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一篇】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我县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大胆创新实践,不断在破解难题中求发展。按照“收得下、管得住、联得上、矫正好”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严格管教与诚心关爱相结合、严肃执法与热心帮扶相结合、日常管理与心理矫正相结合的理念,通过规范管理、帮助教育、心理疏导三管齐下,着力在探索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了“富源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一、取得的成效。

信息管理平台,为我县社区服刑人员配发了303部gps定位手机,并为每部手机每月交纳30元的基本信息费;建立了完备的社区服刑人员数据库,建立县、乡(镇)两级社区矫正数字化监管指挥系统,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准确、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实现对辖区内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动态管理、实时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单纯的“人防”方式向“人防”、“技防”相结合方式的根本转变,改善了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人员不足的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瓶颈问题,有效防止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三)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构建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实体。

按照寓社区矫正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的要求,在县司法局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内设宣告室、综合室、管理教育室、刑罚执行室、心理矫治室,构成集入矫宣告、管理教育、心理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常设机构。在11个乡镇司法所成立社区矫正执法中队,作为刑罚执行的实体,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具体履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等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职能。为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彰显了社区矫正的法治理念,体现了社区矫正的严肃规范,落实了社区矫正的根本要求,提高了矫正质量和效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

险,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六)成立社区矫正检察室,依法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县检察院在县执法大队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以实现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主要是对监外执行罪犯的刑罚交付执行、变更执行、终止执行等环节和监管措施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创新教育矫正工作。

2011年11月10日在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办公厅联合督查组的督查活动中,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一行领导的高度肯定。我县2009以来我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83人,累计解除矫正345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538人,其中缓刑469人,假释30人,管制2人,暂予监外执行20人,剥夺政治权利17人。共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792人次、集中学习68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834人次、心理矫治专题教育834人次。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重新违法犯罪率从2009年的3%下降到2010年的1%,2011年以来无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电信部门网络覆盖面不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手机与“司法e通”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不相匹配,导致社区矫正工作者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无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制度不规范,执法与执行上分离。

成共识难度较大。法律文书的传递、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等衔接工作,经常出现不到位、不合拍、不重视等情况。特别是乡镇司法所与派出所的协调、沟通,由于职能转变还存在思想认识上偏差,司法所人员装备上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效率与质量,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非常被动。

(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负责日常监督管理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只有基层司法所干警及少数聘用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管理考核、奖惩及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还要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心理、生活、就业、上学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电信部门从技术层面解决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手机与“司法e通”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问题,同时拓宽网络覆盖面,建设更多的信号基站,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者能全方位、更有效的全面监管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服刑人员,经派出所继续查找回所报到的,由派出所宣告。二要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监督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在社区矫正“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适度分离、配合时期,法、检、公、司各部门应加大衔接工作力度,制定规范性文件界定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凡涉及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请销假、行为和心理矫正、参加公益劳动、汇报思想以及就学、就业、家庭事务等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凡社区服刑人员不接受、不服从监管或违反监管规定,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提请收监、重新追究刑事责任的,则由公安机关负责。

112-。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

xx直属党总支、支部共有78个,共计党员约4049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为403人,36岁至45岁的为804人,46岁至54岁的为672人,55岁至59岁的为496人,60岁及以上为1674人。研究生学历为50人,大学本科学历1061人,大学专科1098人,中专438人,高中、中技436人,初中及以下为963人。

二、xx县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

1、能深入学习,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在组织好新《党章》和《条例》的学习,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各级党组织结合我县和本部门的实际,对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思路和目标措施,分阶段、分专题、有计划地开展了学习活动,做到了计划合理,形式多样,任务落实,形成了氛围。各机关支部积极推行党员学习“六个一”制度:读一本好书、写一本好笔记、撰写1篇学习心得、上交1篇调研文章、进行一次党性剖析、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并加强对“六个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推进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各机关支部切实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理顺党的组织关系,深入开展规范化机关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创建对象,完善创建内容,健全和完善规范化机关党组织考核标准。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探索县直机关党组织与联系村(“挂包帮”活动帮扶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针对一些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协助抓好党员教育、建立完善组织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帮助农村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农村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意识,深入开展“结对助创业、服务促创业”活动,切实为农村党员、党组织解难事、办实事。建立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开展了以关心党员,教育党员为目的的党员民主生活,以及各机关党组织定期开展了机关党员建言献策活动、谈心谈话活动,畅通了党员意志的表达渠道,从而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高质量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好党员发展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视机关业务骨干的入党培养。抓好党员源头教育,协助党校办好发展对象培训班,大力推进效能建设。

