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汇报汇集18篇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丰富,推动了农民增收,激发了农村活力,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目 录
一、经验交流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1 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2 8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3 16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4 2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5 28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6 3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7 38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8 44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9 50
二、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1 55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2 59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3 6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4 66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5 7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6 76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7 80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8 85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9 89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1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区重点围绕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有偿退出权、继承权、抵押权和担保权六项权能,开展相应试点探索,圆满完成改革任务,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有序放活,利益联结机制更加清晰,多项改革正向发力,集体经济加速增长,集体活力稳步释放。
一、深化改革,完善股份权能
在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各村社以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主,分阶段组建起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发展集体事务,分配集体收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和收益权基本清晰。在此基础上,通过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设计了股权继承、转让、集体赎回等协议模板,进一步完善股权功能。一是开展股权信息化登记。在发放股权证书、台账登记的基础上,配合市级完善农经平台功能,重点围绕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成员管理、股权流转、分红管理等开发股权信息化登记应用模块。二是推进股权继承。在完成整建制农转非且资产清晰的村,实行股权固
化,试点探索股权继承程序。按照继承人是否为本集体成员、有无继承人、能够确定继承人等不同情况,分类明确股权继承要求。目前,全区共有51个村2065人发生股权继承,继承金
额17795万元。三是探索股权有偿退出。对股权退出的范围、限额、股东权限三个方面进行约束,降低股权退出风险。现阶段,股份有偿退出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主要设置股东个人内部转让和集体赎回两种方式。累计发生4个村9例
股权内部转让,受让人10人,涉及金额共计万元。四是探
索股权抵押担保。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为开展抵押、担保提供"数字身份证"。与银行合作,围绕股权估值认定、质押登记程序、风险防范措施等,设计抵押担保流程。
二、组合发力,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多项农村改革的综合实施,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逐渐增强。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长远收益。自2015年开始,我区承担国家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任务,按照保既得、利当前、重长远的方向,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全区有12个镇337个村、万成员、万亩集体土地入统到镇级联营公司。试点以来,已成功入市交易14宗公顷,总交易额约210亿元。地块上市
后,合理设计留地、留物业、留资产和入股经营等方式,形成集体长期稳定收入保障。二是资金委贷保障稳定收益。将征地补偿资金及集体积累资金,通过银行委托贷款,借给区属国有企业,实现区域资金内循环,保障资金收益。目前10个镇186
个村发生委贷106亿元,获得利息收入亿元。三是重点突破保障薄弱村发展。落实市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在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中选取试点,按照"一村一策",同时配备第一书记的方式,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承包造林绿化养护等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第一批6个市级试点村中,半数已完成试点任务。四是交易服务保障市场规范。与农村产权交易所合作,由其为全区农村集体提供土地流转、实物资产交易等产权交易服务,规范交易程序、决策事项表述及合同签订等工作,区级给予交易服务费补贴。几年来,平台累计成交项目305宗,总成交金额超过35亿元。
三、差异发展,发挥资源优势
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各自优势,重点围绕土地和资产经营、资金委贷理财、管理服务三个方面,挖掘潜力,增加集体收益。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
亿元,其中土地资源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租金、承包费、占地补偿、虚拟留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既得
等收入达亿元,占比%;资金收益占比也较高,委贷理财、存款利息、投资等收入达亿元,占比%;还有部分资产及管理收入,其中房屋租赁、资产占用补偿等资产收益亿元;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管理服务及其他收益
亿元。全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村有116个,其中500万-1000万的村有55个,1000万-2000万的村有38个,2000万-3000万的村有13个,3000万-4000万的村有2个,4000万以上的村有8个。藏经阁海量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四、固本培元,夯实治理基石
通过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前置监督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和发展水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领导,筑牢发展根基。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换届完成后,举办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堂、对症下方解难题、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高规格、精准化大培训,增强党建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好配强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理事长、监事长。二是完善制度建设。不断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机制,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
一审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形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意见、村干部管理监督办法等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在各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健全完善财务预决算、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一系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三是强化前置监督。建立村级重大事项事前咨商和招投标制度,重点把好民主议定关、方案公示关、资格审查关、开标评标关、资金抵押关、合同审核备案关"六关",严防集体资产流失。2020年,全区开展事前咨商及招投标工作的共涉及11个镇,召开联
席会议163次,咨商议题6119个,出具指导性意见9820条;招
投标事项120件,涉及金额亿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2
经验交流
自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以来,我区加强领导、出台政策、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围绕做好"定成员、清资产、建组织、赋权能、强监管、促发展"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体系。
一、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
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矛盾多、风险大的特点,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一)构建责任体系。区委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等22个单位为成员
的领导小组。从全区各部门抽调处级、科级干部23人成立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指导推动组、赋码验收组、成果汇编组、信访维稳组5个工作组,全脱产从
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各镇街分别建立产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镇街党委(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向区委递交了责任状。各村结合实际,建立组织,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二)谋划工作框架。为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结合实际和发展规划,研究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选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区委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2021年十大歼灭战之一,以8
月20日为收官日,关死后门、倒排工期,明确责任、挂图作战。
(三)推进跟踪指导。区委召开三次工作会议,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汇报,组织召开周调度会、月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区级领导包联镇街制度,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将各镇街产权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工作提示单的形式及时反馈,针对实际问题区级领导跟进督导。
二、抓宣传培训,一主题深度点击
坚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全力抓好宣传引导,确保
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
(一)以党建带股改,提高思想认识。秉承"以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组织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党员身份的成员点位带动作用,让他们以点带面划出同心圆,积极正面宣传产改工作,形成"有阵地、有点位"的宣传氛围。
(二)以培训促股改,提高业务水平。一是提前培训。抢抓有效工作时间,在全市动员会后,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原市农委积极沟通,邀请原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对全区经管系统工作人员就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使经管人员提前学习、提前入手,迅速进入角色。二是全覆盖培训。全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后,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分三批对全区209个村(第一批试点)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助理会计及各镇街经管系统工作人员,从改革的目的、意义及工作流程进行细致培训。三是专项培训。针对工作中成员身份确定难、清产核资数据填报复杂等问题,突出需求导向,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各镇街进行专题培训。四是外出培训。分别组织产权改革工作人员赴外重点学习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档案管理等相关经验。
(三)以宣传引股改,提高认知程度。为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的知晓率、参与度、认同感,通过平面式、立体式宣传相结合,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强大声势。一是平面宣传。制作并发放了宣传手册、宣传画册和手提袋20万套,
覆盖到每户。悬挂张贴标语口号1296条,开设产权改革政策解读专栏,利用农村集市发放宣传品万余册。二是动态宣传。利用农村大喇叭每天早晚分两次滚动播放产权改革政策问答。新闻插播政策问答,共30条,连续播放30天。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推文。在新媒体平台推送产权改革政策问答。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各层面进一步了解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三、抓程序规范,一张图框定方法步骤
(一)统一工作程序。按照《改革工作指导规程》,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统一发放到镇村。操作规程做到镇村干部、村民代表人手一份,流程示意图做到村村上墙。区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程进行督查指导,镇街按照规程进行安排部署,村里按照规程具体实施,确保全区上下步调一致。
(二)统一路径标准。制定了选取改革路径的指导意见,出台了选取三种改革类型的具体标准,详细明确了选取不同改
革路径应采取的方法步骤,并分别设计了工作模板,按照时间节点,逐村列出表格,基础干部群众只要拿到这套模板就知道每一工作环节该怎么做,进一步方便了基层、方便了群众。
四、抓关键环节,一张网全面覆盖
