(三)在平台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推动科创平台增量增效,推动重大装备高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精密超精密共享服务中心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继续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全市农业科技起
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在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一是推进科技招商。引进外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机构和创新人才;二是加强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合作领域,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引进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融通。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亿元。
民政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紧跟省内疫情形势变化,对社会福利机构全面实施提级管理、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防疫消杀制度。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和在院服务对象实现疫苗接种全覆盖。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及时纳入管控机制,每周随机对10%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抽检,加强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和安全管控。
(二)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特困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16连增;将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按6个档位12个标准进行细化提标,实现"分类定标、差异服务"。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所属乡镇(街道),审批时限由22
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截至9月末,全市共保障城乡特
困供养人员共计20781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万元。
(三)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推进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标准逐年递增,将全市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
童纳入助学工程,加快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积极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建立以市救助管理中心站为龙头,县级救助管理站为骨干,乡镇(街道)临时救助点为补充的三级联动工作网格。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细则,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截至9月末,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96347人,累计发放金
额万元。
(四)全面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招引5亿元产业项目2个、1亿元产业项目1个;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800张、规模养老机构床位达到万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40%,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9张,位居全国前列;发挥国家试点资金政策的撬动作用,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行动"项目落地,预计全年生态康养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方式,推广农村互助养老
模式,全市已成立村级(社区)助老服务队720支。围绕叫响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品牌,制定落实《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生态康养产业品牌建设方案》,3个社区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共入选23个。
(五)巩固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成果。1月1日起,在全市范
围内全面落实"4+3"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截至9月末,
全市共有20796名逝者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万元。
(六)积极推进"数字民政"建设。打造"殡葬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云祭扫"平台,清明节期间,参与网上"云祭扫"达到5万余人次。启动"12349"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一键呼叫终端、手机APP等交互渠道,接入区域性为老服务社区,提供供需对接、质量评价等相关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为民办"服务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办理、失能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殡葬"一站式"服务、婚姻登记预约5项民政领域高频事项"掌上办"。
(七)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全市有4个村成为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推进"网片一体化"建设,针对网格划分、职责设置、网格员队伍建设、网格运行闭环处置机制等问题形成了有效意见建议。推动基层组织换届,全市1261个村委会、257个居委会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定每年4月27日为我市社会组织"公益行动日",打造"爱心送考公益行"等公益品牌,积极动员市慈善总会、阳光热力等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等慈善事业,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供给结构和空间分布仍需优化。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基本社会服务差距较大,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起步晚、投入少,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区域中心型儿童、养老、殡葬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强;二是民政领域依然存在较多短板有待补齐。民政信息化系统建设碎片化、升级难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进展缓慢,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有待加强;社区治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一)推动社会救助保障扩面提质。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制定覆盖所有城乡低保对象的渐退期政策,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认定和退出的精准度。按照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满足率达到100%。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低保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衔接,巩固扩大城乡低保工作成果。提高临时救助平均救助水平。完善审核程序,提升临时救助的及时和便捷性;完善救助保障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及其中的食品价
格指数的联动机制,按照启动条件实行价格临时补贴按月测算、按月发放。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低收入人口整体纳入预警监测范围,提高低收入人口排查力度和范围,健全监测手段并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在实施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智慧救助"工程。改造提升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制定申请救助居民家庭信息核对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建立社会救助综合信息资源库。开通县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