3、健全创新机制,推进机关党的制度落实。各基层党组织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到实处,组织党员定期集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了解党和国家大事,认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党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提高执行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得以贯彻执行。能严格党员发展制度,遵循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中的培养、预审、政审、考察、谈话、审批、转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党员发展的公示制度,积极推行发展党员的“票决制”,严把党员入口关。

三、xx县直机关各基层支部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视程度还有不平衡的现象。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单位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把党的工作同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党建工作。但也有少数单位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多年的“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和“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县直机关党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其表现在:一是少数机关党组织认为机关党建是务虚工作,没有硬指标,因而没有兴趣去抓,即使抓了,也是被动应付。二是绝大多数单位的机关党组织虽然是健全的,但党内生活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不经常,“部门党组(党委)代替机关党组织”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机关党建工作作用不明显。三是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党务干部接受党建专题业务培训的机会少,工作视野不够宽阔,思路不够清晰,致使机关党建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有的认为党务干部成长难、交流难、提拔难,影响了不少同志的工作热情;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比,务虚多、要求高、难度大,少数党务干部“人心思走”盼望交流换岗的现象客观存在。

3、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方法研究不够,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办法不多。一是对机关党建工作如何融入到县委的中心工作中去,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缺乏深入研究,探索建立机关党建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与各单位业务工作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不够,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

4、工作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在内容上,一些单位进行思想教育,主要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等政治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主要以“学文件、听报告、看录像、搞讨论”为主,简单陈旧。习惯用老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思路不宽,工作载体不够丰富,效果不明显。

5、部分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不强,先锋作用不明显,不注意维护形象,思想不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开始淡化,组织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学习兴致不高,进取意识不强,深入基层不多,工作作风比较散漫,心态浮躁,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现。有的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不重视民主的平等性,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存在民主不平等、民主不充分等问题,部分党员得不到党组织应有的关爱。

7、离退休党员难管理。有的党员退休后迁居外地,有的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存在组织生活过得不正常和党费交纳、动态管理困难等问题,致使部门党组织在跟踪教育、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8、党建经费保障不够到位。机关单位工作运转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然而有限的财政拨款只能支撑和保障常规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用于党务工作开支的经费却没有列入预算。这样以来,党建工作的开展就举步维艰。党务工作也是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失去了经费的保障便无法正常开展,阵地硬件建设、党员活动开展和学习资料购臵等常规工作都难以进行,党建工作自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9、岗位分工不够明确。机关党建工作能有效有序开展,首先是确保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避免重复和交叉、交替工作任务。

10、班子队伍年龄结构呈老龄化。在走访调查的基层党组织中,大部分班子队伍结构偏大,缺乏活力,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以上问题的存在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

1、有的党组织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业务存在“两张皮”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些单位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臵,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有部分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流行形式,被动应付。有的党支部认为机关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虚要求”,工作弹性大,做多做少、抓与不抓都不会影响大局;有的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上支持不力,机关党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少数党支部未能履行好职责,不能很好地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习惯就党建抓党建,未能把党建工作同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找不准机关党建工作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眼点;工作一般化,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抓得不紧,思想政治工作滞后。

2、相当部分机关党组织创新意识不强,存在“平庸化”现象。近年来,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等学习教育活动,以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六型机关”、“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机关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但是从党建工作的特色和影响看,少数机关又明显“逊色”,显得有些“平庸”,很少创新工作亮点,党建创新意识不强,党建载体不够丰富,效果不够明显。许多党务工作者工作上的“应付”态度。有些人认为当书记,是因为年纪大了,是组织上的过渡性安排,搞起工作来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被动应付。有的工作要求低,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求得表扬,满足于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完成好组织部门安排的业务。有的没有计划性,抓工作没有自己的思路和系统的安排,照搬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犹如“珠算子”,推一下动一下。有的工作处于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左右不联络的状态。有的方法比较单调,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新招术,活动没有活力,工作缺乏效力。

3、有些机关党员思想观念和宗旨意识衰退化,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党员队伍思想形成了冲击,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发生动摇,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有些党员只顾自己个人的得失,而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起党员作用,更有少数党员认为当党员吃亏了,他们认为现在的党员是只能奉献,不求索取,只有交党费,而没有党组织的温暖,只有带头而没有盼头,不愿意继续当党员了,党组织的概念在他们心中已经模糊淡化了。一些党员认为自身素质比较高,整天开会、读书、看报纸、看文件,自己的学识、经验足够让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用太过学习、不用充电提升自身素质也不会掉队落伍。