清产核资和身份确认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两项工作,可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一是严把工作程序,细化工作标准。研究出台了《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清产核资工作模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验收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按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先账内、后账外,对各项资金、资产、资源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对权属不清存在争议的资产、资源,由村清产核资小组拟定处理意见,按规定程序厘清权属后进行登记,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健全完善了农村资产资源管理相关制度。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区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水务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体育局、区统计局等有关部门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提供并核查相关数据,对照同期统计报表,共同保障了清产核资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完成。三是聘请中介机构,提供技术保障。聘请软件公司人员全程参与清产核资及数据填报工作,随时处理解决网络录入中的问题,对各村填报的数据随时检查修订。
(二)全面清查成员,明确边界权属。一是出台指导意见,做到步调一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起草下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二是开通绿色通道,化解基层矛盾。围绕群众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关注度高,不理解、没吃透政策等问题,一方面及时开通绿色信访通道,在信访办设立专项窗口,信访维稳组全体成员全天候值班接待存疑群众,答疑解惑,阐述政策规定,及时协调镇街共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信访维稳组针对重点镇街、重点村,及时下沉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将信访化解在第一次萌芽阶段。三是用活确认标准,解决突出问题。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过程中,由于各村成员身份确认尺度不一致,出现了服役士官、95后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几类特殊人群提出质疑的情况,研究下发了成员身份确认补充模板,对
特殊人群进行了二次增补,共涉及480个村7376人,有效解决了特殊人群的成员身份确认问题,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从而稳定了服役士官保家卫国的"军心",安抚了知识分子持家立业的"民心",增强了自谋职业者发展乡村民营经济的"信心"。
五、抓创新模式,一目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果,管好用活集体资产。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包括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使用、处置、债权债务、监督、档案、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及时清理经济合同、盘活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益。如河西务镇刘坟村通过清产核资重新梳理农村承包合同,增加集体年收益3万元;利用集体闲
置的建设用地建设门脸房,增加集体年收益万元。
(二)抓住改革新机遇,全力推进困难村和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力推进新一轮困难村和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利用中央财政以奖代补奖励资金,给予经济薄弱村每村10万元补助,扶持发展乡村产业,着力壮大集体实力。
(三)整合集体资金,确保集体收入。通过村村联手合作
共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整合7个村的帮扶资金1400万元,
集中流转土地建设水培蔬菜栽培基地100亩,每村预计增加集
体年收入20万元。全区有95个村投资购买了商铺,通过发展
楼宇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3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区坚持"积极探索、稳慎推进,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的原则,举全区之力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迈进,成功走出了一条城郊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崭新路径。
一、五项举措,确保改有所成
(一)党政统领,确保组织有力。始终将农村改革放在加强"三农"工作、筑牢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纳入全区工作总体布局,在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上多次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区委常委会、深改组会、政府常务会、专题调度会30次研究农村改革工作。各位区级领
导到乡镇、村开展蹲点调研、视察指导、现场办公200余次,有效地推动了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二)顶层设计,确保指导有方。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
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部署,先后制定下发了《清产核资指导意见》《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
《改革推进方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的实施意见》等11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扎实规范、有序推进。
(三)宣传引导,确保群众有心。坚持把宣传动员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依托电视台、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大会等搭建了"一栏、一榜、一会、一册、一纸"的宣传平台,通过电视台开办专栏,在乡镇村设立公示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上千次,印制发放宣传手册,使改革精神家喻户晓。分12批组织村"两委"班子和致富带头人近千人,赴北京、浙江、
四川等8个先进地区实地观摩,让基层干部群众开拓眼界、感受益处。发动镇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走村入户,答疑解惑,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引导村民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思想转变。
(四)典型引路,确保心中有谱。抓住典型引路这个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就将村班子威信高、团结务实、善于开拓
的肖店村作为全区试点,股份合作社成立仅一年就实现运营达效、村民分红获利,成为股改成功第一村,为全区乃至全市农村改革树立了标杆。实现63个村农村改革全覆盖,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万木争春"。
(五)合力攻坚,确保推进有序。深化实施"党政领导分兵把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村具体实施"推进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推动农村改革的强大合力。农经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基层乡镇、村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各村成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改革领导小组,在乡镇党委政府的主持下制定各村改革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施。区委将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分解任务,以"督考问用"机制倒逼改革事项落地生根。
二、五年攻坚,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改革红利得到初步释放,实现了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
一是唤醒了沉睡资产,集体经济更活了。通过改革,对村集体"家底"进行了一次彻底盘点,有了一笔"明白账",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晰、保护不严格、流转不顺畅的问题得到了根本化解。长期"沉睡"的资产被全面唤醒,成为激活集体经济的"强心剂",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投资合作等方式,
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达到了集体资产家底清、摸得着、能盈利、可分红的改革目的。
二是增加了财产收入,农民生活更富了。通过改革,破除了农民对集体资产抽象所有,实际很难享有的怪圈,形成了农民持股享有、真正所有的良性局面。现在,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进入股份制企业劳动挣薪金,资产入股分红得股金,增收致富渠道明显拓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优化了资源配置,产业发展更快了。通过改革,流转集体土地万亩,实现了由"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的转变。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规则开展经营活动,积极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种植水果、中药材、错季蔬菜、有机杂粮等经济作物万亩,兴建采摘园30个、星级农家游36
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打造了"民訫绿色农业""福卧龙田"等一批知名品牌;通过注册公司,积极承揽建筑施工、绿化美化、物业服务、物流储运等业务,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加强了党的领导,执政基础更牢了。纵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始终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的党员代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改革,村民对基层组织更加信任和
拥护,多个村的村"两委"成员在换届中高票当选,极大地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创新了管理机制,民主意识更浓了。通过改革,建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由股民选举形成的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架构的重大转变。村民变为股民,明确了自身的六项权能,"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得到明显增强,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过去召开村民代表会,挨家挨户请都不来,现在则是"不请自来",而且做到了真评真议真决策,大事小情"都较真",农民对集体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切实保障。
六是化解了矛盾纠纷,社会大局更稳了。通过改革,减少了因产权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使外来户、农转非、农嫁女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区涉及农村资产方面的上访量下降了80%。涉及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由过去"替民做主"变为现在"由民做主",农村政治生态得到极大净化。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征占集体资产补偿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正,有效避免了因分配不均产生的矛盾纠纷,农村更加和谐稳定。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4
经验交流
我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有序推进、试点示范、探索创新、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工作目标,强化督导落实,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保障,筑牢推进改革的坚强基础
(一)强化领导组建机构。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县13个乡镇和383个村街分别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三级书记抓,一级抓一级的组织保障机制。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有关县直单位和乡镇遴选精干力量20名,组成综合协调组、
清产核资组、成员界定组等10个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实行集中办公。
(二)他山之石借以己用。先后赴内外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汲取改革经验。邀请省市专家进行大规模专题培训3场;
县产改办组织各乡镇业务骨干、村街干部累计培训25场、1500余人;各乡镇自行组织培训400余次、14000余人次,提高了全县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改革。县财政安排产改专项经费268
万元,其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经费38万元、清产核资
工作经费180万元。各试点乡镇、试点村街产改经费分别为6
万元和2万元。
(四)精心设计强势启动。在学习考察、调查研究、吸取经验、归纳总结基础上,结合实际,经县委常委会、县委深改组会、县政府常务会等研究制定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等文件,对改革的目标、步骤、措施、时限等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了"七个阶段、七大任务、三个清单"的顶层设计。
二、营造氛围,典型带动,全面形成改革的强大声势
(一)全位宣传营造氛围。在县"两台一报一站"开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栏",对改革工作进行适时报道,组织各乡镇、村街主要负责同志录制专题访谈;设立"美丽宜居"公众号,宣传交流产改政策、工作动态、改革经验等,向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推介关注;制作宣传展牌200余块、喷绘
固体宣传画300余幅、悬挂喷绘标语6000余条,印发《改革政策知识问答手册》500余本,明白纸、《致全县广大农民的一封信》《宣传挂图》近4万,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产改工作氛围。
(二)试点示范引领带动。坚持分类型、选代表、积经验、再铺开的思路,选取4个乡镇和10个村街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在培训指导、学习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试点乡村在全县率先完成重点改革任务,为全县树立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制定标准稳步推进。明确清产核资标准,探索推行清产核资"23115"工作法,确保清产核资精准到位、应清尽清;明确"五取得、六保留、五丧失"16种身份界定标准,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多头占有,不能两头落空";投资135万元为全县村街统一制作并安装了产改工作"村务公开栏",明确公示公开标准,让群众心里没有疑虑、嘴上没有怨言,进而认同改革、支持改革。
三、多措并举,督导问效,全力打造改革的坚强保障