(二)稳步提升特殊群体帮扶质量。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完善困境未成年人求助服务平台,探索开展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就业培训基地,强化福利机构兜底功能,推进全市儿童福利机构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强化慈善组织管理。加强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衔接,形成资源信息有效对接和共享机制,提高慈善行业组织行业公信力,完善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保障慈善财产合法使用。大力推进社工站建设。抓好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机构党建工作,推进特殊群体帮扶和组织群众参与自治,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助人自助,
确保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年内完成全市社工站建设试点50个,各县(市)
区设立本级社工站试点3处。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优先发展以老年人、残疾人等为重点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进品牌化建设。完善"社区-社会-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有力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三)统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全面筑牢安全屏障。做好全市社会福利机构有序恢复服务和常态化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社会福利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养老机构消防、食品、资金等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养老领域四类补贴发放工作,强化资金、安全监管,推广民政部"金民工程"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精准开展认证评估。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估,做好全市护理员培训和竞赛工作,扎实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全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政策,抓住国家支持东北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学好用好上级政策文件,深入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主动向上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发挥国家试点资金政策的撬动作用,同时加大产业政策落实力度,切实推动我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全面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完善网上殡葬服务平台,加快殡仪馆扩建项目和中心乡镇公益性骨灰唐建设。做好
婚姻登记全国全省通办准备工作,不断拓展婚姻登记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持续开展"爱心助残行动",研究逐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扩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定期组织公安、城管、救助管理机构开展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行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服务水平,完善流浪精神病人和长期滞留人员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系统强化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完善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关工作,加强基层自治,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丰富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减负。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编制《"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年全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5%。深化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创新。统筹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推进省市试点工作,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提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建立健全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体系和渐进增长生活补贴保障机制。
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机制。
(六)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专职人员专项培训,健全社会组织诚信评估、监管机制。规范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落实政府扶持引导政策,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设,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探索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促进社会组织服务机会均等化,资源配置合理化。
农业农村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亿元,渔业产值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
(一)稳定发展种植业生产,有效提升保障供给能力。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万亩,预计粮食总产240亿斤以上,实现"十四连丰",持续稳居全国产粮大市第一方阵。全市板蓝根、防风、黄芪、甘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含林下)。
(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两牛一猪""一羊一禽"产业建设。全市推进现代畜牧产业重点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当年完成投资亿元。开展A2奶牛、"华牛"品种培育,A2奶牛存栏万头,高端肉
牛改良牛F1代万头、F2代800头。前三季度,全市乳、肉、蛋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16%、%。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69家,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签约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72个,总签约额亿元;达成意向性签约35个,意向投
资额亿元;已开工项目38个,投产项目6个。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全市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春耕实现了100%机械化整地,机播水平达到%。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市政府已与北大荒农垦集团签约,共同打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落实"5+2"田长制,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设立黑土耕地质量长期固定监测点位473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还田利用率达到%,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均超过省下达目标。
(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5+1+1"重点工作。1260
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和保洁制度,垃圾得到常态化治理。8个污水试点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市共清查改厕56265户,发现问题9222户,已完成整改7631
户。打造特色菜园示范村67个。建设秸秆压块站51个。在村
庄清洁方面,清理垃圾万吨,柴草垛15469个,村内沟塘
580万延长米,畜禽养殖粪污万吨。
(七)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民股份制合作社累计达到315个。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交
