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云海 分享 时间:

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政策落实、保护力度加大,创新成果显著,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知识产权重点工作情况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知识产权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区紧扣知识产权纠纷高发频繁、产权交易估值难、知识产权转化不足等问题,抓住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的战略机遇,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交易、转化等核心环节,构建全链条增值服务体系,助推新兴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目前,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专利许可侵权损失补偿保险,成功入选全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

一、聚力创造环节,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延伸品牌指导服务,开创便民新举措。打通知识产权申请"最后一公里",区率先开通专利开放许可业务,前移服务窗口,在市镇和重点工业区设立品牌指导服务站,免费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及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注册有效商标累计达25876件,完成版权登记751件,为区域创新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组建专业团队,强化服务技能。区聘请行业顶尖人才为指导专家,配合熟悉知识产权申报流程的业务骨干,组建规模化的知识产权指导专家团,并推行定期巡访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今年,专家团成员数量已增至42人,为32家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有效解决了多项知识产权创新与申报难题。

三是建成发明专利快速权威通道,提升审查效率。通过与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区制定了创新的专利预审培训方案,畅通快速预审及优先审查通道,并举办了省级知识产权兴企专场活动,为企业提供快速预审及批量预审服务培训,协助加快预审备案,实现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原来的30个月缩短至3至6个月。截至目前,共有152家企业完成在省保护中心及区保护中心备案,进入快速预审程序的发明专利达到46件。

二、精准对接,提高交易效能

一是健全线下供需网络,推动需求对接。为促进知识产权资源的精准匹配,区积极构建供需对接机制,对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详细的知识产权档案,实现"一企一档"。通过与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直接协作,全方位收集、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成功举办新能源材料产业专利发布活动,成立关键零部件(气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有效推动专利产业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入网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达1240余家,累计开展政企互动570余次。

二是完善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增强功能集成。区引入全国唯一的市级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全面整合数据资源、评价分析、精准推送、投资路演及开放许可功能。通过接入省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平台,开发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系统,并实现了报告的在线生成和全市推广。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可转化知识产权9020件,促成专利交易1790件,累计交易额达5560万元,评估报告生成12份,总评估金额达7200万元。

三是落实政策,激励创新。对原有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优化升级,率先在全市设立了发明专利产业化奖补项目,积极鼓励企业将专利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截止到目前,共兑现奖补资金1520万元,受惠企业达190家,涉及专利转化项目52项。

三、拓宽转化路径,扩大增值效应

一是实施重点商标和知识产权清单保护制度。区建立了重点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加强对高价值和易受侵权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罗蒙、亚德客等6件驰名商标列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并且成为网络市场违法行为的重点监测对象,确保第一时间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品牌权益。

二是强化维权援助服务,完善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通过"法院+知识产权局+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共解模式,设立知识产权共享审判庭和特别调解组,入驻全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自20xx年全面实施以来,全区处理知识产权案件达340件,查处侵权假冒案件72件,并为40家以上电商企业提供了海外维权指导。

三是创新保险机制,降低转化风险。引入保险企业深度参与专利转化环节,特别是研发知识产权转化专属保险产品,降低企业在转化及维权过程中的风险成本。积极推动地理标志商标保险的落地,推出全省首批"PCT国际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成功落地的"地理标志商标保险"的赔付实现突破。目前,全区57个市场主体已投保相关保险,保障总额达到1320万元。

四、强化保护,筑牢规范新根基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综合能力。为构建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区扩充和强化执法力量,通过公开招聘及跨部门调配,吸引具有法学和科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加入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全年计划开展不少于五期的执法专项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20人次,确保执法人员能准确、公正、有效地执行任务。

二是实施网格巡查,强化日常监管。建立精准的网格化巡查机制,将不同区域细分为责任网格,由指定责任人实施多频次巡查。采用移动执法设备,数字化巡查过程,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监控,识别线上线下的潜在侵权行为,每月开展联合巡查行动不少于4次,及时阻止侵权蔓延。

三是推进跨区域协同,优化打击策略。强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积极签署跨区域保护协议,创建信息共用、执法联动的保护网络。针对跨区域侵权,建立联合专案组,统一部署,协同打击,并通过定期论坛交流经验与策略,每年举办或参与跨区域论坛不低于两次,协同办理案件不低于7件。

五、创新引领,激发持续新动能

一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动产学研。以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为核心,打造集科研、转化、培训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设立专项基金,聚焦产业关键技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每年促成合作项目不少于15项,推动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提升价值创造。制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力强的企业,在政策、资金及技术上给予全方位支持。施行加大研发投入计划,推动企业在核心领域创造高价值知识产权。每年新增高价值知识产权不少于40件,夯实区域创新基石。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深化创新支持。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提高奖补范畴和力度,对各环节予以梯次奖励。设立创新突出贡献奖,用于表彰在知识产权领域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每年奖补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12%,推动地区创新水平不断攀升。

六、宣传引领,扩大全民化新影响

一是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提升公众意识。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区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科普展览,以实物展示、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普及基础知识,全年重大活动不少于6次。设置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互动环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学习;组织知识产权专家深入企业、社区、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法律法规并传授维权技巧。

二是打造新媒体融合矩阵,增强传播效能。整合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制作并发布短视频、漫画、图文资讯等生动内容,推动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开设线上直播课程,邀请权威专家在线进行疑难解答,并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每月推送不少于12条新媒体内容,并每年进行不少于4次的线上直播,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提升社会认同。将知识产权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将其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区域,展示优秀案例和创新成果。鼓励企业打造知识产权文化墙,举办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文化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社会举措,逐步实现社会风尚的良性转变。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35 3924029
");
单篇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该篇文章

限时特价:8.88 元/篇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包月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站内所有文章不限量复制

限时特价:15.9 元/月原价:100元

微信支付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复制和下载权限相互独立,并不通用) 还有问题,再加客服QQ。 在线时间:星期一至五 8:30~12:30 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