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的总结最新5篇
地理课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地理知识对理解世界的重要性,促进全球视野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地理课的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地理课的总结 篇1
时间过的飞快,没想到现在又到了课程结束的时候了。在这个学期里,对于物流地理这门课,刘老师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型学习。也就是说,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不采用以往的期末考制度,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各种作业作为成绩的考察标准,说实话,我觉得这样非常的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学到新的内容就会在我们的地图上画出相应的内容,就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的就会记下不同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同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各资源在地图上的分布等等,这种让我们记忆的方式比只在期末考前拼命记忆的效果好得多,记忆的时效性也久的多。
(一)学习内容
这个学期里,物流地理课学习了国内物流地理和国际物流地理这两部分内容。在国内物流地理中,第一章我们先了解了国内物流地理整体的物流环境,知道了什么叫经济区,经济区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还有三大经济地带、六大经济协作区和七大经济区方案。还清楚了我国主要资源的布局,知道了煤炭的资源分布,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哪几个省市、地区,以及我国著名煤炭基地是哪几个,煤炭运输布局的基本流向等等;接着是石油的资源分布,清楚知道了我国主要油田的分布;之后是铁矿,明白了我国铁矿分布的特点,分布的地区,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以及我国铁矿工业布局的原则等等,之后我们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不同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煤炭铁水联运通道,标完后各矿产的分布以及通道在地图上一览无遗,清晰可见。各资源的分布经过自己一个一个的标上去,印象就更加的深刻了。
第二章是物流基础设施,在这一章里我们了解了物流网络的概念,知道物流路线的类型,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功能以及种类,明白了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等等。第三章是综合运输,在这章里了解了综合运输的概况,发展改革以及发展状况等知识。第四章就是铁路运输布局,在这一章里,我们先了解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从国际的到我国的都有一一的涉及到,老师还为我们补充了铁路的技术经济特性、各国采用的铁路类型、轨道类型等等的内容,本章中还详细介绍了我国铁路先后进行的几次大提速的时间、意义等内容,重点的当然就是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每一条主要铁路干线的起始都非常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把众多的铁路干线画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我国的铁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接着之后就是第五章的公路运输了,在这一章里,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公路运输的概况,例如概念,类型,特点,分类与分级等等,还有的就是公路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网的布局等等。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的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终于在今年全部完成了,把五纵七横画在地图上,就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加上其他的高速公路,我国的公路运输网络真可谓是“密如蛛网,无处不通,无处不畅”了。第六章是水路运输,在这章里我们重点学了我国河运地理的布局,而其中我国河运地理分布则是重中之重,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八大水系和一条南北纵向的人工河。接着就是沿海主要的港口及航线布局了。第七章就是航空运输布局,我们从本章中可以了解到民用航空的历史及发展,从航空业的出现和民航的开始一直到民用航空的大发展时期、全球化、大众化时期等都有一一的讲述,之后就从我国民航的历史发展概况,航空运输基本概念,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航空运输布局等不同的方面为我们介绍。让我们对于民用航空的由来和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讲完以上的内容之后,就是国际物流地理部分了。首先当然是了解国际物流的概述,然后是国际贸易口岸,其中我们学到了口岸的概念,分类还有我国边境口岸有哪些等等;之后就是国际物流的环境,国际物流对我国五六发展的影响等等。第十一章是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在这章里我们重点了解了国际航区的划分,了解各大航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主要海域、主要海港、重要海峡、重要航站的分布;然后是世界主要枢纽港口的详细介绍,传统的重要港口分布等知识。接着是世界上主要海峡和运河,世界上主要海峡的详细地理位置,意义;主要运河的地理位置、意义、历史等等的知识。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我原本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匮乏进行了很好的填补,再次就是海上运输航线的分布了,从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等不同的航线细分讲解,让人清晰又明了。最后就是国际大宗货物运输航线,从石油、铁矿石、煤炭、谷物各货物来介绍主要的运输线路。
(二)学习体会
虽然学习物流地理这门课只有短短的十几周时间,但是我学到了很多,这些知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自然而然的就记进脑子里,而不是在考试前临急抱佛脚的硬塞进去,考完后就不记得大部分知识的那种。
这门课考察的标准分为上传关于这门课的有关内容,专题介绍,三份地图和学习总结四部分。这种研究型的学习,让我平时在学的时候更轻松,而且在大家相互介绍一些新知识的时候,我为了要介绍更多关于物流地理的内容给大家时(上传资料),我会刻意去留意这方面的新闻,这方面的动态,现在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了,而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面也会变得更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慢慢的将不同的矿产资源,铁路干线,国道,五纵七横,长江,港口,口岸,航区,航站,海峡,运河,航路等内容一一的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即一目了然,又可以加深印象,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方便识别的标志,将这些标志慢慢的印在脑海里,将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种学习得来的知识会更深刻,加上看到自己画的一张又一张地图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觉得自己在这段期间里确实是有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也填补了我多年没学地理的空白,也让我对国内外的地理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甚至是强化。
专题介绍是自己找有兴趣的内容做成一个PPT,向大家详细的介绍该专题的内容。在查找该专题的时候,我会大量的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让我更了解该专题的背景和意义,学到的也就更多了。我也可以透过物流地理网络课程中看到其他专题的有关知识,更多的了解不同港口、不同公路、不同铁路、不同运河等等的最新动态,让我的知识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全面。
