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通用8篇)
文言文主要包括词汇、句式、常用虚词、修辞手法、古今异义及背景知识等,理解与翻译是关键。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1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2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j也,j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i也i,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ss,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_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第3段)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4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5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6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三)。
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n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n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v说)。
(2)“命”
遂命酒(v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v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v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v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n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7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高一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8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上一篇:迎省督导评估汇报材料【参考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