金额亿元。构建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使用平台进行电算记账的村集体经济组织1088个,使用率达到70%。农村集体"三资"乱象治理成效显著,化解村集体债务亿元,债务化解率为%。全程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到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农畜产品"原字号"初加工多,"精字号"深加工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三是县域主导产业不突出,城乡互动不充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五是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不足,农村资产资源利用潜力未完全释放,制约农业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六是绿色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品牌塑造不
够,高效生态农业价值还有很大挖潜空间。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为引领,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两大一小"产业,突出推进"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切实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其中玉米1850万亩,水稻650万亩,大豆1050万
亩,马铃薯50万亩,杂粮杂豆90万亩,其他10万亩。全市中
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全市发展庭院种植面积36万亩,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推进招商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围绕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畜牧强市目标,突出"两牛一猪""一羊一禽",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打造农业经济"半壁江山"。大力引进和培育乳肉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发展奶牛、肉牛、生猪3个百亿级产业。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保障畜禽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突出"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突出"粮-食""粮-药""肉-食""奶-乳""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快11个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
8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立足补链、强链、延链,研究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引一批大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卡脖子"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攻关、推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10个。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力度。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全市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
(五)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落实"田长制",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常态化监管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秸秆"饲料+燃料+肥料"商品化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利用率。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项目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菜园革命、能源革命、村庄清洁和龙江民居建设等"5+1+1"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人社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方面。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实施援企稳岗返还政策,为1190户发放稳岗补贴万元。实施大学生"万人计划",吸引近8000名大
学生返乡。精准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468人,援助687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6075人。发挥创业带就业作用,为1745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
贷款亿元,带动就业近5000人,"青创咖啡"被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化"人教岗"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采集信息130万人,建立
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入库岗位万个,完成技工
院校招生7622人。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企业56家,与384
家用工企业签订代招代聘协议,提供岗位万个,成功招聘
5722人。
(二)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参保万人,失业保
险参保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0万人,实现政策全覆盖。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企业养老金实现17年连增,人均增长元。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降低到%。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为
万名失业人员发放补助金7839万元。完成国企退休人员档案整体移交接收工作,接收档案万余册。
(三)人才人事方面。完成A-E类高层次人才评定,审核通过500人。落实高层次人才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00余
万元。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完成2020年度中高级职称
核准、基层30年市级评审及省评专业评审推荐工作。完成近20
年职称信息统计工作,涉及77987人。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制定市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
聘用工作方案,完成转岗110人。
(四)劳动关系方面。推行劳动合同签订网上备案,新签劳动合同备案率100%,完成企业劳动用工备案7297户、万人。受理调解仲裁案件2600件,结案率98%。巡视检查用人单位1960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843人。为1237名劳动者追
发工资待遇1521万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关事业保险试点转移工作和企业养老保险收支缺口
大,就业资金严重不足。
二是经办业务信息化和窗口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整体水平较低。
三是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部分基层单位空编率较高
(如,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争议仲裁院空编率43%),县区没有对应设置机构(如,7个区未设置劳动监察机构,各县区均为设置基金监督机构),工作开展困难。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就业创业方面。继续完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体扶持力度,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加快发展。做好重点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创业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社会保障方面。全力推进"五险合一",做好基金统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金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社保经办便利度。
人事人才方面。持续抓好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大规模实施精准技能培训。扩大企业自主评审中级职称范围。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晋升制度实施。
劳动关系方面。全力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置后疫情时期劳动关系领域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法公正及