我记得在刚开这门课的时候,刘老师曾经说过,当学完这门课的时候,地图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果不其然,现在想想确实是如此,这些都是刘老师带给我们的,非常感谢刘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切,这些都会让我们终身受用的,感谢刘老师的辛勤付出,谢谢您。
地理课的总结 篇2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
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
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
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地理课的总结 篇3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体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50年校庆时提出的“阳光育人,多元启智”的办学理念正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不管何时,人民群众总会期盼名校的出现,我校作为新乡人民心目中的名校由来已久。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的 不断深入,我校原来的办学优势正在消失。我校如何才能够持续的创造奇迹,继续领跑新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共有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是从20xx年的时候开始关注校本科程的开发研究。最初以学生最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实验,如:中国政区拼图大赛、旅游图片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参观考察活动等,尤其是20xx年三月份开展的节水活动规模大、参与广、形式新、内容活、意义深、反响好,得到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学生高涨、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20xx年的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七年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始把我们的这些成果陆续的在课堂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各个任课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既借鉴这本书中的长处,又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创新。这些课上得都比较轻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报我们课题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打到了39人。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校工作的前头,但我们不仅不会居功自傲,而且还会更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继续完善,打造十中校本课程的精品。从多人一本,提高为一人一本甚至是一人多本的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为打造十中的特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地理课的总结 篇4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为了能够直观地展现地理知识点, 通常依靠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探索。教师可以对地理实验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并结合地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 应用“引导-探索-发现-归纳”的“四步走”实验教学法, 帮助学生实现对地理知识点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证明。
关键词:教师教学法; 高中地理实验; 自主学习; 探究动力;
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中, 教育专家对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十分推崇。许多教育专家认为,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 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和探究知识的环境当中, 从而使学生形成探究的动力, 通过自我学习获取重要知识。这一理念对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启发极高,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当遵循引导启发的教学规律, 打造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手段。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引导”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综合性, 同时又十分庞大复杂, 其中既有诸如宇宙、星系的相关知识, 也有世界地理环境、气候形成的理论内容, 还有关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学习与探究[1],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掌握, 教师一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的设计。
以高中地理一年级的时区计算教学为例, 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难点, 学生学习和解题过程中主要的困难集中在对已知条件之间存在关系的推论不明确,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对地球自转的直观认知, 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自转规律的实验。在实验开始前, 教师可以选择在一块黑幕之前, 运用地球仪和日光灯作为地球和太阳之间关系进行模拟, 并通过旋转地球仪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在这一阶段, 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引领和引导, 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情境之中。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教师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使学生进入到设定的情境中后, 则需要开始组织学生对实验当中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探索。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赤道和黄道两个概念的由来, 其中赤道是地球外围最大的纬线圈, 学生了解概念后, 在地球仪上进行标注;而黄道则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平面, 学生通过思索后, 将地球的球心与“太阳”的球心相连, 获得了“黄道”, 并通过计算得到了23°23′这一黄赤交角[2].通过对教师进行的地球公转运动观察, 学生还会发现地轴的特点, 由于地轴的作用, 南北半球在不同的时刻与太阳的远近不同, 同时还会在公转的某一个位置在南北两极的极圈内出现没有光亮的现象。
三、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发现”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继续引导, 并组织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变化进行观察, 利用“昼弧”和“夜弧”的长短概念, 使学生发现一年内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学生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 发现每年最长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所在的时间为一年的“夏至”和“冬至”, 而昼夜平分则为“春分”和“秋分”.得到了这一信息后, 学生则可以运用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关系, 了解到四个特殊节气与南北极极圈内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关系。
