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技巧总结范例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考试技巧总结范例实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考试技巧总结1

关键词:翻译教学;过程考试;翻转课堂

《中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日翻译能力是日语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由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有所变化,培养翻译人才的机制也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翻译教学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更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1]。笔者所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为三本招生,毕业生的去向主要为旅游、教育培训、贸易等行业。在三年级开设《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共两学期,64学时。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具备了中级日语的读解与初级写作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日笔译的学习,掌握笔译技巧是本课程的目标。从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旅游、教育培训以及贸易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用人单位对外语类毕业生能力的考察,往往通过对翻译水平的测试环节进行。而要在短短两学期64个学时中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并达到准确进行中日互译的水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通过实践迅速提高翻译能力,需要对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所在院校日语专业的中日翻译课程,从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

将原有的基于翻译技巧的知识点分解,所有的翻译技巧可以运用在几乎所有文体的翻译中,那么,就按照文体分类重构。一种文体的翻译,会应用到若干种翻译技巧。学生首先完成一种文体文章的翻译,翻译过程势必遵从“解码———换码———重构”的顺序。完成了这一完整的实践过程后,再从中总结出应用的翻译技巧,从而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将知识点按照翻译实践的过程分解,让学生在每一次翻译实践中认知、理解、应用,教师对这个过程进行引导、评价。教师的教案也不再按照教材的章节编写,而是按照文体文章编写。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时会有风格、用词上的不同,但所应用的翻译技巧大同小异。教师梳理出每篇例文的风格特点及所应用的翻译技巧,在学生完成译文后再讲评。

二。课堂教学———变“先学后做”为“先做后学”

重构后的知识体系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先学后做”为“先做后学”。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为教师在一次课上讲授一种翻译技巧,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下一次课先讲评作业再讲授新课。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做”。这种授课方式的问题是:1.学生会为了应用某种翻译技巧而翻译。因为他知道作业一定是针对课堂上讲授内容的。但翻译技巧只是方法,是为了更好的译文服务的,如此一来有本末倒置的可能。2.课堂上讲授的例文及译例,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其实说思考不够准确,笔者一直认为,翻译是一项看着容易做着难的工作。看到一句原文,认为自己理解了意思,但这离将它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要求学生对教师出示的每一个例句都先翻译出来再看译例,那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如果不动笔翻译,只是简单思考后教师便出示译例,那很难让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3.课堂讲评的作业是上一次的课堂内容,讲评过后便是新课,学生不再有机会在下一次实践中改正错误。既然如此,对作业的讲评效果便要打折扣。要配合重构的知识体系教学,并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尝试了“先做后学”的教学方法。“先做后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前完成1篇文章的翻译,教师批改后,在上课时通过讲评译文的方式讲授新课。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脑子里并没有必须应用的翻译技巧的条条框框,他可以像一个真正的译者那样完成译文,并能感受到其中的困难以及战胜困难的乐趣。2.课堂上讲授的原文和译例都是学生自己翻译过的,他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有问题,对教师的讲授更容易产生共鸣,对自己误译之处会更注意听。对于教师从中梳理出的各种翻译技巧更容易理解、掌握。而在学生逐渐熟悉掌握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并分析各种翻译技巧的差异、对译文表达效果的影响等。3.在做作业时学生只知道应该这么翻译,却不知道为什么。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译文表达效果上的差异、自己的译文和别人译文的异同、为什么要用这种翻译技巧等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4.每周的翻译课都重复上述步骤,学生会在每一次翻译实践中不断纠错、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提高翻译水平。

三。翻转课堂———译文赏析

翻转课堂的尝试始自2011级本科生。内容为经典译文赏析。译文赏析并非传统翻译教学的内容。但译文赏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标准和中日语言差异、并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这一点在笔者2014年发表的论文《译文赏析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初,笔者只是简单地将译文赏析作为一次作业让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发表。在对四届学生进行过的八次译文赏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活动设计、评价方式改革等,最终形成了以翻转课堂形式呈现的译文赏析课。译文赏析安排在每学期第十周左右,此时学生已进行过一定的翻译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了各种翻译技巧,对翻译既有感性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译文的理性分析和深度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设定的课前学习目标是阅读原文及译文,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两组译文的差异并分析。课前学习内容包括:原文的作者、风格、写作背景的简介,译文赏析的范例。学习任务是以4-5人分组,针对译文的差异、找出误译、漏译及译文表达效果的差异,有理有据地分析原因,拿出论据,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书面报告,并制作供课堂发言用PPT。课堂活动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译文赏析提高思辨和翻译技巧运用能力、加深对翻译标准和中日语言差异的理解。情感目标是:提高团队协同意识和荣誉感。课堂活动内容:每组派代表发表,也可以允许该组学生补充。发表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由教师总结,并补充。课堂活动策略:(1)分组讨论原文及译文。每组有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答辩代表。(2)各组代表发表5-8分钟。(3)各组可对本组发言补充,也可对其他组发言提出质疑,答辩5分钟。(4)每组可以就发言内容提出问题,指定回答。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方式是通过发表内容、书面报告、PPT制作等方面,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教师只给出每组的平均分及总分,每个小组成员的分数由其互相评价完成。

