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汇聚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汇聚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北京申奥成功,想到自己身为10年的体育记者以及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等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有关奥运方面的教育,唤起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

教学构思: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理解本文的内容,然后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后练习题中句子的意思。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集体订正。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补充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奥运会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疑读,确定精读感悟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这是个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义?这个标志呢?

2、2003年7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同学们看图片,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主办国,你们能谈一谈去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你的心情吗?(请学生回答,说说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全国人民的心情也是这样激动,让我们看看当时全国人民欢乐的场面。

3、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作为一名曾亲临奥运赛场,采访过奥运明星的体育记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的情感: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溢彩流光:光彩闪烁流动,形容非常好看。

沁透心脾:欣赏美妙的乐曲,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对待。

锱铢必较:在细微的差别中决出高低。

2、同位议议初读感受。

3、组织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的?作者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作业设计:

1、查找有关奥运的资料。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朗读为主,抒发向往奥运之情,出示奥运资料,学生读后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读书讨论,感悟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

1、再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奥运的什么?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一点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相机播放申奥录像。

二、交流分享的“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汇聚10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1、小组内的同学间互相交流资料。

2、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学生阅读。

3、再谈谈你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4、小结:是的,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由“东亚病夫”成为体育强国,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北京,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圣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

1、感情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

四、写写想象作文《2008,我的奥运》。

1、指名说说自己梦想中的奥运会。

2、谈谈2008年,你会为奥运做些什么?

3、学生写作文。

作业设计。

1、你喜欢哪些奥运明星?选择其中的一位,与班中的体育爱好者就2008奥运会搞一次模拟采访。

2、收集有关奥运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体育:相对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客观性。

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进步、发展。

向往奥运,好梦成真——北京申奥成功。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二篇】

一、填空:(20分)。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立方米=()升;。

2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毫升。

2、圆柱的上、下两面都是()形,而且大小();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1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5、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圆柱的高是8厘米,半径是2厘米,沿着底面直径把它劈成两半,劈开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把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9、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厘米。

10、一根长4米,横截面半径为2分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同样长的5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分米。

二、判断:(12分)。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圆柱与圆锥一定等底等高。()。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高来表示。()。

4、一个圆锥与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那么圆锥的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的。()。

5、长方形绕着一条边转动所产生的图形是圆柱。()。

6、圆锥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它的高。()。

三、选择题:(12分)。

1、右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

c、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45b、15c、5。

3、求圆柱形木桶内盛多少升水,就是求水桶的()。

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d、容积。

4、用一根小棒粘住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这个三角形转动后产生的图形是()。

a、三角形b、圆形c、圆锥d、圆柱。

5、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的倍数是:()。

a、3b、6c、9d、27。

6、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d、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相关信息: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三篇】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4.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四篇】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1.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议一起理解内容。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3.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象,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象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五篇】

这篇课文是1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作者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父亲的矛盾心理。抓住这一矛盾作为整堂课的教学突破口,可以引导学生从通过品读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深入探究,解决疑问,从而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人物诚信的可贵品质。

设计理念。

平时教学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诚信比财富更重要这一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

1、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讲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

2、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3、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文中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3、默读课文,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4、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习、自学,通过自己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加上老师引导怎样解决重点疑难问题,使学生熟悉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

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老师又提出了朗读要求并加以指导、点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六篇】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一、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练一练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画角(第28页)。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七篇】

双基目标:

1.能学着教材中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思维发展目标:

本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教学重难点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学习字词句、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一题至第三题。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指名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3、理解。

(1)这首儿歌里都讲了哪些姓?

(2)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相近?

(3)这些姓有的音相同,有的相近,就容易混淆,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分角色读。

(3)分组读。

(4)男女生一问一答。

5、拓展练习。

(1)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2)你还知道哪些姓也可以这样回答。

(3)如果有的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6、实践。

(1)投影:打出全班小朋友的姓名。请学生认一认,并学着点名。

(2)把全班作业按组分好,每组选一个同学来发本组作业本,看谁发得又快又对。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3、指导书写。

(1)观察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出书写要领。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图意。

2、简介《九九歌》。

3、教师范读儿歌。

4、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儿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5、指名读儿歌。

6、指导读好停顿。

7、理解。

8、练习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集体背。

(4)边表演边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讲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第一遍:要求学生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遍:要求学生听清楚小猫是怎样钓鱼的?

