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增长明显,企业创新不断,推动了地方经济与就业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全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预制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预制菜作为二产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的产物,上游连着一产种植业、养殖业,下游连着三产餐饮业、居民消费,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近几年预制菜飞速发展,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预制食品的需求增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食品工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以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一、预制菜的产业界定与展望
预制菜可理解为还原正餐、提升效率,是以农、畜、禽、水产为原料,加上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分为即配、即食、即热、即烹,主要根据加工复杂程度和食用方式进行分类。预制菜能提升烹饪效率,相比正常做菜流程,大幅节约了洗切腌制等加工时间,出餐速度大幅提升,符合餐饮工业化趋势。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预制菜产品已经从简单的风味小吃扩展至肉禽水产,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随着餐饮连锁化提升及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的快速发展,预制菜在20XX年进入行业快速发展期;20XX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者逐渐培养起居家烹饪的习惯,预制菜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减少备菜流程、缩减烹饪时间、降低做饭门槛,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20XX年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200亿,其中B端约1800亿,C端约400亿,过去10年复合增速在20%左右。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XX-2025)工作规划》中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保守按8万亿测算,食材占比41%,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则B端规模5000亿-6000亿元,加上C端预计6500亿-8000亿元。
二、我区发展预制菜产业基础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我区是全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区位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食品与都市现代农业是其支柱产业,产业配套齐全、产业聚集优势明显,具备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
目前,我区预制菜产业形成了"一产原材料供应-二产预制菜加工生产-三产市场营销服务"等较为完备的食品加工产业链体系,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0多家,其中预制菜核心企业30多家,原材料、调味料及食用油生产企业26家。20xx年预制菜产业链产值达亿元,其中预制菜核心产业产值亿元。
(二)企业群体加快壮大。目前,我区有7家企业入选省首批预制菜创新企业榜单,占全省(45家)近16%、占全市近6成,涌现出绿进、乐肴居、如意三煲、古龙、银祥等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其中,银祥集团位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第88位;绿进食品排名"20xx中国预制菜企业TOP50榜单"第22名;如意三煲年产调理熟食(预制菜)8万吨,荣登"中国即烹预制菜品牌30强";乐肴居是中国高品质速冻米面制品领航品牌,为全国1000多家五星级酒店提供御用面点;古龙、银祥、青田食品均是国家食品标准起草单位,古龙参与6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区预制菜产业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拥有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食品科技研发检测服务中心、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预制菜委员会研发中心等研发检测平台。部分企业重视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绿进食品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5%以上;璞真食品在厦门、重庆、上海设立三大味道研究所;如意三煲正加快建设食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古龙食品研发的"番茄牛腩"与"咖喱牛腩"荣获第一届广东预制菜研发大赛二等奖和最具市场潜力奖。
(四)产品结构丰富多样。我区预制菜生产企业可提供菜品丰富,全国八大菜系均有涉及,代表产品有银祥封肉和姜母鸭、古龙罐头产品、乐肴居早餐爆汁流沙包、绿进食品松板肉、翰农的精品蔬菜等,涵盖了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等全部类别。从龙头企业看,绿进产品线涉及猪、牛、羊等六大品类,超60款预制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意三煲已开发百余款猪牛羊类产品以及50余款家庭方便菜;乐肴居已推出17大系列、200多款速冻米面产品;古龙食品已完成20余种冷冻调理食品的新品研发。
(五)产业发展基础厚实。我区农产品原材料供应较为充足,20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村专业合作社506家,形成军营红西红柿、我区紫长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区还拥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等综合性农业服务平台,20xx年交易额达亿元。在食品调味料生产上,我区拥有门类齐全的产品线,产品涵盖中餐标准化复合调味酱料、西餐腌料、腌酱、包裹粉、冷冻料理包等。此外,我区的冷链物流及企业仓储体系不断发展。全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14家、冷藏车92台,其中波山物流获评中国公路货运星级车队称号,顺丰、京东等C端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持续提升;银祥、绿进、波山等企业均建有万吨级冷库,这些都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我区发展预制菜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目前全国预制菜企业达万家,我区预制菜企业仅91家,预制菜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培育。全区60家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中,48%的企业产值在1亿元以下,仅中禾实业1家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预制菜核心企业平均产值亿元,与山东诸城等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缺少预制菜领域的上市公司。总体看,当前我区预制菜企业的牵引带动力有限,行业缺乏核心龙头企业。
(二)行业标准不够健全。我区预制菜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准入门槛低,产业发展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全市尚未出台预制菜的地方标准,在食品安全上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补齐行业标准缺失短板迫在眉睫。