四。评价模式———过程考试改革

随着知识体系的重构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势必要求评价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开始过程考试改革的契机。从2012级开始进行过程考试改革。具体方案是:将平时成绩从30%提高到70%。将平时成绩分配在5个环节。其中作业占45%,译文赏析占25%,读书报告占10%,课堂表现占10%,考勤占10%。作业即翻译实践无异是翻译课的重点。没有作业这个实践过程,翻译课的课堂讲授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经过自己翻译实践的学生是很难理解译事之难、译文之美、译例之精、译者之乐的。因此,过程考试将重点放在了对翻译课作业的评价上。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会根据译文的正确率、流畅程度、完整性及提交的及时性等打分并写下有针对性的评语。译文赏析即前文提到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包括课堂发言、书面报告、PPT制作、答疑讨论等。教师只给出小组的总分,每组成员互评得出每人的分数。如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互帮互助、促进交流,也可以打破平均主义[3]。除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会指定一本翻译理论相关的书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写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最后是课堂表现,这一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与往届学生相比,实行了过程考试改革的2012、2013、2014级学生,其课后作业的提交率(往届90%左右,2012级共124人,提交率99%;2013级共52人,提交率98%;2014级42人,提交率98%)及作业质量均明显提高。译文赏析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辩论,对翻译的兴趣及鉴赏能力均有所提高。从课堂表现来看,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五。今后的课题及对策

作为日语专业的翻译课,目的并非要培养出专业的日语翻译人才,而是让学生具备中日翻译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进入就业市场,并提高即战力。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并将从事专业翻译作为就业目标。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为以从事专业翻译为目标的学生提供与市场相关性更强的翻译实践机会。寻求与翻译公司或翻译平台的合作,建立翻译工作坊,按照翻译市场上的笔译任务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包括前期的签订合同、稿件审查、任务分配以及相关技术准备和具体的翻译操作、审校等。

六。结语

翻译教学则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4]。翻译教学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翻译课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改革要以提高应用性、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洪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4):14-16.

[2]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04):37-41.

[3]吴震。译文赏析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04):58-5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考试技巧总结范例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考试技巧和方法。

考试技巧总结2

传播学平面设计类课程通过对AdobePhotoshopCS5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图片、照片等进行修饰修改;能够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广告及海报作品;能够制作各种标签、卡片以及组织VI设计等,是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审美观念及艺术理论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仅要求学生对软件熟练掌握还非常不够,还应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设计出具有创意及视觉美感的作品。因此,以卷面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是片面的,容易使学生陷入“死学”,进行考试方法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2考试方法改革的措施说明

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采用下面模式替代卷面考试来进行评分:阶段性作品(1)×30%+阶段性作品(2)×50%+作品说明书×20%=总成绩阶段性作品(1)将在学生期中阶段布置,要求运用已经学到的工具及技巧进行固定选题的设计与制作,此次作品为学生中期学习效果的检验。阶段性作品(2)要求学生综合运用Photoshop中涉及的所有技巧和工具进行主题海报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要求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呈现。此次作品作为综合学习效果的检验。作品说明书要求对作品(2)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主题及构思的阐述、制作步骤的详细罗列、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制作体会。要求学生详细并真实阐述,以期使教师了解其作品的构思创意及操作步骤,帮助教师检验其原创性,并且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依据。

3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环节

环节一,带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布置阶段性作业前,教师应搜集大量同类型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与鉴赏。要求学生对优秀作品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探讨,激发学生运用艺术思维积极思考,主动接收优秀作品中的经典创意方式。同时,教师对优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技术操作进行演示,使学生学习更丰富的技术效果。最后,教师对平面设计原理、色彩构成原理、构图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使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环节二,带领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创意构思、画面构图及色彩定调并互评。布置阶段性作品的具体选题及要求后,指导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基调等进行思考。要求每位学生阐述其构思,并提出技术策略以及将会遇到的问题等。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构思的互评,以期集思广益,并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对团队中作品进行点拨,并解决技术难题。环节三,对学生制作过程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每名学生在制作时限内至少与教师一对一沟通两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作品中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操作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对操作问题和失误进行总结,为下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进度的调整提供依据。环节四,对学生作品进行审阅评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答辩会。要求每名学生对作品主题和创意构思进行口头阐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形式,检验作品原创性。教师在答辩会中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工作,以增强给分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结合作品成绩和答辩成绩给定最终成绩。环节五,阶段性作业的总结工作。将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意在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进取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在讲评中,使学生从他人的失误中获得经验教训,并吸取他人之长。将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规范演示,使学生充分完善上阶段学习的内容,为下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考试方法改革的综合效果