(一)严格要求限时推进。县委与各乡镇逐一签订产改工作责任状,严格要求,研究制定了《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时间表》,将10个主要时间节点、13项重点任务和
32项重点工作拉单列表,统一设计制作,县、乡、村全覆盖悬挂,做到"抬头见工作、使命记心中"。
(二)日常调度解决问题。自改革工作启动后,先后组织召开10次调度会、13次现场观摩会和和6次片区推进会,规划设计了"一点""两线"和"一环"的学习交流路线,按需组织乡镇、村街相互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同时,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交流群",实时晾晒各地工作实况,调度工作,督促落实。
(三)正向激励落后督办。县委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对改革者的褒奖力度,改革以来,12名产改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县四大班子领导坚持深入分包镇村进行督导检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组织县"两办"督查室、县委改革办、县产改办组成5个产改专项督导组,对各乡镇、村街持续跟踪要账,促进了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四)自选动作促进改革。启动"晾成绩、找差距、学方法、补短板"测评活动,对承担改革任务的乡镇和村街产改工作进行综合测评,先后举办整体工作、档案资料、产改展厅、宣传氛围等擂台评比36次,全县各地产改工作成效明显提高。同时,开展"专家应诊"和"结对共建"活动,挑选一批政策掌握全面、工作推动有力、工作作风优良的产改本土"专家",
根据"专家"特点,组建政策解释类、台账管理类、清产核资类、成员确认类、股份改革类、壮大经济类、农村一线类专家团队,通过开展专家帮扶活动,进一步解决了实际问题,补齐了短板弱项。
四、求真务实,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改革的特色做法
(一)"两绘三测"确保资源清晰。清查土地创新采取"两绘三测"工作流程,"两绘"是指先由村街对集体资产资源现状绘制草图,再由第三方测绘单位进行专业测绘;"三测"是指村街组织初测,测绘公司专业测,查漏补缺纠错后补测。在对比会商中最终形成成果,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准度。
(二)"实物登记"小卡发挥大用。在集体资产清理阶段,探索实行了"村财实物登记卡"制度,将各村街集体所有的房屋、机械、道路、水利设施等实物资产的照片、位置、价值等信息登记造册,台账式管理,集体资产从此有了"身份证",在家底清晰的基础上,实现了财产"户籍化"管理。
(三)"坚持原则"收回农民开荒地。村民开荒占有集体土地问题一直是清产核资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索中,本着"尊重贡献,平稳过渡,集体收益"的原则,以改革时间节点为准收归集体经营,之前因村民开荒经营所产生的收益不再追缴,
并明确同等条件享有优先承包权,实现了集体和个人双赢。比如,滩里镇中新桥村按照该原则,清查收回377亩村民开荒土
地,村集体再次进行发包,为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
(四)"三项机制"处理特殊人群。针对特殊人群身份确认难的问题,建立"研判建议""沟通反馈"和"实名票决"三项机制,对各村街无法拿捏把握的,上报至乡镇,由乡镇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再反馈至村街,指导村民按民主程序实名票决,有效避免了"两头占"和"两头空"的情况发生。既解决了政府既不能干预又不能放任不管的问题,又落实了"让农民自己作主,让农民商量着办"的要求,平稳推动了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有效解决了矛盾隐患,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五)"抓大放小"科学设置股权。"抓大"是指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原则上不设集体股。"放小"是指针对城中村、城郊村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大的村街,村街遗留问题多、矛盾隐患大的村街,与天津市、雄安新区联姻现象多的村街,对出嫁女、入赘男、离异女等特殊群体,灵活设置股权,以"成员股+"的形式,在成员股基础上设置了扶贫股、劳龄股、计生股、土地股、奖励股等股权,保护多数农民群众利益,平衡群体间利益关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如兴隆宫
镇结合当前扶贫工作,对8个村建档立卡的22个贫困户52人设置了扶贫股,每人1股,占成员股的10%。
(六)"全部股改"力争改革彻底。为确保改革彻底到位,鼓励引导所有村街实行股份制改革,不管有没有经营性资产,都进行折股量化:对有经营性净资产的,对经营性净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对有经营性资产,但因债务较多无净资产的先搁置债务,把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对无经营性资产的,把机动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评估,折算成资金,统一成货币形式进行量化,最终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改革彻底到位,这一做法在全省产改工作会商会上得到一致认可。
(七)"按人发证"探索股份权能。打破按户发放股权证的做法,探索按照"确权到人、一人一证"的原则,投资80万
元印制股权证50万份,按人发放股权证,证书中详细登记人员信息、股权变动信息等,保证个人权利的完整性,体现家庭利益管理的系统性,为以后股权继承、交易、质押、流转扫清了障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5
经验交流
自2018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县以来,我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明确方向、把握环节、守好底线、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地落实。
一、注重"五个强化",精心组织实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和区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先后10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推进会,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区级领导干部包乡、乡村干部包村的包抓责任制,形成了区级统筹协调、乡村组织实施、三级书记抓改革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财力支持。区财政专项列支工作经费600余万
元,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并且为产权制度改革办协调解决了300
多平方米的集中办公场所,建设了100多平方米的农村产权交易大厅,保障了工作高效运转。
(三)强化业务培训。邀请省农经工作专家对乡村两级干部开展政策培训,区农经部门深入基层开展业务培训,累计培训38场3000多人次。区分管负责人还带领相关人员赴安徽庐江、陕西榆林、吕梁孝义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借鉴了经验、拓展了思路、坚定了信心。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解读改革政策,向乡村农户发放宣传单、漫画图册、《致农民朋友一封信》8万余份,在全区上下营造了重视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督促指导。区委办、区改革办、区农经中心等部门组成督导组,累计开展督促指导60余次,确保了各阶段各环节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二、紧扣"四个环节",抓实改革任务
(一)清产核资做到"四清楚"。各村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对村集体资产全面清查,力求资金、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四清楚"。特别是对36个村存在的集体资产"断头账"问题,按照清偿、剥离、核销等方式分别进行处置,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处置结果进行表决公示;对涉及
少数群众的原农业税、乡提留村统筹等往来款项问题,制定了逐年扣减分红的清偿办法,以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目前全区共核实村办企业、临街门面房、机井等经营性资产亿元,核
实医院、学校等非经营性资产亿元,核实土地面积136万亩。
(二)身份界定实行"三公示"。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在身份界定方面实行"三榜公示",即,首先根据户籍底簿对成员身份初步摸底,由工作组初审,村民会议认定,进行一榜公示;之后根据各村讨论通过的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再次确认成员身份,进行二榜公示;最后根据二榜公示反馈情况,对误确、退确、漏确人员进行补确,再进行三榜公示,有效避免了"两头空、两头占"问题,防止了漏报、错报、重报。
(三)股权量化不搞"一刀切"。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灵活设置股权。对大多数村都以人口为基础设立了人口股,同时也有少部分村根据各自情况、群众意愿设立了劳龄股、计生股、土地股等。比如,有84个村根据农户在村集体的劳动时间及贡
献设立了劳龄股,有60个村针对独生女户多、赡养老人负担相
对重的问题,设立了计生股,还有2个村设立了土地股。股权一经确定,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静态
管理。
(四)建档登记务求"零差错"。由区产权改革办牵头,各乡镇会同区档案馆制定标准,列出档案目录,及时将工作资料规范整理归档。目前,宣传动员、清产核资、身份界定、股份制改革等环节的档案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破解"三个难题",释放改革红利
(一)破解农村集体机动地收回难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群众耕种了属于村集体的土地,却不向村集体交承包费,部分村干部不愿得罪人,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造成了少数群众讨便宜、多数群众有意见、集体收益受损失。此次改革中,加大力度对属于村集体的机动地等土地强力收回,并重新签订有偿发包合同。目前全区共收回机动地、荒地万亩,经重新有偿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600余万元。比如,上村镇南岗村聘请律师全程参与,依法收回机动地及荒地260亩,并公开招标承包给种植大户,每年为村集
体增加收入万元。麟绛镇东河北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收回
了多年由少数群众无偿耕种的机动地190余亩,每年可增加集
体收入7万元,其中通过法律途径收回被村民侵占的村集体机
动地亩。
(二)破解集体闲置资产盘活难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和农村人口进城,全区部分农村耕地、荒地、宅基地等资源长期闲置,还有部分村办倒闭企业、水利机井设施等资产因归属不清晰、管理不规范被长期闲置,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宣传政策、招商引资、规范合同、协议转让、司法途径等方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比如,张店、吾元2个西部乡镇与安徽合肥
阳光电源公司合作,利用8400亩荒山荒坡开工建设200兆瓦光
伏电站,每年可为10个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渔泽镇寺
底村将10多年被个人无偿占用、多次转包的一处闲置厂房收回,
重新签订租赁合同,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3万元。
(三)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难的问题。一方面,在股权设置时,全部不设集体股,主要通过提取公益公积金的办法(一般提20%)来保障集体收入、发展公益事业,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暂不分红。另一方面,坚持因村施策,通过实体经营、产业带动、土地营运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6
经验交流
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单位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立抓好"四个规范"、做好"三项指导"、促进"两个提升"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改革。
一、着重抓好"四个规范",确保改革试点有序开展
(一)规范村级改革任务,做到全面细致。制定了《村级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操作流程》,依次细化为成立组织、宣传动员、制定方案、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份配置、筹建合作社、申请核准、颁发证书、健全制度、完善设施和全面总结12个环节,共计39项任务。
(二)规范村级操作步骤,做到实施路径清晰。根据《改革操作流程》,采取九步走的办法推进改革,即:村党支部提议;村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商议;公示七天,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报镇党委政府审查把关;村党员议事会审议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议;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表决(户主签字表决);上报镇政府批准;正式结果向群众公布。
(三)规范村级治理结构,做到各类组织运转顺畅。制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办法》,要求经村党支部提名、乡镇党委政府核准、有选举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民主选举。目前,全县1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实现由村支书兼任理事长,确立村党支部在改革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实行各类村级组织成员之间交叉任职。
(四)规范村级资料建档,做到完整规范。改革后,各村形成的大量改革成果资料(公告、方案、章程、办法、制度、协议、表格等)以及操作过程资料(致村民一封信、会议记录、公示资料、相关照片、请示批复等),按照文案、会议、表格、报批、公开和场景6大类装订成册,永久存档。
二、着重抓好"三项指导",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一)做好对镇村干部的业务指导,确保把握改革政策要求的准确性。召开整县试点动员培训会,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乡镇(园区)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全县117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文书近400人参会受训。按照"县培训到村、镇培训到组"的要求,对镇村干部培训实现全覆盖。编印《村级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一本通》,分发到所有镇村。县对镇、镇对村开展经常性业务指导,面对面讲政策、提要求。
(二)注重发挥配套制度的指导,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规范完成。制定《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村级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示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试行)》《村级组织政经分离账务分设试行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与成员管理试行办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文件,确保了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有效规范完成。
(三)做好对改革难点步骤的指导,确保改革操作符合政策规定。当前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最难召开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为此,创新办法,优化工作程序,可以一并开展的工作一并开展,将需要经过成员大会表决的所有改革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以表格形式分两次由成员户主签名表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召开成员大会表决,此举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群众欢迎。