第三遍:听完后,大概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板书故事提纲。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作业完成书各项练习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八篇】

进行英语快速阅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知识、语言基础、阅读技能、快速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它必须以了解一定的基本知识为先决条件,以具备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为基础,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阅读技能。如果没有语言基础,阅读材料通篇都是生词,语法难点很多,即使掌握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能,要快也快不了。反之,如果只有语言基础知识,而没有阅读技能,要想读得快,读得多,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对材料的内容缺乏基本常识,即使语言基础好,并具备阅读技能,也不可能“快读”,只能“慢读”。

基本知识主要是指的是所涉及英语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想把内容理解透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指词汇量和句型结构。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这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共部分,二是专业部分。我认为公共英语部分至少要达到4,000个单词量,而专业部分要有1,500个词汇量。要有一定的句型分析能力。英语文章的语法难点是句型,句型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一个句子很长,往往是由于定语从句连环套在作怪,定语中套着定语。这样的连环从句表达专业概念非常严谨,却给我们阅读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要能够进行层次分析,准确把握各从句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要了解词性的变化,名词的动用和动词的名用。至于时态等其它的语法现象对我们具备一定语法知识的参试人员来说,基本上构不成多大障碍。

二、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所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精读和泛读能力。然而,英语阅读中,速度是人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阅读一般都是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更广泛、更大量地阅读资料,猎取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大量阅读,频繁地接触语言材料,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或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汇,进一步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快速阅读的速度与理解的关系。

现在许多参试人员平时学习中对英语快速阅读的认识不足,他们无论看什么英文材料,都只注重理解而不注意阅读速度,因而阅读的效率、水平都难以提高。这样一来,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我们值得认真对待的一个实际问题。速度太快,理解上往往出现很大的困难;速度太慢,又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中,我认为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筛选阶段。在我们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筛选出对我们有利用价值的。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可达800个字符,重点放在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上,基本上可对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有个20-30%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快速阅读阶段。就是说对我们已筛选出的信息作进一步的遴选,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可保持在500个左右字符,达到70%的理解,再从中挑选出对我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来,然后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精研阶段。这一阶段,要达到90%以上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融会贯通,根据其利用价值进行取舍。本文主要讨论第二阶段,限于篇幅,对其它两个阶段不作过多陈述,但也可参照本文的观点。

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初期,理解的降低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继续以此速度读下去,就会发现理解会渐渐回升上来,达到原来速度时的理解水平。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在理解水平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至少要达到70%的理解)时,不要继续加快阅读速度。这二者的平衡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不能过多的注意其中一项。我们应该明白,一分钟读400字符且达到了70%的理解比一分钟读200字符而达到90%的理解率效率高得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的担心,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的能力。

四、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1.阅读行为习惯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克服行为上某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1)出声读。因为眼睛的移动速度比舌头动作快。出声读不但影响速度,而且会分散一部分精力去注意自己的发音。

(2)逐字读。许多常见词,如功能词,不需停顿单独理解。

(3)默读。虽然没有大声读出来,但在脑中一字字读,也会影响速度,分散精力。

(4)指读。以手指挨个指着读,有碍理解和速度。除非手指飞速移动,引导眼睛快看。

(5)回读。眼睛回向移动,寻找先前读过的信息,而不是继续读下去以获取完整的概念。

2.阅读中心理因素的影响。

阅读时,除了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外,还要注意克服一些影响阅读和理解程度的不良心理因素:

(1)期望值过高。

希望一次阅读就掌握所读材料。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阅读时的心境,也使得视觉器官和大脑都不能集中于阅读过程本身,阅读的效果自然不好。

(2)过度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

由于阅读过程中过多思考阅读的方法、技巧等因素,而忽视了阅读材料及阅读本身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会使我们注意力分散,阅读的兴趣自然大大减弱。

(3)思想开小差。

对文字视而不见,翻了许多页,但脑子里仍一片空白。这样就降低了我们的注意力,影响了正常思维。

五、快速阅读的方法。

面对繁杂的英语,要提高效率,就要有一定的方法。我认为唯有以泛读为基础,进行快速阅读的培养,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具体说来,要发现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需要掌握如下方法:

1.推测(prediction)。

阅读正文前,就标题(如果有标题的话)来合理推测资料的大概内容,也可在读了二、三段之后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推测出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现象太普遍了,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含有不同的意思,甚至有的单词在同一专业领域在其意义的具体把握上也有细微的差别。

2.关键词句(keywordandtopicsentences)。

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

3.略读或浏览或跳读(skimming)。

skim有掠过的意思,又有从牛奶等液体上撇去的意思,转意为“快速掠过,从中提取最容易取得的精华”。用于阅读,或译为略读,或译为泛读,似乎都未把其细微的意思译出。而这种读法却包含有原词的所有意思——快速读过去,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读法理解为快速浏览课文,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通过标题可知道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注意,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

