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云海 分享 时间:

总结乡村振兴成效,提出2025年发展目标,强化农业支持,推动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一是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强化数据比对分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排查梳理,及时调整更新风险农户信息,新纳入监测对象60户192人,消除风险230户758人。持续加大各类帮扶力度,今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亿元,实施项目42个;为700多户脱贫户发放了380万元小额信贷,助力产业发展;为700多名脱贫人口购买了意外险,总保额达165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期70多人,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二是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质量效益。养殖业方面,稳步发展粮改饲,新建高标准农田一是5万亩,建成甘薯育秧中心6个,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总产量27万吨,产值70.4亿元;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5.6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15.8万头;羊存栏29.4万只、出栏30.8万只;家禽存栏630万只、出栏740万只。特色产业方面,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34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家庭农场29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完成土地整治万亩;新建及改造提升冷链物流园区26个110万平方米;完成果园提质增效25.9万亩;食用菌栽培大棚2000栋,栽培袋料香菇7亿袋,大球盖菇700万袋;新建畜牧标准化示范场30个。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资产长期发挥效益。共公示资产项目697个,其中经营性资产688个,公益性资产99个;已验收确认收益项目697个,其中经营性收入项目687个,公益性收入项目10个。四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五大振兴",坚持不懈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一是3亿元,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个、整治村290个、整治任务222个,拆除废旧废弃房屋260处、危房118间。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5%。

(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扎实推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面积总体稳定、单产增幅扩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其中:小麦万亩、玉米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27万吨。二是抓好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建设项目认定单位达76个。今年上半年蔬菜产量10.8万吨,生猪出栏36.9万头、肉牛出栏万头、肉羊出栏39万只、蛋鸡养殖万羽、肉鸡养殖976.5万羽。水产品产量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两点两线"重点产业和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领域,制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四是壮大农业科技队伍。积极开展农业新型实用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上半年,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600多人。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水产健康养殖、蔬菜瓜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力推进奶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和奶牛高产养殖技术,加快建设亚洲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海兴集团金谷公司日产鲜奶350吨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已完成选址;富友集团日处理猪粪5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已投入使用。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组织农民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社和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申报市级示范社33家、县级示范社2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60家。四是发展乡村旅游。紧紧围绕"农业强市"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多元文化特色,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实施了南大港湿地公园、东兴区湾沽镇求仙洞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五是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聚集市场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招引市场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托管、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今年以来,共有2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代耕代种服务10万多亩次。六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环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滨海海鲜"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3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

(四)提高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一是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认真编制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安排乡村建设功能布局。组织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大中修工程以及县乡道安防工程7条、58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座;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300公里、"平安公路"建设120公里。二是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研究制定《市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市区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统筹推进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临港产业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四大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今年确定的128项年度重点任务已完成123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41%,新建改建农村公厕498座;3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成区内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6%。四是依法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额8.9亿元;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查登记资产四是9万户、面积5二是8万亩;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服务,推动村集体闲置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完成投资646万元;开展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工作。5.加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下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程。全市共有1164个行政村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工作;共清理出的集体资产总额10.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5亿元),清查出股权证166本;流转集体土地46万亩;发包方案86个;成立村民理事会349个;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79个(含村级联合社)。6.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努力实现"为农服务宗旨不改变、流通基本职能不削弱"。

(五)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市共划分网格单元2519个;建立完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动自觉机制,实行"红黑榜"制度;在各村组建治安巡逻队17支,实现村居全覆盖;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二是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入推进民主协商实践;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庭院等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全市共划分网格单元2519个;三是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临港人"活动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签订活动;举办"好家风故事会"活动350多场次、"文明市民大讲堂"7场次;建立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7支,招募志愿者一是4万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不少于1名,每个村庄至少配备一名兼职人民调解员;在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探头300多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专项行动,深挖犯罪线索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民增收瓶颈制约凸显,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财产性收入比重偏小。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城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均衡不充分;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导致空心化严重等问题的存在。

(三)乡村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干部素质能力跟不上新时代要求;村民自治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抓不懈,坚决守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加强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防止返贫和致贫的责任得到执行。利用产业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产业支持和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就业和收入增加措施有效实施,加大就业支持的力度和频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的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加强项目和资产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项目的持续效益和增收作用。最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巩固脱贫基础,拓展可持续的成效。深化帮扶协作,提升产业帮扶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业旅游目的地。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提升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构建高质量乡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五大振兴",防止返贫,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完善网格化管理,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健全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深化平安村(社区)建设。

(三)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规范村级决策程序,落实"四议两公开";二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完善制度框架,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推进村务公开;三是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深化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四是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五是深化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大气、农业面源、土壤污染防治,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40 3744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