4、一些地方党内民主没有充分体现,党员民主意识不强,党员主体地位不同程度缺失。有的单位党内生活教育和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制度松弛,甚至流于形式,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教育引导不够,致使一部分党员对党的信念不牢、信仰不够、信心不足,党员民主素养和民主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党内民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方针原则,特别是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准,没有把党内民主上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致使民主意识淡化,民主作风缺乏,影响了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的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党员一些权利得不到落实,对党员参与党的生活不够重视,不能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党员没有机会讲话,不同意见不能够平等讨论和坦诚交流,存在党员不会讲话,不讲真话,不讲心里话等现象。一些年老、生病等老弱或困难党员得不党组织及时的关心和关怀。

四、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对策思路。

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更新观念,做到四个认识和树立:深刻认识党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机关党建必须“走前头”的思想;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树立坚持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思想;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

二要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部门党员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干部考评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对不抓部门党建工作和抓不好党建工作的党组织负责人,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

2、加强领导,不断优化机关党建工作环境。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机关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党组织领导要经常听取机关党支部的工作汇报,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切实支持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履行好职责;二是部门领导要带头参加机关党支部活动和自觉接受部门党组织的监督,以实际行动支持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三要认真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人员、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有效保障。

3、围绕中心,找准工作位置。机关党组织要主动围绕工作中心思考问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摆正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把党建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服务中心工作、经济工作上,努力做到部门想什么我们抓什么,部门抓什么我们落实什么;及时向部门党组(党委)汇报党建工作情况,积极主动争取党组(党委)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干部思想,落实好部门的各项工作。

4、与时俱进地改进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努力增强“五性”:

一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思考工作,不坐等上级指示;主动提供服务,不坐等别人上门;主动开展工作,不事事按部就班。

二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工作目标要有针对性,工作内容要有针对性,工作措施要有针对性,工作对象要有针对性,工作重点要有针对性。

三是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善于经常分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超前预见、主动适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使机关党建工作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待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科学地决策工作,科学地安排工作,科学地评估工作。同时,积极采用电化教育、微机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工作。从而,使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由单一型转为多样型,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由传统型转为科学型。

五是增强培植典型意识。要善于调查研究,总结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分层分类培植典型,通过“育盆景建花园”的工作法,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5、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和动员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机关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是着重围绕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积极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势任务教育,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制定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规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重点依托党校、邀请专家和教授等阵地和载体开展学习教育,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通过举办“机关支部书记论坛”,举办机关党务干部学习培训班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参观革命圣地、开展专题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及比赛等,以教为主、寓教于乐、使机关党员干部喜闻乐见,切实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巧、做好。

三是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习日、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激励、组织领导等方面加强管理,努力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6、加强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进行机关支部党员、干部交流轮岗,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这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机关党组织必须用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要加强机关党组织班子建设,调整岗位设臵,改变年龄结构问题,提高管理和带动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要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动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党员,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选拔到机关党的工作岗位上,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加大学习培训和交流、轮岗的力度,有关主管部门应把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为党务干部提供进修、学习、考察、参观、交流的机会,拓宽知识面,使党务干部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打破党务干部“终身制”,改善党务干部队伍的结构;组织部门要关心党务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疏通党务干部队伍的出口,把那些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地方和相应机关的干部队伍中,解决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干部的后顾之忧。广大党务干部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爱岗敬业,不断地学习进取,埋头苦干,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业务工作,又精通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7、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这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贯穿到党的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是探索完善民主参与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努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机关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创优争先”活动,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二是探索完善民主讨论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党内征求意见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拓宽党员广泛参与决策的渠道,使广大党员真正参与党内事务,活跃党内生活,激发党员热情。

三是探索完善民主选举制度。通过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在机关基层党组织中选择1-2个实行党组织书记差额竞选制,逐步扩大其他委员差额选举比例。

四是探索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健全党内监督的途径和手段,努力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三承诺三问责三评议”制度,即党员向党组织承诺、党员代表向党员承诺、党员领导干部向党组织群众承诺;党员向党代表问责、党代表向党组织问责、党组织向党的领导干部问责;党员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党员代表、党员群众评议党员领导干部。

五是探索建立党员关爱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党员切身利益,通过建立贫困党员帮扶互助金,建立党内关爱制度,切实为党员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是建立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针对一些党员存在党员意识淡泊,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以及党员与党组织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即由支部在党员入党的“纪念日”当天,为每个党员赠送一份“生日礼物”以示祝贺,体现党组织关心温暖,并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谈心谈话、党课教育等活动,让每位党员回顾入党以来的工作、思想成长过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以此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三篇】