(三)技术研发支撑不足。预制菜企业总体研发投入较少,企业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除银祥、绿进等少数龙头企业外,大部分预制菜企业未设立研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新产品开发、升级换代速度需进一步提升。我区乃至全市都缺乏综合性食品加工技术或食品科学工程类专业较强的高校院所,集美大学虽开设有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但仅局限于水产品加工方向。因此,预制菜整体综合技术研发实力不强,行业人才培养支撑不足。
(四)服务保障能力不够。一是我区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原材料生产基地缺少预冷设施,冷藏车等配套设施保有量少,全区仅有92台冷链运输车辆,人均冷藏车保有量(辆/万人)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辆/万人)的一半。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制约销售区域范围的扩大,影响业务拓展。二是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我区轻工食品园已基本完成开发,规划工业用地公顷,现在已开发公顷,工业用地开发比例达到%。园区虽然引进了300多家企业,但土地利用效益较低,以美禾园为例,20XX年亩均产值489万元、亩均税收万元,远低于食品制造业税收最低控制指标20万元/亩。
四、我区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
1.支持预制菜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建立核心企业库。全面梳理预制菜相关企业,挑选一批竞争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二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梯次培育行动方案,努力使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面发展,中大企业积极往资本市场发展。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预制菜"链主"企业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建设产能、智慧、资源等多模式共享工厂或车间,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格局。
2.加大预制菜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加强头部企业招引。大力开展预制菜产业"双招双引",组建预制菜产业招商专班,以上海、广东及山东等地为重点招引方向,瞄准龙大美食、味知香等全国预制菜头部企业,主动对接、靶向招商。二是建设预制菜总部基地。依托"三谷"商务资源优势,积极吸引优质预制菜企业在我区设立综合型、区域型、职能型总部。
3.完善预制菜生产体系
一是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引导绿百合等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原材料优势和渠道积累,做精深加工等方向,并向后端延伸布局服务与营销领域,发展净菜类预制菜,提高产业附加值。鼓励村企合办、村村联办预制菜企业,支持村社参与预制菜种植、加工、冷链、运输、销售等业务。二是加快打造"中央厨房"。鼓励餐饮连锁品牌企业加强"中央厨房"建设,促进"中央厨房"独立运营发展预制菜业务。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延伸。鼓励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合作或长期合作等方式,布局上游农产品生产销售与下游物流营销。
4.推进预制菜加工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转型。鼓励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预制菜领域倾斜和转型,完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加工体系,持续增加预制菜生产效能。二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给予技改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三是加快预制菜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预制菜加工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工厂,加强产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预制菜原材料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提高清洗、解冻、切配、加热、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效率。
(二)构建预制菜安全监管体系
1.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
开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试点。鼓励标准化基础好、技术引领性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化、全流程标准化、全环节品质化,逐步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加强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参与制定或修订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形成具有闽菜和全市特色的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
2.加强预制菜产业质量监管
一是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做好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合格证与追溯并行的实施工作,实现预制菜专供农产品源头可追溯。建立预制菜重点原料基地备案制度和预制菜食品添加剂报备制度。二是提升预制菜监管水平。加强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建设预制菜检测中心,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建立安全生产白名单,严厉打击"黑作坊",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三是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支持企业开展ISO22000食品安全等质量认证,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全市质量奖。
(三)增强预制菜研发创新能力
1.建立预制菜研发机构
依托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预制菜委员会研发中心,成立预制菜技术与创新研究院,重点解决生产瓶颈与关键技术难题,推进预制菜新形态新品类、功能性预制菜的开发研究。鼓励企业加大预制菜研发投入,支持预制菜企业建立重点研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提高预制菜创新能力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预制菜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集美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坚,并将研发成果及技术应用于市场。二是实施"预制菜+名厨大师"发展模式。鼓励、引导预制菜生产企业与闽菜名厨大师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合作,推动闽菜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加快传统菜品向预制菜转化。三是加强对外研发合作的创新。加强与广东湛江、山东诸城等预制菜龙头城市的飞地研发合作,共同攻关冷藏、灭菌、包装、贮运等技术工艺,进一步提升预制菜企业创新能力。
3.加强预制菜人才引育
一是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扎实推进"才聚银城"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对烹饪大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技术能手等预制菜专业人才的培育引进,将这些专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评定范围。二是加强预制菜人才培养。鼓励我区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增设预制菜相关专业课程,支持新东方烹饪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开设预制菜研修班。三是强化预制菜人才培训。发挥行业协会、职业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开展预制菜生产、餐饮烹饪、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相关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每年评选表彰一批预制菜行业代表或领军人物。