考试技巧总结3

由于语文是学好各科的基础,良好的理解能力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还能够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上提供助力。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且时常将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分开,导致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系统性缺失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课文教材对学生在阅读上的基础性作用,而将课外阅读内容作为提升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主要对象,加之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常常会按照自己的偏向来选择,这就造成了阅读内容在安排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上产生困难。

(二)教学内容偏向于考试技巧

高考的存在使得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总是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这就使得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倾向于考试目标。例如,多数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不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和理解等为重点,而是盲目地教授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大大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以教材为主,注重教学系统性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从文本的类别上进行分析,使教学具有系统性,便于学生及时总结内容的共性,以及在共性之上的差异性。例如,现代文中的议论文主要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主张与见解,所以在讲解议论文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议论文的逻辑性、概括性以及以理服人的共性,教师就需要在讲授议论文的过程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并进行技巧上的总结。

(二)将日常的阅读同应试阅读结合起来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阅读与日常阅读相分离的意识。如在日常阅读中,强调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析,开阔学生的理解思路,把应试阅读及学生的日常阅读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就日常阅读而言,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认知性的阅读与理解,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整套的阅读模式,化零为整。这种行为能力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在应试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中心意思,并针对问题找准目标,找出答案。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进行基本生活及学习的前提,语文阅读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应试阅读中所出现的低级错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多读多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并给学生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向,让学生能够从心底接受此种方法的培训,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次,要勤动笔。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及时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良好的素材积累。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阅读质量。

四、结语

考试技巧总结4

关键词:声乐;高考;教学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艺术类专业的管控,艺术类专业的分数线也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对于艺术类的高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专业作为艺考热门专业,每年都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作为声乐教师而言,辅导高考学生则有着比平时更大的教学压力。是因为高考学生的程度与特点都有着天壤之别,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往往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对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进行分析,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个例对高考声乐应试技巧进行相关总结。

一、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分析

(一)尊重教学规律,切勿急功近利

有人说声乐是一门速成的学科,只要能够唱出声音且五音健全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这也是学习声乐最大的误区之一。很多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应试,在进行短暂气息教学之后便为其布置高考曲目,其用意也是想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较长的长时间的来集中的磨合一首曲子,这样做虽然能够提升应试的成功率,但对于天赋不佳的学生来说则很容易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如换气时提胸、咬字与节奏的不到位等,基础的不足也会使得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缺失,如果在考试遇见无法处理的问题则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成绩。所以,高考声乐的教学虽然可以适当的加快进度,但仍然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当学生将基础的技巧掌握之后便会形成独立的歌唱风格,这时教师再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考试歌曲,学生演唱适合的歌曲也会变得得心应手,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应试的成功率。

(二)技巧与素养并重

很多教师认为,高考声乐辅导仅仅是为了应试,所以在教学傻上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然而,作为专业的声乐教师都应该清楚,音乐素养的高低会反作用于歌唱技巧,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演唱歌曲时便会变得僵硬且没有情感,这也是很多学生技巧运用都很到位,而唱出来的歌曲却感觉没有灵魂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则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如布置作业前花费几分钟聊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如唱歌唱不出味道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常用且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音乐素养的提升也不能通过常规的教学来得以体现,只有学生通过这些教学细节慢慢的进行感受,才会在自己的演唱中得以注意。当学生具有一定乐感之时,歌唱中的不足也会得以弥补。而这种技巧与素养并重的教学获得的收益也是纯技巧教学所不能及的。

(三)实践与教学结合

“闭门造车”是学习与教学的大忌,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让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同样,高考声乐的教学也不应该关起门盲目自行摸索。考试经验的匮乏是很多声乐考生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对于高中生来说,本来就有着很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而文化课的考试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摸底考试来获得经验。作为声乐教师而言,更应该为学生创作更多的考试机会来提升专业考试方面的经验,模拟考试也是特殊时期的一种实践方式。在此,笔者所用的方法是选择特定的时间将考生集中起来进行小规模的测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考试的气氛,积累考试经验。