三、着重抓好"两促进两提升",确保改革试点提质增效
(一)完善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经营效益提升。制定《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农村集体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
集体资产四部交易细则,建立"覆盖城乡、三级联动、一体运作"的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县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亿元,已实现农村公共交易项目181宗,交易总额达万元,溢价万元,溢价率%;进入淘宝平台交易集体资源资产,实现不见面交易11宗,溢价万元,溢价率%。
(二)建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成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4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以"消薄、扶优、培强"
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出台15项扶持政策。建立领导干部包村
制度,乡镇(园区)党政负责同志至少明确1个村作为联系点。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年度考核,实行发展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注重将本村致富能手、经商返乡人员等吸收进村"两委"班子,每个村至少有1名致富带头
人。建立村级发展项目库,确定发展经营项目73个,目前有28
个发展经营项目产生收益万元。探索"5+X"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包括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产业发展型、服务经济型、投资入股型、其他类型等发展模式。落实财政资金1000万元,对重点扶持村一次性补助资金50万元;对空壳
村和薄弱村,一次性补助资金30万元。目前全县12个空壳村
和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超过"脱壳消薄"标准,均达万元,预
计重点扶持村经营收入均超过上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比例有望超过50%。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7
经验交流
自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推进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标准要求
(一)成立工作体系。成立了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20人集中办公。设立办公事务、督查、宣传3个综合组和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移民、文化体育、水利、卫生教育等7个专业组,每个组均设A、B岗位。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
(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各村(居)成立了改革工作组,由各村(居)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
(二)及时部署推进。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会、联席会、现场观摩会
和推进会,先进乡镇作典型经验介绍,工作滞后的乡镇作表态发言。截至目前,全区共召开动员部署会议4次,改革领导小
组成员单位会议2次,推进会4次,部门协调会4次。
(三)强化经费保障。区财政对产权改革办、各乡镇(街道)、村(居)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即区产权改革办80万元,
每个乡镇4万元,每个村2万元,共728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
(四)强化督查指导。印发责任清单,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监督检查,目前共开展6次督查,印发《督查情况通报》《关于及时整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促进产权改革工作加快推进。
二、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化落实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入手,结合实际下发了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性意见》《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20多份文件,指导各乡镇(街道)、村(居)规范推进改革工作。
(二)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制作多集改革专题宣传片,在
电视台滚动播放;汇编改革文件资料,印发《致全区农民一封信》,在每个村改革宣传栏张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8问答》,并通过微信群发至各乡镇(街道)、村(居)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各农户,确保改革政策家喻户晓。分级开展培训,区级分别举办改革政策、清产核资等培训班;乡镇由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牵头组织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乡镇分管领导、包村领导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全区共有乡村干部7878人参加了培训。
(三)注重部门协同配合。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教育、移民等部门,分别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面上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各乡镇(街道)相关站(所),认真做好数据校验核对,报区农业农村局等9部门联审并盖章后,按时全部录入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区产权改革办组织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照验收指标逐项打分,确保工作质量。
三、严格细节操作,专业化推进
(一)精准开展清产核资。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对象全覆盖,包括了乡镇、村、组三级;范围全覆盖,资产清理不只局限账内资产,还包括对账外资产和资源进行清理。在实施过程中,制定《操作规程》,与7家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
议,参与276个行政村(居)清产核资,出具清产核资报告;在工作步骤上,严把"组建机构、宣传发动、实地清查、登记、核实、公示、开会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总结完善"十二道程序。在结果处理上,印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告文书格式》等操作规程,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科学确认成员身份。区级,聘请律师团队对出台的各项文件和操作规程进行法律指导,制定出台了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明确46种情形成员确认标准。乡镇级,先由各乡镇推出一个集体资产较多、工作班子能力较强、情况比较复杂的村(居)作为试点单位,律师事务所与24个试点村签订服务协议,负责宣传、业务培训,指导各村(居)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工作。各村(居),严格按照"成立成员资格确认工作组、人口情况调查摸底、提出初步方案、初步方案公示、调整完善方案、方案审核把关、审议通过方案、初步登记、三审议三公示、确认登记"等10个步骤确认成员身份,切实解决了"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和"两头占""两头空"现象,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三)强化股权设置管理。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设置与管理暂行办法》,在资产折股量化和股权管理等
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一是资产折股量化过程透明化。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改革分配方案、合作社章程、清产核资结果、成员身份确认方案补充条款等资料编印成册分发到每家每户,使人人均熟悉本村(居)集体资产资源、成员身份确认情况。二是资产折股量化范围明确化。资产折股量化的范围是经过清产核资确认的集体经营性资产,参与量化人员范围是各股权户,股份数为本次折股量化基准日户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股份的总和。三是股权设置民主化。原则上只设置成员股,但经民主程序决定可设立集体股,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成员股原则上只设基本股,统一制作《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份折股量化表》,按每人10股配置。四是资产折股量化方式多样化。鉴于部分移民乡镇和土楼旅游乡镇村集体资产来源复杂,因村施策,形成成员股、资源股、移民资产股等多元股权分配方法。五是股权管理规范化。各村(居)均建立股东股权登记管理台账,统一装订备案。
(四)依法处置问题矛盾。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对不规范经济合同、村民小组间的林地权属纠纷等及时进行处理;在集体成员身份确认中,跟踪出嫁女成员身份确认情况,不回避矛盾,不搁置问题,发挥各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和中介机构专业作用,定纷止争,积极维护妇女权益,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五)规范管理档案资料。印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方案》,制作统一的档案业务模版,各乡镇将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决议、实施方案、章程、成员名册等重要资料全部整理装订成书,统一归档;部分乡镇还对各村改革档案进行扫描,制作成PDF电子文档,方便群众查询。
(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清产核资过程中,结合清理合同,对到期的房屋、土地租赁合同及时进行协商续签或公开招租,对合同内容不完整的予以完善规范,增加村集体收入;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镇招投标中心,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工程结算和验收;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系统,将各村(居)集体资产资源、成员身份和股权户详细信息录入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强化资金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兴办特色服务等措施,打造"一村一品",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8
经验交流
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本着"指导不指挥、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议"原则,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重点,采取先行先试、流程操作、压茬进行、梯次跟进的方法,圆满完成了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一、聚全力、重落实,改革任务稳起步稳推进
(一)建立机制。区、镇(街)、村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书记亲自挂帅,党政同责,同抓同管;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镇(街)改革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难题,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区农经部门每周召开镇(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总会计参加的业务研讨会,听取在改革中发现的业务难题,通过集体讨论及请示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后答复给镇(街)。同时,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发挥各自作用,根据党员干部改革工作情况优者选拔重用,不力者依规追责,进行典型宣传。
(二)上下联动。改革工作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农业局牵头实施。下设绩效考核、督导验收、宣传报道、信访维稳四个工作组。镇(街)、村同时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村级下设清产核资组、成员身份确认和劳龄认定组、宣传报道组和综合组。同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包靠工作体系,即:区级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屯组、党员包户,形成了"十个部门联动、百名干部下乡、千名人员参与、万户农民受益"的上下联动机制。
(三)营造氛围。区、镇(街)、村、组四个层次召开宣传动员、专题座谈、答疑解难等会议1176次,参会人员44560
人次;组织35场次专题培训,把镇(街)工作组培养为业务骨
干,近2000名村级工作组人员都变成"明白人",确保改革工作整体统一,少走弯路。发放改革宣传漫画、《致农民朋友一封信》、征求意见单、调查问卷等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同时,利用微信群、条幅标语、有线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让改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四)梯次推进。全区选取双丰街桦树村为试点村,先行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逐步推进。每个镇(街)推选一个群众基础好、干部工作热情高的村为试点村梯次推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农经部门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辅导材料,通过业务研讨、现场观摩、座谈会等方式培训工作人员,为全面
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督办评估。区级督导镇(街),镇(街)督导所辖村。督导组将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中的难题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为保证改革工作质量,区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估验收,村级自评、镇(街)互评、区级统一评估验收的覆盖面均达到100%。上一阶段评估验收不合格的,不允许开展下一阶段工作。
二、敢创新、重实践,改革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一)以"流水作业"模式开展清产核资。印发《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明确宣传启动、清理登记、处置核销、完善规范、核算确认五个步骤。统一设计表格,制定通俗易懂"九步"流程图,达到标准一致、步调一致。通过全面清理核实,明确了集体资产归属,镇(街)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资产亩,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亿元、非经营性资产亿元、