(四)加强预制菜营销创新
1.构建多元销售渠道。一是积极培育线下消费市场。鼓励商场、超市、便利店设立预制菜专区。搭建预制菜供需营销对接平台,鼓励学校、工厂、医院、机关、社区等单位的食堂优先采购预制菜知名品牌产品。二是促进预制菜网络销售。支持预制菜企业对接京东、抖音、朴朴、美团等电商平台,鼓励企业建立"线下体验+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全渠道流通模式,聚力开拓B端、加快渗透C端市场。三是支持企企联合营销。支持本地预制菜企业与海底捞、千味央厨、西贝等全国知名连锁企业合作,通过共建供应链平台、共享营销平台等方式,推广我区预制菜。四是培育营销新模式。支持预制菜知名品牌产品进社区、景区、服务区,推广发展24小时无接触智能生鲜售卖柜等销售新模式。发放预制菜消费券、预制菜数字人民币红包,拉动预制菜消费。
2.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一是加大展会推广支持。依托全市国家级展会平台,推动筹办国内外预制菜专场行业推介会、行业展会、行业高峰论坛等,加大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力度,鼓励预制菜企业参加国际和全国性预制菜展会。二是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抓住RCEP协定生效契机,引导预制菜企业积极参与"闽货海丝行"等活动,支持举办体现区、市乃至省特色的美食展销节庆活动,推动闽菜产品、闽派美食以预制菜形式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3.强化品牌营销推广。一是打造预制菜知名品牌。以品牌赋能开拓市场,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全省省和全市著名商标。通过举办预制菜创新展示大赛等方式,助力网红爆款、大单品预制菜品的产生。二是加强预制菜品牌营销。充分发掘现有"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全省名小吃"等优势品牌的核心,讲好品牌背后的中国文化,打造预制菜"品牌方阵",鼓励企业参与预制菜公共品牌创建。推行消费扶持政策,将助农名优预制菜产品纳入名优产品资源库,并给予优惠券;利用各种渠道推动产品销售,如将优质预制菜产品纳入伴手礼。
(五)完善预制菜发展生态
1.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优化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以预制菜特点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化冷库区、常温库区,保障冷链仓储服务供给;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商品化处理中心,打造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二是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升级。鼓励预制菜企业新建或改造冷冻冷藏库、购置终端冷藏设备及冷藏、冷冻运输车辆。三是加强企业精准对接。组织引导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发挥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行业龙头优势作用,完善产地和配送物流网络,积极为预制菜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提供配套和支撑,降低企业配送成本。
2.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设立我区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依托我区科教创新母基金及产业招商并购母基金,参股支持预制菜产业头部企业。二是创新金融信贷服务。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预制菜产业开发金融专项产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首贷和信用贷款覆盖面,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三是发展预制菜保险服务。组织保险机构与预制菜企业对接,推行符合行业特点的保险产品,例如农产品质量险、冷链物流险、财产险、第三责任险等险种。
(六)完善预制菜供应链体系
1.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会。发动预制菜全产业链相关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联合会。通过政策支持、金融优惠、信用管理、平台推广等方式,以降低联盟企业运营成本为目标,提质增效、拓展市场。支持预制菜联合会不断吸纳优秀成员,逐步统一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使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搭建预制菜供应链平台。依托建发集团等供应链龙头企业,与区属国企共同出资建设预制菜大宗货物供应链平台,鼓励预制菜产业联合会所属企业共同使用供应链平台,推动原材料采购规模化、信息化、低成本化,降低使用企业采购成本与资金占用成本,努力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使企业享受到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服务。
3.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建设高标准绿色优质原料基地。依托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及省级特色蔬菜产业园的创建契机,加快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扩大设施蔬菜、精品蔬菜和高山蔬菜种植规模,推动建设蔬菜、粮油、畜禽等预制菜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确保原产地优质食材可持续供应。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预制菜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开展合作,打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联合体,设立预制菜生态种养基地样板试点。
4.打造原材料集散中心。一是建设区域原材料交易市场。依托全市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的集散能力优势,加快嘉德胜市场等水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建设,建设区域预制菜原材料采购交易中心。二是加强区域原材料供应一体化。强化与翔安、集美、海沧等市内蔬菜与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合作;加强与漳州农副食品、龙岩畜禽产品、三明笋竹等闽西南地区食品加工园区的协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市外建设农产品"飞地基地"或签约预制菜种养供应基地。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国家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乡村振兴,关于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预制菜方便、多样、标准化的特点,逐渐被市场认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将会被逐步释放。未来政府可通过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方式,助推预制菜产业集群式发展。预制菜企业可通过产品更新、研发投入、设备加持、品牌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的提速,也将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区要结合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区域内多方力量,推动全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上一篇:班级德育工作总结汇总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