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严厉惩处欠薪违法行为。
商务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社零额指标: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排名全省第9,单元内第4,均前进两位。增幅低于全国个百分点,低于全省个百分点。限上社零额同比增
长%,增幅较1-8月份提升个百分点,据商务监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零售业销售额增长%,住宿业营业额增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
2.外贸进出口指标: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全省增长%)。其中,出口亿元,增长%;进口亿元,下降%。增幅全省第9,单元第4。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实施市场主体培训行动。一是提出市场主体培育"六转三升"路径。"六转":①"个转企",培育个体户转企业。②"分转子重组",培育分公司转子公司入统。③培育"内转外",
内贸企业转成内外贸兼营企业。④"分别结算转统一结算"。
⑤"传统销售转新零售"。⑥"工贸综合类经营转专业销售"。"三升":①"项目升企"。通过产业项目招引培育,生成并升级限上、规上市场主体。②"小升限"。③"限升股,股上市"。大商新玛特超市"分转子"新入统亿元。二是与财政研究出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策》,细化分解解读,将项目招引和主体培育有机结合,继续挖潜商务服务业企业入统。
2.实施大项目招引行动。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十四五"服务业专项规划和现代服务产业、冷链物流子规划。成立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专班和营利性服务业工作推进专班,截至目前,新签约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17个,签约金额亿元,其中,1
亿元以上招商项目9个,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个。智能物流、站前商贸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农产品市场、现代商业综合体正在做开工前期筹备工作。努力构建"一区、四园、二大基地、五大产业集群"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2021年,谋划推进冷链物流项目5个,冷冷链物流项目、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冷链物流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成功签约。
3.实施外贸转型升级行动。一是成功争取国家级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核心产品突出、产业
配套完善、生产营销售后一体"的全产业链聚集区,吸引具备外贸业务的产业下游企业入驻,推动外贸提质增效。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增加外贸主体。简化备案登记手续流程,新增外贸主体27户,有进出口业绩企业达到55户。新增7户企业,1-9
月增加进出口额亿元。三是搭建展会载体,强化为企服务。
组织51户企业参加展会平台。向上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
金万元,申报省级2021年度出口信保补贴万元。
4.开展社会消费提升行动。紧扣消费热点,创新促销方式,激发消费潜力,持续组织系列促销活动。一是加快汽车消费提档升级。共组织3次大型室内室外车展,参展企业91家次,售
车1533台,销售额达到亿元。二是发放购车政府补贴。补
贴期间售车1141辆,补贴金额万元,拉动社零额亿元,拉动比约为1:27,拉动经济指标效果非常明显。三是围绕群众生活推动促销。以节庆为节点,连续在商场、家电卖场开展了"热购鹤城"活动。截止目前,结合本地消费特点和节庆特色组织开展6次商贸惠民消费活动,22户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亿元。四是开展油行鹤城惠民促销。前8个月,石油销售类限上企业社零额同比去年增长%。组织石油类销售企业促销。
5.实施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发展行动。前三季度,我市电商网络零售额(上行)完成5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2位,同比增长%。电商网络交易额达到亿元,增长%,增速全省第一。一是打造网货产品供应链。依托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乳、肉、酒、水网货供应链,提升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二是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直播电商基地。打造网红达人、农产品网红直播优选中心、网红孵化基地等直播电商基地和5G视商科技产业园,已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物流降本增效。我市是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已建成县(市)区级物流服中心7个,乡镇级物流集散中心140个,村级物流服务站
1323个,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电商业务量同比增长%。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1.推动推动社零额、外贸进出口主要省考市指标提级进位。开展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提升社零额指标。抓好外贸产业集群,抓好进口落地加工,抓好出口提质增效。加快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2.推动烤肉产业化向前发展。制定烤肉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围绕推动烤肉全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产业
融合、塑造文化内核、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推动肉牛养殖发展,完善烤肉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商标权保护,推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注册"烤肉"文字商标。
3.在现代服务产业招商引资上实现较大突破。认真落实全省现代服务业招商专班各项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精准化招商,聚焦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着力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链项目。
生态环境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狠抓环保突出问题整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农业农村污染问题专项督察共反馈我市问题39项,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和省级验收。2020年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我市问题22项,目前已经完成整改15项。开展生态环保问题整改驻点督查和"百日攻坚专项督查"行动,驻点督查共发现各类生态环境问题463个,目前已完成整改437个,整改率94%。各县(市)区举一反三自查自改共发现问题818个,已完成整改796个,整改率97%;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以及发现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整改成效核查,共核查问题点位1211个。
2.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一是持续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和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行动。淘汰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上、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台,淘汰
建成区外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4台。完成20蒸吨以上非电锅
炉稳定达标排放升级改造项目4个。二是持续抓好秸秆禁烧管
控。2020-2021年秋冬季秸秆禁烧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0年碳强度较2015年下降%。1-9月,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61天,占比%,同比增加%;
达到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微克/立方米。
3.水环境治理有序推进。一是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组织开展了水源地规范化治理、农村集中式水源保护区排查整治等行动,完成了年度水源调查评估。今年1-9月,2处"十四五"国考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二是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分解国考断面治理任务,推进污水厂达标治理,开展嫩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排查,累计发现问题39项,完