资源性资产万亩,由村民小组代管的原生产队集体资产
万元,建立了"三类"资产台账。清理登记后,区、镇
(街)制定了集体资产登记、保留、使用、处置制度样本,各村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制度。
(二)以"层级民主"模式确认成员身份。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指导意见》,制作了通俗易懂
的"蜂状导向图",指导镇(街)、村做好婚入、婚出、户籍迁出、村民身份变化等特殊群体人员科学确认工作。操作时,指导各镇(街)、村按照先易后难、不同层次民主决策的方式,授权给工作组采取初步分类等办法科学简便进行。面对村民会议难以召集、村民代表政策水平低、户在人不在等现实困难,采用委托授权的方式和层级民主决策的方法加以解决,防止少数人操纵。全区改革涉及人口数万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万人。编制了成员花名册,对确认成员身份所依据的材料实行一户一档,永久保存备查。在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中,对确认结果有争议的,允许当事人申诉,开展必要的司法救济。同时,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管理办法(示范稿)》,指导各镇(街)、村规范运作。
(三)以"权益平衡"模式进行股权设置。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设置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各改革村根据实际情况在成员股中设置土地股、福利股等,股权的设置比例在总的建议框架下,依据经营性资产情况再行调整确定,从而平衡不同权益情况设置股权,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成员的占有权和分配权。
(四)以"分割蛋糕"模式完成折股量化。在成员股中设置了基本股和劳龄股。利用"切蛋糕"的原理,将集体资产以
份额的形式量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所有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资产都享有收益分配权。全区量化股权万份,其
中:集体股万股,成员股万股。同时,以户为单位出具股权证书,股权实行相对静态管理,出台了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健全了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了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
(五)以"导向分类"模式组建经济组织。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对经营性资产较大的村指导成立股份合作社,对经营性资产较小的村指导成立经济合作社。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和《成员(股东)公约》。通过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组织登记证书,确定其特别法人地位。在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时,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明确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各自职能关系。
三、建制度、重管理,改革成果见实效见长效
(一)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不再执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为弥补管理运行中的盲点,区、镇(街)两级制定了"预决算复核、集体账户资金使用监管、审计监督"等八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预决算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十五项制度,确保了村集体(股
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有章可循、有制可守。通过制定公约、制度、办法等,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内部监督、社务公开和自我追责机制。
(二)壮大集体经济。印发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鼓励支持各村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全区竞拍未承包到户村集体资源性资产43件、1236亩,竞拍收入万元。对村办学校等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竞拍,引进投资商6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利用生态环境和金源历史文化底蕴等资源,发挥"后花园"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规范产权交易。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1中心、15站、108室服务格局。制定了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开展产权交易、权证管理、供求信息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农业保险、抵押贷款等业务,指导农户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450份,流转土地37
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1980个;农业保险面积达到万
亩,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亿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9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机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清查,因村制宜确认成员身份,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多措并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一、凝聚发展共识,扎实推进改革
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所有村居实行了资金、资产、资源、账务、档案、公章管理"六规范",全面开展资产资源清理清查,建立了明白账。按照"全面清理、分类登记、逐项核实、权属确定、审计评估、公示确认、审核上报、数据录入"的程序,再次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重点清核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确保清产核资量准、核准、评准。
二是成员界定化解矛盾。按照"市级定原则、村级定细则、民主定成员"的总体思路,采取"两下两上"定标准、"两级"评审定成员的方式确认成员身份,切实维护各类群体利益。所谓"两下两上"即为:试点摸底-完善成员确认办法-全面摸底-确定成员确认办法;"两级"评审为:居民组(村民小组)初评、社区(村)二次评审。对有争议的,通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表决确定,确保成员身份确认民主、公开、透明。
三是建立组织规范运营。市级层面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样本,对股权设置、收益分配等9大类54个事项进行规范,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成员代表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原则提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监事会主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村级组织架构由村"两委"变成了"两委一社",实现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并行。
二、健全长效机制,规范经营管理
一是成员代表议事兼顾民主和效率。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召开全体成员大会不现实的实际,明确成员代表大会是股份经济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表决重大改革事项。为切实把成员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把合作社的决策传递下去,采取合
作社成员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代表,并严格规定代表人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少于120人的村,成员代表不少于29人,每增
加40名成员,相应增加1名代表,每个成员代表选区选举一名成员代表,确保了成员代表的广泛性和群众的紧密性。
二是收益分配方式兼顾长远和当前。健全集体收益分配机制,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中明确规定集体收益分配原则、标准和分配办法,落实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收益权。为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公益事业,原则规定提取集体净收益的5%-30%作公积公益金,成员分红不得超过提取公积公益金后剩余净收益的60%。先期完成改革的21个村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进行了股份分红,分红总金额万元。
三是多种模式发展兼顾集体和个人。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田黄镇栖驾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自愿将已确权到户的2860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与村集体土地整合,引入社会企业发展核桃、黄桃等特色种植,入股成员每年领取800元/亩的保底分红,年增加集体
收入186万元。目前,全市探索了资产盘活、资源开发、土地经营、领办合作社、休闲农业、特色产业、服务创收、物业经济、电商平台、结对共建等十种发展模式,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的"齐头并进"。
三、促进要素流转,盘活沉睡资产
一是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交易服务体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的"六统一"模式,搭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资产处置和金融服务"四大服务功能"。依托16个镇街经管站,设立产权交易中心办事处,在所有村居设立联络员,搭建起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
二是完善交易规则,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制定了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不同种类农村产权的交易规则,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土地经营权流转等纳入平台公开招投标,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转。目前,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完成50亩以上土地流转交易811笔、流转面
积万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交易90笔、交易金额7400
万元。
三是探索股权质押,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股权量化、收益分红等信息纳入农村集体股权交易管理平台,实现了股权管理信息化、流转规范化和监督制度化,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搭建平台。利用成员信用
信息,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出台了《农村集体股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股权质押登记实施细则(试行)》,与银行合作优化贷款流程,截至目前,发放农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14笔,贷款金额318万元。同时,推进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8笔、抵押面积亩,贷款金额710万元;完成林权
抵押贷款4笔,抵押亩数1500亩,贷款金额300万。金融资本开始流入农村市场,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1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人都是明白人
改革依靠谁,改革为了谁。我县紧紧抓住这些关乎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精准把握农民既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的定位,充分调动全县农民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一)在责任上坚持"一把手"主抓。把改革试点作为"一把手"工程,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三级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始终在三级党委(支部)的议事日程里,确保三级书记始终在改革一线抓落实。
(二)在推进中坚持"一盘棋"统筹。把改革与决胜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部署、同步推进,既避免"为了
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也保障了改革意图的实现途径。
(三)在动员上坚持"一体化"宣传。资料汇编、操作手册、业务培训相结合,媒体专栏、标语条幅、画册台历相补充,实现村村有政策通、人人都是明白人,群众知晓政策、明白好处、消除顾虑,形成了支持改革的强大民意力量。
二、村村都有明白账
以前,集体资产说起来人人都有,深究一步却人人无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
在清产核资环节,实行"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全面清查、价值认定、结果公示、结果确认、建立台账、纳入平台"等"十三步"工作法,聘请会计事务所全程把关。同时,注重把老党员、老会计、老监委吸收进来,参与监督,查漏补缺,确保不落一处。全县共清查账面资产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万亩。
在身份确认环节,大胆创新,探索出"依法依规合理登记、世代农户上门登记、户地分离询函登记、群众认可大会登记、无户无地不予登记"工作要诀,坚持出台办法、人员摸底、身份告知"三入户"征求意见,落实确认办法、成员清册"两公示"关键步骤。全县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3508户、166566
人。
股权设置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尊重历史、兼顾现
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的指导下,我县积极鼓励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科学设置人口股、家庭股、土地股等多种股权,合理制定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方案,资产量化范围、股权设置办法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让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受益者。
有组织才有保障,"两推一选一把关"的严密程序拧紧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螺母。"两推"即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农村党组织提名;"一选"即股东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一把关"即乡(镇)党委政府全流程进行审核把关,进一步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件件都是明白事