近期,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入到15个城市社区,采取听介绍、看现场、发问卷、访群众等方式,对如何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安陆市现有城乡社区共17个,其中,城市社区15个、农村社区2个。15个城市社区中,除安棉社区正在筹建外,其它14个社区均在运行,辖区总人口45234户、143420人,共有社区干部111人,社区党员干部92人,建立党总支15个、党支部64个、党小组126个,社区直管党员1745人,其中:驻区单位党员480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86人,妇女党员316人,流动党员126人。社区党员主要由原居民区党员、辖区内改制、破产国有企业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务工人员党员等构成。

近几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区与驻区单位在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在一度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成效。

自20xx年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促使社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凤凰、李园社区曾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蒿桥社区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迎春社区被省政府表彰为“20xx年度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

一是社区组织设置不断完善。按照“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建立党总支14个、党支部64个、党小组126个,社区共有直管党员1745名,全市所有社区中建立了党员联络服务站和党员活动室,修订完善了《党员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五议五公开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安陆市社区组织载体建设实施方案》、《社区党组织产生意见》、《社区党支部选举办法》、《社区协商议事会章程》4个规范性文件,广泛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是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近3年来,我市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上累计投入314万元,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绝大多数社区都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空调、办公电话、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全市15个城市社区中有11个社区都有一定面积自主产权的办公和服务设施用房,其中面积最大的凤凰社区达1149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的有8个,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15个城市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21个,社区图书室藏书万册,“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14个,居民学校15个,慈善超市14个,老年福利服务设施3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99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社区警务室15个,民政、劳动、计生、卫生、公安、建设、国土、综治等部门职能,已陆续下放到社区服务窗口,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社区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党组织以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建立廉政漫画长廊和政务公开栏,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活动,“文明社区”创建、“廉政文化进社区”、“平安法制社区”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一系列示范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成了“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市社区党建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一是组织凝聚力量退化,党建工作动力小。少数社区党组织班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办法不多,社区党务工作者业务不够熟悉,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解决社区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紧迫感不强,社区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党员的多种文化需求。并且,由于社区工作涉及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民政救助、宣传文化、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方面面,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下,社区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疲于应付。在这些工作中,属于行政职能方面的事务占了比较大的比例,社区干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开展社区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足够保障,社区党建工作被不自觉地“边缘化”。

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干部整体素质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大批下岗职工党员转入了社区,社区党员数量增加,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日益突现。以安棉社区为例,84名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56人,占67%,党员的平均年龄达到50岁,社区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全市111名社区干部中45岁以上的52人,占总人数47%,大专及以上学历46人,仅占总人数41%,社区干部年龄偏大,且中年人多,家庭压力大,难以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社区建设的需要。

三是党建工作经费弱化,资金投入保障少。全市111名社区工作人员中,除5人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外,96%的社区干部待遇远远低于当地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水平,且在现行激励机制中,对优秀的社区干部虽然有物质上的奖励,但在干部成长使用、干部离职后的待遇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此外,绝大部分社区都没有经济实体,上级拨款仅能够维持社区干部的基本工资和办公费用,一部分社区还要通过拉赞助或争取辖区单位和企业老板的支持才能保障干部工资待遇和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而经济来源最为困难的富丽、楚跃两个社区活动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尤其是楚跃社区党总支李书记今年已“自掏资金”4万元用于发放人员工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严重紧缺,社区工作运转困难。由于没有必要的土地、资金等基本要素,发展社区本级经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通过社区的自身发展,实现自给自足的难度还很大。

四是阵地设施建设软化,综合服务功能弱。由于社区自身办公经费紧张,党建活动经费少(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对阵地建设投放力量不足,无法支付党员教育所必须购买的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等资金,加之办公场所有限,导致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效果欠佳。例如,安棉、中山、富丽、楚跃4个社区办公用房没有实属产权,现行办公用房面积小,办公设施简陋,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居民的需求。另外,个别社区由于办公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资源,加之党员流动性大,无法建立起详细的党员电子档案,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有些党员根本无法联系上,给社区党员教育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就谈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安陆实情,立足社区建设实际,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推动社区管理创新”的目标,强化凝聚、服务、管理、维稳“四大功能”,努力提升辖区广大居民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采用“领导办点、单位联点、干部驻点”的办法,以点带面,强化市级领导及各部门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帮促,充分调动和运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形成党建共抓、文明共创、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的良好氛围。对府城街道要建立单独的考核体系,把街道党工委从传统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不再过多地参与经济工作,切实转变到履行领导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职责上来。

