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党员发展工作面临挑战,需加强宣传、培训与服务,促进其政治参与与组织归属感,提升整体素质与积极性。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迅速增长,遍布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何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为此,本人对近年来我县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入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基本情况
发展党员情况:五年来,全县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共发展党员〔...〕余名,占全县发展党员总数的〔...〕%左右。分析我县近五年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情况,可以看出,发展的总量绝对额逐年增加,〔...〕年发展进城务工党员〔...〕名,〔...〕年发展〔...〕名,〔...〕年发展〔...〕名,〔...〕年发展〔...〕名,〔...〕年发展〔...〕名。这些党员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为党员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培养积极分子情况:五年来,全县共有〔...〕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其中被列为培养对象〔...〕人。分析我县近五年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情况,可以看出,培养对象数量逐年增加,〔...〕年把进城务工人员列为培养对象〔...〕人,〔...〕年有〔...〕人,〔...〕年有〔...〕人。
二、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实践探索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强、思想复杂、培养考察难度较大的现状,我县积极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动员各方力量,采取了"三定四培养一考核"办法,逐步建立起了党组织主导、各方力量参与,区域联动、扩大覆盖,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与时俱进地加强了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试行"三定"。一是定指导性计划。全县每三年制定一个发展党员规划,前三年规划指导性任务是〔...〕人,〔...〕年-〔...〕年指导性任务是〔...〕人左右,其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年-〔...〕年的指导性任务是〔...〕人左右,这是保证数量的前提和办法。二是定指导性比例。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对象比例。各乡镇党委按年发展指导性任务数的〔...〕%左右确定,即按大村〔...〕-〔...〕人,小村〔...〕-〔...〕人确定指导性任务。原则上大村党支部发展〔...〕名外出务工人员,全镇比例在〔...〕%以上,同时组织科在审批党员发展对象上把好总量关。另一方面是培养对象比例。即培养对象、发展对象按(〔...〕-〔...〕):〔...〕确定,外出务工人员培养对象占比不低于〔...〕%进行要求。即全县〔...〕名培养对象,外出务工人员不少于〔...〕名(不含上年度已培养对象),这既是保证数量的要求,又是提高素质和质量的前提。三是定指导性对象。即有针对性在外出创业人员发展优秀人员入党,重点在三种人中培养:自己办厂的、开店经商的、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即懂经营、有技术、会挣钱、有头脑的人,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和办法。
搞好"四培养"。一是委托党员培养。根据外出务工人员情况,选定一批素质高、党性强的外出务工党员作为外出务工青年联络员,分片负责学习、联系和培养工作;委托在家党员联络外出务工青年,就近与务工青年进行思想交流,谈话引导,开展党的知识教育,掌握其现实表现,并将其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记录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活动卡》中,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二是返乡集中培养。村党支部利用外出务工青年节假日等集中返乡探亲的时间,及时组织外出务工青年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交流思想,教育引导。对重点培养对象,乡镇党校通过集中办班培训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对党的思想认识。三是定期走访培养。外出务工人员所在乡镇党组织每半年派人到外出务工青年集中的地方走访、座谈一次,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以及遵守法纪法规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有所作为,积极支援家乡建设,培养外出务工青年对党的感情、对家乡的感情。四是实践锻炼培养。乡、村党组织有针对性的与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交流沟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要求他们开展帮带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做到"六个一",即:带一名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就业,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联系帮扶本村一户贫困户,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引进一个项目或回乡创办一个经济实体。对有本领、懂经济、有知识、有水平的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帮助参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列为村后备干部,吸收他们列席组织生活会、参与党群团组织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促其尽快成熟。
加强"一考核"。把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列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各乡镇党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没有完成指导性任务、比例的进行扣分,原则上不得评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同时,乡镇党委加强对村党支部的这项工作考核。
三、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在探索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难":
观念难转变。有些村党支部,特别是书记在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入党往往存在以下五种思想:一是担心被"夺位"。外出务工人员相对比较优秀,年轻、能力强、见识广,一些村书记怕发展他们后被"夺位";二是不能为我所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关键时刻如开会表决、选举等常不在家,对自己支持有限,所以,往往更注重发展在家村民;三是成本高。进城务工人员离家乡远,但发展其入党的程序环节同样,党组织要掌握他的真实情况往往要经常打电话问情况、甚至要到其工作的地方和企业了解情况,感觉发展外出人员麻烦且成本高;四是认为外出人员想挣钱的多、想入党的少。同时,一些村党支部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往往只发展亲戚朋友入党,使党员队伍近亲化以利于自己在换届选举中能连选连任,客观上也使一些优秀的外出务工青年无机会靠近党组织。
情况难掌握。一是外出务工人员春节出,岁末归,分布广,联系少,原籍党组织很难完全掌握其具体的真实的情况;二是党组织缺乏了解掌握外出人员情况的主动性,上级党组织对此也没有具体要求,往往处于失管、失教的状态;三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乡,担心家乡的干部来找他增加麻烦,特别是〔...〕工作。
四、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对策建议
建外出人员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动态管理。建立"两个库",即外出人员信息库、外出人员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实现"两共享",即流出地与流入地共享、党组织与公安派出所共享,通过建库和共享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情况的全面掌握。
实行跟踪培养,确保发展质量。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进行跟踪培养,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每个季度利用网络、短信、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定期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以便掌握其有关情况。另一方面,要推行"双向培养、两地公示"制度。将培养对象告知流入地,委托共同培养,培养基本成熟后,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两地进行公示,接受两地群众的监督,并互通公示结果。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公示情况及时反馈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确保新发展党员对象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异地培养。由于长年在外有固定工作单位和住宿地的进城务工人员主要工作、生活在流入地,流入地更清楚他们的情况和现实表现,所以应鼓励引导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加入党组织,流出地做好相关工作,有效实现城乡互动。同时,要加强对发展后的预备党员的跟踪考察了解,把好转正关。并按照城乡一体化、共管共促的要求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特别要把那些常年在流入地工作的党员的组织关系迁入流入地。
加强目标管理,推动工作发展。一是强化指导管理。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要把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好结构总体关。二是强化目标考核。要继续按照"三定四培养一考核"办法抓好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列为各乡镇党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定指导性任务和目标。要加强村党支部建设,重点把那些外出创业经商务工的优秀青年培养发展为党员。三是强化工作保障。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能把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