成整改30项。三是健全流域长效机制。建立重点流域水质会商机制、修订嫩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办法、完善流域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水质通报反馈制度,切实提高流域长效管理水平。1-9月,14个"十四五"国考断面水体优良比例为50%,无劣V类水体,城市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刨除受天然背景值影响的3个地市)。
4.土壤污染治理实现突破。一是建立了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会同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开展黑化地块首个土壤初步调查报告评审,8月起与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评审工作。二是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
查专项排查整治。全市共排查地块520块,涉嫌违反土壤污染
防治法的地块114块,已组织各县(市)区按照要求对排查出存在问题的地块实施整改,并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三是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15个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13个,预计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整治。5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已有31个完成整治任务。
5.环境监管持续加强。一是实施精准服务。实行"首席服务员"制度,打造个性化分类帮扶模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18个省百大项目(其中:打捆项目13个,单体项目5个),共99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环评审批
手续的72个。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了机动车检测、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畜禽养殖、高污染高能耗、工业园区等行业执法检查。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问题91个(市本级30个,
县(市)区61个)罚款万元(市本级万元,县(市)
区万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巩固大气质量成果任重道远。我市处于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温度低,室内供暖压力大,供热锅炉用煤量大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随之增加,再加上冬季为我市冬季静稳逆温发生的高频时段,逆温等极端天气导致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空气质量容
易下降。
2.地表水环境形势仍不乐观。虽然今年我市的城市水质指数排名在全省前列,但断面水体优良比例同比有所下降,距离"十四五"末%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1.抓好各级督察问题整改。督促各责任单位对已完成的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加强后期监管,举一反三,确保新问题不出现、老问题不反弹。对正在推进整改的问题,加快推进整改进度,尽快验收销号,确保按时保质全部完成。
2.系统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一是扎实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做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储备。持续推进"三重一改"散煤污染治理,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确保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逐步淘汰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上、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大管控秸秆焚烧力度,强化机动车及高污染排放车辆污染防治,提高重污染预报预警响应能力。二是实施干流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措施,探索实施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落实嫩江流域长效管理机制,制促进断面水质提升。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问题排查,分批分类实施治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三是继续跟进黑化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
整治,强化危险废物管控,严打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建设。推进"绿盾2017-2021"未整改完成的问题点位整改。
3.是全面加强环境监测监管。一是严格环境准入管理,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环评审批。优化审批验收流程,推进百大项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规划、民生工程和经济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生态环境在线监管平台,实现重点污染源企业自动在线监控,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持续跟进问题企业整改。提高自动监测站运维保障能力。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执法监督月、"双随机一公开"、"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等执法检查,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工作。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全面落实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内部运用和环境失信惩戒。
水务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水旱灾害防御力度。入汛以来,面对局地暴雨频发,尼尔基频繁加大泄量,主动应对、科学调度,发扬不怕疲劳、连续做战精神,汛期共进行会商49次,下发会商通报48
期,下发调度令21个,指令性文件16个,及时推送市领导指
示批示及预警信息、重大天气预报强降雨等信息361份。面对"一江六河"超警戒,市水务局派出专家指导组61次、149人次深入县市区指导巡堤查险,处置管涌、脱坡、塌岸等险情,实现了水库无垮坝、堤防无溃堤、人员无伤亡的目标。
(二)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一是2021年我局已向上争
取项目资金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亿元(含省
级一般债券亿元),用于开展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
理、灌区建设及维修养护、农业水价改革等15大类项目建设;
二是2021年全市共争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资金
亿元。其中,争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亿元,计划年底
前完成新打水源井111眼、井房121座、安装供水设备111台套、
安装净水设备18台套、安装消毒设施109台套、铺设管网1220千米,巩固提升村屯266个、万农村居民人口饮水保障水平;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亿元,计划
年底前完成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71处。
(三)示范河湖创建工作。2020年,我市在全省河湖长制考核中位列第一名,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我局在今年河湖长制工作中,将使用好奖励资金2000万元,进一步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水平,争取实现"两连冠"。已编制完成《国务院河湖长制正向激励资金使用方案》,计划年底前完成健全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数字河湖监控与信息平台建设、河湖健康评价等5项工作任务。截至9月30日,已完成投资1075万元。
(四)强化水资源执法。一是落实《节水行动方案》部署,持续推进节约用水工作,实施县域节水型社会试点达标建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1区2县顺利通过水利部创建
审核和回头看审核,截至9月30日,已完成投资万元;二
是强化水政执法,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巡查河流湖泊485
次、巡查河道长度公里,检查监管对象数量49个,出动
执法人员2266人次、出动执法船艇航3次、出动执法车辆2176
次,现场制止违法行85个,立案21件,查处非法采砂16件。
(五)深入推进河湖岸线管控与水工程管理。一是推进河
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市共排查出"四乱"问题84个,
其中纳入水利部"清四乱"督查整改系统问题40个。截至目前,