二是要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成立社区“大党委”,广泛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党员民警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将辖区内的社区党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推行“社区建党委、楼群建小组”做法,构建“社区党委-居委会党支部-楼群院落党小组”“三位一体”区域化党建网络,通过召开大党委联席会,共同研究社区存在的困难和难题,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是要理顺社区各类组织关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担负起领导职责,并支持和保证他们依法、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社区其他组织要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领导下自我运作、自我管理,集中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宏观问题,改善党的领导,从而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分工协作、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

2、凝心聚力,构筑社区服务大平台。

一是要聚集物力,切实解决好社区党组织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问题,让社区党组织“有地方办事”。要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坚持自建、共建、帮建相结合,添置设施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网络化建设,确保每个社区都能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便民、利民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聚集财力,切实解决好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让社区党组织“有经费办事”。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投入相互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补一点,单位助一点,自身筹一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要把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员经费、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建设事业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并随财力增长逐步增加。有关部门需要委托社区承担有关工作任务的,应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申报,实行“准入制”,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好人员和经费。党费的使用要适当向社区倾斜,可以设立社区党建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要聚集人力,切实解决好社区人才队伍匮乏的问题,让社区党组织“有激情办事”。继续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并采取从机关派、企事业单位聘、大学毕业生中选、社会上招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进社区领导班子,提高班子的领导能力;开展大规模社区干部轮训活动,增强社区干部能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从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优秀社区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和副科级领导干部,建立健全工资福利定期增长机制,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有利于社区工作者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3、创新管理,打造社区共建大模式。

一是要强化共建责任意识。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社区共驻共建的实施意见,并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发放倡议书等形式,深入宣传共驻共建的目的和意义,大力营造共驻共建氛围。市委组织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督促驻社区单位分别与所在的社区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契约的形式使共建双方结成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共同体,通过责任落实增强共建动力,使社区党组织的的凝聚力、辐射力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是要建立共建长效机制。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遵循社区主导、共同需要、平等参与、双向互动四条原则,构建横向联系框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主动参与社区建设。

三是要丰富共建活动载体。组织辖区单位从社区群众迫切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咨询、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进一步增强共同搞好社区党建的信心和动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4、群策群力,共建和谐社区大家庭。一。

是要搞好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物质需要。要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示范建设工程为契机,全面整合社区服务资源,着力建设“党员幸福之家”、“群众阳光驿站”,使之成为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平台,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二是要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群众精神生活。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动员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文明社区。要着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

三是要推进社区民主,尊重居民群众合法权益。社区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员、群众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探索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听证协商、社区成员议事会等制度,着力提高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并要积极疏通社区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社区基层,保障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四篇】

1、党员自我提高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工作不思进取,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2、发展农村党员力度不大,整体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当前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偏少的队伍结构,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的严峻形势。导致农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已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大大削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党员、干部管理机制落后,操作实效不明显。《党章》针对党员队伍制定了党员管理制度,机关针对干部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管理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由于不能总结完善原有制度,不能很好的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导致制度缺乏操作性,如对部分党员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等现象就没有相应的具有操作性的处罚机制。

二、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进一步加大对党员和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素质。要完成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好农村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应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训、轮训长效教育机制,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的交流力度,调动积极性。部分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干的时间长,自认为是“老资格”了,组织上该“考虑”、“照顾”了,自己可以适当“休息”了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采取干部交流的措施来激发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大乡镇、中心乡镇的干部,在交流、提拔时给予适当倾斜,为能干事的干部创造发挥才能的平台,为想干事的干部提供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3、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党员队伍。一是制定农村党员发展规划,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党委和村支部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对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比例结构、标准程度都有具体的布置。从解决少数村长年不发展或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对淡化党员发展工作和违反发展程序的进行责任追究,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储备机制。从抓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建设入手,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纳入到党组织的视野,使他们逐步了解党、认识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4、进一步建立健全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管人。建章立制,用制度管理干部、约束干部,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考核的办法公开、考核的结果通报个人,使干部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要记录存档,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提拔培养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的制度要切合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取得绝大多数人支持的前提下订立,制度一经订立,必须严格执行并共同遵守,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做出榜样和表率。

5、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推进党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切实解决依靠谁、相信谁、为了谁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干净干事。坚持联系群众的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处理来信来访等制度。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

今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发展,十三届三次全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驻村工作组通过下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设、经济收入、环境卫生、道路建设、教育就医、库区补助、农村养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帮扶工作