4.查阅(scanning)。

scaning的意思是扫读或查阅,是快读或速读的一种。scan就是通常所说的“扫描”。其特点是快,但又要全部扫及。scan这个词的词义似乎矛盾,它既可以理解为“仔细地审视”,也可以理解为“粗略地浏览”。这种情况倒成了扫读的绝好证明。从形式上看,扫读是粗粗地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但从读者的注意方面来看,却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挑出重要的信息。因此,查阅可以理解为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事实细节或某一具体信息;有时要找出某一个单词或词组,如人名、地名、日期、价格等;有时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而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个词或短语交代的。若不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细节恐不易发现。

5.速度变换(readingrate)。

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即使同一个人阅读同一份材料,但由于阅读是一种有相当心理负荷的脑力劳动,因此在开始、中途和结束时的速度不可能一样。读物的体裁和难度不一样,阅读的速度也不同。我们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随着速度的提高,理解的程度都有所降低,所以我们应认识到阅读文章时的速度是可以调节的,只有合适的速度才可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6.阅读习惯(readinghabit)。

从主观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客观上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或由来以久的坏习惯,如摇头晃脑,抖动双腿,玩弄纸笔,念念有词等。这些“小动作”,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思考,降低阅读速度。

六、怎样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

读外文书籍要做到“一目十行”。

1.视幅要宽。

意思是每一眼看的词要尽量的多。我们阅读表面是用眼睛看,实际是用脑子读,眼睛只是起了照相机镜头的作用。努力使自己的眼睛变成“广角镜”,把尽可能多的词能一眼“尽收眼底”。

2.视时要短。

意思是第一眼和第二眼之间停顿的间隙要尽量短。我们阅读时,若视幅相同,谁的停顿时间短,谁就能读得快。

3.意群要长。

即在每个视幅中不是让你把很多的单词都收进脑子,而是要善于从中摄取有意义的词组,这个有意义的词组就是意群。极慢的读者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视幅就很窄,句子中间的停顿就多,而频繁的停顿必然妨碍正常的理解。快速阅读者是半句或一句句地读。视幅大大加宽,停顿的间隙少而短,获取的都是有意义的词组,因而理解全句或全段就能做到水到渠成。

4.利用上下文猜生词。

充分利用上下文给出的线索,有些生词的意思是可以猜出来的。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1)利用定义的线索。

在生词出现的上文或下文,有时能找到对它所下的定义或解释,由此可判断其定义。

(2)利用同义的线索。

一个生词出现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它往往揭示或解释了生词的词义。

(3)利用反义的线索。

在某一生词的前面或后面有时会出现它的反义词或常用来对比的词语,由它可以推测生词词义。

(4)利用常识猜测词义。

有时一句话中尽管有生词,但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生词的意思。

(5)利用等式或符号猜测生词。

一段话后面有时会给出一些等式或符号,如前面的话中有生词,由后面的等式或符号可疑猜出生词的词义。

总之,利用多种方法猜测生词词义,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者应当掌握的好方法。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九篇】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的两位数加减法计算。

2、借助情境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

3、通过判断、估算来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64-1:1、让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对错。3、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p64-2:1、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原因。2、改正。

3、小组讨论:怎样解决?用什么方法计算?4、你们能编出这样的问题吗?

p64-5:1、学生独立做。2、集体订正。

p64-3:

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p65-6:年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能说出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吗?你今年几岁了?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妈妈多少岁,你知道吗?今年妈妈多少岁?2.同学之间说一说。并弄清过一年,每人都长一岁。

回答书中的问题:象妈妈多少岁?[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二、p65-7: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2、说一说题目的含义。3、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4、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画出跷跷板。

3、看懂题意。4、学生独立尝试完成。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先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算式的特点来判断,或者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

第三课时:

一、购物:

1、通过看图,了解每一种玩具的价钱。2、讨论:小淘气拿20元钱能买哪些玩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组活动:你用20元钱想买什么?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四个人一组,每人模仿依次小淘气来买玩具,其他同学做售货员。

二、猜猜我是谁: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让学生看懂题意。2、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说出得数。3、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交流。

三、把得数排一排:

1、先算出得数。2、再进行比较。也可用估算的方法比较。3、填方框,再检验。

四、数学游戏:火星探险。1、对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帮助同学扫清语言的障碍。2、组织活动。

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教案设计【第十篇】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1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1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35 1705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