如果把集体资产比喻成"蛋糕",改革不仅是要切好"蛋糕",还要把"蛋糕"做大。我县把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资产资金,创新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荒地"变身"金银山"。将改革盘活的"四荒地"20000
亩,流转给新能源公司,大力发展杜仲种植和50万兆瓦光伏发
电,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8026元增加至2020年的
10090元,形成了"产权改革+土地流转"模式。
"老旧房"赶上"新潮流"。在"文旅徒步小镇"建设中,将闲置废旧房屋改建成青年客栈、农家乐,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产权改革+资产盘活"模式。
"小散钱"孕育"大产业"。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年度村民福利、村民自筹资金分别入股鑫海能源公司、大象饲料厂、龙骏艾柯环保科技公司,村集体年收益百万元,成员年均分红2500多元,闯出了"产权改革+多元投资"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6%;产业发展有了引领,实现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合作经济组织、户有增收产业项目;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组织力、带动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下一步,正进一步聚焦制度建设,推动合作社经营管理规范化;聚焦权能实现,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权能多种实现形式;聚焦经营效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改革的新成效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2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流程,多措并举齐推进
(一)建立"一套流程"。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细分为十五个步骤,创新推出"十五步工作法",即建立领导机构、开展宣传培训、成立工作班子、编制工作计划、组织人员排查、开展资产清查、拟定实施草案、表决改革方案、编制股东清册、推选股东代表、提名候选名单、筹备代表会议、召开代表大会、设立股份合作社、总结验收成果。
(二)坚持"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亲自上阵、亲自督办,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办、局委包村工作责任制,制定阶段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和早餐会"三会"制度。夯实乡镇主体责任、村组实施责任,形成"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思想动员到位。改
革初期,针对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等问题,采取动员部署、专家讲授、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干部统一思想。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先后10次
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聘请省市专家,举办20多场报告会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举办农村改革"一把手"专题论坛等,转变干部观念。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围绕"赢得群众认同、取得群众参与",通过编印宣传册、组织宣讲团下乡宣讲、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进行全方位宣传,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机制健全到位。出台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十余个改革配套文件,在金融、用地、减税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
(三)做到"五个规范"。一是资产核查规范。按照"程序规范、过程公开、专业清查、群众参与"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编制了"一册十五表",规范开展资产清查登记。从确定试点开始,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资产核查、张榜公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二是成员确认规范。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因村施策,没有一个村出现上访行为。三是股权设置规范。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静态
为主,动态为辅,只设成员股,不保留集体股。对新增人口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进行股权调整的操作规程,逐村召开村民大会进行确认。四是操作程序规范。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人员排查摸底情况公示、三资清查决议公示、股改实施方案公示、方案批复公示、股东清册股权量化决议公示、股东代表公示、股份经济合作社任职批复公示等"七榜公示",确保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五是运营管理规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有效方式,建立健全以集体资产增值保值为目的的经济责任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各项经营收支活动纳入了区"三资"平台监管,接受监事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了集体资产管理能力和经营收益。
(四)实现"三个覆盖"。一是改革对象全覆盖。制定成员身份确认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依法依规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全面确认,编制成员名册并进行公示,得到了群众认可。共界定成员106336人,量化股份108746股。二是资产量化全
覆盖。股改试点共清查核实资产亿元,在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量化集体净资产亿元。三是资产监管全覆盖。探索建立了"三管、两审、一监控"管理机制,自觉
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了资产高效、透明运转。目前,全区共有农村集体资金亿元、资产亿元、资源万亩,实现了统一监管。
二、成效显著,改出农村新天地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集体家底,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沉睡的资产资源,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改出了集体经济新动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城中村、城郊村、纯农村三大类型,科学谋划了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等八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富裕了农民,壮大了集体,激活了农村。2020年,共有8个村实现分红,分红1032万元。
二是改出了和谐稳定新局面。一些村曾因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村级账目混乱,群众多次出现集体上访现象。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家底,集体资产资源一目了然,资产管理公开透明,村民可以随时随地监督集体经济运行和财务收支状况,怨气消了,心气顺了,干群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3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一个组织"抓工作统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改革的要求,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4个市委常委和2个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指导组、宣传报道组、清产核资组、身份认定组、股权经济组、督导督查组和信访接待组八个工作组,明确任务分工,严格压实责任,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各镇(街道)、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了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上下联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四项机制"抓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宣传机制。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村干部入户宣传讲解、发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致群
众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充分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自觉地支持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工作局面。全市共悬挂横幅800余条,发放《资料汇编》《清产核资百问百答》1200余本、公开信18万多张。
二是强化培训机制。狠抓学习培训,在工作启动初期,集中一个月时间,邀请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举办一系列专题培训班,将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普及到市、镇、村三级干部队伍中。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安排工作人员下沉到各镇(街道)开展不间断轮训,将培训人员覆盖面扩大到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确保培训全方位、不留死角。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555人次。
三是强化督导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牵头,安排专人对各镇(街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实行分镇包村工作责任制,市农委安排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包镇(街道),农技指导人员分包村(居委会),按照每月计划进行定期查看指导。
四是强化评估机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于不按规定程序执行、不公开公示以及群众不认可的,要求重新返工,及
时整改,直至符合标准,确保了改革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三、出台"一个办法"抓工作落实
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4+4+2"重点工作机制考核指标和各相关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要点和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每月按照具体考核量化标准,对各镇(街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月评比、季考核。建立了月汇报制度,要求每月20日左右召开工作例会,由各镇(街道)集中汇报工作,重点汇报当月进度和下月计划安排。市农委对每月工作进度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每月后三名要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作检讨、表态度,前两名作经验介绍。同时,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及时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认真查漏补缺、落实补充措施、完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改革质量和成效,确保改革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4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度统筹推进
市委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市、镇、村分别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各方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改革。市委、市政府召开两次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深化推动;实行领导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日常督办与专班督办相结合,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市级出台了1个总体方案、1个实施方案、4个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各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图施工。市产改办举办4期培训班,培
训各级骨干500余人,全市悬挂横幅1100余条、张贴标语1800余张、发放《致农户一封信》15万余份,形成干部会改革、群众知改革、同心干改革的生动局面。
二、高标准清产核资
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状况,制定全市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细化清产核资范围、内容、程序,明确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办法。要求集体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依账按实物全部清查并登记,做到事实真实准确、数据如实入表、文字精准表述现状、实物影像图片建档立卡。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全面彻底、依法依规、民主公开,做到账内账外应查尽查,清查核实全覆盖;产权归属能确尽确,权利主体全明晰;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核查结果全认可。竹根滩镇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协助下对33个村(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重新登记,确保了清查核实"零差错"。周岭村三支渠道上亿杨林木的权属一直存在争议,在清产核资过程中,通过仔细核查历年账目、走访询问村组老党员,最终确认渠道经营权及林木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市共核实村集体资产亿
元,比账面资产增加亿元;核实村集体资源万亩,
其中农用地万亩,建设及公共面积万亩。
三、汇民智确认成员
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制定"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各村遵循"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发布公告、入户登记、民主定标、公示确认、上报备案"的步骤,在"一市一标"框
架内实行"一村一策"。专班人员坚持用"五心"开展工作:秉持公心,严格标准不徇私情;保持耐心,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强调细心,反复核实防止遗漏;满怀爱心,以人为本应确尽确;顺应民心,协商定标公示定案。全市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万户、万人,做到了程序规范、标准合理、结果公认、进展平稳。位于市区中心"村改居"形成的南荷社区人员结构复杂,考虑社区集体资产收益由集体土地转化衍生而来,经过4轮反复协商,决定按1982年分田时人口确认成员,之后新增人口通过继承方式获得股权,清了旧账,立了新规,聚了人心,加快了后续改革进程。
四、宽口径量化配股