亩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莲藕池,同时利用藕池发展泥鳅养殖,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盈余、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目标。目前地上附着物已清理完成,正开工建设。二是发展务工经济,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村民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创业经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困难救助上,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有2户特困家庭,因家中主要劳动力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而难以维系,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多方协调,争取东方时代广场对2个家庭进行长期固定救助,每月分别给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赋闲在家的女儿进入东方时代广场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缩短了工作组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民生实事上,一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村线路整网工程,改变目前供电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状。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净化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推进上,在落实好市里要求的“1+3”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联党员、党员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思想认识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是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生命线,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增“底气”、聚“人气”,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人气,干部讲的话才用人听,干起事来才有人跟,困难面前心才齐,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包村联户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与群众坐在一起,唠一唠家常话,不仅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也能学到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在机关难以提高的本领,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为深入贯彻落实组织部《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百团进百村、千人访万户”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动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我县社区健康发展,为、县政府全面掌握我县村居发展现状,做出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我工作组就社区各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充分听取社区干部和居民不同意见。在此调研基础上,本工作组经过认真归纳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社区简介

xx-xx社区居委会地处泗洪县城北,前身为xx村,2002年区划调整改为社区居委会。辖区平方公里,划为4个片区,东起,西至,南起,北至。社会人口14369人,4519户,劳动力9305人;2011年人均收入11392元,村级经济收入以房租为主,集体年收入在42万元。辖区内共有村级卫生院2所,学校6所。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摆脱以土地为主的农业经济建设,在原有的土地上新建集中居住区、加工生产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其中“三来一加”项目6个,社区干部创业点9处,优秀党员创业点70余处,个体工商户505户,通过各类公共和经济建设带动社区健康发展。

1、队伍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4名、小区协理员4名,3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总计113名党员。社区办公场所于2001年建成使用,建成面积400平方米设立:党建、综治、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妇女儿童保障、信访稳定、村建、民兵之家、劳动保障等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2、所获荣誉

社区多次受到省、市、县级政府表彰。2015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15年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多次被授予“文明社区”称号,2015年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在xx年终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二、调研走访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希望迫切

通过对居民的走访调研,从居民主要反映的问题来看,对社区内老旧小区的改造最为迫切,辖区内的文明小区由于年限久远,道路破旧、下水道堵塞、垃圾清理、周边菜市场占道经营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四类人员反映需求

大部分的困难居民每月都能从政府领导几百元的低保补助,但是他们更希望政府能够多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提供自己能够适应的岗位工作;拆迁户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拆迁补助较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有限,无力承担高额的商品房费用。信访户认为政府信息不公开,特别是涉及经济补偿的如拆迁补助、公平待遇等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利保障。创业大户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减免税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3、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滞后

社区办公场所环境简朴,14民社区两委干部也只有4间办公用房,各类硬件没有配套到位,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叶不完善,警务室、服务大厅、农产品超市不够健全,制约社区居民日常办事。

4、工资待遇有待提高

工作人员日常开展新农保、医疗保险的征收,低保户、拆迁户、信访户的走访动员,社区卫生环境整治,以及为居民办理各类大小事务,但是一年也只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基层人员的工资待遇有待提高。

三、针对社区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管理,改善环境

针对老旧小区的环境问题,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政府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并对社区内的违法乱建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2、加大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拆迁、信访户的宣传引导政府一方面通过对困难户的资金补助解决其日常生活所需,一方面可以购买公益性岗位为其提供就业的机会。针对拆迁户和信访户的问题,首先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其次对其提出的要求要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走访调查,满足其合理要求。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民工作平台上级各相关部门在资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给予社区更大的支持。使社区尽早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立“五室一厅一栏一广场”(即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警务调解室、文化图书室、卫生计生室、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公开栏、文体活动广场),充分满足便民服务、居民议事、文化娱乐等功能需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分考虑社区内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经济等资源的合理配臵,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及驻区单位协作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服务。

5、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辖区居民致富

此次调研中,xx社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来一加”项目也较少,社区干部和优秀党员应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引进大型服务型企业进入社区,创新发展,新建创业项目带动社区人民致富。

6、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政治与经济待遇

组织部门应按照 “两委”干部年龄、工作年限、所作贡献提高其政治待遇,提拔重用有能力的基层工作人员,让其感受到有光明的政治前景,能够更好的服务基层;财政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六篇】

