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调查报告(8篇)
信息化调查报告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揭示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信息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1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万户,占企业法人的%。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改善售后服务等(%)。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企业有自己的网站,%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对于基层员工是%;%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电信服务(%)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介绍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2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xx”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xx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xx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xx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比例达到%,通过政府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万公里,是xx年末的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万户,是**年末的倍;电话普及率达%,较**年上升%。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分别是“**”末的 、、和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xx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x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xx”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xx”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xx”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结束语:读完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大家是否觉得有用,有用的话就关注我们网站吧。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3
摘要:信息化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分析和管理数据的途径。对森林资源调查进行分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广泛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林业产业及时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长、消亡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化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发展的形势之下,信息技术已成我国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我国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正是我国不可割舍的重要资源。而林业目前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如果没有积极进行信息化的改革,将难以较好跟进社会步伐,做到可持续化有机发展。
节省成本,提高调查精度的重要措施。
由于森林面积都相对较大,为了更好开展调查工作,可利用信息化设备之中的gps和掌上电脑等设备,从而做到节省人力成本,提升调查效率。除了调查工作以外,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还能进行调查工作的整理作业。借助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的使用,能够更为高效进行信息的处理汇总,并将其依据一定的.特征加以分类,帮助各工作人员更为快速找寻相关资料并做好对比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林业资源贡献力量。
有利于建立现代科学的森林管理体系。
在我国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管理上,其最终目标是建成自动化、智能化的林业产业。而就林业资源而言,不仅其生物数量巨大且其生物品种也五花八门,为了更好系统性地对其展开分析汇总,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技术能力。目前许多区域范围之内的相关职能单位,都将自身区域辖区之内的森林区域,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专属自身区域的森林信息档案,较好地开展了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确保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平台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建设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中,最为主要的建设任务即为3s技术,并驱动我国信息化设备愈发智能化、便携化,从过往技术一体化向空间一体化转型。基于上述的要求,在未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相关职能单位的建设重点应当为立体空间型调查,力求更好利用多元化设备以及多元化方法,开展有效有价值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此外,除了传统的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设备以外,还要积极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设备,如智能传感器、数据监测库等,从而形成一个24h不间断的动态监控系统,确保我国林业资源在持续的保护之下运作。
调查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1)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类技术,并且其发展程度较高,在林业资源的调查工作中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无人机拥有便于操作、成本较低、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同时能够高效迅速地完成侦查作业,因此成为我国林业资源调查中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类重要手段。此外,无人机目前能够搭载有最新科技的数码相机系统,从而可以仅利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即完成侦查检查任务。除了进行相应的拍摄任务以外,无人机搭载的处理器系统,能够精准处理和分析拍摄的影像资料,从而更好进行筛选调整作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了铺垫,方便工作人员处理相应的信息内容。
2)遥感技术。林业资源是我国林业产业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内容,而森林树木的数量则为最为直接有效的测量数据。在进行卫星测量并加以信息化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具象化地对森林储蓄量进行统计,结合目前我国较为发达的遥感技术加持,高效完成森林系统的监察以及演算工作。而整个遥感技术是建立在卫星系统与地面信息系统的积极联动之上的,因此地面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即为保证二者的有序、流畅联通。
3)林业gis平台。所谓的林业gis平台,是将包括地面设备、无人机测量设备以及卫星遥感影像三个最为主要调查因素有机结合的一类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较好地利用gis平台,做到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林业资源的调查分析作业,并能够通过实时的反馈作业,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状态有较好地判断,帮助其快速做出对林业资源的决策工作,确保我国林业资源有序可持续化发展。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的gis平台的主要作用包括,林地面积计算、单木材积计算、每公顷断面积计算、每公顷株数计算、林分蓄积量计算、林分生物量计算、导线测量、坐标放样处理以及各相应功能的统计图、统计表输出等。全面加快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林业适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重要措施,是林业发展的必走之路,也是实现全社会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所有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部门都应进一步意识到,加大力度,全面推动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且利国利民的。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4
要求月薪:工作性质:全职期望职位:销售/业务类-销售/业务类其他意向岗位:零售业到岗时间:1周以内工作地区:不限在职单位:在职职位:
教育培训。
年09月至年07月。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商务大专。
2006年09月至2009年07月。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商务大专。
自我评价。
思想上积极上进,学习勤奋刻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为人诚恳老实,性格开朗,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责任心强,良好的敬业精神,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强。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5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xx”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19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xx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19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xx和xx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xx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xx钢铁、xx三友、xx水泥、xx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xx丝网、xx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19年xx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xx国大、xx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xx集团、xx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xx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xx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xx”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的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网站的比例达到%,通过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xx市和xx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xx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xx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xx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xx、承德、xx、xx、xx、xx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xx、xx、xx、xx、xx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xx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xx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xx、xx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xx、xx、xx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xx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万户,是xx年末的倍;电话普及率达%,较xx年上升%。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xx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xx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xx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xx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xx”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xx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分别是“xx”末的、、和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xx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xx”规划》、《关于加强全省“xx”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xx省电子商务“xx”规划》、《xx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xx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xx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xx“”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xx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xx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1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9)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9计划》,美国obama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xx”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xx届x中的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xx”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xx”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xx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的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6
目前所在地:番禺区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云浮身材:165cm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9。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销售管理、百货/连锁/零售服务、
工作年限:7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在家经商销售vcd和dvd唱片、电影、电视剧。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务:超市销售代表。
工作描述:主要工作包括:产品陈列维护、促销活动洽谈落实、品牌维护、信息收集、业务沟通、渠道管理等。
1维护超市的陈列,让产品更加有效的让消费者接受,最重要的是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鹰唛公司,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鹰唛公司出售的是一种高品质的产品。
2争取产品摆堆头和在货架的主通道位置摆放,争取产品集中陈列在黄金排面并确保生动化陈列和扩大优势产品的排面以突显优势,争取产品上促销快讯档期。
3对商场促销活动进行管理和对促销员进行日常管理及定期沟通。
4积极推广鹰唛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商场谈判协商公司的促销活动方案,使公司的促销活动在商场最终落实执行并评估效果。
5建立市场信息库,收集有关的市场信息、对手的最新动态和促销活动信息并整理分析,为公司产品作出阶段性的应对促销方案提供依据。
6每日填写销售日报表、行场日报表,做好每周工作计划。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务:超市收货部:收货员领班。
3识得各种商品在仓库的分类及保管保养并对存货做好标签。
4协助配合主管管理好收货和仓库管理的其它事项。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务:车间主任助理。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车间的各项生产数据统计,抓好车间安全生产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务:销售部。
工作描述:负责卖场的彩电.音响.碟机销售。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肇庆学院。
所学专业一:市场营销所学专业二:市场营销。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粤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掌握商超的管理采购、收货、退货流程,在商品陈列和产品促销上有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产品陈列、促销活动洽谈落实、品牌维护、信息收集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7
本文目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xx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xx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xx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万公里,是xx年末的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万户,是**年末的倍;电话普及率达%,较**年上升%。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分别是“”末的、、和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xx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返回目录。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返回目录。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万户,占企业法人的%。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改善售后服务等(%)。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返回目录。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万户,占企业法人的%。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改善售后服务等(%)。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企业有自己的网站,%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对于基层员工是%;%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六)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五个主要矛盾。一是中小企业直接、有效的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服务产品供给单一、错位的矛盾;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电信服务(%)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
介绍信。
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8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上一篇:入党积极汇报思想通用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