84个"四乱"问题均已全部完成整治。二是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对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名单和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名单进行了公示,截至目前,全市采砂共许可
万m3。三是加快推进水库降等与报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2021年全市水库降等与报废任务4座,已完成批复4座;水库安全鉴定任务32座,目前鉴定报告已完成批复29座,审查正在修改中3座。
(六)全面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紧紧围绕省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考核任务,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一是按照省水利厅文件要求,依据规划和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将
平方公里任务指标分解下达给16个县(市)区,年底前督促县区完成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二是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运用好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指导7个县区完成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治理4801万元投资,截至9月30日,共完成投资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代表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问题,管护资金难解决、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队伍力量薄弱等
问题仍然突出,在管理上缺少长效机制,节水配套设施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在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节水管理和人才队伍保障等方面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特别是受长期重建设轻管理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影响,导致水行政执法缺失,行业监管缺位,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队伍与形势任务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一)健全和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坚持"以防为主"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一是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提升建设,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水毁工程建设,夯实防洪安全工程保障基础;二是加强水库运行管理,推进水库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落实重点环节工作,进一步强化水库调度;三是做好汛前准备,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压实水旱灾害防御相关责任,健全完善相关预案,做好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维护工作,保证监测站点上线率达100%。
(二)提升民生水务基础设施体系,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一是组织申报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需求,已向省水利厅申报项目投资亿元,因地制宜,为项目落地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持续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逐步完善农业灌溉设施体系,提升农业灌溉保障水平。
(三)着眼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体系,突出行业监管持续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一是完成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
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保持在以上的年度目标;二是落实《节水行动方案》部署,持续推进节约用水工作,继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节水评价机制。
(四)全面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扎实推进依法治水和监督工作。一是狠抓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年度治理任务;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检查,其中重点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检查,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五)聚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向国家、省发改委申报卫富拉尔基区红岸温水灌区节水改造与整顿配套工程等6个项目,争取实现中央预算
内投资亿元,继续发挥水利投资在"六稳""六保"中的重
要作用。
(六)强化河湖管理创新驱动,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取得新成效。一是制定印发2022年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根据全省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督促相关单位积极落实;二是落实好两项长效机制,落实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机制,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开展河道采砂整治专项行动。
卫健委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超前谋划,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毫不松懈抓早抓紧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织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初,两个区发生输入性疫情,按照"十个第一时间"要求,指挥有力、组织有序、落实到位,迅速打赢了疫情防控的狙击战和歼灭战。针对疫情防控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到位,不断总结、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强化精准有效落实措施,改进常态化防控工作。持续坚持"外防输入、人物同防"原则,有效防范国内外疫情输入风险。
2.持续深入推进医改。以市第一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院长、副院长。院长、副院长聘期为3年,实行目标年薪制。医联体内院长互派持续推进,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3所三级医院共选派9名
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医联体内二级医院院长、副院长。10所二级综合医院院长赴医联体上级医院挂职锻炼。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均任命了总会计师,31所公立医院均规范设置运营助理员和价格协管员。
3.加快推进9县(市)医共体建设。省、市卫健委已四次赴克东县指导,体验走现场会流程,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全力筹备预计10月在克东县举办全省医共体现场会,全面展示"数字医共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一类保障二类管理、七部六中心建设等典型经验,督促9县(市)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
4.持续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各区已制定并积极落实城市医联体推进工作计划和措施。选树市第一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三个医联体典型,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纳入医联体管理,所有三级甲等医院都牵头建立医联体。
5.全力推进预约诊疗,预约诊疗率达到80以上。已完成
《2021年持续推进"看病不求人"行动方案》的制定,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预约诊疗、预约检查检验等。在政府网站和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公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预约诊疗方式。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达85%。