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了数年,对全县城市建设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支持不够,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对街道社区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和参与。更有甚者,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街道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当前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办公场所太小,30名计生干部没有办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间大会议室办公,过于简陋的办公场所条件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办公条件简陋,虽然现有十几间办公用房,但只是在一个楼层大厅内用简易的木制框架和简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热,潮温阴暗,如遇停电,整个房间、楼道一片黑暗,没法工作。而且这种简易办公房还存在极不安全的火灾隐患。四是根本达不到当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设“四室三站一场”的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严重阻碍着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多数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工作,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单位都可以指导社区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绝大数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导致社区负担过重。如街道社区本无居民宅基地审批职能,但要承担土地矛盾纠纷调解等,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红旗队村虽地处街道社区,但红旗队村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属街道办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关镇负责。类似交叉管理的诸多问题还很多,严重制约着街道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把大量的工作任务下到社区,实行了重心下移、职能下延,而部门工作任务进入社区后,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没有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移到社区,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要求街道办管理负责,但居民的卫生费用和其他所有收费是由城建部门收取,街道社区本身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办公经费相当严重短缺。上述问题的存在,促使社区干部为了应付事务,设法开辟财路,但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成这样一个组织,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行。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广大社区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共建积极性、共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干部的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置若罔闻,对于计外怀孕、超生现象,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看到社区干部上门干脆闭门不理,甚至有谩骂现象,许多共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支持社区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街道社区行政级别低,对共建单位来说往往显得“人微言轻”,工作无法推进。

社区制与过去的单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从管理理念上来说,它强调以居民为主,以人为本,关注社区居民的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日常事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干部对自身的定位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机构”的理念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区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到对社区管理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类情况集中表现在计划生育、系列创建活动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内人口结构更趋复杂,流动性加大,管理难度增加,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锐;社区计生工作承载的工作量与计生队伍管理体制形成明显反差。目前,街道办计生站仍为副科建制,队伍人员太少,与乡镇计生工作相比,明显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重视不够。计生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不能有效地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现在,我县街道社区人口已达到2万多人;对比外市、县城市(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办事处、富县、洛川、子长、宝塔区、**、安塞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可以看出我县此项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街道办人大机构只设人大联络员一人(副科);每次人大召开会议时,辖区人民代表与城关镇人民代表一起组团;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组织、联系和履行代表职务等各项活动,仅靠联络员一人完成,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城市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七篇】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基本情况。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开始试点,xx年在全国试行,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于xx年开始试点。孝感市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地区,于xx年在孝南区广场街进行试点,安陆市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近年来,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使全市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各级社区矫正组织按照提认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人性化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目前,安陆市在矫人员260人,累计接收469人,解矫209人,总体上管控得力,做到教育管理常规化,档案文书标准化,监管帮教人性化,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为维护安陆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现状。当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总体薄弱,社区矫正组织不很健全,各乡镇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开展。司法所是基层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但从目前司法所的编制、人员配备现状看,工作力量与工作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司法所的设置上,按国家规定每个所应配3-5人,除社区矫正外还有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责。安陆市现有16个基层司法所,其中,一人所10个,2人所6个。在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基层司法所认真执行日常监管教育工作。一是严把接收环节。所有到市局报到的矫正对象,除携带相关法律文书外,还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和2张照片,由市局统一设计并印制了矫正通知书、送达回执,确保了服刑人员都能按时按要求到指定司法所报到。二是逐人建立档案。通过全国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各所把所有矫正人员的档案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管理系统。各司法所根据矫正人员提供的基础资料,逐人建立纸质档案,确保电子与纸质档案同步相符。

在实践中,从大体情况看,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基层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承担,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虽然社区矫正工作在吸纳社会志愿者、整合社区力量帮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处于构思起步阶段居委会成员和矫正对象单位及近亲属作为矫正小组的成员,责任心不强,成立的矫正小组大部分均没有尽到小组的职责,矫正小组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

(三)监管情况。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但是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权问题却是一片空白。我国《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司法行政部门只赋予了义务,并没有给予作好此项工作的权利,社区矫正属于一种行政执法,也代表法律的严肃性,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份没有定位,无统一着装,无执法证件。现阶段司法行政各级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味的宽无边但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却严不足,造成这种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导致对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罚的部分内容形同虚设,对抗拒改造、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却很难收监执行;二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属于刑罚执行性质,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出台,公安由管理主体成了辅助力量,而司法行政机关自己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及时建立填补公安退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后的权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监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对服刑人员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现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出于稳定的需要,在工作中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设法解决,虽然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维稳目标,但是也助长了极个别社区矫正人员以此为要挟。宽而不严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

文档为doc格式。

社区警务工作调研报告【第八篇】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我省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武汉市青山区、江夏区、江汉区和武昌区,宜昌市伍家岗区、夷陵区和长阳县,孝感市应城市和云梦县、潜江市等10个市(县、区)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省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省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