根据全市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少、资源性资产多的实际,探索将村集体统一经营的资源性资产按征地价格折算价值,与核实的经营性资产一并以股份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提高股份含金量,保证股东权益。股份配置分村、组两个层级进行:在村级,集体股占20%,成员股占80%,量化资产32亿元;在组级,不设集体股,成员一人一股,量化资产亿元。股权"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依法继承",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实现了"量化标准合理、确权赋能到位、股权价值明确"。
五、全覆盖成立组织
全市35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
社348个,经济合作社6个,制定了组织章程,取得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组织登记证书,作为独立法人代表全体成员管理和经营集体资产。自主研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信息系统",将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人员、股份、承包地等信息全部导入,实行动态监管,可供主管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成员查询。市经管局会同档案局制定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规范,组织力量将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按统一标准整理形成档案8531本,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市、镇、村三级分别存档保管。
六、多途径盘活资产
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主动作为,依法发挥集体资产资源整合平台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发掘集体资产价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集体成员收入。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要求合同金额3000元以上的集体资产处置和10万元以上的村级建设工程全部进场,确保交易公开公正,将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引进来",让闲置的集体资产资源"活起来",已挂牌交易207宗,交易额849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节支近500万元。支持经营性固定资产多的村集体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泰丰街道南荷社区每年通过门面商铺创收140万元,每个成员每年可分
红2500余元。引导资源性资产多的村集体牵头开展土地股份合
作。高石碑镇窑堤村动员农户将2000亩承包地入股到村合作社统一经营,保底租金每亩300元,经营收益的60%按股份给农户分红,40%用于集体再投资和公共服务。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5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构建"四化"体系,稳步推进改革
我区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败的重要指标,严把改革的清产核资关、成员界定关、股权配置关,探索出了"清产核资专业化、成员确认三公化、股权配置三股化、操作流程法制化"的"四化"体系,确保改革尊重群众、依法依规、便于操作,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一是清产核资"专业化"。由区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等多部门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负责指导具体工作。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会计公司,全程参与,对全区35个行政村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逐笔逐项清查核实,全面清晰地摸清集体家底,理顺产权关系。经统计、核实,全区农村经营性资产共亿元。
二是成员确认"三公化"。按照"公平受益""公正实施""公开透明"原则开展成员身份确认。推动成员公平受益,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利。通过确认,享有村集体经济产权成员人数为51314人。推动成员身份确认公正实施,依法将人员分为完整权利义务成员和部分权利义务成员两种资格,在股权配置上给予明确区分。将所有情形、实施步骤纳入《家庭人口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等9张表格,最后通过3轮公示,交村民大会表决。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在确认成员身份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告、公决、公示的程序操作,有效破除了利益纠葛和矛盾。
三是股权配置"三股化"。按照"集体资产共同享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鼓励特殊贡献者、照顾弱势群体"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创新探索出基本成员股、奖励股(包括独生子女股、军人股、社龄股、特殊贡献股)、帮扶股(包括扶贫股、扶困股、残疾人股)等"3类8种"股权分配模式,并对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合理确定各种成员的配股份额,量化折股股。
四是操作流程"法制化"。严格按照"三公一核准"(村里公告、公决、公示和镇核准区备案)的程序操作执行,做到全过程依法依规,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农民利益不受损。
所有方案、重大事项一律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进行公决。各项改革成果,一律向全体村民公告一周以上。呆账死账、历史遗留问题等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处理。通过召开股东大会,选举理事会(理事长)和监事会(监事长)来管理和监督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运行。股权证书由区改革领导小组统一印制,并对股权证书的内容、办理、发放、变更和登记备案作出规定,让集体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所有权得到法律保护。
二、发展"四型"经济,壮大集体实力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有效路径,在全区35个行政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大力发展旅游型经济、实体型经济、物业型经济和产业合作型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一是发展"旅游型"经济。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成立旅游公司,盘活森林、土地资源,引导村集体以资源折股入社,通过发展观光旅游取得集体收入。如,太平镇泮溪村利用森林资源入股旅游开发公司,村集体获得40%的门票分红收入,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超90万元。
二是发展"实体型"经济。基础较好的村通过整合闲置零散农业资源,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成立产业公司,发
展实体经济。如,招贤镇招贤村组建混泥土搅拌站、苗木绿化公司、卡丁车体育公司等3家公司,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
1000万元。
三是发展"物业型"经济。城中村通过盘活、整合闲置建设用地和物业资源,发展物业经济。
四是发展"产业合作型"经济。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村委会引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集体流转土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注入资金购买产权的形式实现产业合作分红。
三、培养"四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民转变为有股金、有租金、有薪金、有补助金的"四金"农民,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2元,同比增长%。
一是有股金。村民通过拥有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股份,获得分红收入。招贤镇招贤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明确了每户村民在合作联社的股份,2018年合作联社拿出270万元用于分红,每户村民平均分得4060元。
二是有租金。通过流转承包地、闲置宅基地和出租农村房屋,获得租金收入。梅岭镇团结村,在清产核资后,村委会与村里的漂流公司达成协议,村民以出租房屋和资源性资产的方式,每年从漂流公司获取一定的报酬,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三是有薪金。村民通过在本地合作经济组织务工,获得劳务收入。招贤镇招贤村集体下属招贤实业有限公司为本村村民提供160多个工作岗位。
四是有补助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提取公益金和公积金,用于补助和奖励村民。每月向本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
共45000多元,为村民提供医疗报销外30%医疗补助,为100多位老人提供免费食宿,给予本村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学生提供4000-15000元的奖励。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6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总量,资产增收
一是集体资产总额持续增加。全市村级经营性资产共有建设用地5万亩、厂房450万平方米、金融性资产亿元,
全市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净资产从组建时的亿元增加到
亿元。
二是集体资产产权只租不卖。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各个阶段,一直坚持保留集体经济发展载体,征地拆迁过程中也创造条件为村集体安排留置用地,增加发展空间。
三是集体资产管理只严不松。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范管理也倒逼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年租金每亩不得低于万元和房屋年租金每平方米不得低于100元的指导价,市、镇、村三级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全部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村级资产资源租赁收入达亿元。
二、增活力,改革增收
一是改革发展模式。引导各镇(街道)建立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平台,创办合作联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推动村级发展模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发展方式由分散型向联合型转变,实现镇镇有平台、村村有载体。
二是改革发展路径。鼓励村级积极参与城镇化开发建设,利用地缘和资源的优势,通过合资合作、投资入股、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投资土地、标准厂房、商业门店等经营性物业或者开展小区物业和绿化服务增收。
三是改革资金增值方式。聚合村级闲散资金,投向镇级融资平台,增加稳定收益。
三、拓渠道,发展增收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3个村收入超亿元,42个村收入超千万元,88个村收入超500万元。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纺织、冶金、轧钢等二产向三产服务业转型,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深化规模效应。全力支持村级企业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强村级经济基础。村级企业销售收入5091亿元。
四、促转化,扶贫增收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每三年一轮开展薄弱村扶持工作。全市有效收入低于250万元的村仅24个,占村总数的%。
一是建设增收载体。市财政出资9000万元,安排亩
土地指标,花4年时间为60个经济薄弱村建成万平方米
标准厂房,每村每年增收50万元左右。
二是财政倾斜保底。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正常运转;设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年核发生态补偿资金8000余万元。全市行政村各级财政转移支付
收入达亿元,村均万元,薄弱村村均达128万元。
三是实施阳光监管。用好"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各条线部门的帮扶资金使用和帮扶措施落实等内容进行全程监督,实现"阳光扶贫"和"精准扶贫"。
五、强监督,管理增收
一是强化村级支付规范管理。开发"E银通"网上支付监管系统,村级转账全部通过"E银通"进行,并由纪委实时监管;全面推行村务卡,村级的村务活动开支除少量经事先批准确需现金支付外,村级日常小额采购、零星开支、差旅费等全部使用村务卡支付,进一步规范村级支付行为。目前,全市所有行
政村实现"E银通"、村务卡全覆盖。
二是强化农村"三务"公开。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三务"公开"户户通"建设,全市252个村全部在电视上向老百姓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每一笔收入、每一次支出、每一项工程、每一份救助等所有内容,包括原始发票,都向老百姓公开,真正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强化农村监管"三项"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金出借、资产资源出租专项治理行动,共规范出借资金亿,清查欠收租金亿元,清
理银行账户386个;全面开展对村级巡察,巡察101个村,今
年巡察87个村,明年全面完成村级巡察。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7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三盯三灯"抓改革稳步推进
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准改革方向,做足调研文章,理顺改革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一把手"全程参与,实行挂图作战,将试点任务细化成4个阶段21个步骤,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是加大宣传发动。召开了县、镇、村三级书记动员大会,组织业务培训班22期,参训人员达1200余人次,上报农业农
村部和省、市各类信息、案例、约稿、报表57批次,被省级以
上媒体报道12次。印发改革操作手册2000余册,分到各镇、村和村民小组。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认真落实"三察三单"制度,细化推行"三盯三灯工作法",即深改办盯部门、督查室盯部门一把手、县纪委书记盯分管县领导,黄灯警示、红灯诫勉、聚光灯下作表态。对"牛鼻子"问题,县委主要领导经常不打招呼,随机调研,现场开会,一线开、站着开、马上开、马上办。
二、严格规范程序,"358流程"抓改革举措落地
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358"工作法,即"开
3次会(村民大会)、摁5个螺(签名确认)、看8次墙(张榜
公示)",全县68个村(居)注册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126228名农民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
一是严格规范操作,全面清产核资。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账面价值总计亿元,摸清了集体经济的"家底"。
二是完善政策菜单,做好成员确认。出台成员确认指导意见,将村民分为3大类21种情形,针对不同情形分别制定不同的确认办法,为群众提供政策"菜单",让群众"点菜"。全县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6228人。