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利用动作, 向学生展现地球自转的过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自转, 来了解昼夜形成这一现象。并对昼夜相交位置的时间进行了解。以昼夜等分的春分、秋分为例, 其中位于西侧昼夜相交的时间为早晨6时, 而东侧的昼夜相交则为晚间的18时。学生通过这一结论, 发现昼夜变化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归纳”
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对已经获得的“发现”的总结。在地球的公转方面, 地球上出现北极圈极昼, 南极圈极夜, 表明时间为每年的夏至;与之对应的, 南极圈极夜, 北极圈极昼, 则表明为冬至日;而昼夜等分, 则表明时间在春分或秋分。
在地球自转方面, 教师需要将180°经线在地球仪上进行标注, 并对日期的特点进行讲解, 再通过转动地球仪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天然日界线和180°经线所划分出的地球区域的日期变化规律。同时, 还要帮助学生总结以格林威治天文台进行划分的时区概念, 帮助学生形成日期、时间、时区之间关系的直观印象。
五、教学结果分析
本文在对高中一年级地理的时区计算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 采用了“引导-探索-发现-总结”四步法, 在授课的过程中, 着重将各个概念所具有的特点和彼此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引导。学生在引导之下, 能够根据所学和所掌握的知识点、知识内容, 将课堂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并总结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规律。例如, 在给出的地球地图当中, 已经注明了黑夜的范围和昼夜弧与南北极圈的关系, 学生能够瞬间完成对当时的节气判断和对地球上各个维度的昼夜长短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从图示当中实现已知条件的扩充。我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目的测验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地球的自转方向、时间长短来判断所给图示标注的地球区域, 对于时间计算的解答也更加准确。部分学生表示, 通过直观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 在脑内自然而然地形成地球和太阳之间关系的形象, 利用这个形象进行相关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总结, 能够轻松地对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进行十分合理的分析, 使得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提高。
六、结语
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综合性较强, 内容中的概念、知识点之间十分连贯,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考点内容的解析, 教师应当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 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进行培养, 并从旁协助, 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究,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扎实稳固地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张玉芬。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课堂观察”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xx (12) :41.
[2]陈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xx (5) :32.
地理课的总结 篇5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学年我们初二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圆满地达到了开展兴趣小组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
兴趣小组是面向全体初二的学生,所以选择的项目比较多。在指导中常常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自己来写地理研究论文;一个学地理的学生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询问;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在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踊跃、手脑并用,表现得相当活跃,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种活动的方式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素质
1、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做模型、实践调查、制作模型、写论文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一个地理研究人员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每学年我都要在各班培养一些实验能手,不仅能在科技活动中显身手,还能帮助老师在课上辅导其他同学。
2、培养科学观点和科学态度。研究活动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点教育更为重要。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科学观点是学科的精髓,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学科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学生灌输进化的观点,用以解释变化发展的地理界;进行环境观点的教育,知道地理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自然环境也决定人类的兴衰存亡;还有实践的观点,实践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促进学科的课堂教学
1、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2、地理兴趣小组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兴趣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并委以组织领导职务。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促进地理学和其他学科联系。
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智力差异一般不会很大,而非智力因素对于人才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地理界表现极大的兴趣。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开展科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必须付出劳动,必须持之以恒,经历过失败和成功,培养了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培养了兴趣和意志,形成了好的学习品质,并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其积级向上的生活热情,不断探索,勇于追求。虽说地理知识的运用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发生,但学生不一定了解,不一定关注,再加上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不重视地理课的学习。
而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明白了许多地理知识,了解了地理科技动态,探索了许多宇宙的奥秘,也明白了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这次活动,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地理兴趣小组的活动有利地促进了课堂学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益的教学方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