全省现有社区5550个,其中,城市和乡镇社区3852个,农村社区1698个。自2010年民政部部署社区减灾工作以来,我省以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为契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基础设施,在探索中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据统计,全省有1990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省社区总数的35?9%。武汉市青山区钢花街,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胜利四路社区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宣传教育活动初显成效。各地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宣传对象的广泛性,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办黑板报和宣传栏、发放减灾知识宣传资料和《公众应急救助手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活动,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减灾自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据统计,全省有2149个社区设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橱窗,占38?7%;有2171个社区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占39?1%;有3276个社区印发了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和宣传手册,占59%。武汉市青山区119社区通过制作宣传板报,悬挂警示牌和避灾疏散示意图,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为每户居民配发《应急救助手册》,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予以重点关心,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2008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减灾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武汉等大中城市在开展社区减灾活动中,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消防器械,在关键部位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志,配备简易挖掘工具、急救器材、照明器材和呼救装置;将社区中心休闲广尝绿地、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等划定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灾害发生后社区居民能安全有序地疏散。据统计,全省有1637个社区划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占29?5%,共设立避难场所2585个。青山区119社区把紧临社区的武钢一小划为应急避难场所,与学校签订协议,设置“防灾减灾避难场地”标识和居民逃生线路,遇有重大灾害或险情,学校迅速打开校门,供社区居民紧急避险。宜昌市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设立了45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519万平方米,按每人5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可容纳约104万人避难;按地震裂度达到六度时疏散22万人计算,人均疏散面积约23?6平方米。该市按不同的灾害类型,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合理功能分区,设置了应急避难标识标牌,完善了应急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设立了应急指挥部、住宿、餐饮、物资储备、医疗、临时厕所、广播、安保、消防等区域,一旦灾害发生,灾民能够快速有序地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并得到妥善安置。

(四)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各地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据统计,全省有392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70?7%。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矿社区针对工矿社区的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宜昌市万寿桥街道张家店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6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武汉市武昌区秦园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五)减灾志愿活动开始起步。社区志愿者作为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力量,平时协助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遇有灾害时协助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社区减灾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全省有2582个社区建立有社区志愿队伍,占46?5%,社区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488252人,其中在中国志愿者协会注册的志愿者达214149人。如江夏区乌龙泉矿社区根据政治面貌、年龄和技术特长,将50名志愿者分成“两队四组”,即党员先锋队、团员突击队,扶贫帮困组、文化娱乐组、公益事业组、未成年人和残疾人援助组,充分发挥每一个志愿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在武汉市青山区119社区,5132名居民中就有注册志愿者753人,平均100个社区居民就有15个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防灾减灾、抢险救灾等活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个社区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省社区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全省范围看,城市社区减灾工作比农村社区开展得好;武汉市和宜昌市中心城区由于工作主动、抓得早,减灾工作已纳入当地党委、政府议事日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因地制宜划定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减灾工作整体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滞后。调研组发现,有的社区条件很好,但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有的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一是基层预案制定存在空白点。全省29?3%的社区没有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预案内容不科学。有的预案比较陈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有的预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针对性不强;有的预案内容简单,应急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三是预案演练不够。全省有83%的社区没有对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演练,预案的实际作用缺乏实践检验。

(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多数社区没有明确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已明确设立的避难场所标识有待进一步完善,功能分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恩施州共有城乡社区117个,只有11个社区设立了应急避难场所,其中只有5个社区设立了应急标识和指示牌。二是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缺乏。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建立专用的应急物资仓储设施,救灾应急存储物资缺乏。如荆州市498个社区只有14个社区储备有应急物资,只有1个社区与商家签订了应急救助物资购销协议。三是农村社区缺乏必备的防灾减灾设施。农村居民住房防灾抗灾标准普遍较低,灾害应急避难场地和应急逃生标志普遍缺失。

(四)防灾减灾意识比较淡保一是多数基层政府和组织对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防灾减灾是务虚的工作,没有抓经济、抓发展实在,不愿意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二是大多数社区居民亲身经历的灾害性事件较少,难以形成对灾害的感性认识,有的认为灾害离自己比较远,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如在发生雷电和爆发山洪时,有些人强行外出或渡河,被雷电击中和被洪水冲走,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今年6月19日下午,随州市出现雷雨大风天气,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两名学生在大树下躲雨,接打手机时遭雷击,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三是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付出现实成本,而预见的结果在未来不一定存在,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使得社区居民在生活中不重视防灾减灾。一般的居民家庭都没有配备安全绳、急救包、灭火器等自救设备。

35 2476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