三是落实折股量化,拓展股份权能。在"生不增、死不减"静态管理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按照人口股、农龄股等多种方式灵活折股量化。全县68个村(居)共折股量化经营性
资产亿元,其中人口股94906股,农龄股488127股。
四是规范登记程序,成立产权主体。成为改革试点前,全县每个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公司。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指导68个村按照规范程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领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
三、严守法律底线,"三套机制"抓集体风险防控
通过改革,实现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公共事务、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资产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事务的基层治理机制,明确"四块牌子"的关系,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村干部不得在集体经济组织中领工资,但可以从公共支出中领取绩效工资(最高达2倍基本报酬);绩效工资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挂钩,实现"双线管控"。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四个层次监督,严控廉政风险。内部监督方面,监事会依法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公司董事会履行法定职责进行监督。村级监督方面,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还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乡镇监督方面,集体经济组织账务由"三资"管理中心代理并监管。县级监督方面,县农委、财政对各村开展集体资产运营提供业务指导,
县审计部门对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对外投资的子公司账务进行定期审计。
三是构建防控机制。通过多重举措,构建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水密舱"。严控固定资产入股,固定资产原则上只能通过发包租赁的形式开展运营,最大程度避免因投资失败造成资产流失。对外投资原则上不动存量,以上级资金及滚动发展资金为主,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收益并在县监督下按照项目制进行管理。投资入股的对象必须是公司、合作社、企业制的家庭农场等承担有限责任的市场主体。
四、创新经营方式,多点发力抓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集体经济组织不经营。改革后价值亿元经营性资产纳入集体经济公司注册资本,坚持集体经济组织不经营,规定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集体资产、选好发展项目、统筹收益分配,除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以及光伏发电等简单经营外,不得独立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通过入股与民营主体共同成立公司,由公司负责经营。所得收益用于保障村集体支出和农民分红。县财政连续三年投入基金2000万元、整合财政综改资金3288万元用于扶
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资源发包、租赁等收益达到万元,较上年提高33%。
二是首创"三五富仁"行动。即投入到涉农经营主体的财政资金,遵循自愿原则,按照"50%项目资金、5%年收益率、5年收益期"的方式分配给村集体,用于群众分红,实现"为富且仁、造福乡里"。目前共有76家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涉及资
金总额876万元,每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三是践行"两山"理念发展路径。改革以来,实现了"美丽乡村+全域旅游+集体经济"一盘棋统筹发展。全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发展35家,入社土地累计20477余亩,发展农家乐
54家,农家客栈69家(628张床位),总营业额万元,
户均增收万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8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促改革落实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直22个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7个文件指导开展改革工作。市财政落实了改革
工作经费万元,保障了改革工作所需。严格督促检查,将改革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市委书记同各乡镇书记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将改革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实行周报制度,要求各乡镇每周报一次工作进度;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深入村庄检查督导;市委督查室、农业农村局等定期进行督查,省农业农村厅也多次组织专家组予以督查指导。
二、强化宣传培训,促改革进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改革共识。乡镇、村通过制作统
一的改革政策宣传栏,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宣传手册各
万份,广播宣传光碟200个,悬挂横幅596条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高频次宣传,把为什么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等问题讲明白、说透彻,打消群众顾虑,赢得群众参与。
二是抓住"关键少数",注重培训指导。围绕上级政策要求、改革工作流程等,分批次对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与各村(居)书记、主任进行了培训,印发《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各1150册,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赴外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强化关键环节,促改革成效
一是核查清资产,切实做到全面不遗漏,清晰不含糊。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聘请第三方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经清查核实全市集体资产总额万元,
经营性资产万元,非经营性资产万元,村级
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未承包到户农用地面积
万亩。对清产核资结果,及时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进行确认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确认清成员,切实做到引导不主导,放手不放任。按
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抓大放小。如福耀村将每年参加分红的村民确定为成员;民兴村以改制基准日实际在册的人口情况登记为基础,对股权享受对象进行确认等。全市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
万人。
三是设置清股权,切实做到遵从不盲从,静态不变动。股权设置原则上以成员股为主。同时,对股权管理实行不随人口增减变动而调整的静态管理方式,使股权配置简易实用,确保改革任务的总体完成。实施公示和请示批复制度,切实将改革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对改革的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成员确认、折股量化、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改革关键环节要求实施请示批复备案,确保改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都公开,全力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改革质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通过清产核资理清了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同时把"家底"交给群众,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与误解。二是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在集体资产中的"份额"。三是通过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避免集体资产被侵占和流失。四是以股份经
济合作社为载体,利用各类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全市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万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9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自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我市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摸索出"五步五确定,九关二十环节"工作法,每个步骤都精心组织,环环相扣,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有改革任务的14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完成改革工作。
一、紧盯重点环节,扎实落实改革任务
始终把握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和股权管理四个重点,扎实推进改革工作。
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账内清查、账外核实"的原则,按照"清查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的工作程序,实行两轮公示。经清查核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万元,
其中经营性资产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为万亩,
其中农用地总面积万亩。为切实做到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明确移交到相应层级的集体组织,市(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规范的《农村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移交协议书》,先由市(县)级移交到乡镇级,再由乡镇级移交到资产所属村组级,做到产权明晰。
在成员身份确认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根据实际情况从宽确认。认真宣传讲解各级政府改革指导意见,形成了农村主要以改革基准日实际在册的人口情况为基础,村改居社区则以祖居户为基础进行成员身份确认的办法。荔城镇城南社区,现有8650人,以村改居时为基础,确认为成员的只有245人,由于工作到位,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没有出现矛盾纠纷。全市共审议相关人员万人,其中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2万多人,成员身份确认比例为%。未确认为成员的,主要是国家公职人员、空挂户等。
在股权设置过程中,按照成员意愿,绝大多数村只设立成员股,未设集体股,成员股基本只设人口股。在股权管理方式上,所有行政村(社区)均采用群众最为接受和认可的"生不增、死不减"静态管理模式,以减少利益冲突,降低管理成本。荔城镇横跨市区及城郊,城镇人口占多数且80年代后才逐渐有农
村户口迁入,社区人口结构复杂,荔城镇下辖的10个社区经充
分讨论,决定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在今后的分红中,80年代前的资产、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由80年代之前的社区成员所得,80年代后的资产、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则由当前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共同所有。
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过程中,因村施策,对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开展股份量化的13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导其进行股份量化及股权设置工作,在完成股份量化后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对于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不同意开展股份量化的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取消股份量化这一环节,指导其建立经济合作社。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村组,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则按照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村规民约执行。
二、坚持因村施策,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
对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组,着力抓资产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修仁镇横水村,将门面等价值40多万元的资产量化到每个成员,在全市率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对没有集体经营性资产,但有丰富资源性资产、良好产业发展基础的村组,鼓励灵活盘活农村分散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利用清产核资中明确的亩村集体土地,以土地入股方式,采取"以建代偿"机制,引进企业前期垫资641万元建设坪社村高标准综合服务中心和水果仓
储加工中心项目,实现集体经济"破壳"发展。
对既没有集体经营性资产,又缺乏可盘活资源的村组,指导他们重点抓好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确权确股不确股值"的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配股到户到人,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盘活资源资产,多元发展集体经济
一是资产经营型探索模式。引导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农业经济,通过经营、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建设1000平方米的仓库和冷库,既可以出租给收购马蹄的客商,也可以将农户种植的马蹄存储起来,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青山马蹄产业的效益。
二是资源开发型模式。针对生态公益林面积大,但所有权较分散的现状,积极与上级林业部门配合,将生态公益林作为行政村一级资源进行统筹,将每年300万元左右的生态公益林补助金纳入行政村经济收入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三是股份合作型探索模式。探索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产业带动型探索模式。推动乡镇与企业积极筹备合作建造200亩穿心莲基地及佛手套种示范基地。建成后,企业每年对农户种植的穿心莲、佛手套等回购,按投资额12%返回的年收益,纳入各合作乡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去。
上一篇:教师职业调查报告优秀1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