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汇编3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总结了单位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及发展规划,反映了其运营管理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篇1

按照自治区编办《关于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平罗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全县法人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周密安排,明确各系统各行业进行年检的时间节点,做到及时年检、应检尽检,顺利完成了年检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法人事业单位196家,新设立的11家事业单位不需要年检,应检法人事业单位185家,实检法人事业单位185家,参检率100%,合格率100%。办理设立登记法人事业单位11家,办理变更登记法人事业单位50家,办理注销登记法人事业单位17家。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安排,明确要求。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按照自治区编办的统一要求,安排部署了全县事业单位网上年检工作。明确年检相关事项,下发了《关于2013年度全县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年检范围、年检方式以及年检程序等。根据行业和部门特点,合理安排了各类法人事业单位参加网上年检的日程,并对全县各法人事业单位的年检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确保了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按进度、有秩序进行。

(二)严格把关,规范操作。一是严格按照网上材料审核和确认检验合格两个环节以及受理、审核、核准的权限分配进行操作,在材料审核过程中发现有表格填写不规范或材料提交不齐全的,及时通过电话、事业单位登记年检QQ群、网上登记管理系统说明原因退回进行修改,直至修改正确后才予以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事业单位,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先后分六批将其法人年度报告书在平罗政府信息网进行公开,公开15个工作日后,未发现有投诉和举报的情况,及时通知事业单位携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来我单位粘贴年检合格标识。二是对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事业单位,要求其先办理变更登记后再进行年检。三是与年检工作同步,及时做好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电子档案的备份工作,保全资料,方便查询。

(三)改进措施,强化服务。一是在年检前,考虑到年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年检和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操作流程、照片上传、注意事项等制成电子文档上传至我单位邮箱,方便事业单位下载学习;二是在年检过程中,针对部分事业单位经办人员对网上登记管理系统操作不熟练,经办人员变更等情况,采取电话答询、QQ群交流、现场培训、全程演示等方式,使事业单位经办人员熟练掌握网上办理登记年检的相关操作流程,确保了按时有效年检;三是在年检后期,对一些年检不及时、工作拖拉的单位,通过电话催告或与举办单位协调催办等方式,督促其尽快办理年检。

三、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了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作为登记管理机关,

通过年检全面了解了全县法人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数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登记年检行为,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

(二)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登记年检工作效率。通过优化登记年检工作,改变以往的登记年检方式,简化办事环节,节省了办事时间,实现了登记年检工作的无纸化办公,提高了登记管理机关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的监督。通过公开法人年度报告书,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登记年检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社会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监督,促使事业单位规范有效运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年检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对登记管理工作主观上不重视,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尤其是财务不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

2、部分事业单位经办人员网上登记年检操作流程不熟练,工作效率较低;个别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经办人员更换频繁,工作衔接不畅,有丢失光盘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现象,影响了年检工作。

(二)改进的措施

1、继续加大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法人年度报告公开工作,运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使事业单位切实认识到登记年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事业单位登记年检行为,对事业单位证书管理、登记、年检等工作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效率。

3、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与质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率,切实维护好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篇2

根据国家、省、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局立足我县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网上年检工作任务。现就年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240家,需参加20xx年度报告公示的事业单位205个,已公示事业单位190个,无需公示的事业单位15个。目前主要工作已转入档案整理归档的后期工作和常规化管理工作。

二、主要做法

1、我局领导高度重视,20xx年12月底,召开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会议,对20xx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并下发了《涿鹿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相关事宜的通知》、《20xx年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流程及填报说明》,及早启动年检工作。

2、为推进年检工作,登记局管理业务人员使用座机、手机、QQ群及邮箱等方式,虚心指导各事业单位网上操作,耐心答疑,对已提交的年度报告书和相关材料做到及时、准确回复,对需改动和纠正的内容,在回复中力求详细明了,最大限度地为事业单位提供帮助,切实提高了年检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了事业单位网上年审速度。

3、及时办理,及时归档。网上年检结束后,对事业单位提交上来的有关年检、变更、注销等纸质材料,及时进行了办理。按照省、市登记局关于事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纸质材料及时整理归档,确保了档案材料齐全、清晰可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业法人证书使用的范围和条件还不够成熟,许多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名存实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许多重要的机关部门对所颁布的条例和实施细则还没有了解和认知,法人证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没能充分发挥,致使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还比较被动,缺乏组织保证。