6.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慢病、传染病、地方病等进行监测,预防控制重大疾病。16个县区均已完成碘监测调查,调查结果录入系统中;第3季度流感、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监测任务按时开展,无病毒性其它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报告。
7.建成全市统一的院前急救平台。建立三方通话机制,推进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网络医院服务患者数增加30%。已完成院前急救平台项目招标和工程建设招标及签约工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完善市第一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县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确定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4家单位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8.进一步完善第一医院南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功能。市卫健委划拨了移动CT一台、呼吸机20余套等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基地救治能力,为建立平战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疫情救治准备工作。
9.推动中医药在基层普及应用。全市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提供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性因素
城市公立医院负债率较高,达到%,较国家标准(48%)差距较大,制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利于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待遇有待提高。承担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县区级疾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中医队伍数量不多,层次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仍较低,资金投入不足。
三、2022年重点工作
1.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2.落实全面三孩政策,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3.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市全民健康平台建设工作。
4.以市中医医院为依托,建设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完成不少于90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5.推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转变,协调医保部门探索实施总额预付政策等。
6.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工作。
7.加大行业整治力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行动。
8.持续推进医改工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三医联动"合力,统筹配置优质医疗资源。
9.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乡村振兴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
(一)建立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我们注重从制度上筑牢防止返贫"保障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图、到薄弱县区面对面培训、深入医保、民政、残联等10个重点行业部门主动对接、加强督导调研等工作举措,探索建立了包括基层及时发现、部门信息推送、核查研判、精准帮扶等四项机制,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强化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全市新纳入监测帮扶对象614户、1329人,并组织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开展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成果。我们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内容,先后召开市级推进会议4次,重点开展了"六查六看""促就业""稳增收""脱贫攻坚档案入馆"四项专项行动。在"六查六看"行动中,历时2个月的时间,对标对表"水、房、医、学、收入"核心指标,全面开展回头看,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对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户等六类户,维修新建房屋1372户,完成
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212处,受益人口万人。在"促
就业"行动中,全市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实现就业
万人,新增就业1200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就业任务。其中公
益岗安置万人,有力的解决了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
在"稳增收"行动中,全市排查出357户665人在种养业、产
业收益、小额信贷、务工就业、低保调整等5个方面存在减收风险,全部落实针对性增收举措。在"档案入馆"行动中,通过深入基层督导、典型引带、问题督办、现场会推进等举措,推动全市10个县(市)区119个乡镇1201个村的万件脱
贫攻坚档案,在10月末前全部归档并完成入馆。
(三)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严格执行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按照"新政策不出,老政策不撤"的原则,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今年市乡村振兴局先后6次深入10个县(市)
区督导调研,共深入109个乡镇、130个村,走访1020户,访
谈干部656人,发现小额贷款、公益岗位管理、扶贫档案归档
等方面问题325个,及时反馈到县区进行整改。截止9月末,
全市发放小额贷款3515万元,新发总额位于13个地市前三位,
贷款余额亿元,位于13个地市首位;筹集孝心养老公益金
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老人万户;发放"雨露计划"补贴2559人次、万元;今年新认定22家企业85个帮扶产
品,累计销售额亿元;全市万脱贫人口全部享受医保
缴费补助政策;农村低保标准由4398元/人年提高到4812元/人
年,全市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达到万人,其中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万人,占脱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42%;通过周调度、月通报等措施,督促县(市)区抓好项目入库、开工、资金拨付等工作。全市共入库项目433个,纳入今年实施
的261个,已全部开工。全市16个县(市)区共收到中央和省
级财政衔接资金124893万元,现已支出资金87784万元,资金支出率%。来自头条号:基层公务员的日常,QQ545658867,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四)帮扶工作持续开展。优化驻村帮扶,共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派驻工作队603支,其中省派工
作队46支,市派工作队77支,县派工作队480支。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和组织部门联合对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开展业务培训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暨"万
企兴万村"工作,全市县(市)区共动员336家单位参与其中,其中市级组织的工商联会员企业、民主党派、国有及规上非公企业、驻齐部队、爱心组织等81家单位对接帮扶3个乡村振兴
重点帮扶县的88个村。
二、存在的问题
(一)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还不完善。基层干部每月定
期排查工作不到位,对疑点信息进行核查研判没落实;有的乡镇对排查出的风险户不愿报、不敢报,致使一些风险户未能及时纳入监测信息系统;个别村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纳入程序不规范;对防止返贫监测"一键申报"小程序的宣传不够,大部分农户普遍不知晓、不会用;部分行业部门未定期推送预警信息,有的部门相关信息未进行有效梳理,推送的信息没有参考价值;部分监测户针对性帮扶措施未有效落实。
(二)产业稳定帮带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扶贫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和中期,个别县(市)区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区域同质竞争,市场化运作不规范,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个别扶贫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对接,产业链条不稳固,存在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不稳定问题;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还存在协议履行不规范、分配方式单一的问题,个别脱贫群众缺少参与意识。