二、高考声乐应试技巧总结

(一)合理的选择考试曲目

考试曲目的选择是高考声乐教学中教师热议的话题,笔者也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相关的总结。首先,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经过教学的过程就布置考试作品一定是不可行的,一定要在学生歌唱体系基本成型之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才能选择相应的考试曲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其次,笔者认为高难度的作品不一定能够有效的提升分数,选择曲目依然要以学生的乐感为重要参考条件。这是因为考试环境的复杂决定了学生不一定能把高难度的技巧展示出来。如《嘉陵江上》这首歌曲,很多教师都会将其当作考试曲目布置给学生,而作品中除了有连续的三连\\音之外,还有六连音的出现,并且作品的情绪也非常难以把握。这让很多教师都难以把握,更何况是接触音乐没有多久的高中生。所以,难度过高的作品反而更容易在考试中暴露问题,而一些作品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稳健”则是教师更应该给予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考前心理调控的必要性

声乐演唱的关键在于状态的放松,如果状态过于紧张则会影响到上半身气息通道的通畅。而考试正是一个紧张的过程,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评委老师时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考前的心理辅导就是为了将学生的紧张状态降到最低,让其能够正常的发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考前心理的调控。当然,心理的调控涉及的方面很多,一味的鼓励往往起到的作用不会很大。所以,笔者除了鼓励学生之外,还会为其分析考试形势,介绍评委的打分规则,从而让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当学生心里有数便会更加坦然的面对考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考声乐教学的培养方向入手,对考试的应试技巧进行了相关的总结与分享。当然,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将怀揣梦想的学子送入心目的中的大学。

[参考文献]

[1]苏烨。如何有效提高艺术高考生的声乐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2017,02.

考试技巧总结5

关键词考试;初中;数学

每次考试结束后,绝大部分的家长均会有相同的困惑,即孩子数学成绩较差,而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不知道采用何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孩子迅速的提升考试成绩。笔者总结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后发现,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是数学基础薄弱;第二是缺乏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养成新课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对新课进行预习前,学生应该备好纸与笔,对于课本中的关键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其应该重点思索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在纸张上,对公式、定理、法则予以复述、复写。对新课中的知识点,要在教材中重点批注和圈划。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新课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更加专注。此外,告知学生在进行新课预习时,要关注书本上的例子,对例题中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预览问题后,尝试着带着问题展开实践,针对能够独立完成和无法独立完成的习题分别做好标记,便于为今后的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针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在教师未进行系统化讲解前,便做好阅览准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

对于数学题而言,其问题答案的解决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时,必须要学会总结问题解决的规律,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本题中最关键性的知识点是什么?第二,该问题的解决运用到了哪些公式和知识点?第三,采用怎样的方式完成知识的转换、转型和联想的?第四,最关键性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最后则是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在每一次的解题过程中,均针对上述问题总结,持之以恒,势必会逐渐的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成绩提高的目的。

3.考前复习

在平日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将既往的试卷装订成册,并每间隔一段时间,将做错的问题重新做一遍,针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试卷,应该复印,并重新做一遍。除上述提及的方法外,还可以将试卷中的难题和易错题反复练习,并且针对期末模拟试卷反复进行,多做题,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漏洞。然后将相关的知识点予以整理,若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同的知识点出现反复出现错误的想象,必须要将其在纠错笔记上记录,经常翻阅。教师在课堂中讲解问题的格式必须要牢记,并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课堂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4.数学考试技巧

针对平时做题中出现的易错题,应该牢牢的记住,对于数学题来说,关键点并非是数量,而在于每做一道题,便掌握该题的类型,并对此类型题认真订正,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尝试分析在这道题目中自身所不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而适当的拓展十分关键。每次有时间时,便看一下别人的解题思路,在自己解题没有思路时,便适当的看一下,在今后时常总结。此外,也可同老师共同分析,在教师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要适当的总结。当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时,便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受。针对学习心态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善于调整,另外,也要借助大型考试锻炼心态。在考试的过程中,若针对某一道题没有思路,便可放弃该题,而进行下一道,当所有题目完成后,在反过来研讨不会的题目。并且每做完一道题目时,不应该急于进行下一道,而是应该反过来检查,因此此时思路较清晰,查缺补漏相对容易些。例如,把1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有面值2元,1元人民币,换法有?(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设2元人民币x张,1元人民币y张,不难列出方程,方程非负整数解6对,故选B。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最关键的点均是要符合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且适合自己使用。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节,要彻底规避信息学习,要善于追求更高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任何考试,所要考验的均是个人的头脑和平时学习计划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李夏英。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手段[J].考试周刊,2013(a5):69.

35 717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