2、事业单位没有真正独立。一些事业单位能正常开展工作但其资产与主管部门没有分开,没有独立帐户。部分事业单位仍被主管部门作为内设科室管理,资金捆绑,政事职责不分,人员混岗使用。这给年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法人意识淡薄,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对年审不够重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对办理法人登记年检态度不够积极,认为法人证书可检可不检,部分单位甚至怨声和不满情绪极高,影响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工作的有序开展。

针对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办将采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使事业单位法人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篇3

今年,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施的第一年,我县编办根据省、市编办关于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做好20xx年度事业单位法人网上年检工作的有关精神,从2006年1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开展20xx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度我县应年检事业单位330家,截止3月31日,通过网上年检事业单位330家,年检率100%。因机构调整合并等原因及时注销事业单位4家。为86家事业单位办理了变更登记。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我们对通过变更、注销、年检等手续的事业单位及时在《建湖快报》上分期进行了公告,为事业单位走向市场,保障其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二、具体做法:

(一)大力宣传,增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意识。

接到上级关于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做好20xx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的通知后,我们及时向编委有关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专门召开了由各镇、县各主管部门组织人事干部及各有关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登记工作的人员参加的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暨20xx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会议,会上,县编委副主任、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陈宪同志作了动员部署,阐述了实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进一步强调了实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加快和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施。认真总结上年度登记管理工作情况,并对20xx年度年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上还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和做好20xx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通知》。另外,我们还通过电台、电视台以及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扩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影响,增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二)措施得力,提高事业单位年检率。

针对今年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年检工作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

我县编办针对不少事业单位在实施网上年检工作时,由于间隔时间长,网上申报年检操作不够熟练等情况,我们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较集中的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另一方面在县登记管理机关网站上,发布《20xx年度事业单位年检一般操作程序》,以方便事业单位查询了解年检的操作程序,从根本上保证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编办内、外制约机制。

即编办内部规定凡未及时办理年检的事业单位,一律暂停其机构、人员编制和财政统发工资的审批工作。为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制度,我们还主动与证书使用的相关部门联系,建立联系函制度,定期不定期地通报事业单位登记情况,以便相关部门在办理有关事宜时掌握。这种登记管理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协调管理,实现了对事业单位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

三是分片包干督办年检。

我们将全县应该接受年检的300多家事业单位按部门类别及乡镇地域位置进行合理的划分,分配给负责年检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包干到人,跟踪督办,确保年检单位一个不漏。

四是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充分认识到年检就是服务的意识,在登记管理工作中,积极为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登记管理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一些”无机无人”的单位,我们采取“走出去,召回来”的办法,分部门分系统进行面对面的演示或直接代为操作。对一些经济特困单位,我们还适当减免其登记经费。通过精心的指导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基层事业单位的广泛赞誉。

由于措施得力,20xx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做到了应检尽检,年检率达到100%。

(三)严格把关,确保事业单位年检工作质量。

为了确保年检工作的质量,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规范办理程序,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的权限分配进行操作。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对事业单位提交的纸质材料,要求从事登记管理工作的同志从严把好材料审核关。首先根据申请的登记项目,结合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再与网上提交材料逐项核对,发现有表格填写不规范或材料提交不全的,我们坚持退回修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不避重就轻,不怕麻烦,主动与其主管部门进行联系,核实真伪,确保表格填写规范,材料齐全有效,登记事项无遗漏。

(四)措施扎实,维护登记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我们深知事业单位法人年检仅是登记管理工作的其中一个环节,为了维护登记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年检工作一结束,对一些经过检验确定为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向其主管部门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在接到整改通知后10日内提交整改计划。

(五)建立台帐,提高年检工作管理水平。

年检工作结束后,我们将所有年检的事业单位的相关材料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及时的归档,形成了该事业单位包括设立、变更、年检和注销等一整套完整的档案,在建立健全个体档案的基础上,将事业单位分类归档,建立目录索引,纲目条块,一目了然。同时,我们将所有登记过的事业单位建立台帐,记录所有事业单位登记的基本情况,为事业单位提供了法律效力的凭证,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三、存在的不足:

20xx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感觉到,虽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参加登记、年检工作的意识不强。认为是否进行法人登记和年度检验对其参与社会管理和经营活动没有影响。个别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发生变化时变更不及时。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对一些年检不合格的事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县的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在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我县的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5 4158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