(三)村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仍然薄弱。目前,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农民大多走上了外出务工之路,只有极少部分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导致乡村人才出多进少,返乡创业人员不多,个别村级组织、致富带头人引带能力薄弱。同时,在防止农村乡土人才流失和回引方面,有效举措还不多,人才回不来、留
不住。比如,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优秀基层干部、成功企业家、退休返乡干部等返乡创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调整优化政策落实。根据国家和省最新调整的各项衔接政策,协同市医保、卫健委、教育、住建、水务等行业部门进行认真梳理政策要点,及时组织指导各县(市)区进行优化调整,加大调整后政策落实的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政策调整到位,落实到位。
(二)围绕防返贫抓实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实施。严格落实"多方及时发现、信息推送、核查研判、精准帮扶"四项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紧盯重点监测对象,加强统筹调度,强化部门联动。多渠道公开公布"一键申报"微信二维码,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定期了解家庭收入、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存在风险隐患的第一时间上报,县乡村振兴局对各类数据定期统计收集、分析研判,及时预警并反馈乡村和部门"双核查",发现致贫风险因素,立即启动帮扶机制,全力防范脱贫人口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动态清零。
(三)围绕收入增长落实落靠各项帮扶举措。建好用好县
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和绩效评价。组织各县(市)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集聚支持产业发展,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达到55%以上。持续落实务工就业交通补助、生产奖补、帮扶车间、劳务补助、公益岗位等各项政策,促进返乡在乡脱贫劳动力发展产业和就业增收。持续做好光伏帮扶、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协调好金融扶持政策,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推动农业保险服务提标扩面。抓好政策性补助资金、兜底保障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及时高效运行。
(四)围绕载体创建探索激发内生动力新模式。要大力推进选人用人制度创新,指导各地出台有效激励政策,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一线选优用能,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破土而出。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服务月""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激发内生动力提供现实环境。要完善激励奖补机制,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探索完善生产奖补、就业奖补、精神明文明建设奖补等各项激励机制,持续开展"三奖评""五星新农家""五好家庭""最美媳妇""致富能手"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
在重点抓好以上几项重点工作的同时,适时根据新的三定
方案规定,及时研究落实乡村规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乡村治理等工作。
住建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一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全市新开工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07个、744栋、36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万户。已争取到位资金亿元。二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开工1796套,开工率82%。三是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已改造二次供水管网60公里。四是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城区改造供热老旧管网
110公里、分户改造万户、320万平方米。五是燃气管网建
设工程。新建天然气管网公里。
(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是采取PPP模式建设沿江景观带江滩基础设施修复一期工程。二是推进氧化塘生态治理招商引资项目。水体治理取得成效,氧化塘已集聚200余种鸟类等珍稀动物。三是民意路俄罗斯风情街区招商引资项目,已完成部分项目结构加固。四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被评为"省级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基地"。
(三)行业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工作机制,其中纳污坑塘建设一座5000吨永久污水处理站,已调试运行。二是11个国
家级重点镇均已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在全省率先完成11个国家
级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验收备案工作。全市14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均已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三是推进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和应急处置。北三区已建成污泥应急暂存和处理场地,应急搅拌设备已启动运行,污泥含水率降至45%后进行填埋;北三区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6月投入使用。四是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40万平方米。探索实施公租房信息化管理。我市被省住建厅确定为全省唯一公租房信息系统试点应用城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10个公租房APP试点应用城市之一,住建部在全国宣传了我市可操作、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二、存在问题
建设资金紧张。老旧小区改造、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城市排水防涝等重点民生项目主要靠向上争取资金和融资。但从政策取向上看,国家支持不确定性增加,同时更要求地方匹配一定资金,由于我市地方财力有限,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瓶颈问题。近两年,中央
财政专项补助棚户区和政策性贷款额度缩减,棚户区改造市场化难度较大,因此也面临资金难题。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一)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4个、
808栋、40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2573户。
(二)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9689户。
(三)推进市政路桥升级改造。计划升级改造市政主要道路3条;落实市委"主题教育"要求改造支路巷道务7条;整
治检查井2000座。
(四)推进供排水工作。一是完成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推进污水提质增效,污水收集率达到62%。启动北三区污水三期项目。完成城区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五)推进供热燃气工作。继续推进热电联产项目。按计划完成老旧供热管网及分户改造工作。完成《燃气管理条例》的制定。
(六)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联动,活跃二手房市场,带动一手房销售。
(七)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6家重点建筑业企业,拓宽外埠市场。探索外埠建筑业企业注册地转注我市。
(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老旧小区改造、装饰装
修工程项目审批实行差别化管理、精准化审批。
(九)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执行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完成2022年危房改造计划任务。重点推广城镇管网、小型污水处理厂+管网、净化槽的改厕模式。
上一篇:新员工年终工作总结最新32篇
下一篇:移动员工年终总结(精彩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